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图2),并通过“鹊桥”中继卫星和地球建立了通信联系。“鹊桥”中继卫星定位于地月延长线上距月球6.5万千米处的拉格朗日L2点附近(图1)。完成下面小题。1.图1中体现的天体系统级别数为( )A.一级 B.两级 C.三级 D.四级2.相比地球,月球的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是( )A.自转周期小 B.太阳活动强 C.缺少大气层 D.月壤比热容小【答案】1.A 2.C【解析】1.观察图1,图中的天体包括地球、月球、中继卫星等三个天体,三个天体都以地球为中心运转,属于行星系统,只有一级天体系统,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月球的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小,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层,所以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升温快,而夜晚没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降温快,故昼夜温差较大,C正确;自转周期小,昼夜温差较小,A错误;太阳活动对地球和月球的影响相同,B错误;月壤的比热容与地球比热容相近,D错误。所以选C。【点睛】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就是: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相对较高(但由于高原上空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弱,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气温仍是低的);夜里,因稀薄的气体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则迅速下降。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零点,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我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计划”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流浪,不料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出了意外。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考虑距离最近,下一个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A.金星轨道 B.水星轨道 C.火星轨道 D.土星轨道4.“计划”流浪2500年,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全新的地球时代到来。关于地球泊入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不可信的是( )A.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B.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C.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防止星际物质撞击D.比邻星周围的宇宙环境较为安全、稳定【答案】3.D 4.C【解析】3.根据题干可知,地球已推进至木星附近,说明地球已经穿越了火星轨道,仅从距离考虑,离木星最近的且在木星以外的行星为土星,因此下一个需要穿越的是土星轨道,C错误,D正确;金星轨道和水星轨道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故排除AB。故选D。4.比邻星是一颗恒星,与其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A正确,不符合题意;比邻星作为恒星,性质较为稳定,所以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B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表面的坚硬的岩石圈,不能防止星际物质撞击,地球表面包围的厚厚的大气层,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C错误,符合题意;由于比邻星是一颗恒星,质量较大,周围小天体环绕它运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因此其周围宇宙环境较为安全和稳定,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相关排序总结:1、按照距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按照体积由大到小顺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3、按照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4、按照密度由大到小顺序:地球、水星、金星、火星、海王星、木星、天王星、土星。5、按照公转周期由小到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下图为“1964-201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6.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答案】5.D 6.B【解析】5.读图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负相关,A错误;图中显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安徽省的北半部地区呈正相关,B错误;图中显示,在图中西北部的正相关系数较大,相关性不是最小,C错误;图中显示,图中东北部出现一个正相关系数大于0.2的最高值中心,因此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D正确。故选D。6.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可能影响地球气候,图中显示,江淮地区梅雨强度与太阳黑子数有些地区呈正相关,有些地区呈负相关,A错误 ;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强烈的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使得穿过电离层的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B正确;漠河地区处于中纬度,不可能出现极昼现象,且与太阳黑子数大小无关,C错误;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大值时,太阳活动剧烈,耀斑爆发强度也相应增强,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完成下面小题。7.有关岩浆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8.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7.D 8.A【解析】7.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界面,A错误;该界面处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都能够穿过,B错误;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D正确。所以选D。8.蔓延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进入大气圈后随着降水从空中降落到地面,进入水圈和生物圈,降落到地面的火山灰在外力作用下在地表地势低洼的地区沉积,并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进入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下图是我国北京、成都、上海、昆明四个城市的太阳辐射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表示昆明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7月和8月④地太阳辐射强度大于①,是因为④地(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阴雨天气较少 C.白昼时间较长 D.海拔较高11.①地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夏季,但气温低于夏季,可能是因为春季( )A.大气逆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弱 C.大气污染重 D.气压较高【答案】9.A 10.C 11.B【解析】9.我国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强度最低,故可知④为成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8月份出现伏旱,③为上海;昆明的纬度比北京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大,且白昼时间长,冬季昆明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北京,故为①为昆明,②为北京,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昆明,④为成都,7、8月份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大于昆明,是因为与昆明相比,成都纬度较高,白昼时间较长,C正确。昆明的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成都,A错误。两地夏季降水都较多,阴雨天气都较多,B错误。昆明的海拔较高,D错误。故选C。11.①为昆明,昆明春季太阳辐射大于夏季,但气温却低于夏季,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可能是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引起的,B正确,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不能解释春季气温较低,A错误;大气污染会削弱太阳辐射,但春季太阳辐射强度较大,C错误;春季昆明受暖气团控制,气压较低,D错误。故选B。【点睛】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洁净,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金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古籍《毛诗》曰:“乌在日中,从天,以昭孝也。”下图为汉代石刻“日中三足乌”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2.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其最有可能是(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13.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这个时间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的(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太古宙【答案】12.A 13.B【解析】12.由材料分析可知,“金乌”是古代人们肉眼看到太阳上有黑点,所以就想象太阳里面住着三足乌鸦。太阳中的黑子,比其他地方的温度较低,看起来,黑子比其他地方看起来较暗,由此看来,古人所见三足乌,实际上是太阳上的黑子,A正确;耀斑是色球层出现短时间突然增亮的现象,而不是暗色,B错误;日珥是色球层中,向外猛烈地喷射出高达几万千米至几十万千米的红色火焰现象,肉眼只有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C错误;太阳风是日冤层向外抛出的高速运动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肉眼不可见,D错误。故选A。13.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的原始爬行类动物。脊椎动物进化的主干是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到哺乳类,最后出现人类。鸟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哺乳类还要晚一点,它是由中生代爬行类分化出来,并向空中发展的一个特殊分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适应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因此鸟类起源时间为中生代,新生代是鸟类达到繁盛时期,A错误, B正确;太古代和古生代在中生代之前,鸟类还没有出现,CD错误。故选B。【点睛】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4.根据图中化石,判断动物的演化过程是( )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15.在该地某地层中发现了由大量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最可能是( )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答案】14.B 15.A【解析】14.图中含三叶虫化石形成年代最早,该岩层两侧为含鱼类化石岩层,其形成年代次之;含鱼类化石岩层两侧为含裸子植物化石岩层,含裸子植物化石岩层两侧为含恐龙化石岩层,相比而言,其形成年代较晚。由此判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海洋无脊椎动物(以三叶虫为代表)→脊椎动物(以鱼类为代表)→爬行动物(以恐龙为代表),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珊瑚礁是珊瑚虫骨骼遗体堆积形成,而珊瑚虫生长于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所以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最可能是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脊椎动物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水中的演化,从水中到陆地的演化,两栖类、爬行类的演化,鸟类和哺乳类的演化。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水平气压梯度力 B.F2——摩擦力 C.F3——风向 D.F4——地转偏向力17.图中( )A.风向受四个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B.F2只能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C.F3与F4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F4为南半球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答案】16.A 17.B【解析】16.读图,结合所学可知,F1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A正确。根据材料“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图”可知,图为近地面风,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F4为风向,D错误。F2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B错误。F3与风向的方向相反,为摩擦力,C错误。故选A。17.结合上题分析,读图可知,风向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F2为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B正确。读图可知,F3为摩擦力,与F4风向大小不等,方向相反,C错误。F4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相较于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为北半球风向,D错误。故选B。【点睛】近地面风受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气压梯度力是风的原始动力。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高空及辽阔海洋上一般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下图是“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除霾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m、直径达10m)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部采用单双层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A. B. C. D.19.集热棚内地面铺设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白天棚内温度 B.降低夜晚棚内温度C.降低棚内昼夜温差 D.降低棚内干燥度【答案】18.B 19.A【解析】18.除霾塔利用空气热升冷降原理,经太阳能集热棚增温,热空气上升,经过过滤网墙净化后,清洁的空气再从高空下沉、循环,中间为上升气流,水平方向为辐合气流,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所以选B。19.集热棚内地面铺设鹅卵石的作用是白天收集热量及反射部分太阳光,使集热棚内空气升温更快,A项正确;夜间鹅卵石主动散热,降低了棚内温度,但不是铺设鹅卵石的主要目的,B项错误;集热棚内地面铺设鹅卵石使白天温度更高,夜晚温度更低,加大了集热棚内的昼夜温差,铺设鹅卵石并没有降低棚内干燥度,CD项错误。所以选A。【点睛】除霾塔是一个科研项目,主要科研目的是探索节能型新能源领域各个技术环节的协调和集成,其主要构件的工作原理如下 :集热棚:其主要作用是聚集空气并通过镀膜玻璃对空气进行加热,促使热气流上升,集热棚内设置过滤网墙,被污染的空气在通过过滤网墙时,可以滤除掉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和杂质。风机:其重要作用是通过风机叶片的运转加速推动空气的流动,从而提升净化空气的效率。镀膜玻璃:是由普通单层钢化玻璃的表面两侧喷涂化学光催化试剂加工而成,该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成霾因子一氧化碳NO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的活性,从而提高除霾效果,单层双镀膜玻璃在夜间也可以工作。左下图为热力环流模拟实验示意图,右下图为某海岸近地等压面示意图( )20.从左图中观察到的该模拟实验结果,近地面烟的运动方向是( )A.从左往右 B.从右往左 C.从前往后 D.从后往前21.据右图中等压面分布所知,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压从高到低依次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答案】20.B 21.B【解析】20.图中右侧冰块附近气温低,气流遇冷下沉,左侧热水附近气温高,气流受热上升。近地面水平方向冷的地方气温低、气压高,热的地方气温高,气压低;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所以在热力环流模拟实验中烟的运动轨迹是顺时针环流,近地面烟的运动方向是从右往左,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21.依据“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规律可知,②地等压面上凸故为高压,①地等压面下凹故为低压,即②地气压大于①地;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与近地面相反,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③为高压,④为低压,即③地气压大于④地,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压越低;故①②气压大于③④。由此可知,①②③④四地气压从高到低依次为②①③④,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下左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右图中正确的是( )A.①增大,②增大 B.②增大,③增大C.②增大,③减小 D.④增大,③增大【答案】22.B 23.C【解析】22.夜晚无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在日出前后,地表温度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库区水域热容量较大,降温慢,相对于库区周围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而形成云海。选项中,①、③表示的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谷温度高,表现为谷风,而夜晚相反,表现为山风,①表示山风,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③表示谷风,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不相符,①正确、③错误;②、④表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②表示白天的海风,④表示夜晚的陆风,②错误、④正确。故选B。23.大气受热过程图中,①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④表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②表示大气逆辐射。云海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即④增大,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即①减少,①、④错误;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较晴天低,地面辐射减弱,即③减弱,③正确;云层中的水汽会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②增大,②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该类试题应从以下两点入手:(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太阳热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2)理解常见的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下图为某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5.此时乙地的风向为(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答案】24.D 25.B【解析】24.结合所学可知,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越小,风力越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等压线最稀疏的是丁地,风力最小,D对,排除ABC。故选D。25.乙地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按照风的形成过程可知:由高压指向低压,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该地位于北半球,故运动中的气流向右偏转,最后乙地的风向应该是西北风,B对,排除ACD。故选B。【点睛】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疏密反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影响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大。在图中去判断风向时,先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但近地面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实际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30-45度夹角,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二、综合题26.结合所学知识,读“太阳系简图”和“太阳大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行星:D____,F____。(2)写出字母代表的太阳外部大气层圈层名称:M____,N____,P____。(3)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是____(太阳活动类型),位于右图的____层(填字母),当它激烈发生时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现象,两极地区也可能产生____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此现象在2014年剧烈发生了1次,估计未来最近的1次将发生在约____年。【答案】(1) 火星 土星(2)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3) 耀斑 N 磁暴 极光 2025【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简图和太阳大气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系以及太阳大气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读“太阳系简图”,依据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关系,D为火星,F为土星。(2)读“太阳大气示意图”,M为光球层,N为色球层,P为日冕层。(3)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是耀斑,当它激烈发生时会导致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也可能产生极光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此现象在2014年剧烈发生了一次,估计未来最近的一次将发生在2025年,与之同时发生的还有黑子活动。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云南澄江化石群凭借得天独厚的特异性埋藏,成为全世界为数寥寥的软体化石产地。其化石产出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化石,现今生物所有门类远祖代表都有发现,它们是5.3亿年前地球生物大爆发的证据,是人类得以窥见生物早期面貌的重要窗口。小壳动物化石形成的磷矿就埋藏在化石群之下。下图示意在澄江发现的某种生物化石。(1)图示化石景观形成的地质年代为________代,当时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生物大多生活在________(填外部圈层);澄江磷矿埋藏在________(填内部圈层)。(2)地球约38.5亿年前开始出现生命。简述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答案】(1) 古生 海洋 水圈 地壳(2)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球周围,形成厚度和成分适宜的大气层;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适宜。【分析】本题以云南澄江化石群为材料,设置了2个小题,涉及到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进化、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读图可知,该化石景观为三叶虫,形成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古生代早期出现软体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期出现鱼类,后期出现两栖动物。三叶虫是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故当时该地应为海洋环境,生物大多生活在水圈之中,材料显示,小壳动物化石形成的磷矿就埋藏在化石群之下,因此,磷矿埋藏在地壳之中。(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有:日地距离适中,使得接受太阳光照适中,地球温度适中,保持平均地表温度在十五摄氏度左右;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厚度和成分适宜的大气层,以供生物呼吸;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公转周期1年,两个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较小,有利于生物的发展演化;随着地表温度的下降,拥有液态水,使生物繁衍生息。28.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表示____,②表示____(填名称)。(2)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填数字)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3)图乙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____。Ⅱ层大气以____运动为主,该层存在____层,能吸收____,是地球的“天然保护屏障”。(4)图乙中Ⅰ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____,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____。(5)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谚语“十雾九晴”。【答案】(1)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2) ③ ②(3) ② 平流(水平) 臭氧 紫外线(4) 地面 对流运动显著,水汽、杂质含量大(5)晴夜少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水汽凝结形成大雾【分析】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以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相关应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内容为高中地理核心基础知识点,难度一般。(1)结合图示可以看出,①来自太阳,故为太阳辐射,②来自大气,且射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2)结合所学可知,大棚可以阻挡地面辐射散失,使得大气吸收更多地面辐射,即③,使得气温升高,②大气逆辐射作用也会增强,提高大棚内温度,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3)结合所学可知,气温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中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在高层大气中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先降低再升高,故②曲线满足;结合所学可知Ⅱ为平流层,因为气温上热下冷,空气无法对流,故以水平(平流)运动为主,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保护了人类,故被称为地球“天然保护屏障”。(4)图中Ⅰ层为对流层,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示和所学可知,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的地面辐射;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温度下热上冷,对流运动频繁,水汽、杂质含量大,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易成云致雨,导致天气多变。(5)结合所学可知,雾是由于近地面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形成雾时说明近地面气温低,说明夜晚地面降温快,即大气逆辐射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可推知此时为晴朗少云的天气。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东北地区的野生蓝莓品质优但产量低。近年来该地区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35°C低温,但在极端天气下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和冻害,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图a、b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的气温日变化。(1)与冬季相比,说出夏季山谷和山顶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2)分析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更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3)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理。【答案】(1)总体气温更高;白天山谷气温高于山顶,夜晚山顶气温高于山谷;气温日较差更大/气温变化幅度更大;峰值更延后。(2)冬季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山谷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形成逆温),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3)堆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 山顶的气温日变化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气温分布的时空差异、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根据图示曲线数值判断,夏季白天山谷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夏季山谷和山顶的气温都高于冬季;山谷和山顶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要晚于冬季。(2)半山坡生长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说明半山坡温度比山谷偏高。该区域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微地表形态造成的山谷风。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使谷底的气温降低,蓝莓易受冻害。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所以半山坡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且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半山坡,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不易受冻害。(3)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冬季时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积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从而减少了冻害发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