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配人教版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7493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配人教版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7493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配人教版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7493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配人教版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74931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配人教版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74931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配人教版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74931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配人教版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74931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配人教版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74931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教案配套ppt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我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城镇化的意义1.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2.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其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特别提醒城镇人口比例大≠城镇人口数量多城镇人口比例是指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城镇人口比例=城镇人口数/区域总人口数×100%。城镇人口比例是一个相对数值,城镇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一定大。例如,中国与英国相比,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多,而英国城镇人口比例大。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时间差异(1)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2)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3)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
2.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与城镇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很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但城镇化还处于较低水平。
特别提醒城镇化水平≠城镇化速度城镇化水平主要通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反映,比例越大,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城镇化速度表示某一时间段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快慢,发达国家目前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镇化速度快,但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问题(1)环境问题: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2)社会问题: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2.区域差异(1)发展中国家:各类城镇化问题较多,有的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2)发达国家:曾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经过治理,大部分得以解决。
拓展延伸解决城镇化问题的答题思路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大都是城镇人口过度膨胀导致的,要针对具体问题从减轻人口压力和合理布局城镇结构两方面入手提出解决措施,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答题:分散城镇职能,建立卫星城;合理进行城镇规划,改善城镇交通和居住条件;扩大绿地面积;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制定人口迁入政策等。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报务。实践链接你在生活中使用某手机软件订外卖时,外卖小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你所点的外卖送到你手中。这其中利用了哪些技术?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一、判断题1.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比较大。( )3.城镇化水平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4.城镇化会改变城镇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 )5.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统计城市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①②③④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解析:第1题,目前,世界总人口约为70亿,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60%,因此①②表示城镇化水平,③④表示城镇人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城镇化水平低,因此图中①代表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②代表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大于发达国家,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因此③表示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④表示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故选A项。第2题,从图中看,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减慢;1960—1980年,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低于发达国家;由图可知,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约40亿,城镇人口比重超过一半;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故选D项。答案:1.A 2.D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在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 575 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 149 546人,占50.32%。据此完成3~4题。3.目前我国城镇化所处的阶段是(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无法判断4.关于我国目前所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镇化水平高,城镇人口增长趋缓B.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人口增长缓慢C.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化速度加快D.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大
解析: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中期阶段,此阶段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二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大。答案:3.B 4.C
5.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蓝天碧水”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低,水体中泥沙含量变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流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放出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的大气和水体污染解析: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如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放出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的大气和水体污染,使得“蓝天碧水”在城市中很难见到。答案:D
6.下列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的是( )①防灾减灾 ②交通管理 ③城市规划 ④学生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和应用的技术体系,在社会经济信息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交通、国土资源调查、电力、水利、农林、环境保护等领域。答案:B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空差异问题探究2019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约为84 84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约为55 16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比上年末提高了约1.02个百分点。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大约增加了1 706万人。城镇人口增加主要受城镇区域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乡村人口迁移三方面影响。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进城落户人口增加,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增加。进城落户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结合材料探究:(1)近年来,促进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有何特点?提示(1)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城市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关键能力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世界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城镇化进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如下表所示。
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特别提醒郊区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现象
典例剖析例1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对比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曲线是( )A.M1B.N1C.M2D.N2(2)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镇人口(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例在增大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例在减小D.两个地区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素养立意本组题主要考查世界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解析:第(1)题,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本区总人口的比例,其随时间的推移应不断上升,N1、N2不是城镇化曲线;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应是曲线M2;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慢,应是曲线M1。故选C项。第(2)题,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本区总人口的比例都呈上升趋势,说明世界城镇人口总数量呈上升趋势,A项错误;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占世界城镇人口比例(N2)减小,B项错;欠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占世界城镇人口比例(N1)增大,C项错误;N1、N2两条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相交,说明两个地区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基本持平,D项正确。答案:(1)C (2)D
城镇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治理措施问题探究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站上新台阶;空气质量、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商品住房价格保持稳定、“房住不炒”得到落实……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透视出北京的一系列新变化。曾经,北京聚集了大量非首都功能,城市体量不断扩张,人口稠密、产业集聚、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堪忧的“大城市病”让这座特大城市不堪重负。如今,北京明确定位,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逐步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
结合材料探究:(1)北京的“大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北京市的“大城市病”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北京市发展中的“减量发展”主要是指什么?
提示(1)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等。(2)人口、产业过度集中,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管理不当。(3)采取各种措施分散、转移人口与产业,疏解分散一些城市职能。
关键能力1.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归纳总结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典例剖析例2“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下表为某年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平方千米)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A.城市市区用地紧张B.城市内涝灾害严重C.城市发展缺少规划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2)与表中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市“蓝化效应”最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降水丰富,蒸发较弱B.地势低洼,水网密布C.河道弯曲,水流缓慢D.植物茂盛,涵养水源
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体现了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解析:第(1)题,城市市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高,而水域的经济效益小,生态效益容易被忽视,导致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第(2)题,武汉市“蓝化效应”强是因为市区水域面积广,其水域面积广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水网密布。答案:(1)A (2)B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问题探究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依赖地理信息系统(GIS)来开启强大的信息监测能力。GIS已经具备了全面模拟城市的能力。它可以包含数百万个变量,
并有能力对这些变量进行地理编码,从而促进城市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右图为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存在的交通拥堵现象。
结合材料探究:(1)若应用GIS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其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哪些?(2)未来五年上海将计划形成“海、陆、空、铁、水五路并举的格局”,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五年以后,如果你要了解上海市近五年以来土地使用性质、地块轮廓的变化,在GIS系统中,你可直接进行对比分析的图层是什么?(3)如果你想利用假期去上海复旦大学参观学习,但你对上海市又不熟悉,你可以如何利用GIS进行路径查询?
提示(1)快速查询道路通行状况,迅速定位事故地点,提供交通疏散方案;为道路规划提供最佳路径分析;查询路况信息,为道路养护和应急抢修服务等。(2)近五年来上海市每年的土地利用图层。(3)利用网络GIS调出复旦大学所在地区的地图,查出车站到复旦大学最合理的公交路线。
关键能力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1)读图层的组成: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是由许多专题地图组成的,这些专题地图是由许多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的,它们分别反映了某种专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2)明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从水系图中可以找到河流的上游地带,而河流的上游往往是山地,在地形图中则常反映为等高线较为密集,有一定的坡度等特征。(3)明确图层叠加后各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图层叠加之后会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多个地理要素分布特征的新地图,在这幅新地图中的某个位置上,我们就可以综合考虑各个要素进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场所的选择评价。
典例剖析例3在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通过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进行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2)对2010年与202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解析: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将不同的图层叠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第(1)题,城市交通图层能显示城市各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城市人口分布图层能显示城市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两个图层相叠加,可以显示出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交通便捷程度最好的地区,而这恰好是商业网点的最优区位。第(2)题,比较2020年与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可发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可反映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答案:(1)A (2)C
【素养】 人地协调观——聚焦“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和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能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培优】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学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图1)和“住房4.0”(图2)景观对比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综合思维)建设“住房4.0”可以(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 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人地协调观)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②增大城乡风强度 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 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外墙长满绿色植物”“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因此“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①正确;城市绿地可以吸烟除尘,改善市内的大气环境,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③④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住房4.0”主要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能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②错误。故选B项。第(2)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面积,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①正确;大面积的绿化植被使城区气温下降,则城郊之间的温差减小,可以减弱城乡风强度,②错误;根据材料知,“住房4.0”主要是在空中营造庭院,不能增加城市地下径流,③错误;植被能调节气候,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④正确。故选C项。答案:(1)B (2)C
读某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1.第Ⅲ阶段表示的是( )A.城镇化起步B.郊区城镇化C.逆城镇化D.再城镇化2.关于第Ⅲ阶段出现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地租上涨,就业困难B.城区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C.中心商务区外迁,带动人口向郊区迁移D.城市外围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第Ⅲ阶段城区人口除了向郊区转移,还有一部分人口向乡村回流,说明出现逆城镇化现象。第2题,第Ⅲ阶段为逆城镇化现象,逆城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由于市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居民为了追求好的生活环境,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二是郊区和小城镇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交通便利。答案:1.C 2.C
读我国中部某城镇1990年和2020年城区面积变化图,完成3~4题。
3.据图推测该城镇的城镇化主要标志有( )①城镇数量增加 ②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镇人口增加 ④出现城市群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在该城镇的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城镇热岛效应加剧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矿产资源枯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3题,图中没有显示城镇数量增加,①错误;1990—2020年,城镇用地规模扩大,②正确;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则城镇人口会增加,③正确;图中只有一个城镇,没有出现城市群,④错误。故选C项。第4题,在该城镇的城镇化过程中,城镇用地规模扩大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①正确;城镇用地规模扩大会导致城镇热岛效应加剧,②正确;城镇用地规模扩大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③错误;城镇周边有铁矿,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会导致矿产资源枯竭,④正确。故选B项。答案:3.C 4.B
地理科学广泛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据此完成5~6题。5.济南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6.在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D.合理调整公交线站点
解析:第5题,出租车上装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方便公司随时找到它的坐标,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找到具体位置。故选D项。第6题,居民区和公园附近的交通流量都很大,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三者叠加可以分析人口流量的集中分布点,合理调整公交线站点。故选D项。答案:5.D 6.D
7.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某城镇1989—2019年城镇化的过程示意图。
(1)据材料说出该城镇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表现。(2)从环境因素考虑,分析材料中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分析原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图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精准演练,模拟综合探究,课时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教课课件ppt,共42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图文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我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