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地理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塘湾村位于上海近郊,兴起于清朝嘉庆年间,文化遗产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塘湾老街和舞草龙、跳鹬蚌斗舞等民俗文化活动。在乡村文化式微和城镇化的背景下,上海市政府于2020年起实施塘湾村综合改造项目,建设野生动物栖息地、学生学农基地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塘湾村的舞草龙、跳鹬蚌斗舞等地域文化,反映该村所在地( )
A. 气候炎热 B. 降水集中
C. 湿地广布 D. 地势低平
2. 地理研究性小组提议,在综合改造项目的实施中,塘湾村还可( )
A. 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大型商城 B. 鼓励土地流转,保障粮食生产
C. 寻求国际合作,发展高新产业 D. 修缮传统建筑,发展城郊旅游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题干中“舞草龙、跳鹬蚌斗舞”可知,该地湿地广布,C正确;气候炎热、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是共性的特点,与题干无关,排除ABD。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材料“上海市政府于2020年起实施塘湾村综合改造项目,建设野生动物栖息地、学生学农基地等”可知,塘湾村在综合改造项目实施中还可以修缮传统建筑,发展城郊旅游业,D正确;在综合改造项目的实施中,塘湾村可以完善基础设施,但不能引进大型商城,因为消费能力和消费人群有限,A错误;综合改造项目是在乡村文化式微和城镇化的背景下提出,因此要减少第一产业比重,B错误;塘湾村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条件,C错误。故选D。
【点睛】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的式微主要表现为传统村落建筑,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步解体,传统社会教化制度的逐渐消逝,传统乡民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逐步位移,传统道德伦常,风土习俗的逐步式微。
黄河三角洲造就了鹤之乡、鱼盐之利、农耕之益。有些农民采用“游耕”模式,每年春耕、秋收来此拓荒,若干年后弃耕。不同于其他大江大河、三角洲活跃的“湾区经济”发展,黄河三角洲建有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选择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黄河三角洲“游耕”模式的主要危害是( )
A. 净化水质的能力减弱 B.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 D. 农产品产出降低
4. 黄河三角洲地区实施生态优先发展策略的首要目的是( )
A. 庇护鸟类生存 B. 增加土地资源
C. 开展生态旅游 D. 稳定河口生态环境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对该地区农业进行农业灌溉,而该地耕作、灌溉方式往往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这会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C正确;采用“游耕”模式,对三角洲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净化水质的能力减弱、农产品产出降低不是其主要危害,AD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引起的,与“游耕”模式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生态优先发展可以庇护鸟类生存;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资源;进而开展生态旅游,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留下了天然“本底”,稳定河口生态环境。但生态优先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只有环境保护好了,才能体现其他优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湿地的作用与功能:提供水源、调节流量、保护堤岸,防风、降解污染物质,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防止盐水入侵、保持小气候、提供可利用的资源,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航运、旅游休闲、教育和科研等。
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左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右图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湖泊及其水位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湖—①、乙湖—③、丙湖—② B. 甲湖—②、乙湖—③、丙湖—①
C. 甲湖—①、乙湖—②、丙湖—③ D. 甲湖—②、乙湖—①、丙湖—③
6. 关于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三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组前甲湖湖水汇入乙湖 B. 重组前乙湖湖水汇入丙湖
C. 重组后甲湖流域面积扩大 D. 重组后乙湖湖盆容积缩小
7. 随着气候暖湿化,该区域湖泊盐度变化最不明显是( )
A. 甲湖 B. 乙湖 C. 丙湖 D. 不好确定
【答案】5. A 6. B 7.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可知,湖泊水位上升,但是水位增加不同,形成水系重组,结合图中湖泊之间水流流向可知,甲湖湖水流向乙湖,甲湖湖泊水位增加较多,形成外溢,因此甲湖对应为①,乙湖湖水又流向丙湖,因此丙湖湖水水位上涨且与甲湖变化趋势类似,因此丙湖对应为②;乙湖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湖泊变化较小,因此乙湖对应为③,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水系重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暖湿化,重组后甲湖流向乙湖,主要原因在于甲湖海拔较高,气候暖湿化后,甲湖补给增多,湖泊水位上升,形成外溢,甲湖流域面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湖水位变化较小,湖盆容积变化小,D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变化趋势相近,因此重组后甲湖变化较大,影响丙湖水位,重组前后乙湖对丙湖影响相差不大,因此重组前乙湖流向丙湖,甲湖未流向乙湖,A错误,B正确;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明显上升,水量增加,盐度降低,乙湖重组前后均有湖水流出,盐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淹没沿海低地地区,同时带来病虫害等灾害加剧。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变化的重要趋势,详细了解其发展的新趋势,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挑战。下图示意1990~202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2010~2020年间,城镇老年人口总数首次超过乡村主要是由于( )
A. 城镇生态环境的改善 B. 乡村老年人口迁入城镇
C.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D. 城镇老年人口寿命延长
9. 近30年来,城镇和乡村老年人口比重变化反映的突出现象是( )
①乡村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②乡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
③城镇老年人口增速低于乡村④城乡老龄化差距不断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城乡老年人口比重变化反映的突出现象将导致( )
A. 农村养老照料问题突出 B. 城镇家庭养老支出减少
C.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滞缓 D. 城镇养老基础设施过剩
【答案】8. C 9. C 10. A
【解析】
【8题详解】
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老龄化影响较小,且城镇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生态环境较乡村差,城镇老年人口总数多于乡村不是由于生态环境改善,A错误;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使得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表现出乡村人口(包括老年人口)向城镇迁入转化,城镇化水平高,使得城镇老龄化人口总数多于乡村,C正确;乡村老年人口迁入城镇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城乡医疗差距缩小,人口寿命均会延长,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从乡村老年人口规模柱状图变化的斜率可知,乡村老年人口数量较为稳定,①错误;老年人口比重反映出老龄化程度,在近30年来,乡村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城镇,乡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②正确;单独看城市和镇,老年人口规模柱状图的斜率大可知,城、镇老年人口增速高于乡村,③错误;结合城镇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与现有规模可知,城乡老龄化差距不断扩大,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城市、镇、乡村老年人口比重均呈现出增加趋势,但乡村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说明乡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占比较小,农村养老照料问题突出,老年人出现无人照料的问题,A正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受老年人口占比增大的影响,但受乡村振兴等政策影响,不一定会出现滞缓,C错误;城镇老年人口占比增多,城镇家庭养老支出增多,B错误;老年人口增多,城镇养老基础设施不会出现过剩现象,D错误。故选A。
【点睛】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多和经济收入高等原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导致农村老龄化严重,农村劳动力短缺;发展乡村产业,鼓励青壮年回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可以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是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合理措施。
山西某农场种植冬小麦,该农场进行了长达21年的试验,对比翻耕和留茬免耕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下图示意两种耕作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和微生物碳储量的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10~40cm深的土层翻耕比留茬免耕总有机碳储量大,主要是因为翻耕时( )
A. 深层土壤透气性改良 B. 深层土壤贮水量加大
C. 冬小麦残茬翻入该层 D. 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
12. 与翻耕相比,留茬免耕在任何深度中土壤微生物碳储量都较高,是由于免耕会( )
A. 降低土壤温度 B. 增强土壤透水性能 C. 保护土壤结构 D. 提高表层土壤肥力
13. 尽管免耕能够较好恢复土壤有机质,但东北平原某黑土农场仍推行深耕改土,推测其推行背景是( )
A. 表层土壤受侵蚀较严重 B. 表层土壤病虫害渐趋严重
C. 深层土壤结构疏松 D. 深层土壤持水能力强
【答案】11 C 12. C 13. A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免耕时,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储量有所增加,这主要归因于在免耕条件下,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质的分解与流失较少。而翻耕能够把麦茬翻入土壤深层,并随时间分解,从而提高土壤10~40cm土层总有机碳含量,故C选项正确。深层土壤的透气性改良并不会增加有机碳的储量,A错误。深层土壤的储水量并不会随着翻耕增加,B错误。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是碳储量的结果,并不属于原因,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
12题详解】
免耕土壤水分含量高,温度变化较小,A错误。改良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需要储水而不是透水,B错误。免耕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扰动较少有利于微生物在土壤表层繁殖、积累,并保护土壤结构,而翻耕条件下因土壤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蓄水保墒效果差,加之试验区干燥少雨,土壤微生物量减少以及土壤呼吸作用下降,从而导致微生物碳储量偏低,C正确。在任何深度土壤微生物碳储量都较高,并不是只看表层,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C。
【13题详解】
由于表层土壤有机质长期遭到侵蚀,而黑土有机质含量高,未受侵蚀的深层土壤向上翻,可以快速恢复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快速恢复土壤肥力,A正确。病虫害可以通过农药、天敌等防治手段解决,B错误。深层土壤所受压力大,结构紧密,C错误。土壤持水性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来实现,不一定需要深耕,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A。
【点睛】翻耕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可以将一定深度的紧实土层变为疏松细碎的耕层,从而增加土壤孔隙度,以利于接纳和贮存雨水,促进土壤中潜在养分转化为有效养分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可以将地表的作物残茬、杂草、肥料翻入土中,清洁耕层表面,从而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翻埋的肥料则可调整养分的垂直分布;此外,将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病菌孢子、害虫卵块等埋入深土层,抑制其生长繁育。
阿拉斯加某公路段海拔649米,1月平均气温﹣25.2℃,7月平均气温14.1℃,多年冻土广布。每年积雪期,路政养护部门及时清除路基中心的积雪,路基边坡的积雪自然保留。观察表明,每年春季路基边坡的融雪速度比公路外的开阔空地更快。下图示意路基中心和路基边坡近地面气温和地表温度的温差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冬季造成路基中心和路基边坡气—地温差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路基中心裸露地表比热容小 B. 路基中心裸露地表导热性强
C. 路基边坡积雪阻隔地气热量交换 D. 路基边坡积雪提高地表反射率
15. 路基边坡的融雪速度比开阔空地更快,主要是因为( )
A. 路基中心热量侧向传导 B. 路基内部蓄积热量释放
C. 路基边坡斜面积雪较薄 D. 路基边坡融雪径流侵蚀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由于大气可以自由流动,路基中心和路基边坡上方的近地面气温基本相同,因此路基中心和路基边坡气—地温差越大,说明地温越低。冬季,路基中心气—地温差大,说明路基中心地温低,而路基边坡气—地温差小,说明路基边坡地温高,由于积雪蓬松,内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绝了地表和大气的热量交换,削弱了地表降温幅度,C正确;路基中心裸露地表比热容和导热率不是影响路基中心和路基边坡气—地温差差异的主要原因,AB错误;积雪提高地表反射率会降低地表温度,D错误。所以选C。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融雪期路基边坡气—地温差突然增大,说明路基边坡地温相对较低(可能由于融雪吸热降温),而此时路基中心气—地温差仍在下降,说明路基中心地温相对较高,来自路基中心的热量侧向传导导致路基坡面积雪的提前消失,A正确;路基内部蓄积热量与开阔地差异不大,B错误;无法判断路基边坡斜面积雪与开阔地积雪厚度的差异,C错误;路基边坡积雪量极少,一般不会产生融雪径流,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地面温度低),在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在对流层中)吸收,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仅有一小部分射向宇宙,而大部分则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姜是根茎类植物,原产东南亚地区,一般春季种植,秋冬收获。山东莱芜是中国生姜之乡,姜农多采用“双膜一网”种植模式(普通地膜+棚式遮阳网+后期棚膜)(图b),在6月份根据生长情况和环境状况抽除地膜。图a为山东莱芜的位置示意图。
(1)说出“双膜一网”种植模式的作用。
(2)简析姜农抽除地膜的原因。
【答案】(1)种植前期,覆盖(普通)地膜可以增加地温,提早种植;棚式遮阳网可以有效减少强光,防止姜芽灼伤;降低地表温度,以适合生姜的生长;防止害虫飞入;后期棚膜可以保温(防霜冻),延长生长期,增加产量。
(2)6月份温度升高,抽除地膜可以降低地温;通风散热,降低土壤湿度,防止烂姜;减少病虫害。
【解析】
【分析】本题以山东莱芜的位置示意图及生姜生产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大姜的苗期长,生长慢,因此姜农在种植大姜时会覆膜来提高温度,提前种植大姜。大姜在苗期新叶幼嫩,高温、强光容易灼烧叶片,因此在大姜苗期要注意覆盖遮阳网保护叶片;到夏至之后,进入一年中光照时间最长、温度最高的时间,棚式遮阳网可以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对于飞行的小昆虫还有阻挡作用,减少虫害。秋冬收获期,温度下降,覆盖棚膜可以防霜冻,起到保温的作用,通过增加大姜生长时间来增加大姜的产量。
【小问2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月份温度升高,姜进入茎叶生长期,随着大姜茎叶的增加,对光照耐受能力增强,此时要及时抽膜,防止高温烤苗;抽除地膜后,可以使地温降低;通风功能增加, 减少热量,使温度适宜大姜的生长;阳光直接照射,增加水分的蒸发,土壤湿度减小,防止姜根由于浸泡出现烂姜;减少病虫害,保证姜的质量。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扬州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主要得益于大运河的开凿和经营。扬州是大运河的节点城市,曾是盐运和漕运的中心。运河扬州段是整个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至今仍保留着大量较完整的古城古镇,延续着运河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湾片区位于扬州城南,有重要的运河水工文化遗存。自1958年开始,三湾片区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的集聚区。2014年以来,扬州市以区域内运河湿地资源为依托,按照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把三湾片区打造成运河生态文化公园。2021年6月,位于三湾片区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是国内首个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时空演变的现代化博物馆。下图示意3个年份三湾片区各功能区的分布。
(1)据图分别说出3个年份三湾片区文化景观的主要特征。
(2)推测2014年以来,扬州市为修复运河文化遗产开展三湾片区规划与建设的主要内容。
(3)简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选址在扬州三湾片区的人文原因。
【答案】(1)1955年:以荒地、村庄、农田为主的农耕文化景观;1990年:以厂房、荒地、村庄为主的工业文化景观;2020年:以生态与旅游用地为主的运河生态文化景观。
(2)搬迁污染严重的企业;湿地修复,建设运河生态文化公园;恢复与重建古运河水工文化遗址;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在保留和改造工农业遗址和聚落的同时融入运河文化与旅游元素等。
(3)运河扬州段历史悠久,留下大量的运河文化遗址(遗存);长期以来受到运河(漕运)文化的熏陶,扬州的古城古镇至今延续运河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扬州市政府重视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与位于三湾片区的运河生态文化公园相得益彰,加深人们对大运河文化的体验与理解,有利于弘扬与保护中国大运河文化。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扬州市三湾片区发展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解读材料,阐述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1955年,各个功能区中面积较大的依次为荒地、村庄、农田,此时为农耕文化景观;1990年,工业区面积增大,形成以厂房、荒地、村庄为主的工业文化景观;将2020年和1990年各功能区的分布进行对比发现,沿运河分布的部分工业区和绿地变为旅游区,部分工业区成为工业遗址,形成以生态与旅游用地为主的运河生态文化景观。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2014年以来扬州市开展三湾片区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自1958年开始,三湾片区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的集聚区,进行生态修复,需要搬迁污染严重的企业,减轻污染;同时进行湿地修复,建设运河生态文化公园,逐步恢复生态环境。依据城市修补的理念,结合三湾片区有重要的运河水工文化遗存的优势,应该恢复与重建古运河水工文化遗址。结合材料中提到的2021年展示中国大运河时空演变的现代化博物馆正式建成,推测扬州市建设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由2020年三湾片区各功能区的分布图可知,部分工业区规划为工业遗址,并且沿运河布局旅游区,由此可以推测扬州市在保留和改造工农业遗址和聚落的同时融入了运河文化与旅游元素。
【小问3详解】
大运河博物馆展示了大运河的时空演变,运河扬州段是整个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留下大量的运河文化遗址;并且仍保留着大量较完整的古城古镇,延续着运河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建设博物馆具有独特优势。扬州市政府重视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把三湾片区打造成运河生态文化公园,大运河博物馆与运河生态文化公园相得益彰,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大运河文化的体验与理解,更好地弘扬与保护中国大运河文化。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软件,广泛应用在飞机、船舶、卫星、火箭、汽车、手机、电力能源等复杂产品的生产上。工业软件的背后是工业知识,在开发阶段要经过各种严格的测试,借助于多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等)进行联合求解。2020年,工业软件全球市场份额为4358亿美元,高端市场基本上被欧美厂商所垄断,近年来,国内的工业软件厂商正在加速追赶。下表为国内外工业软件代表企业,下图为2012—2020年全球及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及增速。
工业软件类型 | 代表企业 |
业务管理类 | SAP(德国)、甲骨文(美国)、Salesforce(美国)、用友(中国)等 |
研发设计类 | 西门子PLM(德国)、计算机辅助仿真分析CAM(美国)、达索系统(法国)、Pwowermill(英国)等 |
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 | 西门子(德国)、通用电气(美国)、ABB(瑞士)、中控集团(中国)等 |
(1)根据材料,简述工业软件行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说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的特点。
【答案】(1)工业软件行业技术应用专用性强;需要大量的试错性投入,投入资金巨大;需要多学科融合,技术要求高;技术壁垒高,国外厂商占据垄断地位;研发周期长。
(2)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大(在全球市场中占比大);工业软件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工业软件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增速;国产软件在高端市场占比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工业软件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软件,广泛应用在飞机、船舶、卫星、火箭、汽车、手机、电力能源等复杂产品的生产上,工业软件行业技术应用专用性强;工业软件的背后是工业知识,在开发阶段要经过各种严格的测试,需要大量的试错性投入,投入资金巨大;借助于多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等)进行联合求解,需要多学科融合,技术要求高;高端市场基本上被欧美厂商所垄断,技术壁垒高,国外厂商占据垄断地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制和改进,研发周期长。
【小问2详解】
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庞大,增速明显,工业软件市场大;工业软件市场规模逐年上升,相比全球市场的增速,我国的工业软件市场增速较快;但由于技术垄断和竞争激烈,导致我国国产软件在高端市场占比小。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华达山脉地处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最高峰海拔3479米,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降水量从500毫米增加至1000毫米,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的降水约75%为降雪。8~15世纪,当地先民在内华达山脉南坡开发多个古老的灌溉系统,在高山地区沿着等高线开挖集水沟拦截坡上春季的积雪融水,再通过高度风化的碎屑带下渗,以地下水形式向下运移,激活山腰部位的若干泉水,实现“春水夏用”。在夏季,关闭山坡溪流上的水闸,将河水导入明渠,为沿线农田、牧场提供水源。目前,该灌溉系统仍然在发挥其价值。下图示意内华达山脉南坡灌溉系统景观及位置。
(1)说明沿等高线修筑集水沟的作用。
(2)分析该灌溉系统采用渗流式引水的益处。
(3)简述当地夏季需要将山坡溪流导入明渠引水灌溉的原因。
【答案】(1)汇集集水沟以上的坡面径流,增加集水量;集水沟内蓄水,延长下渗时间,增加下渗量;增加下渗深度,可激活更多的泉水;减轻集水沟坡下的侵蚀,保持水土。
(2)将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潜流,减缓运移速度,可将春季的积雪融水延滞到夏季;减少坡面的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地下水位,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地下潜流土壤侵蚀弱,有利于保持水土。
(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水资源不足;夏季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内华达山脉南坡灌溉系统景观及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水循环、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集水沟坡上有积雪区,沿等高线修筑该集水沟可以汇集坡上春季的积雪融水,增加积水量;集水沟内蓄水后,可以延长下渗时间,从而增加下渗量,增加下渗深度,还可以激活更多的泉水;集水沟拦截水量后,可减轻集水沟坡下碎屑带的侵蚀,保持水土。
【小问2详解】
该灌溉系统可以将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潜流,减缓水的运移速度,可将春季的积雪融水延滞到夏季;坡面径流通过下渗转为地下潜流,可以减少坡面的水分蒸发,提升地下水位,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且地下潜流对土壤侵蚀作用弱,有利于保持水土。
【小问3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紧挨地中海,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水资源不足;夏季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的水源灌溉,关闭山坡溪流上的水闸后,将河水导入明渠,满足农作物的生长。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喀什老城改造的主要目的有, 下列地层界面为不整合面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