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1页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2页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
    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2.(3分)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物理知识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运动,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看起来变浅了,是光的反射现象
    C.“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液化形成的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3.(3分)在全国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大环境下,学校延迟开学,然而学生的学习不能停,教育部开通了各种学习平台,号召我们停课不停学,有些平台需要手机扫描二维码学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手机摄像头的感光器件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手机镜头
    4.(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波和石蜡熔化时都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海波和石蜡都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C.石蜡熔化时吸热,海波熔化时不吸热
    D.加热海波用到“水浴法”,可使其受热均匀、缓慢,便于观察熔化现象
    5.(3分)关于下列图示有关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如图,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不会再次沸腾
    B.如图,用硬纸片把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会翩翩起舞
    C.如图,透过放大镜看不同位置的物体,物体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D.如图,冰棒“冒”出的“白气”会向下飘落
    6.(3分)如图所示,小明用鱼叉去叉所看到的鱼,老王则用手电筒去照亮所看到的鱼,有关两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应叉“鱼”的下方,老王应对准“鱼”照
    B.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叉和照
    C.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的下方叉和照
    D.小明应对准“鱼”叉,老王对“鱼”的下方照
    7.(3分)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8.(3分)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a物质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4倍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等体积的a、b两个实心物体,a比b的质量大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9.(3分)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整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关于投影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可以改变光路
    C.载物台上的投影片必须正着放置
    D.天花板上的像是放大、倒立的
    10.(3分)如图所示,是根据照相机成像原理自制模型照相机,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取材时,胶片使用的材料是透明薄膜
    B.为使成像清晰,观察时应选择暗的物体做观察对象
    C.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要大于二倍焦距,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D.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增大AB间的距离,此时薄膜上的像变小
    (多选)11.(3分)某小组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使用天平过程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正确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使用天平过程中,不可再调节平衡螺母
    B.乙图:测量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2g
    C.丙图:测量石块体积时,结果为20ml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kg/m3
    12.(3分)将一圆柱体玻璃瓶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观察现象,下列图示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13.(3分)将一个空的塑料瓶装满水,拧紧瓶盖后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一天后取出观察。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瓶外壁出现白色的霜,它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塑料瓶中的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C.塑料瓶鼓起来,说明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变小了
    D.4℃时,瓶内水的体积最小,瓶内水的质量最小
    14.(3分)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如图,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如图,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C.如图,显微镜的目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像
    D.如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像
    15.(3分)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m,小明同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L,瓶底的面积为S,然后倒出部分液体(约小半瓶,正立时近弯处),测出液面高度L1,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L2,则液体的密度为(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共55分)
    16.(3分)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能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等服务。
    (1)北斗卫星之间    (选填“是”或“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来实现“星间链路”。
    (2)“北斗+”让天地互通更加智慧。在某公交车站,某同学从电子站牌上看到一辆公交车需要用时6min,行驶3.2km才能到达某站,由此他预测该车的速度是    km/h,该车实际上提前8s到达此站,它的行驶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7.(4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   (选填“能”或“不能”)用眼睛看到,当蜡烛逐渐靠近透镜时,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分)汽车的后视镜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都是    镜,能起到    的作用。

    19.(2分)如图所示,是拍摄的“热谱图”,它利用    成像。当人体生病的时候,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若相机内装上敏感胶片,比对健康人的照片有助于诊断疾病。    不仅可以灭菌,还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作为鉴别钞票的有效措施。(以上均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

    20.(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如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21.(3分)请你画出如图所示人眼看到水中鱼A的大致光路(A'为鱼A的虚像)。

    22.(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
    (2)实验时,选择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该步骤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3)下面是他实验的一些步骤,实验步骤a、b、c、d的最合理顺序是    (填写字母顺序);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4)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5)实验时,他把点燃的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但观察到像的大小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对眼睛所成    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6)将玻璃板摆到丙图所示位置,仍在刻度尺上调节蜡烛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
    23.(10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后能成    (填写完整的像的性质);
    (2)在图乙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后,取一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眼镜片(选填“近视”或“远视”);
    (3)眼睛从蜡烛这一侧可看到凸透镜里有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如图丙所示,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4)在研究像的上下、左右是否都倒立时,同组成员提出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    (选填“A”、“Z”或“P”)字型光源;
    (5)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完整的烛焰的像后,他的食指指尖不小心触摸到了凸透镜镜面,此时光屏上会出现    (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完整烛焰的像”或“部分烛焰的像”);
    (6)某次实验中将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在图乙的光屏上恰巧出现清晰的像,蜡烛向右移动15cm,光屏应移动到    cm刻度线处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7)若将本实验的透镜换成更“凸”的透镜,则该凸透镜折光能力变    (填“强”或“弱”),成清晰的像出现在乙图的光屏    (填“左”或“右”)侧,若保持光屏位置不动,将蜡烛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或将凸透镜    (填“远离”或“靠近”“远离或靠近”)光屏,光屏上可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4.(7分)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明想知道妈妈配制的用于腌鸡蛋所用盐水的密度。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   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234.4g。
    (3)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cm3。
    (4)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   g。
    (5)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   kg/m3。
    (6)小明还想利用所测盐水的密度(用ρ盐水表示),来测量苹果密度,于是将苹果放入装满所测盐水的大烧杯中(如图丁所示)。
    ①在量筒中盛适量的盐水,读出体积为V1;
    ②轻轻取出苹果,将量筒中的盐水缓慢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盐水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苹果质量表达式:m=   。
    ③再将苹果轻放入盐水,大烧杯中的盐水停止溢出后,用细长针将苹果完全压入盐水中,轻轻取出苹果,继续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烧杯再次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3。
    ④苹果密度表达式:ρ苹果=   。
    25.(7分)某建筑工地需要黄沙35m3,一辆载重车在23:50时从距离建筑工地12km的沙场装完沙出发,到达目的地为次日零时十分,求该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若载重车的最大载重量为9t,则该司机要把黄沙一点不剩全部运完需要运送多少趟?(ρ沙=2.6×103kg/m3)
    26.(7分)11月28日,刚刚完成万米深潜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的“奋斗者”号潜水器胜利返航。10909米是它创造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潜水器要想升上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耗能源动力,另一种是无动力上浮技术,前者浪费宝贵的能源,会缩短潜水器工作半径和时间,后者则需要用到固体浮力材料。固体浮力材料不仅能保证潜水器安全上浮,还直接关系到潜水器与潜航员的安全,但由于其制备技术难度大,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核心技术。固体浮力材料的核心是“微球”(直径很小的空心玻璃球)。如图为固体浮力材料样品,已知其中粘合剂的体积为100cm3,密度为1.2g/cm3;玻璃微球的质量为72g,其中玻璃的密度为2.4g/cm3,制成的固体浮力材料的密度为0.48g/cm3,求:
    (1)粘合剂的质量;
    (2)玻璃微球中玻璃的体积;
    (3)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空心部分的体积。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
    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分析】①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噪声;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在不同的温度时传播声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③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
    ④声音传播时,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这种特点可以应用在医学上。
    【解答】解:A、从物理学角度说,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B正确;
    C、不同发声体可以发出相同的音调和响度,但由于材质和构造的区别,音色可能是不同的。故C错误;
    D、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应用超声波清洗物体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噪声的含义、声速的影响因素、音色的特点和声音的应用,是声现象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
    2.(3分)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物理知识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运动,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看起来变浅了,是光的反射现象
    C.“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液化形成的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分析】(1)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3)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A、以“船”为参照物,“青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青山”是运动的,是以“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潭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潭底变浅了,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霜是固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光的折射现象,以及物态变化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3.(3分)在全国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大环境下,学校延迟开学,然而学生的学习不能停,教育部开通了各种学习平台,号召我们停课不停学,有些平台需要手机扫描二维码学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手机摄像头的感光器件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手机镜头
    【分析】(1)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答】解: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在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D、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因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4.(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波和石蜡熔化时都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海波和石蜡都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C.石蜡熔化时吸热,海波熔化时不吸热
    D.加热海波用到“水浴法”,可使其受热均匀、缓慢,便于观察熔化现象
    【分析】(1)海波为晶体,石蜡为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上升;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水浴法”,可使物质受热均匀、缓慢,便于观察熔化现象。
    【解答】解:AC、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上升。海波为晶体,石蜡为非晶体,故海波和石蜡熔化时都吸收热量,海波温度不变,石蜡温度升高,故AC错误;
    B、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故海波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石蜡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故B错误;
    D、加热海波用到“水浴法”,可使海波受热均匀、缓慢,便于观察熔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特点的区别及水浴法的好处,难度不大。
    5.(3分)关于下列图示有关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如图,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不会再次沸腾
    B.如图,用硬纸片把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会翩翩起舞
    C.如图,透过放大镜看不同位置的物体,物体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D.如图,冰棒“冒”出的“白气”会向下飘落
    【分析】(1)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减小而降低;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实;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看到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解答】解:A、如图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气压降低,沸点降低,所以水会再次沸腾,故A错误;
    B、由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用硬纸片把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会翩翩起舞,故B正确;
    C、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看到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白气”会向下落,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是考查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凸透镜成像以及物态变化,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
    6.(3分)如图所示,小明用鱼叉去叉所看到的鱼,老王则用手电筒去照亮所看到的鱼,有关两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应叉“鱼”的下方,老王应对准“鱼”照
    B.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叉和照
    C.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的下方叉和照
    D.小明应对准“鱼”叉,老王对“鱼”的下方照
    【分析】从鱼反射出去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是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高一些。
    【解答】解:(1)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小明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鱼”实际上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因此叉鱼要对准“鱼”的下方。
    (2)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老王将电筒光对着看到的“鱼”射入,就能照亮真实的鱼。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考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7.(3分)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而且平面镜成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分析解答;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4)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解答】解:
    A、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故A错误。
    B、平面镜成的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而物体不动,则像不会移动,故B错误;
    C、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不论平面镜的大小如何,所成的像始终是完整的,故C正确;
    D、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若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不影响蜡烛成像,所以从前面看去仍能看到蜡烛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动手操作实验时,要善于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8.(3分)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a物质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4倍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等体积的a、b两个实心物体,a比b的质量大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当体积为2×10﹣3m3时,a的质量为1kg,b的质量为4kg;可得等体积的a、b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大小关系;利用密度公式求出a、b的密度,得出a、b的密度大小关系;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
    ABC、由图可以看出,当体积V=2×10﹣3m3时,a的质量ma=1kg,b的质量mb=4kg;
    所以,等体积的a、b两个实心物体,a比b的质量小,故C错;
    a的密度ρa===0.5×103kg/m3,
    b的密度ρb===2×103kg/m3,
    则ρa:ρb=0.5×103kg/m3:2×103kg/m3=1:4,
    所以,a物质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故A错、B正确;
    D、对于同一种物质,在确定的温度和状态下,密度是不变的,即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正确识图和把握密度的本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3分)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整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关于投影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可以改变光路
    C.载物台上的投影片必须正着放置
    D.天花板上的像是放大、倒立的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
    A、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故A正确;
    B、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能改变光路,故B正确;
    C、由于投影仪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载物台上的投影片应该倒着放置,故C错误;
    D、投影仪是利用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比较基础性的习题。
    10.(3分)如图所示,是根据照相机成像原理自制模型照相机,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取材时,胶片使用的材料是透明薄膜
    B.为使成像清晰,观察时应选择暗的物体做观察对象
    C.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要大于二倍焦距,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D.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增大AB间的距离,此时薄膜上的像变小
    【分析】(1)在该模型中,凸透镜是照相机的镜头,半透明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2)为确保像的清晰度。光线充足较好。
    (3)照相机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u>2f,f<u<2f。
    (4)凸透镜在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也变化,像的大小也跟着变化,具体规律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A、在取材时,胶片使用的材料是半透明膜,因为如果用透明的胶片,则胶片上的像不清晰,故A错误;
    B、为了能在半透明膜上成清晰的像,应选择亮的物体做观察对象较好,故B错误;
    C、照相机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则u>2f,即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要大于2倍焦距,故C正确;
    D、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即物距减小,像距应增大,薄膜上的像变大,则应将两筒间的距离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模型照相机考查了照相机的结构、使用、怎样使像更清晰等等。体现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并做到举一反三。而且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多选)11.(3分)某小组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使用天平过程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正确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使用天平过程中,不可再调节平衡螺母
    B.乙图:测量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2g
    C.丙图:测量石块体积时,结果为20ml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kg/m3
    【分析】使用天平过程中,不可再调节平衡螺母,;
    天平的分度值为0.2g,小矿石质量m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小矿石体积V等于量筒的液面的两次读数之差,用公式ρ=算出小矿石的密度。
    【解答】解:A、使用天平过程中,不可再调节平衡螺母,故A正确;
    B、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石块的质量m=50g+20g+1.4g=71.4g,故B错误;
    C、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5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80ml,则石块的体积V=80ml﹣60ml=30ml=30cm3,故C错误;
    D、石块的密度ρ===2.38g/cm3=2.38×103kg/m3,故D错误。
    故选:BCD。
    【点评】此题是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测固体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重要内容,学习中必须掌握。
    12.(3分)将一圆柱体玻璃瓶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观察现象,下列图示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分析】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将一圆柱体玻璃瓶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观察,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内靠近焦点时,透过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像正立且会逐渐变长变细,继续远离,当到达一倍焦距以外时,由正立的虚像变为倒立的实像,即铅笔尖也会改变方向,所以不会出现A的情况。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3.(3分)将一个空的塑料瓶装满水,拧紧瓶盖后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一天后取出观察。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瓶外壁出现白色的霜,它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塑料瓶中的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C.塑料瓶鼓起来,说明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变小了
    D.4℃时,瓶内水的体积最小,瓶内水的质量最小
    【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水凝固时,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体积会变大。
    【解答】解:A、外壁出现白色的霜,它是水蒸气凝华形成,故A正确;
    B、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故B正确;
    C、塑料瓶鼓起来,说明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变小,导致体积增大,故C正确;
    D、塑料瓶鼓起来,说明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但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知道凝华和凝固的概念、密度与状态有关,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可解答此题。
    14.(3分)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如图,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如图,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C.如图,显微镜的目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像
    D.如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像
    【分析】(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3)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
    (4)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
    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即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中考的热点。
    15.(3分)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m,小明同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L,瓶底的面积为S,然后倒出部分液体(约小半瓶,正立时近弯处),测出液面高度L1,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L2,则液体的密度为(  )

    A. B.
    C. D.
    【分析】虽然瓶子的形状不规则,但是瓶子的下部可视圆柱体,由于瓶子的容积V容不变,瓶中液体的体积V液也不变,可将上部分不规则的空气体积V空,用倒置后上部分规则的空气体积V空来代替,据此求出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已知瓶子高度为L,瓶底的面积为S,
    正立时,瓶中液体的体积V液=SL1,
    倒置时,瓶中空气的体积V空=S(L﹣L2),且倒置时液体的体积不变,
    所以瓶子的容积为:V容=V液+V空=SL1+S(L﹣L2)=S(L+L1﹣L2),
    已知瓶中装满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m,
    瓶中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即V=V容=S(L+L1﹣L2),
    则液体的密度为:
    ρ==,故A正确、BC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形状不规则部分的体积,即把瓶子正放、倒放结合起来得到液体的体积和空着部分的体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共55分)
    16.(3分)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能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等服务。
    (1)北斗卫星之间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来实现“星间链路”。
    (2)“北斗+”让天地互通更加智慧。在某公交车站,某同学从电子站牌上看到一辆公交车需要用时6min,行驶3.2km才能到达某站,由此他预测该车的速度是  32 km/h,该车实际上提前8s到达此站,它的行驶速度是  9.09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1)卫星都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已知公交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公交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太空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北斗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2)时间t1=6min=0.1h=360s,
    公交车的预测速度为:
    v1===32km/h;
    公交车的实际速度为:
    v2==≈9.09m/s。
    故答案为:(1)不是;(2)32;9.09。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磁波的应用和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性题目。
    17.(4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光屏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 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眼睛看到,当蜡烛逐渐靠近透镜时,像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在于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用光屏呈接;
    (2)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3)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解:
    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眼睛能看到,当蜡烛逐渐靠近透镜时,像变小。
    故答案为:虚;不能;能;变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熟记规律,并能做到灵活的应用,同时要注意实验中的要求.此题为常见的考题。
    18.(2分)汽车的后视镜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都是  凸面 镜,能起到  扩大视野 的作用。

    【分析】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观后镜等,凸面镜同平面镜一样也能成虚像,但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解答】解: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是用来扩大视野的。
    故答案为:凸面;扩大视野。
    【点评】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凸面镜有:金属图钉面、汽车观后镜。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大。
    19.(2分)如图所示,是拍摄的“热谱图”,它利用  红外线 成像。当人体生病的时候,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若相机内装上敏感胶片,比对健康人的照片有助于诊断疾病。  紫外线 不仅可以灭菌,还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作为鉴别钞票的有效措施。(以上均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

    【分析】(1)在太阳光谱上,红光以外有一种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的主要特性是热效应。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能力不同,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医生对疾病作出判断,另外可以做成红外线夜视仪;
    (2)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即其的作用是:验钞、杀菌、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等。
    【解答】解:(1)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2)紫外线可以灭菌,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伪。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情况,难度不大。
    20.(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如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掌握本题的基本作法:作出两个端点A、B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1.(3分)请你画出如图所示人眼看到水中鱼A的大致光路(A'为鱼A的虚像)。

    【分析】由于光的折射,人看到的鱼是鱼在水的像,比原来的位置要浅一点,故可先连接眼睛与A′,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再连接入射点和A,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解答】解:
    人之所以能看到水中鱼A,是由A射向水面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为A→眼睛;
    A′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虚像,所以直接连接眼睛和A′,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
    连接A和入射点O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通过光的折射现象的作图,说明了为什么感觉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变浅的原因。
    22.(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暗 (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
    (2)实验时,选择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该步骤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3)下面是他实验的一些步骤,实验步骤a、b、c、d的最合理顺序是  a、d、b、c (填写字母顺序);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4)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5)实验时,他把点燃的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但观察到像的大小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对眼睛所成  视角 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6)将玻璃板摆到丙图所示位置,仍在刻度尺上调节蜡烛的位置  能 (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
    【分析】(1)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看到的像会更加清晰;
    (2)实验中,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在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蜡烛B来代替蜡烛A,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3)根据实验目的:探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可知a中横线处的内容;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再点燃蜡烛做实验,为得到普遍规律,应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
    (4)玻璃板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5)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眼睛离着物体越近,视角越大;
    (6)平面镜成像为光的反射现象。
    【解答】解:
    (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用完全相同的蜡烛B来代替蜡烛A,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当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相等。
    (3)因为实验目的:探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在水平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垂直放一块平板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然后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实验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为:a、d、b、c: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
    (4)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5)实验时,他把点燃的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但观察到像的大小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6)将玻璃板摆到丙图所示位置时,蜡烛A发出的光被玻璃板反射后仍然能成像,且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仍在刻度尺上调节蜡烛的位置能完成实验。
    故答案为:(1)较暗;(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等效替代法;(3)a、d、b、c;(4)便于确定像的位置;(5)不变;视角;(6)能。
    【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注意体会实验过程和做题经验积累。
    23.(10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后能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 (填写完整的像的性质);
    (2)在图乙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后,取一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近视 眼镜片(选填“近视”或“远视”);
    (3)眼睛从蜡烛这一侧可看到凸透镜里有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如图丙所示,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折射 形成的;
    (4)在研究像的上下、左右是否都倒立时,同组成员提出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  P (选填“A”、“Z”或“P”)字型光源;
    (5)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完整的烛焰的像后,他的食指指尖不小心触摸到了凸透镜镜面,此时光屏上会出现  完整烛焰的像 (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完整烛焰的像”或“部分烛焰的像”);
    (6)某次实验中将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在图乙的光屏上恰巧出现清晰的像,蜡烛向右移动15cm,光屏应移动到  80 cm刻度线处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7)若将本实验的透镜换成更“凸”的透镜,则该凸透镜折光能力变  强 (填“强”或“弱”),成清晰的像出现在乙图的光屏  左 (填“左”或“右”)侧,若保持光屏位置不动,将蜡烛  靠近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或将凸透镜  靠近 (填“远离”或“靠近”“远离或靠近”)光屏,光屏上可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分析】(1)图中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其焦距是多少;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2)近视镜片为凹透镜,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3)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倒立的实像有缩小的、放大的和等大的,正立的虚像是放大的;
    (4)若研究像的上下、左右是否都倒立时,物体不能是轴对称的形状;
    (5)凸透镜成像时,像是否完整与凸透镜的大小无关;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根据折射光路的可逆性分析;
    (7)凸透镜越厚,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分析。
    【解答】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即u=50.0cm−20.0cm=30.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由题意可知,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眼镜片使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故该眼镜片对光具有发散作用,为凹透镜,凹透镜用来矫正近视眼,所以该眼镜片为近视眼镜片;
    (3)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的虚像是正立放大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据此可知,图丙中看到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4)在研究像的上下、左右是否都倒立时,若用“A”字型光源,只能探究上下是否倒立,不能探究左右是否倒立;若用“Z”字型光源,则上下、左右均不能探究;使用“P”字型光源,上下、左右是否倒立均能探究,故应选用“P”字型光源;
    (5)由题意可知,此时指尖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成虚像,所以光屏上不会出现指尖的像;指尖遮挡住部分透镜后,光线仍能通过凸透镜的其它部分会聚成像,故像仍然是完整的,因为通过的光线减少了,所以像会变暗一些,故此时光屏上会出现完整烛焰的像;
    (6)由图乙可知,此时的物距u=30.0cm,像距v=65.0cm−50.0cm=15.0cm,蜡烛向右移动15cm,则物距为u′=30.0cm−15cm=15.0cm,恰好等于原来的像距,根据折射光路的可逆性,此时的像距应与原来的物距相等,即等于30.0cmcm,故光屏应移到50.0cm+30.0cm=80.0cm刻度线处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7)若将本实验的透镜换成更“凸”的透镜,则该凸透镜折光能力变强,像会靠近凸透镜,出现在乙图的光屏左侧,若保持光屏位置不动,需使像远离凸透镜一些,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蜡烛应靠近凸透镜;若移到凸透镜,则远离光屏时,物距变小的同时,像距变大,靠近光屏时,物距变大的同时,像距变小,都能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3)折射;(4)P;(5)完整烛焰的像;(6)80;(7)强;左;靠近;靠近。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此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并不难。
    24.(7分)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明想知道妈妈配制的用于腌鸡蛋所用盐水的密度。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 零刻线 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左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234.4g。
    (3)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60 cm3。
    (4)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 161.8 g。
    (5)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 1.21×103 kg/m3。
    (6)小明还想利用所测盐水的密度(用ρ盐水表示),来测量苹果密度,于是将苹果放入装满所测盐水的大烧杯中(如图丁所示)。
    ①在量筒中盛适量的盐水,读出体积为V1;
    ②轻轻取出苹果,将量筒中的盐水缓慢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盐水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苹果质量表达式:m= ρ盐水(V1﹣V2) 。
    ③再将苹果轻放入盐水,大烧杯中的盐水停止溢出后,用细长针将苹果完全压入盐水中,轻轻取出苹果,继续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烧杯再次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3。
    ④苹果密度表达式:ρ苹果=  。
    【分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3)量筒中盐水的体积等于盐水凹面对应的刻度值;
    (4)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之和;
    (5)求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
    (6)测量苹果的密度时,要测量苹果的质量和体积。
    测量苹果的质量:利用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测量。
    测量苹果的体积: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
    【解答】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图甲中指针右偏,将平衡螺母向做端移动,使天平横梁平衡;、
    (3)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60ml=60cm3;
    (4)烧杯与剩余盐水的质量:m=100g+50g+10g+1.8g=161.8g,
    (5)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234.4g﹣161.8g=72.6g,
    盐水的密度:ρ===1.21g/cm3=1.21×103kg/m3;
    (6)①由题意知,苹果排开盐水的体积V=V1﹣V2,苹果放在盐水中时漂浮在盐水面上,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苹果的重力G=F浮=ρ盐水gV排=ρ盐水g(V1﹣V2),
    所以,苹果的质量:m==ρ盐水(V1﹣V2);
    ③由题意可知,苹果完全浸没在盐水中时,苹果排开盐水的体积为V排′=V2﹣V3,即苹果体积V=V2﹣V3;
    苹果的密度为:ρ==。
    故答案为:(1)零刻线;左; (3)60;(4)161.8; (5)1.21×103;(6)②ρ盐水(V1﹣V2);④。
    【点评】本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的关键在于测量苹果质量的方法:利用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重力,再求出质量。
    25.(7分)某建筑工地需要黄沙35m3,一辆载重车在23:50时从距离建筑工地12km的沙场装完沙出发,到达目的地为次日零时十分,求该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若载重车的最大载重量为9t,则该司机要把黄沙一点不剩全部运完需要运送多少趟?(ρ沙=2.6×103kg/m3)
    【分析】(1)根据题意先求出载重车所用的时间,利用v=求出该车的平均速度;
    (2)由的变形式求出黄沙的总质量,已知载重车单次载重量,便可求出全部运完需要运送的次数。
    【解答】解:(1)载重车所用的时间:t=24:10﹣23:50=20min=h,
    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v===36km/h;
    (2)由可知黄沙的总质量为:m=ρ沙V=2.6×103kg/m3×35m3=9.1×104kg=91t,
    载重车的最大载重量为9t,则10趟可以运送9t×10=90t,还剩1t,则另外还需要运送一次,
    因此总共需要运送11次。
    答:该车的平均速度为36km/h;全部运完需要11次。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和密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26.(7分)11月28日,刚刚完成万米深潜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的“奋斗者”号潜水器胜利返航。10909米是它创造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潜水器要想升上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耗能源动力,另一种是无动力上浮技术,前者浪费宝贵的能源,会缩短潜水器工作半径和时间,后者则需要用到固体浮力材料。固体浮力材料不仅能保证潜水器安全上浮,还直接关系到潜水器与潜航员的安全,但由于其制备技术难度大,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核心技术。固体浮力材料的核心是“微球”(直径很小的空心玻璃球)。如图为固体浮力材料样品,已知其中粘合剂的体积为100cm3,密度为1.2g/cm3;玻璃微球的质量为72g,其中玻璃的密度为2.4g/cm3,制成的固体浮力材料的密度为0.48g/cm3,求:
    (1)粘合剂的质量;
    (2)玻璃微球中玻璃的体积;
    (3)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空心部分的体积。

    【分析】(1)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求出粘合剂的质量;
    (2)已知玻璃微球的质量和玻璃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玻璃的体积;
    (3)根据固体浮力材料中空心部分的体积等于固体浮力材料体积减去玻璃体积、粘剂体积即可求出。
    【解答】解:(1)由ρ=可得,粘合剂的质量:m粘剂=ρ粘剂V粘剂=1.2g/cm3×100cm3=120g;
    (2)由ρ=可得,玻璃微球中玻璃的体积:V玻璃===30cm3;
    (3)因固体浮力材料的质量等于玻璃的质量加上粘合剂的质量,即为:m=m玻璃+m粘剂,
    所以,由ρ=可得:ρV=m玻璃+m粘剂,
    即:0.48g/cm3×V=72g+120g,
    解得:V=400cm3,
    则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空=V﹣V粘剂﹣V玻璃=400cm3﹣100cm3﹣30cm3=270cm3。
    答:(1)粘合剂的质量为120g;
    (2)玻璃微球中玻璃的体积为30cm3;
    (3)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70cm3。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利用好“固体浮力材料的质量等于玻璃的质量加上粘合剂的质量”是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2/5 17:11:22;用户:轻松国文培训学校;邮箱:qsgwpx@xyh.com;学号:44874092

    相关试卷

    03,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03,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如图所示的串联电路,闭合开关时,下列对热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03kg/m3ρ酒精=0,1倍,求,速度; 控制变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