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答案】C
【详解】A.金“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合题意;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汽,而CaO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B不合题意;
C.石硫黄即S:“能化……银、铜、铁,奇物”是指2Ag+SAg2S、Fe+SFeS、2Cu+SCu2S,反应中S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符合题意;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则
B.已知 ,由此可知1mol HI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分解后可以放出26.5kJ的热量
C.101kPa时,,则的摩尔燃烧焓为
D.常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则
【答案】A
【详解】A.固态变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S的燃烧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则,故A正确;
B.已知HI(g)⇌H2(g)+I2(s)△H=-26.5 kJ•mol-1,反应为可逆反应,由此可知1 mol HI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分解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6.5kJ,故B错误;
C.燃烧热是指燃烧生成液态水,故C错误;
D.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该反应熵变小于0,则反应才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3.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做燃料,其反应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
B.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E2-E1
D.该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答案】B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因此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但不是全部的化学能都转化为热能,燃料燃烧的过程中还可转化成光能等,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E2-E1,故C正确;
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故D正确;
答案选B。
4.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和3mol,发生反应: 。下列可认定该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B.容器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1
D.反应中每形成2mol H-O键,同时断裂3mol H-H键
【答案】B
【分析】可逆反应CO2(g)+3H2(g)⇌CH3OH(g)+H2O(g)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v正(CO2)=3v逆(H2),反应方向相反,但是不满足反应中化学计量数关系,说明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CO2(g)+3H2(g)⇌CH3OH(g)+H2O(g)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气体总质量不变,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容器中CO2、H2、CH3OH、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1,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还发生变化,则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反应中每形成2mol H-O键,同时断裂3mol H-H键,均表示正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B。
5.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其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三种物质中B最稳定
C.A与C的能量差为 D.A→B的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
【答案】D
【详解】A.A的能量小于B的能量,说明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的能量大于C的能量,说明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C的能量最低最稳定,B错误;
C.A与C的能量差为,C错误;
D.A→B为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氯化铵晶体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D正确;
故选D。
6.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池为原电池装置,Cu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实验过程中,甲池左侧烧杯中的浓度不变
C.若用铜制U形物代替“盐桥”,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U形物称量,质量不变
D.若甲池中Ag电极质量增加5.4g时,乙池某电极析出1.6g金属,则乙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足量溶液
【答案】C
【分析】甲池为原电池装置,活泼的铜失电子作负极,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铜放电生成铜离子,盐桥中的硝酸根离子向左边移动,如果用铜制U形物代替“盐桥”,甲池中的右边一个池为原电池装置,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图中甲池为原电池装置,Cu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实验过程中,铜放电生成铜离子,盐桥中的硝酸根离子向左边移动,所以左侧烧杯中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变大,故B错误;
C.用铜制U形物代替“盐桥”,右边铜的质量减少,而左边铜的质量增加,而整个电路转移电子数相等,所以减少的质量与增加的质量相等,U型管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若甲池中Ag电极质量增加5.4g时,即生成银5.4g,物质的量为mol=0.05mol,所以整个电路转移0.05mol的电子,如果硝酸银足量应生成5.4g的银,说明硝酸银不足,故D错误;
故选:C。
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条件。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区铁电极发生吸氧腐蚀,Cu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B.②区铁电极被腐蚀,Cu电极附近滴加酚酞溶液后变成红色
C.③区铁电极被防护,铁电极反应式为
D.④区铁电极被防护,Zn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B
【分析】①为原电池,Fe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②为电解装置,Fe为阳极,③为原电池,Fe为正极,④为电解装置,Fe为阳极,结合电极反应解答该题。
【详解】A.①为原电池,Fe为负极,发生吸氧腐蚀,Cu电极上没有气体生成,故A错误;
B.②区Cu电极为阴极,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Cu电极附近滴加酚酞后变成红色,Fe为阳极,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故B正确;
C.③为原电池,Fe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溶液,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Zn被氧化,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C错误;
D.④为电解装置,Fe为阳极,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Zn电极为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D错误;
故选:B。
8.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分子,其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N—N键吸收193kJ能量,断裂1mol N≡N键吸收946kJ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种新型化合物
B.为吸热反应
C.的过程中吸收772kJ能量
D.以为原料替代合成等量时,可放出更多的热量
【答案】D
【详解】A.N4为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错误;
B.反应N4(g)═2N2(g)的反应热ΔH=193kJ•mol-1×6-946kJ•mol-1x2=-734kJ•mol-1<0,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N4(g)═4N(g)的过程中吸收193kJ×6=1158kJ热量,故C错误;
D.为放热反应,则以为原料替代合成等量时,可放出更多的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9.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2(g)和O3(g),发生反应2O3(g)3O2(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
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后,O2的体积分数增大
C.该反应的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若起始时充入少量的稀有气体,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答案】D
【详解】A.混合气的体积和质量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所以密度始终不变,A项错误;
B.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限度,B项错误;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C项错误;
D.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D项正确;
故选D。
10.Ag催化刻蚀Si晶片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刻蚀液由一定浓度的HF和混合而成,刻蚀时间为2~16min,由Ag薄膜覆盖的部分硅晶片被刻蚀掉,剩余部分就形成了硅纳米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刻蚀过程利用了原电池原理,Si作负极
B.Si极附近溶液酸性增强
C.每刻蚀14gSi,有2mol电子流入Ag电极
D.Ag极发生的反应为
【答案】D
【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负极上会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在Ag薄膜附近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为正极;在Si电极上,Si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与HF结合形成H2SiF6和H+,为负极;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迁移到正极。
【详解】A.在Si电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Si作负极,故A正确;
B.在Si电极上,Si失去电子,与HF结合形成H2SiF6和H+,电极反应式为Si+6HF-4e-=H2SiF6+4H+,Si极附近溶液pH减小,酸性增强,故B正确;
C.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迁移到正极,在Si电极上,Si失去电子,与HF结合形成H2SiF6和H+,电极反应式为Si+6HF-4e-=H2SiF6+4H+,每刻蚀14gSi,即有0.5molSi参加反应,失去电子2mol,即2mol电子迁移到Ag电极,故C正确;
D.在Ag薄膜附近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Ag极发生的反应为H2O2+2e-+2H+=2H2O,故D错误;
故选D。
11.在300m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2
A.上述生成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25℃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C.80℃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则的平衡浓度为
D.在80℃时,测得某时刻、CO的浓度均为,则此时
【答案】D
【详解】A.根据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关系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
B.在25℃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则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B正确;
C.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ol,c(CO)=,由于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2,K==2,所以Ni(CO)4的平衡浓度c[Ni(CO)4]=2×14=2 mol∙L−1,C正确;
D.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的浓度均为0.5 mol∙L−1,则Qc=,80℃时化学平衡常数K=2,8>2,说明此时反应逆向进行,故反应速率:v(正)<v(逆),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二、多选题
12.“国之重器”之一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青铜编钟,主要由铜锡合金冶炼铸造而成,至今保存完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B.在自然环境中,青铜中的铜可对锡起保护作用
C.青铜表面生成覆盖物的过程属于析氢腐蚀
D.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在干燥环境中快
【答案】BC
【详解】A.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故A正确;
B.自然界中,锡、Cu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锡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则Cu被锡保护,Cu不能保护锡,故B错误;
C.青铜在潮湿的环境中构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青铜表面生成Cu2(OH)3Cl覆盖物的过程属于电化学腐蚀,故C错误;
D.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更容易形成原电池,腐蚀速度更快,故D正确;
故选:BC。
13.为节约资源,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可以进行联合生产。如氯碱工业、金属钛的冶炼工业、甲醇的合成工业可以进行联合生产。联合生产时的物质转化如下图所示:
部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关于联合生产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
B.通过电解溶液可以实现镁的再生
C.还原反应时,每生成48gTi,反应共转移2mol电子
D.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AD
【分析】电解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氢氧化钠;氢气和一氧化碳合成甲醇;氯气、碳、二氧化钛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四氯化钛和镁还原生成钛和氯化镁;;
【详解】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附近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大,溶液pH升高,A正确;
B.通过电解熔融可以实现镁的再生,B错误;
C.还原反应时,电子转移情况为,每生成48gTi(物质的量为1mol),则反应共转移4mol电子,C错误;
D.已知:①
②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反应为吸热、熵减反应,根据反应能自发进行,则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D正确;
故选AD。
14.热激活电池(又称热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一旦受热熔融,电池瞬间即可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物为LiCl
B.放电过程中,向钙电极移动
C.将电解质改为水溶液,也可实现在低温下的使用
D.正极的电极反应:
【答案】AC
【分析】由原电池总反应可知钙为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硫酸铅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解答。
【详解】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A错误;
B.放电过程中氯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钙电极移动,B正确;
C.钙能和水反应,不能将电解质改成水溶液,C错误;
D.正极反应为 ,D正确;
故选AC。
15.O3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氧化剂,可由臭氧发生器(原理如图)电解稀硫酸制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a为阴极
B.电极a上的反应为O2+4H++4e-=2H2O
C.电解一段时间后电极b周围溶液的pH增大
D.标准状况下,当有5.6LO2反应时,收集到O2和O3混合气体4.48L,O2的体积分数为80%
【答案】CD
【分析】通入O2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O,是电解池中的阴极,阳极为电极b,电极上是水发生氧化反应生成O2、O3,电解过程中,H+由阳极移向阴极,以此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电极a为阴极,A正确;
B.电极a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所以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B正确;
C.电极b上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氧气、臭氧的混合气体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电解一段时间后电极b周围溶液的pH减小,C错误;
D.标准状况下,当有5.6 L O2反应时,电极a上转移电子为×4=1 mol,电极b上收集到O2和O3的混合气体4.48 L即0.2 mol,设臭氧为x mol,则电极b上收集到的氧气为(0.2-x)mol,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得1=6x+4×(0.2-x),x=0.1,所以O3的体积分数为×100%=50%,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额外CD。
三、填空题
16.铝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在电化学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A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电极Y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盐桥中的阴离子向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中移动。
(2)新型电池中的铝电池类型较多。
①Li-Al/FeS是一种二次电池,可用于车载电源,其电池总反应为,充电时锂电极连接电源的_______极,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Al—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汽车的电源,该电池多使用NaOH溶液为电解液。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路中通过3mol电子时,电解质溶液质量的变化为_______。
③A1-AgO(氧化高银)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电极上析出2.16gAg时,铝电极质量减少_______g。
【答案】(1) (等) Al
(2) 负 51g 0.36
【分析】由总方程式可知,铝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即Y电极为负极,在A溶液中应该是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即X电极为正极,以此解题。
(1)
根据总反应可知,X电极为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单质铜,故A溶液的溶质应该是易溶于水的铜盐,如:(等);在总反应中,铝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电极Y材料的化学式为Al;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盐桥中的阴离子向Al2(SO4)3溶液中移动,故答案为:;
(2)
①放电时,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则充电时,应该接外接电源的负极;由总方程式可知,充电时铁失去电子结合硫离子生成硫化亚铁,则电极反应式为:;
②Al−空气电池的总反应为:,由该方程式可知,转移12mol电子,溶液质量增加4mol铝的质量和3mol氧气的质量,则电路中通过3mol电子时,电解质溶液质量增加51g;
③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AgO+2e−+H2O=Ag+2OH−,AgO中Ag的化合价为+2,当电极上析出2.16gAg(即0.02mol)时,由方程式可知,此时溶解的铝的物质的量=。
17.金属铁是现代社会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其化合物也被应用在各个领域。
Ⅰ.利用烧结的铁碳混合材料可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在有、无溶解氧的情况下均可在溶液中生成絮凝剂,某种环境下其作用原理图示如下:
请回答:
(1)图中C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铁电极为正极,碳电极为负极
B.经过加热烧结的铁碳混合物表面空隙发达,吸附能力大幅提高,有利除污
C.如图所示,碳电极上的反应环境为无溶解氧环境
D.铁碳混合材料工作过程中电子从铁电极流出,被絮凝剂运输至碳电极表面
(3)利用该材料可处理含铬废水(),最终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均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已知国家标准中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单位为,若每处理污水,电极上共转移1.2mol电子,假设废水中的Cr元素被完全处理,则该污水中的Cr在处理前的浓度为_______(以铬元素的质量计算,已知C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
Ⅱ.以高铁酸钾()为原料的高铁电池的研制也在进行中。如图是高铁电池的模拟装置:
(4)写出电势较高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ⅡI.工业上用溶液刻蚀液晶显示器银电路板,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与Ag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按下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药品(盐桥中的物质不参与反应)。
(5)K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向左侧U形管中滴加几滴浓溶液,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写出此时银电极的反应式:_______。结合上述实验分析,写出和A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2)BC
(3)1.04mg/L
(4)
(5)
【分析】Ⅰ中属于原电池,C电极上水变成氢气,为正极,Fe为负极;Ⅱ中M电极由Fe变为Fe(OH)2,为负极,则N为正极;ⅡI中 K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电流由左向右,一段时间后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电流由右向左。
(1)
由分析可知,C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
A.C电极为正极,Fe为负极,A错误;
B.经过加热烧结的铁碳混合物表面空隙发达,有利于原电池反应,生成更多的Fen+,吸附能力大幅提高,有利除污,B正确;
C.如图所示,若C电极上有溶解氧,则发生吸氧腐蚀,所以碳电极上的反应环境为无溶解氧环境,C正确;
D.铁碳混合材料工作过程中电子从铁电极流出,经其他导电介质运输至碳电极表面,不是被絮凝剂运输至碳电极表面,D错误;
故选BC;
(3)
假设电池反应中Fe生成的是Fe2+,则处理含铬废水是的方程式为: ,电池反应中每生成一个Fe2+,转移2个电子,则有关系式:
解得x=0.2mol,则该污水中的Cr在处理前的浓度为;
(4)
由分析可知,电势较高的一极为N极,电极反应式为:;
(5)
K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电流由左向右,Fe3+与Ag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向左侧U形管中滴加几滴FeCl2浓溶液,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电流由右向左,此时Ag+与Fe2+反应,此时银电极的反应式为:;结合上述实验分析, Fe3+和A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原理综合题
18.电化学在科技、生产、社会和生活的各个发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图中,为了减缓海水对钢闸门A的腐蚀,材料B可以选择_______ (填字母)。这种防止金属材料腐蚀的方法叫做_______。
a.金块 b.锌板 c.铜板 d.钠块
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节能超过30%,在此工艺中,物料传输和转化关系如图。(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2)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分析比较图示中a%与b%的大小:a%_______b%(填“>”“<”或“=”)。
(3)写出燃料电池B中的负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
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4)NiO电极上发生的是反应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答案】(1)【答题空1】b
【答题空2】牺牲阳极保护法
(2)【答题空1】
【答题空2】<
(3)
(4)【答题空1】氧化
【答题空2】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金属的腐蚀和保护、氯碱工业、燃料电池等电化学知识点。
(1)
钢闸门的成分是铁,可安装比铁活泼的金属材料,成为原电池的负极,先腐蚀,作为正极的钢铁设备就被保护起来,这种防止金属材料腐蚀的方法叫做牺牲阳极保护法,所以材料B可以选择b。
(2)
氯碱工业是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氯气和烧碱。分析该题装置图,A电解池是电解氯化钠溶液,B燃料电池是以A中生成的氢气作为燃料形成的燃料电池。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由图分析,a% NaOH溶液是刚通入燃料电池中的,形成碱性环境,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氧气参与反应,发生的电极方程式是,溶液中的Na+由离子膜向正极移动,使得正极中OH-与Na+形成NaOH,所以从正极出去的NaOH溶液浓度比进来时的NaOH浓度大,a%< b%;
(3)
燃料电池B中的负极是氢气发生反应,电极反应是;
(4)
分析该题图像可知,NiO电极上是通入NO生成NO2的一极,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Pt电极上是氧气发生反应,在固体电解质介质中,发生的电极方程式是。
19.矿石燃料的直接燃烧不仅会有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释放出大量等污染气体。但是如果加以良好的利用,排放的污染物也会变废为宝。
Ⅰ.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少量CO的存在会引起催化剂中毒。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用将CO氧化,被还原为固态S。
已知:
(1)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煤在直接燃烧前要进行脱硫处理。应用电解法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具有脱硫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电解脱硫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利用电极反应将转化成、再将煤中的含硫物质(主要是)氧化为和。
(2)写出被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电解过程中,外电路每转移1mol电子,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将_______mol(可用分数表示)。
Ⅲ.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研究该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6mol和2mol发生上述反应,在2min末达到平衡,测得。
①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若平衡后保持恒容再加入、、各1mol,此_______(填“>”、“<”或“=”)
②恒温恒容下,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不再变化
e.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同时生成2n mol
【答案】(1)
(2) 增加mol
(3) > d
【解析】(1)
已知:①
②
③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得反应;
(2)
由图可知,和反应生成铁离子、锰离子、硫酸根离子,根据电子守恒、质量守恒配平得:;
根据可知,电子转移情况为,则转移30mol电子生成32mol氢离子;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则转移30mol电子消耗30mol氢离子;故外电路每转移1mol电子,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将增加mol;
(3)
①
由三段式可知,
若平衡后保持恒容再加入、、各1mol,则此时三者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5mol/L、3.0mol/L、2.5mol/L,,则反应正向进行,此>;
②a.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错误;
b.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不会为零,b错误;
c.容器体积和气体质量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错误;
d.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e.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同时生成2n mol,描述的都是逆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e错误;
故选d。
20.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的,科学家积极探索减少的排放水平,并通过新技术对进行综合利用。
(1)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与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H
C=O
H—H
C≡O(CO)
键能/
413
745
436
1075
则该反应的_______。
(2)工业废气中的可用碱液吸收,所发生的反应如下:
,则:
①的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标准状况下的22.4L与1000mL,1.5mol/L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用含a或b的代数式表示)。
(3)以甲醇为燃料的新型电池,其成本大大低于以氢气为燃料的传统燃料电池,目前得到广泛的研究,但同时会释放,如图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电极A为_______(填“正”“负”)极;甲醇在电极B上发生的反应式为_______;该电池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当电池中有60mol电子转移时,会产生_______g。
【答案】(1)+120kJ/mol
(2) a-2b
(3) 正 440
【详解】(1)反应的焓变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4×413+2×745-2×1075-2×436)kJ/mol=+120kJ/mol。
(2)①已知反应(1),(2),依据盖斯定律,反应可由2×(2)-(1)得到,则焓变ΔH=2×(-bkJ/mol)-(-akJ/mol)=(a-2b)kJ/mol。
②标况下,22.4L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1000mL,1.5mol/L的NaOH溶液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L×1.5mol/L=1.5mol,两者充分反应生成0.5molNa2CO3和0.5molNaHCO3,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放出kJ的热量。
(3)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由氧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B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则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负极甲醇失电子结合氧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由可知,当电池中有60mol电子转移时,会产生10molCO2,质量为10mol×44g/mol=440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无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5 Ca 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份阶段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结构与性质,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