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3版新高考一轮分层练案【解析版】
23版新高考一轮分层练案(九)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展开
这是一份23版新高考一轮分层练案(九)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 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轮分层练案(九)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块B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置质量为m1的物块A,用通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将A与质量为M的物块C连接,释放C,A和B一起以加速度大小a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为( )A.Mg B.M(g+a)C.(m1+m2)a D.m1a+μm1g【答案】C 以C为研究对象,有Mg-FT=Ma,解得FT=Mg-Ma,故A、B错误;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T=(m1+m2)a,故C正确;A、B间为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有f=m2a,对A有FT-f′=m1a,f=f′,联立解得FT=m1a+f,而f不一定等于μm1g,故D错误。2.中国高速铁路系统简称“中国高铁”,完全由我国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发,是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达到3.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为满足高速运行的需要,在高铁列车的前端和尾端各有一节机车,可以提供大小相等的动力。某高铁列车,机车和车厢共16节,假设每节机车和车厢的质量相等,运行时受到的摩擦和空气阻力相同,每节机车提供大小为F的动力。当列车沿平直铁道运行时,第10节(包含机车)对第11节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为( )A.F向后 B.F向前C.F向后 D.F向前【答案】A 假设机车和车厢的质量为m,摩擦和空气阻力为f,加速度为a,对于16节车厢有2F-16f=16ma,第10节(包含机车)对第11节的作用力大小为f1,则对后六节车厢有F-6f+f1=6ma,解得f1=-F,第10节(包含机车)对第11节的作用力大小为F,方向向后,选项A正确。3.(多选)质量分别为2 kg和3 kg的物块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轻质弹簧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A、B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20 N、F2=10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6 NB.若把弹簧换成轻质绳,则绳对物块的拉力大小为10 NC.如果只有F1作用,则弹簧的弹力大小变为12 ND.若F1=10 N、 F2=20 N,则弹簧的弹力大小不变【答案】AC 弹簧不再伸长后,A、B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对于整体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1-F2=(mA+mB)a,代入数据解得a=2 m/s2,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F弹=mAa,代入数据解得F弹=16 N,故A正确;若把弹簧换成轻质绳,则绳对物块的拉力大小仍然为16 N,故B错误;只有F1作用时,对整体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1=(mA+mB)a,解得a=4 m/s2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F弹=mAa,解得F弹=12 N,故C正确;若F1=10 N、F2=20 N,对整体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2-F1=(mA+mB)a,解得a=2 m/s2,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弹-F1=mAa,解得F弹=14 N,故D错误。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D.斜面对球的弹力不仅有,而且是一个定值【答案】D 对球进行受力分析,球受到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FN2、竖直挡板的水平弹力FN1,设斜面的倾斜角为α,则竖直方向有FN2cos α=mg,因为mg和α不变,所以无论加速度如何变化,FN2不变且不可能为零,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水平方向有FN1-FN2sin α=ma,因为FN2sin α≠0,所以即使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的水平弹力也不可能为零,选项A错误;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等于ma,在竖直向上方向的分力大小等于mg,因此大于ma,选项C错误。5.(多选)机场使用的货物安检装置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 m/s的恒定速率运动,AB为传送带水平部分且长度L=2 m,现有一质量为m=1 kg的背包(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水平传送带的A端,可从B端沿斜面滑到地面。已知背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背包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为2.1 sB.背包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为2.3 sC.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为0.3 mD.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为0.1 m【答案】AD 背包在水平传送带上由滑动摩擦力产生加速度,μmg=ma,得a=5 m/s2,背包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所用时间t1==0.2 s,此过程背包相对地面位移x1=t1=×0.2 m=0.1 m<L=2 m,共速后背包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没有相对位移,所以背包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Δx=vt1-x1=1×0.2 m-0.1 m=0.1 m,背包匀速运动的时间t2== s=1.9 s,所以背包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t=t1+t2=2.1 s,故A、D正确。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车厢,车厢内固定的平台通过相同的弹簧把相同的物块A、B压在竖直侧壁和水平的顶板上。已知A、B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车厢静止时,两弹簧长度相同,A恰好不下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使车厢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为保证A、B仍相对车厢静止,则车厢( )A.速度可能向左,加速度可大于(1+μ)gB.加速度一定向右,不能超过(1-μ)gC.加速度一定向左,不能超过μgD.加速度一定向左,不能超过(1-μ)g【答案】B 对物块A、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开始时A恰好不下滑,对A有fA=mg=μFNA=μF弹,解得F弹=,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车厢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时,为了保证A不下滑,侧壁对A的支持力必须大于等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方向一定向右。对B有fBm=μFNB=μ(F弹-mg)≥ma,解得a≤(1-μ)g,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7.电影《情报特工》中,有一特工队员潜入敌人的堡垒,准备窃取铺在桌面上的战略图板A,图板上面有一个砚台B,情境简化如图。图板A的质量为m,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砚台B的质量为2m,与图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用平行于桌面向右的力F将图板加速拉出桌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砚台B对图板A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砚台B的加速度随拉力F增大而一直增大C.当F>3μmg时,图板A与砚台B发生相对滑动D.当F=4.5μmg时,砚台B的加速度为0.5μg【答案】D 砚台B随图板A向右加速运动,受向右的摩擦力,则砚台B对图板A的摩擦力方向向左,选项A错误;当F增大到一定值,砚台B与图板A产生相对滑动,B所受的摩擦力不变,此时B的加速度不变,选项B错误;砚台B与图板A刚好要产生相对滑动时,则2μ·2mg=2mam,解得am=2μg,此时对整体F0-μ·3mg=3mam,解得F0=9μmg,即当F>9μmg时,图板A与砚台B发生相对滑动,选项C错误;当F=4.5μmg<F0时,此时图板A与砚台B相对静止,砚台B的加速度等于整体的加速度,即a==0.5μg,选项D正确。8.一传送带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段是水平的,长度LAB=4 m,BC段是倾斜的,长度LBC=5 m,倾角为θ=37°,AB和BC由B点通过一段短的圆弧连接(图中未画出圆弧),传送带以v=4 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现将一个工件(可看作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点,求:(1)工件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2)工件沿传送带上升的最大高度;(3)工件运动了23 s后所在的位置。解析:(1)工件刚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1,解得a1=μg=5 m/s2,经t1时间工件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解得t1==0.8 s,工件前进的位移x1=a1t12=1.6 m,此后工件将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至B点,用时t2==0.6 s,所以工件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t1+t2=1.4 s。(2)在倾斜传送带上工件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cos θ-mgsin θ=ma2,解得a2=-2 m/s2由速度—位移公式得0-v2=2a2,解得hm=2.4 m。(3)工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的时间为t3==2 s,此后由于工件在传送带的倾斜段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在传送带的水平段运动时的加速度也相同,故工件将在传送带上做往复运动,其周期为T,则T=2t1+2t3=5.6 s,工件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返回传送带的水平部分,且速度变为零所需时间t0=2t1+t2+2t3=6.2 s,而23 s=t0+3T,这说明经过23 s后工件恰好运动到传送带的水平部分,且速度为零,故工件在A点右侧,到A点的距离x=LAB-x1=2.4 m。【答案】(1)1.4 s (2)2.4 m (3)在A点右侧2.4 m处9.某同学为了研究物体下落过程的特点,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本书A、B从高楼楼顶放手让其落下,两本书下落过程中没有翻转和分离,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其vt图像如图所示,虚线在P点与速度图线相切,已知mA=2 kg,mB=2 kg,g=10 m/s2。由图可知( )A.0~2 s内A、B的平均速度等于4.5 m/sB.t=2 s时A、B受到空气阻力等于25 NC.t=2 s时A对B的压力等于16 ND.下落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不变【答案】C 根据题图可知,2 s时的速度为9 m/s,根据vt图像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2 s内的位移大于9 m,所以2 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5 m/s,故A错误;t=2 s时A、B的加速度大小为a==2 m/s2,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A+mB)g-f=(mA+mB)a,解得t=2 s时A、B受到空气阻力f=32 N,故B错误;t=2 s时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Ag-FN=mAa,解得FN=16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A对B的压力等于16 N,故C正确;下落过程中两本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A对B的压力FN=mAg-mAa,逐渐增大,故D错误。1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4 kg、倾角θ=45°的斜面体C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斜面体上叠放质量均为m=1 kg的物块A和B,物块B的下表面光滑,上表面粗糙且与物块A下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块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与物块A和斜面体C一起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运动,取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块A受到摩擦力大小Ff=5 NB.斜面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0 m/s2C.水平恒力大小F=15 ND.若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A、B、C三物体仍然可以相对静止【答案】A 对物块A和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体对其支持力和水平恒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F-FNsin θ=2ma其中FNcos θ=2mg对物块A、B和斜面体C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F=(2m+m0)a联立解得a=5 m/s2,F=30 N对物块A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块A受到摩擦力大小Ff=ma=5 N故A正确,B、C错误;如果水平恒力作用在A上,假设A、B、C三物体仍然可以相对静止,由以上分析可知,水平推力F与加速度a保持不变,隔离A则有F-f=ma,解得f=25 N,而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μmg=5 N<f,故假设错误,D项错误。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依次排放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2 m,质量均为m2=1 kg,一质量为m1=1 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v0=6 m/s的速度冲上A木板的左端,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g取10 m/s2)(1)若物体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μ1应满足的条件;(2)若μ1=0.5,求物体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解析:(1)若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由受力分析得μ1m1g≤μ2(m1+2m2)g,若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由受力分析得μ1m1g>μ2(m1+m2)g,联立两式,代入数据得0.4<μ1≤0.6。(2)若μ1=0.5,则物体在木板A上滑动时,木板A不动。设物体在木板A上做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1g=m1a1,设物体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为v1,由运动学公式得v12-v02=-2a1l,设物体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v1=v0-a1t,代入数据得v1=4 m/s,t=0.4 s。【答案】(1)0.4<μ1≤0.6 (2)4 m/s 0.4 s12.如图,一竖直圆管质量为M,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顶端塞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圆管由静止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多次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均极短;在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直。已知M=4m,球和管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1)求管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瞬间,管和球各自的加速度大小;(2)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在上升过程中球没有从管中滑出,求管上升的最大高度。解析:(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的瞬间,小球仍然向下运动。设此时管的加速度大小为a1,方向向下;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方向向上;球与管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由牛顿运动定律有Mg+Ff=Ma1 ①Ff-mg=ma2 ②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a1=2g,a2=3g。 ③(2)管第一次碰地前与球的速度大小相同。由运动学公式,碰地前瞬间它们的速度大小均为v0= ④方向均向下。管弹起的瞬间,管的速度反向,球的速度方向依然向下。设自弹起时经过时间t1,管与小球的速度刚好相同。取向上为正方向,由运动学公式v0-a1t1=-v0+a2t1 ⑤联立③④⑤式得t1= ⑥设此时管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1,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可得h1=v0t1-a1t12 ⑦v=v0-a1t1⑧由③④⑥⑧式可判断此时v>0。此后,管与小球将以加速度g减速上升h2,到达最高点。由运动学公式有h2= ⑨设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1,则H1=h1+h2 ⑩联立③④⑥⑦⑧⑨⑩式可得H1=H。 ⑪【答案】(1)2g 3g (2)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3.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文件包含32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32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3版新高考一轮分层练案(二十一) 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5,5 m/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3版新高考一轮分层练案(七) 牛顿运动定律,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