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 (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2讲 归纳法(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2讲 归纳法(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2讲归纳法解析版doc、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2讲归纳法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2讲 归纳法(解析版)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28法20讲
江苏省特级教师 学科网特约金牌名师 戴儒京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谈到他从中国到美国留学时说:在中国学了推演法,就是学了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然后用这些定律解题,从一般到特殊;在美国学习了归纳法,就是从实验总结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杨振宁教授的这番话,告诉我们中美学习物理的方法之不同。
在我们物理学的茫茫题海中,大部分是用推演法(即演绎法)去解的,但也有少数用归纳法解的题目。
1. 什么叫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的有限观察的规律。
2. 归纳法是物理学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3. 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归纳推理也可称为归纳方法.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推理,也叫不完全归纳法。
4. 归纳法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物理过程与序数n有关的情况,n的个数较多,可考虑用归纳法解题。
5. 用归纳法解物理题的解题程序:首先分析物理过程,找出物理过程适用的物理规律,例如用动量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根据物理规律写出方程式,求解出第1个物理过程的解,例如v1、s1等,然后根据第2、3个物理过程的结果(如v2、v3或s2、s3等)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列出递推公式(如vn、sn等与v1、s1及n的关系式),最后根据递推公式求解未知量,如求n或求总路程。
例1.回旋加速器在核科学、核技术、核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如图,D1和D2是两个中空的半径为R的半圆金属盒,它们接在电压一定、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位于D1圆心处的质子源A能不断产生质子(初速度可忽略,重力不计),它们在两盒之间被电场加速,D1、D2置于盒面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若质子束从回旋加速器输出时的平均功率为P,求输出时质子束的等效电流I与P、 B、R、f的关系式(忽略质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其最大速度远小于光速)。
(2)试推理说明:质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运动时,随轨道半径r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r是装置大、减小还是不变?
【解析】(1)设质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质子离子加速器时速度大小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③
质子运动的回旋周期为
④
由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可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与质子回旋频率相同,由周期T与频率f的关系得
⑤
设在t时间内离开加速器的质子数为N,则质子束从回旋加速器输出时的平均功率
⑥
输出时质子的等效电流
⑦
由上述各式得
⑧
(2)方法一
设为同一盒中质子运动轨道半径的序数,相邻的轨道半径分别为、,在相应轨道上质子对应的速度大小分别为、D1、D2之间的电压为U,由动能定理知
⑨
由洛伦兹力充当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知,则
整理得 ⑩
因U、q、m、B均为定值,令由上式得
相邻轨道半径、之差
同理
因为,比较、得
<
说明随轨道半径r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r减小。
方法二:
设为同一盒中质子运动轨道半径的序数,相邻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k、
,,在相应轨道上质子对应的速度大小分别为、,D1、D2之间的电压为U。
由洛化兹力充当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知,故
由动能定理知,质子每加速一次,其动能增量
以质子在D2盒中运动为例,第k次进入D2时,被电场加速次,速度大小为
同理,质子第次进入D2时,速度大小为
综合上述各式得
整理得
同理,对于相邻轨道半径、,,整理后有
由于,比较、得
<
说明随轨道半径r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r减小。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得到质子在D1盒中运动时具有相同的结论。
例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质量M=10㎏,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以初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它们的质量均为m=1㎏,在木板上方有一固定挡板,当木板运动到其最右端位于挡板正下方时,将一小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上,小铁块与木板的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当木板运动了L=1m时,又无初速地贴着挡板在第1个小铁块上放上第2个小铁块,只要木板运动了L就按同样的方式再放置1个小铁块,直到木板停止运动,(取)试问
(1) 第1个小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了L时,木板的速度多大?
(2) 最终木板上有多少个小铁块?
(3) 最后一个铁块放上后,木板再向右运动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1),
(2),
;
,
,
列出已求出的速度与铁块数的关系表
铁块
1
2
3
4
速度
找出规律:根下的数字每次减小的数比上一次多1,所以可得出下表
铁块
1
2
3
4
5
6
7
8
速度
?
往后应该减去7,但41)。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求:
(1)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2)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3)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W。
【答案】 (1)(k-1)g,方向竖直向上 (2) (3)-
【解析】 (1)设棒第一次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为a环
环受合力F环=kmg-mg 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F环=ma环 ②
由①②得a环=(k-1)g,方向竖直向上
(2)设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向上为正方向,棒第一次落地的速度大小为v1.
由机械能守恒得:×2mv12=2mgH
解得v1=
设棒弹起后的加速度a棒
由牛顿第二定律a棒=-(k+1)g
棒第一次弹起的最大高度H1=-
解得H1=
棒运动的路程s=H+2H=
(3)解法一:棒第一次弹起经过t1时间,与环达到相同速度v1′
环的速度v1′=-v1+a环t1
棒的速度v1′=v1+a棒t1
环的位移h环1=-v1t1+a环t12
棒的位移h棒1=v1t1+a棒t12
x1=h环1-h棒1
解得:x1=-
棒环一起下落至地
v22-v1′2=2gh棒1
解得:v2=
同理,环第二次相对棒的位移
x2=h环2-h棒2=-
……
xn=-
环相对棒的总位移
x=x1+x2+……+xn+……
W=kmgx
得W=-
解法二:设环相对棒滑动距离为l
根据能量守恒mgH+mg(H+l)=kmgl
摩擦力对棒及环做的总功
W=-kmgl解得W=-。
例4.如图(a)所示,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d远小于板的长和宽).在两板之间有一带负电的质点P.已知若在A、B间加电压Uo,则质点P可以静止平衡.现在A、B间加上如图(b)所示的随时间t变化的电压u.在t=0时质点P位于A、B间的中点处且初速为零.已知质点P能在A、B之间以最大的幅度上下运动而又不与两板相碰,求图(b)中u改变的各时刻t1、t2、t3及tn的表达式.(质点开始从中点上升到最高点,及以后每次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或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压只改变一次)
【解析】设质点P的质量为m,电量大小为q,根据题意,当A、B间的电压为U0时,有
q=mg ①
当两板间的电压为2U0时,P的加速度向上,其大小为a,
q-mg=ma ②
解得 a=g
当两板间的电压为0时,P自由下落,加速度为g,方向向下.
在t=0时,两板间的电压为2U0,P自A、B间的中点向上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g.经过τ1,P的速度变为v1,此时使电压变为0,让P在重力作用下作匀减速运动.再经过τ1′,P正好到达A板且速度为0,故有
v1=gτ1
0=v1-gτ1′
d=gτ+v1τ1′-gτ
由以上各式得
τ1=τ1′
τ1=
因为 t1=τ1
得 t1= ③
在重力作用下,P由A板处向下作匀加速运动,经过τ2,速度变为v2,方向向下.这时加上电压使P作匀减速运动,经过τ2′,P到达B板且速度为零,故有
v2=gτ2
0=v2-gτ2′
d=gτ+v2τ2′-gτ
由以上各式得
τ2=τ2′
τ2=
因为 t2=t1+τ1′+τ2
得 t2=(+1) ④
在电力与重力的合力作用下,P由B板处向上作匀加速运动,经过τ3,速度变为v3,此时使电压变为0,让P在重力作用下作匀减速运动,经过τ3′,P正好到达A板且速度为0,故有
v3=gτ3
0=v3-gτ3′
d=gτ+v3τ3′-gτ
由上得
τ3=τ3′
τ3=
因为 t3=t2+τ2′+τ3
得 t3=(+3) ⑤
根据上面分析,因重力作用,P由A板向下作匀加速运动,经过τ2,再加上电压,经过τ2′,P到达B且速度为0,
因为 t4=t3+τ3′+τ2
得 t4=(+5)
同样分析可得 tn=(+2n-3)(n≥2) ⑥
【点评】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和归纳法解题及分析综合能力。
解题关键:求出、、…,然后用归纳法总结规律,求出。
例5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A的左端放着小铁块B(可视为质点)。它们一直以vo=2m/s的速度向右运动,A、B的质量分别为mA=1kg,mB=2kg。A与竖直墙壁碰撞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反方向弹回,若A板足够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B没有与墙相碰也没落到地面,A、B间动摩擦因数μ=0.5(g=10m/s2)。求:
(1) A与墙第一次碰撞后过程中A离墙最大距离时铁块B的速度大
(2)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B相对A所能滑动的最大距离。
A
B
【解】(1)A与墙碰撞后,速度向左,当A向左的速度为零时离墙最远,
此时B速度为vB’,以向右为正方向,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o)+ mB vo= mB vB’
vB’= =1m/s
(2)当A的速度为零时,B的速度向右,故在摩擦力的作用下,B继续减速,A向右加速,直到两球速度相等时(设为v1),B在A上相对运动的距离设为s1, 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o)+ mB vo=(mA+ mB )v1,得 v1=m/s
据能量守恒,有
μmB g s1= + -
解得: s1= m
当A第二次与墙碰撞后,速度为-v1 ,方向向左,而B的速度仍为v1 ,
经与上述类似的过程,达到A、B共同的速度v2 ,这时,B在A上又移动距离 s2 ,则有:
mA(-v1)+ mB v1=(mA+ mB )v2,得 v2= m/s
μmB g s2= + - (mA +mB)v22/2
解得: s2= m
当A第三次与墙碰撞后,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
v3= m/s, s3=m
每碰一次,B在A上相对运动的距离为前一次的1/9,碰无数次以后,B在A上相对运动的距离s为
s= s1 + s2+ s3+……=[1+++……] m
=[1/(1-)]=0.6m
点评:本题据s1 、s2、 s3、……的大小关系归纳为s= s1 + s2+ s3+……是利用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 其中a1=, q=。
例6.在一原子反应堆中,用石墨(碳)作减速剂使快中子减速,已知碳核的质量是中子的12倍,假设把中子与碳核的每次碰撞都看作弹性正碰,而且认为碰撞前碳核都是静止的。
(1)设碰撞前中子的动能是E0 ,问经过一次碰撞中子损失的能量是多少?
(2)至少经过多少次碰撞,中子的动能才小于10-6 E0?(lg13=1.114,lg11=1.041).
【解】(1)设中子和碳核的质量分别为m和M,碰撞前中子的速度为 ,碰撞后中子和碳核的速度分别为和V,根据动量守恒和弹性碰撞中动能守恒,可得:
m =m+MV
= +
解得:v===(- ) v0
因此,在第一次碰撞中中子损失的能量为
△E= - = E0[1-()2 ]= E0
(3) 中子和碳核第二次碰撞中,根据弹性碰撞的规律,同样有
v2 =(-) v1,其中,v1、v2分别为第一、第二次碰撞后的速度。
依次类推,中子第三次、第四次……第n次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
v3 =(-) v2,
v4=(-) v3,
……
vn =(-) vn-1 .
那么,中子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与碳核碰撞后的动能分别为:E0[1-()2 ]
E1=()2 E0
E2=()2 E1
E3=()2 E2
……
En=()2 En-1=()2n E0
据题意要求,E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5讲 临界法(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5讲临界法解析版doc、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5讲临界法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4讲 导数法(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4讲导数法解析版doc、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4讲导数法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1讲 辨析法(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1讲辨析法解析版doc、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解题方法第11讲辨析法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