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淮南万毕术》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发生了置换反应
B
《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没有涉及化学变化
C
《天工开物》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纯阴指化合价降低,利用了硝酸钾的氧化性
D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表示的是Fe与CuSO4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和FeSO4,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A正确;
B.在水滴石穿过程中,CaCO3与溶于水的CO2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Ca(HCO3)2,反应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可见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化学变化,B错误;
C.“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硫为硫磺,硝为硝酸钾,发生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S为还原剂表现还原性;硝酸钾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硝酸钾为氧化剂表现氧化性;C正确;
D.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涉及的是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D正确;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的结构示意图 B.纯碱的化学式:
C.过氧化钙的化学式: D.硫酸铁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C
【详解】A.氟的原子序数是9,原子核内9个带正电荷的质子,A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B错误;
C.过氧化钙是离子化合物,由钙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C正确;
D.硫酸铁是盐,完全电离,Fe2(SO4)3=2Fe3++3SO,D错误;
故选C。
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分子式为C32H16N8Co)恢复了磁性。“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的血红素与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直径比钠离子小
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D.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D
【详解】A.钠离子直径小于1nm,“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因此该分子直径比钠离子大,故A错误;
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
C.“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C错误;
D.根据C选项得到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标准状况下,二硫化碳(CS2为液体)与氧气点燃完全燃烧:CS2+3O2CO2+2SO2,现用0.228gCS2在448mL O2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112mL B.224mL C.336mL D.448mL
【答案】D
【详解】二硫化碳(CS2)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2+3O2=CO2+2SO2;二硫化碳(CS2)是液体,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为448mL;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方程式计算,技巧:注意分析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变化特征,避免按部就班的计算,提高分析思维能力。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图示装置中实验操作、仪器名称及相应用法均正确的是
A.甲:分离CCl4和水 B.乙:分离食盐水中的泥沙
C.丙:分离乙醇和水 D.丁:分离NaCl和水
【答案】B
【详解】A.图甲中用于分离CCl4和水的仪器应是分液漏斗,不能用长颈漏斗,故A错误;
B.图乙是过滤装置,可用于分离食盐水中的泥沙,故B正确;
C.图丙是蒸馏装置,温度计不能伸入到液体中,且冷却水方向应为下进上出,故C错误;
D.图丁中蒸发装置,不能用坩埚,应用蒸发皿,故D错误;
答案B。
6.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示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abc B.bcd C.abcd D.acd
【答案】C
【详解】①标准状况下,6.72LCH4物质的量为=0.3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③13.6g H2S 的物质的量为=0.4mol,④0.2mol NH3;
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物质的量越大,体积越大,所以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②>③>①>④,故a正确;
b.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CH4为16g/mol②HCl为36.5g/mol ③H2S 为34g/mol④NH3为17g/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②>③>④>①,故b正确;
c.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16g/mol=4.8g,②HCl为0.5mol×36.5g/mol=18.25g,③13.6g H2S,④NH3为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②>③>①>④,故c正确;
d.各物质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4=1.2mol②HCl为0.5mol③H2S 0.4mol×2=0.8mol④NH3为0.2mol×3=0.6mo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越大,氢原子的数目越多,所以氢原子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①>③>④>②,故d正确;
答案选C。
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 B.H+、Cl-、Na+、CO
C.Mg2+、Ag+、NO、Cl- D.Na+、CO、Cl-、K+
【答案】D
【详解】A.Ba2+ 与SO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H+ 与CO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Ag+与Cl-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Na+、CO、Cl-、K+能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A.硫酸铝是盐,完全电离,,A正确;
B.碳酸氢钠是弱酸碳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但碳酸氢根不能拆,NaHCO3=Na++HCO,B错误;
C.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完全电离,,C正确;
D.硫酸钠是盐,完全电离,D正确;
故选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CCl4中所含分子数约为0.5×6.02×1023
B.常温常压下,18gOH-中所含电子数约为9×6.02×1023
C.1L1mol/L的CaCl2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数目约为3×6.02×1023
D.46gNO2和N2O4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微粒数目约为2×6.02×1023
【答案】D
【详解】A.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A说法错误;
B.常温常压下,18gOH-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一个OH-中中含有9个质子,则所含质子数大于9×6.02×1023,B说法错误;
C.1mol/L的CaCl2溶液中,未给定溶液体积,则Cl-的数目不能确定,C说法错误;
D.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可看做NO2,46g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有氧原子微粒数目约为2×6.02×1023,D说法正确;
答案为D。
10.如图是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气体质量相等 B.气体密度相等
C.所含原子数相等 D.摩尔质量相等
【答案】C
【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则两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分子的组成分析判断。
【详解】A.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NO,与右瓶内NO的质量相等,但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NO,与右瓶内NO的密度相等,但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密度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都是双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相等,故C正确;
D.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NO,与右瓶内NO的摩尔质量相等,但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 B.该反应可能在空气中进行
C.另一种化合物为NaCl,是氧化产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答案】B
【详解】A.金刚石主要成分为碳,属于非金属单质,A正确;
B.空气中的氧气会与金属钠反应,故B错误;
C.按价态变化规律,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碳单质)和NaCl, NaCl是氧化产物,C正确;
D.Na和CCl4反应生成金刚石和NaCl,为置换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1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
解释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一定无K+
B
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C
某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D
常温下用铁制容器存放浓硫酸
铁与浓硫酸不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可能含K+,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确定是否含K+,A错误;
B.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B错误;
C.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C正确;
D.常温下铁遇浓硫酸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C。
13.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铜绿”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化合价变化的有三种元素
B.参与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为
C.由此反应可知,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是碱
【答案】B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中发生化合价的变化的元素为铜元素和氧元素,只有2种,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铜为反应的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12.8g铜即0.2mol铜参与上述反应消耗0.1mol氧气,故B正确;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钠与水生成氢氧化钠的反应中,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碱式碳酸铜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故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B。
14.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 B.一个铜原子所占有的体积为
C.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 D.铜所含有的原子数为
【答案】D
【详解】A.1kg铜的物质的量为:1000g÷Mg/mol=1000/Mmol,所含铜原子数为:1000/MmolNA,故A错误;
B.1个铜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NAmol,则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1/NAmol×Mg/mol=M/ NAg,所以一个铜原子所占有的体积为:(M÷NAg)÷dg•cm3=M/(dNA)cm3,故B错误;
C.1个铜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NAmol,则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1/NAmol×Mg/mol=M/ NAg,故C错误;
D.铜的物质的量为:d/Mmol,所含铜原子数为:d/MNA,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5.现有下列物质:①溶液②③氢氧化铁胶体④⑤氯气⑥铁粉⑦固体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⑦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在熔融状态下电离方程式_______
(2)除去⑥中混有少量②的方法为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区分①和③两种分散系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
(4)已知②和⑥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作用,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该混合物中②和⑥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答案】(1)
(2)(用烧碱溶液更佳)
(3)丁达尔效应
(4)2∶1
【解析】(1)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二氧化碳是溶于水生成的碳酸电离导电,碳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只有⑦是电解质,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硫酸氢根不能拆,;
(2)
铁粉中混有Al,可以利用Al的还原性强于铁来除杂:。也可以利用Al可以和强碱反应,铁不可以来除杂,2Al+2H2O+2NaOH=2NaAlO2+3H2;
(3)
区分溶液和胶体两种分散系的简单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
已知铝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作用,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L即0.4mol。由氧化还原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n(Al)+2n(Fe)=0.42,故n(Al):n(Fe)=2:1。
16.纯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料、合成洗涤剂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工业上“侯氏制碱法”以及水等为原料制备纯碱,其反应原理为:。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的方法是_______,得到的晶体中可能含有少量等杂质,检验该晶体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杂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②该工艺流程中可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
(2)若称取纯净的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如果把剩余的固体全部加入到含的盐酸中充分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的物质的量_______(忽略因水电离产生的)(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过滤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
(2)
【解析】(1)
由题干流程图可知,操作A 为分离出NaHCO3固体和溶液,故该方法是过滤,得到的NaHCO3晶体中可能含有少量NaCl、NH4Cl等杂质,检验该晶体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杂质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Cl-,故答案为:过滤;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Cl-;沉淀池中消耗CO2,焙烧NaHCO3时将生成CO2,故该工艺流程中可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CO2,故答案为:CO2;
(2)
若称取10.5 g纯净的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2 g,如果把剩余的固体全部加入到100 mL 2 mol·L-1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2NaHCO3Δ–––Na2CO3+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根据Na原子和Cl原子守恒可得,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等于10.5g纯净的NaHCO3中含有的Na原子,故有:n(HCl)反应=n(NaHCO3)=10.5g84g∙mol-1=0.125mol,则溶液中剩余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L×2mol∙L-1-0.125mol0.1L=0.75mol/L,故答案为:0.75 mol·L-1。
三、实验题
17.《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受此启发,成功提取了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已知:①青蒿素可溶于乙醇(分子式为)、乙醚,难溶于水,受热不稳定;
②不同物质的沸点:
物质
水
乙醇
乙醚
沸点/℃
100
78.3
34.6
(1)上述水、乙醇、乙醚三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2)实验室酒精灯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选择萃取青蒿素的试剂是_______﹐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
(4)为了加快青蒿素的浸出速率,可采取的措施_______。
(5)根据青蒿素的性质,请以黄花蒿(黄花蒿是一种含有青蒿素的植物)为原料,设计一个合理提取青蒿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
【答案】(1) 水 乙醇、乙醚
(2)
(3) 乙醚 青蒿素虽可溶于乙醇、乙醚,由于后期要蒸馏分离青蒿素而乙醇沸点较高,青蒿素受热不稳定故不选乙醇,而青蒿素又难溶于水,故选乙醚
(4)粉碎(搅拌、适当加温)
(5)取一定量的黄花蒿,干燥(或晒干),粉碎,用一定量的乙醚萃取(或乙醚浸没黄花蒿)一段时间后过滤,用乙醚洗涤2-3次,取滤液于蒸馏烧瓶中用34.6℃的热水浴进行蒸馏即得青蒿素
【解析】(1)
水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发生部分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电解质;乙醇、乙醚在水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导电,在熔融状态下也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答案为:水;乙醇、乙醚;
(2)
酒精灯燃烧主要是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
根据提示信息①青蒿素可溶于乙醇(分子式为)、乙醚,难溶于水,可知,萃取剂可选择乙醇或乙醚,但由于后期要蒸馏分离青蒿素而乙醇沸点较高,青蒿素受热不稳定故不选乙醇,而青蒿素又难溶于水,故选乙醚;
(4)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可知,粉碎(搅拌、适当加温)均可加快青蒿素的浸出速率;
(5)
结合信息提示可知,提取青蒿素需要先利用乙醚萃取,然后再洗涤,最后利用蒸馏操作提纯得到青蒿素,具体操作为:取一定量的黄花蒿,干燥(或晒干),粉碎,用一定量的乙醚萃取(或乙醚浸没黄花蒿)一段时间后过滤,用乙醚洗涤2-3次,取滤液于蒸馏烧瓶中用34.6℃的热水浴进行蒸馏即得青蒿素。
18.I.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铁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及性质。
(夹持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①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这是漂白性的表现;
②在含有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反应混合液立刻变成了血红色,而遇溶液不显色。
实验开始前,先打开活塞K通一段时间。关闭活塞K后,向A中滴加一定量的浓硫酸,加热观察到A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实验开始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B装置中溶液褪色,说明有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再取出A中反应后的溶液少许,加入溶液未出现血红色,浓硫酸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C装置中_______(填“有”或“无”)沉淀生成。D中溶液紫色褪去,体现气体产物的_______性(填“氧化”、“还原”或“漂白性”)。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硫有多种化合物,如(羰基硫)、等,它们对环境均有一定的影响。
(5)经溶液吸收后,生成两种酸式盐。写出这两种酸式盐的化学式_______。
(6)(羰基硫,其中硫为-2价)燃烧时有生成,其原理为:。若有(羰基硫)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_L。
(7)电厂排出的烟气中含有等。在催化剂存在时可与反应,转化为一种固体和一种无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8)在煤炭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燃烧时的排放量,并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分液漏斗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
(3) 无 还原
(4)
(5)和
(6)33.6
(7)
(8)
【解析】(1)
根据仪器a的特点判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根据实验过程中避免装置中的空气干扰实验,故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故通氮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
根据品红溶液褪色判断有二氧化硫生成,故答案为:SO2;取出A中反应后的溶液少许,加入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说明反应产物中没有三价铁,故应生成二价铁,利用原子、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Fe+2H2SO4(浓)FeSO4+SO2↑+2H2O;故答案为:SO2;Fe+2H2SO4(浓)FeSO4+SO2↑+2H2O;
(3)
根据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钡反应判断无沉淀生成;D中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与之反应,故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该小问的答案为:无、还原;
(4)
E装置中盛碱,在尾部安装,故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尾气;根据电荷、原子守恒配平得:;
(5)
H2S经K2CO3溶液吸收后,生成两种酸式盐,根据反应物中的关联的酸进行判断两种酸式盐为硫氢化钠、碳酸氢钠;故答案为:KHS和KHCO3;
(6)
根据反应2COS+3O22CO2+2SO2中氧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转移电子数为12,得出关系n (COS):n(O2)-=2:3,因参加反应的COS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n(O2)=1.5mol,所以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L;
(7)
CO在催化剂存在时可与SO2反应,转化为一种固体和一种无害气体,根据无害气体及反应物参与的元素判断,无害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固体应是硫,根据电子、原子守恒配平得:SO2+2COS+2CO2;故答案为: SO2+2COS+2CO2;
(8)
根据煤炭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燃烧时SO2的排放量,并生成CaSO4,判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硫做还原剂,故氧气做氧化剂,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方程式为:2SO2+O2+CaCO32CaSO4+2CO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ml•L-1•s-1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张家港沙洲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