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习题
展开第7章第2节3 中和反应
知识导航
知识点01 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它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注意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或H+)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或OH-)结合生成水分子。可用符号表示为H++OH-=H2O。由此可知H+和OH-在水溶液中_不能__共存。
【即学即练1】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盐酸和铁锈 B.铁和硫酸铜 C.硫酸和氢氧化钙 D.碳酸钠和硫酸
【即学即练2】(2022贵州铜仁中考)从不同的角度认识NaOH+HCl=NaCl+H2O。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B.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C. 反应物∶氢氧化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 读法∶氢氧化钠加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加水
知识点02 中和反应的探究
(1)实验操作:
①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
②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③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2)实验现象:滴加稀盐酸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开始是红色,最后变为无色。
(3)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4)中和反应情况分析
①中和反应中酚酞的作用:帮助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发生。
②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及溶质成分的判断(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为例):
B点表示氢氧化钠有剩余,此时溶液呈碱性,溶质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A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中性,溶质有氯化钠;
C点表示盐酸有剩余,此时溶液呈酸性,溶质有氯化钠和HCl。
③中和反应中的特殊现象分析: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若产生气泡,则可能所用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即学即练3】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容易使稀盐酸过量。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即学即练4】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知识点03 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土壤:改良酸性土壤可加入氢氧化钙。
(2)处理工厂废水:含有硫酸的废水可用氢氧化钙来处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3)用于医药: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其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3HCl + Al(OH)3 ==AlCl3 + 3H2O。
因为铝元素对人体的现在普遍采用Mg(OH)2代替Al(OH)3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 + Mg (OH)2 == MgCl2+ 2H2O。
(4)被蚊虫叮咬后(有蚁酸),可涂抹一些碱性物质,如氨水、肥皂水等。注意选择碱性物质时要选择弱碱,以防碱性物质腐蚀皮肤。
【即学即练5】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解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
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
【即学即练6】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以下物质适合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A.食盐水 B.肥皂水 C.硫酸溶液 D.食醋
考法01 考查中和反应的判断
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Fe+2HClFeCl2+H2↑ B.Fe2O3+6HClFeCl3+3H2O
C.2KOH+H2SO4K2SO4+2H2O D.2NaOH+CuCl2Cu(OH)2↓+2NaCl
考法02 考查中和反应应用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的硫酸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考法03 考查中和反应的探究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A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2.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在闹市泄漏,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下列对喷水和撒石灰这一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
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撒石灰是为了消除盐酸污染
D.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3.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b点时,参加反应的HC1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c点时,溶液中的Na+个数大于C1-个数
4.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边搅拌,用数字pH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b点表示HCl与NaOH等质量反应
D.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5.初中化学学习了很多化学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置换反应前后一定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不是单质
6.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
A.水 B.纯碱 C.食盐 D.食醋
7.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是氢氧化钠
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8.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9.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
A.锌与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烧碱与稀硫酸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C.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铁比铝更活泼
D.用汽油、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污原理不同
11.下列做法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
B.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12.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NaCl B. NaOH C. NH4NO3 D. CaCO3
13.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了减轻痒痛,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 )
物质名称
西红柿汁
柠檬汁
牛奶
小苏打水
pH范围
4~5
2~3
6~7
8~9
A.西红柿汁 B.柠檬汁 C.牛奶 D.小苏打水
14.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的现象很明显
2.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AgNO3,静置后再滴入少量Ba(NO3)2[来源:学.科.网]
3.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2022河北中考)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P点时的溶液能与纯碱发生反应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5.(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节选)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3)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①甲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题图,判断溶液X是_____,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6.(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节选)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帅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7.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p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滴入到______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测定某酸溶液pH时,如果放pH试纸的玻璃片上的水没有擦干就进行测定,会使测得的pH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微专题复习时,围绕酸、碱中和反应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回答问题和开展探究。
(1)下列选项的应用与中和反应的原理无关的是____。
A 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
B 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D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某工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8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_________。
(2)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i)酚酞试液在不同的pH时变化情况如下: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 。
(3)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4溶液,振荡、静置
①无___________色沉淀生成
白色固体不是NaOH。
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②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继续探究)
(4)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
(5)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对反应实质缺少直观的验证。
査阅资料:(ⅲ)变色硅胶为蓝色,吸水后呈红色。(ⅳ)变色硅胶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变色硅胶与无水醋酸(CH3COOH)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如图实验,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将无水醋酸迅速倒入装有NaOH固体和变色硅胶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在试管中不断搅拌,观察到变色硅胶由蓝色逐渐变为红色,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①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反应 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②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确实能发生反应.
【方案1】测定稀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大于7.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发现pH减小了,但仍然大于7,小组中有的同学认为根据这个测定结果不可以认为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讨论后,他们向溶液中又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
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稀盐酸过量.
【方案2】借助于无色酚酞试液.
【药品仪器】
①取____(选填“A”或“B”)中试剂加入至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胶头滴管向①中溶液滴加稀盐酸,红色消失;
③用F蘸取②中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如不使用酸碱指示剂,进一步确认步骤③中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探究步骤②中无色溶液中稀盐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盐酸是否过量,兴趣小组同学又分别选取了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铁锈粉末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分析并判断: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
取样,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盐酸过量
②
取样,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盐酸过量
③
取样,加入铁锈粉末
稀盐酸过量
方案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设计方案中,不正确的是____(填“①”、“②”或“③”),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碱与酸反应不一定都无明显现象,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22辽宁大连中考)化学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
(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
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依据是______。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不考虑酚酞)。
(2)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验证。
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氧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_______(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盐酸挥发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目的,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________。
4.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向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密闭隔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①甲同学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热。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乙同学的理由是 。
②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于是三位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OH 猜想三: 。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
④为了验证其余猜想,丙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猜想三正确
(2)丁同学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 为止,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结合上述实验,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5.如图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填写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2)请根据如图信息,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
(3)请另外再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6.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表示为,则NaOH在水中解离可表示为___________。
(2)根据图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图3是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趣味实验。实验时,打开止水夹,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B试管内气压减小,B中长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①在A处烧杯内放置燃烧的蜡烛,打开止水夹,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____。
②在A处烧杯内放置某溶液,打开止水夹。若B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红色溶液变无色。则A处烧杯内的溶液是_____,B中红色溶液可能是_____。
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Ca(OH)2 猜想三:CaCl2、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1)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排除了猜想二。
(2)小宇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___________溶液
只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正确
______________
另一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为确定猜想三正确,下列几种实验方案还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镁粉冒气泡
B.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无现象
第7章第2节3 中和反应
知识导航
知识点01 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它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注意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或H+)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或OH-)结合生成水分子。可用符号表示为H++OH-=H2O。由此可知H+和OH-在水溶液中_不能__共存。
【即学即练1】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盐酸和铁锈 B.铁和硫酸铜 C.硫酸和氢氧化钙 D.碳酸钠和硫酸
【答案】C
【解析】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金属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金属和盐,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盐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
【即学即练2】(2022贵州铜仁中考)从不同的角度认识NaOH+HCl=NaCl+H2O。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B.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C. 反应物∶氢氧化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 读法∶氢氧化钠加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加水
【答案】B
【解析】
A、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即为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B、反应实质:酸碱中和反应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说法正确;
C、反应物: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故说法错误;
D、读法: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知识点02 中和反应的探究
(1)实验操作:
①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
②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③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2)实验现象:滴加稀盐酸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开始是红色,最后变为无色。
(3)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4)中和反应情况分析
①中和反应中酚酞的作用:帮助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发生。
②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及溶质成分的判断(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为例):
B点表示氢氧化钠有剩余,此时溶液呈碱性,溶质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A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中性,溶质有氯化钠;
C点表示盐酸有剩余,此时溶液呈酸性,溶质有氯化钠和HCl。
③中和反应中的特殊现象分析: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若产生气泡,则可能所用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即学即练3】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容易使稀盐酸过量。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即学即练4】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答案】D
【解析】A、由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稀盐酸与氯化钠混合后,溶液的离子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混合后溶液酸碱性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知识点03 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土壤:改良酸性土壤可加入氢氧化钙。
(2)处理工厂废水:含有硫酸的废水可用氢氧化钙来处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3)用于医药: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其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3HCl + Al(OH)3 ==AlCl3 + 3H2O。
因为铝元素对人体的现在普遍采用Mg(OH)2代替Al(OH)3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 + Mg (OH)2 == MgCl2+ 2H2O。
(4)被蚊虫叮咬后(有蚁酸),可涂抹一些碱性物质,如氨水、肥皂水等。注意选择碱性物质时要选择弱碱,以防碱性物质腐蚀皮肤。
【即学即练5】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解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
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铝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不能与胃酸反应,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符合题意。
C、碳酸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NaH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即学即练6】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以下物质适合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A.食盐水 B.肥皂水 C.硫酸溶液 D.食醋
【答案】D
【解析】皂角素显碱性,利用中和反应原理,应该选用酸性物质。A、食盐水,显中性,错误;B、肥皂水,显碱性,错误;C、硫酸溶液,显酸性,但有很强的腐蚀性,错误;D、食醋(含有醋酸)显酸性,腐蚀性不强,正确。故选D。
能力拓展
考法01 考查中和反应的判断
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Fe+2HClFeCl2+H2↑ B.Fe2O3+6HClFeCl3+3H2O
C.2KOH+H2SO4K2SO4+2H2O D.2NaOH+CuCl2Cu(OH)2↓+2NaCl
【答案】C
【解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A、Fe+2HClFeCl2+H2↑,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错误;B、Fe2O3+6HClFeCl3+3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化物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故B错误;C、2KOH+H2SO4K2SO4+2H2O,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C正确;D、2NaOH+CuCl2Cu(OH)2↓+2NaCl,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碱和盐,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故选C。
考法02 考查中和反应应用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的硫酸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A
【解析】A、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物是碱和盐,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的硫酸,是利用了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法03 考查中和反应的探究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A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A、 由图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pH>7,溶液呈碱性,反应结束时溶液溶液pH<7,溶液呈酸性,实验应为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选项错误;
B、 由图可知,A点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选项错误;
C、 由图可知,B点的pH为7,溶液呈中性,则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D、 C点时,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钠外,应该还有剩余的氯化氢,选项错误。
故选C。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答案】A
【解析】
A、 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涉及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是因为氢氧化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氢氧化钙能与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 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是因为硼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在闹市泄漏,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下列对喷水和撒石灰这一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
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撒石灰是为了消除盐酸污染
D.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答案】D
【解析】A、用水把浓盐酸稀释,挥发性会降低,解释正确;B、加水可以降低盐酸的酸性,降低破坏性,解释正确;C、石灰是碱性物质可以中和酸,可以消除盐酸的污染,解释正确;D、如果用水把酸冲进下水道,酸会腐蚀管道,解释错误。故选D。
3.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b点时,参加反应的HC1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c点时,溶液中的Na+个数大于C1-个数
【答案】D
【解析】
A、 随着试剂的不断加入,pH逐渐减小,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正确;
B、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中的OH-发生反应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C、 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 ,溶液呈中性,表示溶液正好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NaOH+ HCl=NaCl+H2O可知,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 c点时,溶液呈酸性,说明盐酸过量,溶液中的Na+个数小于C1-个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D。
4.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边搅拌,用数字pH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b点表示HCl与NaOH等质量反应
D.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是一种碱,盐酸是一种酸,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选项说法正确;
C.b点所示溶液的pH=7,呈中性,说明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为:
NaOH+HCl=NaCl+H2O
40 36.5
由此可知,恰好反应时,HCl与NaOH质量并不相等,选项说法错误;
D.c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即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初中化学学习了很多化学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置换反应前后一定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不是单质
【答案】C
6.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
A.水 B.纯碱 C.食盐 D.食醋
【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要减少苦味,应该选择一种能够和胆汁酸发生反应的物质,已知酸类物质可以和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而且碳酸盐一定能与酸发生反应,故选B
7.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是氢氧化钠
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答案】C
【解析】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X是稀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a点时溶液pH大于7,显碱性,存在OH-,但由于在a点时向溶液中已添加了稀硫酸,故溶液中还存在SO42-,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稀硫酸过量,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答案】D
9.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
A.锌与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烧碱与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Zn+2HCl==ZnCl2+H2↑,有氢气即气泡、金属锌会溶解减少,不需要;B、CuSO4+2NaOH=Na2SO4+Cu(OH)2↓,有氢氧化铜即蓝色沉淀,不需要;C、Fe2O3+3H2SO4=Fe2(SO4)3+3H2O,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氧化铁会溶解减少,不需要;D、H2SO4+2NaOH=Na2SO4+2H2O,无明显现象,需借助。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C.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铁比铝更活泼
D.用汽油、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污原理不同
【答案】C
【解析】A、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B、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可改良酸性土壤,改变土壤的pH,故正确;C、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耐腐蚀,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活泼,故不正确;D、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乳化,二者原理不同,故正确.故选:C.
11.下列做法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
B.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D
【解析】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没有发生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是利用了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D、Al(OH)3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故选D。
12.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NaCl B. NaOH C. NH4NO3 D. CaCO3
【答案】C
【解析】某固体物质溶于水过程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见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
A、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B、NaOH溶于水放热,不符合题意;
C、NH4NO3溶于水吸热,符合题意;
D、CaCO3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了减轻痒痛,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 )
物质名称
西红柿汁
柠檬汁
牛奶
小苏打水
pH范围
4~5
2~3
6~7
8~9
A.西红柿汁 B.柠檬汁 C.牛奶 D.小苏打水
【答案】D
【解析】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需要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A、西红柿汁的pH为4~5,显酸性,不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A不正确;
B、柠檬汁的pH为2~3,显酸性,不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B不正确;
C、牛奶的pH为6~7,显弱酸性,不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C不正确;
D、小苏打水的pH为8~9,显碱性,和蚁酸反应,能涂抹,故D正确。故选D。
14.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来源:Zxxk.Com]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答案】BC
【解析】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错误;B、A点对应溶液pH<7,溶质为过量的HCl和反应生成的NaCl,正确;C、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正确;D、反应过程中,稀盐酸完全反应前溶液是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变红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错误。故选BC。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的现象很明显
【答案】A
【解析】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正确;B、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错误;C、碳酸氢钠是盐,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是盐与酸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D、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不明显,需要指示剂进行指示,故选项错误。故选A。
2.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AgNO3,静置后再滴入少量Ba(NO3)2[来源:学.科.网]
【答案】C
【解析】 解:A、从pH变化曲线图看,溶液的pH逐渐升高,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故A错;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B错;C、A点溶液显酸性,盐酸过量,因此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生成的NaCl,故C正确;D、B点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均产生成沉淀,故不能依次鉴定,故错误.故选C.
3.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A
【解析】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则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4.(2022河北中考)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P点时的溶液能与纯碱发生反应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答案】B
【解析】A.N点时,溶液的pH等于7,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A错误;
B.P点时,稀硫酸过量,能与纯碱反应,所以B正确;
C.M→N过程中溶液的pH减小,由碱性逐渐变成中性,所以C错误;
D.M→N过程中,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但N点时,氢氧化钠已经耗尽,所以N→P过程中,并不能生成硫酸钠,D错误。
5.(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节选)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3)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①甲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题图,判断溶液X是_____,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答案】(3) 稀盐酸 NaCl、NaOH
【解析】
(3)①由图像知,开始反应时溶液的pH<7,显酸性,所以三颈烧瓶内溶液X是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三颈烧瓶内溶液X是稀盐酸,恒压漏斗内溶液是稀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稀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三颈烧瓶内溶液的pH逐渐增大,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入NaOH溶液,则溶液的pH>7,显碱性;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的pH>7,显碱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NaCl和滴加后未反应的NaOH,故填:NaCl、NaOH。
6.(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节选)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帅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答案】 a
【解析】
(1)由pH变化曲线可知,溶液刚开始pH<7,呈酸性,此时溶液应是H2SO4溶液,随着溶液的加入,溶液pH逐渐增大到7,最后大于7,所以应是将KOH溶液滴入H2SO4溶液中,故选a;
7.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p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滴入到______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测定某酸溶液pH时,如果放pH试纸的玻璃片上的水没有擦干就进行测定,会使测得的pH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①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②H2SO4、Na2SO4; (2)偏大;
【解析】(1)①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2SO4、Na2SO4。 (2)测定某酸溶液PH时,如果放PH试纸的玻璃片上的水没有擦干就进行测定,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会使测得的PH偏大。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微专题复习时,围绕酸、碱中和反应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回答问题和开展探究。
(1)下列选项的应用与中和反应的原理无关的是____。
A 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
B 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D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某工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8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1).A;(2).;
【解析】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两者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过量,也可能是氢氧化钙有剩余,进行分析解答。实验目的是验证证明猜想四是成立的,即验证溶液中含有稀盐酸,结合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酸能与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CaCl2,需要除去杂质,即除去稀盐酸,结合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要证明不含氢氧化钙,利用碳酸钠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沉淀的原理分析。结合图分析HCl和NaOH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
(1)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符合题意;
B、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属于酸和碱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铝属于碱,胃酸的成分主要是盐酸,属于酸和碱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
(2)设含硫酸的质量为x,
解得,则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9.8g;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_________。
(2)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i)酚酞试液在不同的pH时变化情况如下: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 。
(3)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4溶液,振荡、静置
①无___________色沉淀生成
白色固体不是NaOH。
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②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继续探究)
(4)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
(5)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对反应实质缺少直观的验证。
査阅资料:(ⅲ)变色硅胶为蓝色,吸水后呈红色。(ⅳ)变色硅胶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变色硅胶与无水醋酸(CH3COOH)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如图实验,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将无水醋酸迅速倒入装有NaOH固体和变色硅胶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在试管中不断搅拌,观察到变色硅胶由蓝色逐渐变为红色,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①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反应 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②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胶头滴管;(2).用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稀盐酸进行步骤二实验,如红色不消失,则可排除水的影响;(3).蓝;NaCl+AgNO3=AgCl↓+NaNO3;(4).H+和OH-结合生成H2O;
(5).放出;CH3COOH+NaOH=CH3COONa+H2O
【解析】(1)步骤二中,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所以A是胶头滴管;
(2)稀盐酸中含有水,水对实验有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该对比实验方案是用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稀盐酸进行步骤二实验,如红色不消失,则可排除水的影响。
(3)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因此无蓝色沉淀可说明白色固体不是NaOH;
②根据题意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氢氧化钠溶液是碱,盐酸溶液是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就是酸碱中和的实质即H+和OH-结合生成H2O。
(5)①反应放热使得空气膨胀,从而使该反应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因此是放出热量;
②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成红色是因为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方程式为。
2.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确实能发生反应.
【方案1】测定稀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大于7.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发现pH减小了,但仍然大于7,小组中有的同学认为根据这个测定结果不可以认为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____.经过讨论后,他们向溶液中又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
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稀盐酸过量.
【方案2】借助于无色酚酞试液.
【药品仪器】
①取____(选填“A”或“B”)中试剂加入至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胶头滴管向①中溶液滴加稀盐酸,红色消失;
③用F蘸取②中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如不使用酸碱指示剂,进一步确认步骤③中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探究步骤②中无色溶液中稀盐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盐酸是否过量,兴趣小组同学又分别选取了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铁锈粉末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分析并判断: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
取样,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盐酸过量
②
取样,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盐酸过量
③
取样,加入铁锈粉末
稀盐酸过量
方案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设计方案中,不正确的是____(填“①”、“②”或“③”),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碱与酸反应不一定都无明显现象,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也会减小 A 取少量水将其溶解加入CuSO4溶液,无蓝色沉淀或取少量的固体溶于水,无放热现象 红棕色粉末逐渐减少,溶液变成黄色 ① 反应生成的NaCl也能与AgNO3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Ba(OH)2+H2SO4=BaSO4↓+2H2O
【解析】探究: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确实能发生反应。测定某NaOH 溶液的pH,pH大于 7.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该 NaOH 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发现pH减小了,但仍然大于7,有的同学认为根据这个测定结果不可以认为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他的理由是经过讨论后,他们向溶液中又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
也会减小,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稀盐酸过量。
【方案2】借助于无色酚酞试液。
【药品仪器】①取A中试剂加入至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②用胶头滴管向①中溶液滴加稀盐酸,红色消失;③用F蘸取②中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1)如不使用酸碱指示剂,进一步确认步骤③中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的方法是:取少量水将其溶解加入CuSO4溶液,无蓝色沉淀或取少量的固体溶于水,无放热现象。(2)探究步骤②中无色溶液中稀盐酸是否过量。选取了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铁锈粉末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
取样,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盐酸过量
②
取样,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盐酸过量
③
取样,加入铁锈粉末
红棕色粉末逐渐减少,溶液变成黄色。
稀盐酸过量
方案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 +H2 ↑, 上述设计方案中,不正确的是①, 错误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NaCl也能与AgNO3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3)碱与酸反应不一定都无明显现象,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Ba(OH)2+H2SO4 =BaSO4↓+2H2O。
3. (2022辽宁大连中考)化学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
(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
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依据是______。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不考虑酚酞)。
(2)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验证。
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氧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_______(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盐酸挥发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目的,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________。
【答案】(1) ①. 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即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②.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加速反应速率
③. Na+、Cl-
(2) ①.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也能使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 ②. 5mL水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入稀盐酸,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即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氯化钠,溶液中一定含钠离子和氯离子;
(2)稀盐酸中含有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也能使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也能使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故该实验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该实验需补充一个实验排除水的干扰,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一个实验中是水,一个实验中是稀盐酸,其它因素均应相同,故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是5mL水,通过U型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比较,可得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4.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向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密闭隔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①甲同学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热。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乙同学的理由是 。
②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于是三位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OH 猜想三: 。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
④为了验证其余猜想,丙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
猜想三正确
(2)丁同学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 为止,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结合上述实验,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答案】(1)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能使温度升高 ②NaCl和HCl ③二 ④有气泡产生
(2)恰好变成无色(或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2NaOH+H2SO4==Na2SO4+2H2O
(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
H+ +OH-=H2O)
【解析】
(1) ①甲同学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热。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乙同学的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能使温度升高,出现同样的温度曲线。②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如果盐酸过量,反应后溶液中会含有剩余的盐酸,结合猜想一、二,可知猜想三:HCl和NaCl。③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会存在氢氧化钠,故猜想二错误。④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实验结论为猜想三成立,说明溶液中存在稀盐酸,故: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会有气泡产生。
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为止,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结合上述实验,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H+ +OH-==H2O)
5.如图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填写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2)请根据如图信息,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
(3)请另外再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H+;(2)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3)H2SO4+2NaOH=Na2SO4+2H2O。
【解析】(1)如图中填写的离子为氢离子,符号为:H+;(2)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3)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H2SO4+2NaOH=Na2SO4+2H2O
6.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表示为,则NaOH在水中解离可表示为___________。
(2)根据图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图3是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OH= Na++OH-;(2).;(3).
【解析】(1)分析图1知道,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表示为,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则NaOH在水中解离可表示为NaOH= Na++OH-;
(2)根据图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Cl-和Na+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分析图3是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Ba2+和SO42-反应,结合生成BaSO4沉淀,而Cl-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可表示为;
(3)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硫酸铜在水中会解离出Cu2+和SO42-,反应的实质可表示OH-和Cu2+反应,结合生成Cu(OH)2沉淀,而SO42-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可表示为。
7.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趣味实验。实验时,打开止水夹,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B试管内气压减小,B中长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①在A处烧杯内放置燃烧的蜡烛,打开止水夹,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____。
②在A处烧杯内放置某溶液,打开止水夹。若B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红色溶液变无色。则A处烧杯内的溶液是_____,B中红色溶液可能是_____。
【答案】 (1).澄清石灰水;(2).浓盐酸(合理即可); (3).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解析】①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通过烧杯上方倒置的漏斗,二氧化碳进入B试管内的溶液中,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中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②在A处烧杯内放置某溶液,打开止水夹。若B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色,因为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A中可能是浓盐酸(也可能是浓硝酸、醋酸,它们也都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合理即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通过倒置的漏斗被吸入到B试管内的溶液中,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A中是具有挥发性的酸溶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A中挥发出来的气体溶于水能使红色溶液变无色,则B中一定含有能跟酸反应的物质,而且溶液中还存在一种遇酸会由红色变为无色的指示剂,根据初中阶段所学知识,可以判断B中含有的指示剂是酚酞溶液,而酚酞溶液在中性和酸性时显无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结合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盐酸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故B中含有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合理即可)。根据分析,A处烧杯内的溶液是:浓盐酸(合理即可),B中红色溶液可能是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Ca(OH)2 猜想三:CaCl2、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1)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排除了猜想二。
(2)小宇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___________溶液
只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正确
______________
另一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为确定猜想三正确,下列几种实验方案还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镁粉冒气泡
B.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无现象
【答案】 2HCl+Ca(OH)2=CaCl2+2H2O 无现象(或无红褐色沉淀) Na2CO3 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 一 ACD
【解析】Ⅰ.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Ca(OH)2=CaCl2+2H2O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成分。
【作出猜想】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Ca(OH)2 猜想三:CaCl2、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1)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振荡,观察到无现象(或无红褐色沉淀)。于是排除了猜想二。(2)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Na2CO3 溶液
只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正确
. 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
另一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为确定猜想三正确,下列几种实验方案还可行的是A.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镁粉冒气泡。C.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无现象。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巩固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精练,共25页。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同步练习题,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g 医用氯化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O32-离子,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以下各类盐中,全部可溶于水的是,NaHCO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