![专题09 物态变化现象解释(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7589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物态变化现象解释(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7589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物态变化现象解释(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7589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专题07 实验探究:声现象相关实验(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08 温度计的特殊使用(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10 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相关实验(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11 生活中的光现象(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12 光现象作图(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 试卷 4 次下载
专题09 物态变化现象解释(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
展开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
专题09 物态变化现象解释
1.(2022•衡水模拟)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解:
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
答案:C。
2.(2022•南京模拟)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因此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
答案:C。
3.(2022•自贡模拟)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
答案:A。
4.(2022•太原模拟)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解:本题中的“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属于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需要放热。
答案:A。
5.(2021•洛阳期末)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解: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
答案:C。
6.(2022•济宁模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A.景区喷雾 B.人造雪景
C.撒盐融雪 D.人工降雨
解:
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
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7.(2022•荆门模拟)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解:
AB、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食物温度降低,不易变质。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CD、刚从“简易冰箱”中取出的食物,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食物的外包装上液化成为小水珠。选项C、D均错误。
答案:A。
8.(2022•烟台模拟)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解: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晶体物质被熔化,此过程晶体物质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晶体物质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答案:A。
9.(2022•株洲模拟)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解:
夏天汽车使用空调,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外空气温度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内温度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答案:C。
10.(2022•重庆模拟)“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植被表面;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正确;
答案:D。
11.(2022•郑州模拟)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 60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60 ℃,只有当 醋全部汽化 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解:
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温度才会升高。
答案:60;不会;60;醋全部汽化。
12.(2022•黄山模拟)如图中的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豆腐通过冷冻后变成冻豆腐经历了 凝固 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
解:
豆腐冰冻时,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答案:凝固;放热。
13.(2022•成都模拟)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升华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答案:升华;液化。
14.(2022•宣城模拟)光纤熔接机(如图)主要用于光通信项目中光缆的对接和维护,主要是靠高压电弧放电将需要对接的两光纤断面 熔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用高精度运动机构平缓推进让两根光纤融合成一根,再让光纤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即完成对接。
解:光纤熔接机在对接光缆时,靠高压电弧放电,使光纤温度升高,将需要对接的两光纤断面熔化,同时用高精度运动机构平缓推进让两根光纤融合成一根,然后再让光纤放热凝固,即完成对接。
答案:熔化;放热。
15.(2022•雅安模拟)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凝固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解: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霜是固体,是由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水蒸气在凝华的过程中要放热;
湿抹布上还有很多的水分,擦冰箱侧壁时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分凝固为冰所导致的。
答案:凝华;放出;凝固。
16.(2022•洛阳模拟)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糖化为糖浆,再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石板上绘制出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如图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画”。
解: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石板上绘制出蝴蝶、鱼等图案,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
答案:放出,凝固。
17.(2022•枣庄模拟)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升华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熔化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渐大后下落,遇到暖气流吸收热量,熔化为液态,形成降雨。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18.(2021•郑州期末)火山爆发时往往会有岩浆涌出。如图,从火山口涌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
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 凝固 (写出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黑云母一正长石一白云母一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
解:
液态岩浆变成固态矿石的过程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液态物质温度先降低到凝固点,然后放热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先凝固的物质其凝固点高,后凝固的物质其凝固点低,故橄榄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黑云母一正长石一白云母一石英的凝固点逐渐降低。
答案:凝固;降低。
19.(2022•随州模拟)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最先结冰的是 水泥桥面 (填“土路表面”或“水泥桥面”);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 熔点 ;
某同学上网“百度”“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表)
盐水浓度(%) | 小于0.1 | 2.9 | 4.3 | 11 | 15 | 23 | 23.8 | 25 | 26 | 36.3 |
凝固点 (℃) | 0 | ﹣1.8 | ﹣2.6 | ﹣7.5 | ﹣11 | ﹣21 | ﹣17 | ﹣9.4 | ﹣1.8 | 0 |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 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 ;
电影《泰坦尼克号》较真实的还原了该邮轮在大海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4.3%的盐水,难怪许多落水者无法忍受寒冷,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 ﹣2.6℃ 。
解:
(1)水泥比泥土的比热容小,质量和初温一定时,水泥比泥土温度降低快,所以水泥桥面先结冰。
(2)除去道路上的冰雪,因不便于加热,但可以在道路上撒盐,让冰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利用“冰上撒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来除冰。
(3)分析数据得出: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
(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为4.3%时凝固点为﹣2.6℃,即此时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6℃。
答案:水泥桥面;熔点;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2.6℃。
20.(2022•绵阳模拟)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混合液的凝固点(℃) | ﹣17 | ﹣28 | ﹣37 | ﹣49 | ﹣48 | ﹣46 | ﹣28 |
混合液的沸点(℃) | 103 | 104 | 107 | 111 | 117 | 124 | 141 |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D 。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B 。
A.30% B.40% C.60% 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增大 。
解:(1)通过图表分析可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6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降低,当防冻液含量由6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升高,所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2)因为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而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图表可知,混合液的凝固点为﹣28℃即可满足条件,所以选择防冻液含量为4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就会导致防冻液的含量增大,而混合液的沸点会随着含量增大而升高,所以沸点就会升高;
答案:(1)D;(2)B;(3)升高、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增大。
专题13 实验探究:光现象相关实验(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13 实验探究:光现象相关实验(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光现象作图(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12 光现象作图(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的反射作图,光的折射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生活中的光现象(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11 生活中的光现象(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