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
1.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共同特征是都有体节
B. 蝗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相同
C. 无脊椎动物中能飞行的一定是昆虫
D. 大多数软体动物有贝壳,所以它们比环节动物高等
2. 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属于无脊椎动物,乙和丙属于脊椎动物
B. 乙是变温动物,丙是恒温动物
C. 乙的肺和皮肤、丙的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D. 甲、乙、丙三种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
3. 海龟每年按时从上千公里外的海域游到特定的岛屿,在夜间爬上沙滩完成产卵活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雌海龟产卵后用沙子遮盖是一种后天性行为
B. 骨、关节和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是海龟运动的结构基础
C. 海龟用鳃呼吸、心脏四室,为生命活动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D. 海龟体温恒定、陆地产卵生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4. 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B. ②内含有滑液,由③和⑤共同围成
C. 骨绕关节活动离不开肌肉细胞的能量转换
D. 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的
5.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学习行为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 从其获得的途径大致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C.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D. 学习行为可以让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6.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研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研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应从它的幼虫开始隔离饲养
B. 研究动物绕道取食时,实验前应使动物处于饥饿状态
C. 研究蚂蚁的通迅时,应捕获同一窝蚂蚁以避免蚂蚁之间不同,影响正常信息交流
D. 可以利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
7. 下列例子中,哪一项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A. 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B. 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的青蛙、麻雀和蛇
C.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
D. 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
8. 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嫁接、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婴儿、克隆羊均属于无性生殖
B. 超市里买来的鸡蛋经过一段时间的恒温,都可以孵化出小雏鸡
C. 卵黄是鸟类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D. 鸡蛋在孵化过程质量逐渐增加
9.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关于家蚕和栀子花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蚕的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B. 栀子花种子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C. 家蚕在幼虫阶段进行吐丝结茧 D. 利用蚕粪施肥可为栀子花提供有机物
10. 科学家用显微注射法,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核尚未融合的小鼠受精卵中,让此受精卵在代孕小鼠体内发育。生出的幼鼠长大后,转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鼠比与它同胎出生的对照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下列关于此项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
B. 研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C. 研究结果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D. 可推论生物在传种接代时,传递性状和基因
11. 如图为人的染色体组成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有23条染色体
B. 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C. 该图表示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
D. 图中的“X”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
12.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B. 人体眼皮上的细胞中的DNA分子只含控制单眼皮或双眼皮的基因
C. 使用农药后使稻田里的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D. 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
13. 某种农药对杀灭害虫有独特的效果,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其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农药质量下降了
B. 害虫适应了农药的毒性
C. 农药促使害虫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D. 农药选择了能抵抗农药的变异害虫生存下来
14. 下列生物科技成果,利用的技术不是仿生的是( )
A. 根据长颈鹿身体结构特点,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
B. 400多年前,根据鸟的身体结构特点,人们制造了一架扑翼机
C. 根据苍蝇的平衡棒,研制了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的“振动陀螺仪”
D. 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体内,使之生产治疗休克与烧伤的人血清白蛋白
15. 在寒冷的冬季里,校园中的银杏落光了树叶,而松树仍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银杏树落叶是因为它不适应环境
B. 银杏树结出的“白果”有果皮包被,因此它属于被子植物
C. 不论落叶树还是常青树,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校园内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16. 动物都有与各自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它具有 ______,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 ______,也有类似作用。
(2)鲫鱼的身体呈 ______型,可以减小游泳的阻力。
(3)家兔是食草动物,其牙齿有 ______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消化食物的能力。
(4)家鸽在飞翔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因此除了用肺呼吸以外,还有 ______辅助呼吸。
(5)狼、鹿等陆生动物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 ______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17. 如图是几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所示发育过程均为 ______发育。但A比B少了 ______这一发育时期。
(2)图C为鸡卵结构图,能够发育成胚胎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其中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__。
(3)图D是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 ______紧密结合,成活后砧木主要是为接穗提供 ______并不会改变接穗的遗传物质和所结果实的性状。
18. 如图1是染色体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像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一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 ______存在的。
(2)图一中的①是 ______,结构非常的稳定,其上有一些携带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 ______,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性染色体能够决定生物性别,但是很多爬行动物的性别不仅取决于性染色体,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科研人员对鬃狮蜥性别决定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
(3)鬃狮蜥的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并孵化,原因之一是卵的结构具有 ______,不但可以保护卵的内部结构,还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4)鬃狮蜥的性染色体有乙和W两种类型,正常雄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正常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在一定温度下,鬃狮蜥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但是科研人员发现,改变卵的孵化温度后,鬃狮蜥后代的性别比例发生了改变,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可知,22~32℃孵化所产生的后代性别应主要取决于 ______。
②据图分析,36℃孵化的幼蜥中,应有约 ______%的个体具有正常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但表现为雌性。这样的个体也能够和正常雄性交配并产生后代,其后代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为 ______。
(5)全球气候变暖目前正深刻地影响着生物的生存与繁衍。依据上述信息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体细胞中具有 ______(选填ZW或ZZ)性染色体组成的鬃狮蜥比例减少,不利于物种的延续。
19. 囊鼠有一个巨大的颊囊可以贮存食物,囊鼠的毛色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有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区域囊鼠的数量,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______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 ______。
(2)生活在浅色岩P区的囊鼠产生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经过逐代 ______形成现在的保护色。
(3)囊鼠的天敌有蛇、狐狸、猫头鹰等动物,这些天敌按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排列的顺序是 ______。
(4)鼠化石对于研究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图2代表科学家发现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示意图,物种丙、物种甲、物种乙的化石分别在I层、Ⅱ层和Ⅲ层首次被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单项选择)
A.物种乙的结构一定比物种丙简单
B.物种甲是由物种乙进化而来
C.在Ⅱ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丙的化石
D.物种丙的化石出现可能早于物种甲的化石
(5)囊鼠中,有白色、浅色、深色、还有棕色等相对性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______多样性,______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20. 如图1是人苯丙酮尿症遗传的家族遗传图解,图2是人亨廷顿病的家族遗传图解。它们都是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控制苯丙酮尿症遗传的一对基因用P、p表示,控制享廷顿病遗传的一对基因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
(1)根据苯丙酮尿症家族遗传图解可以推断:该病是由 ______(显性、隐性)基因控制的。Ⅰ3的基因型是 ______。Ⅲ12和Ⅳ15,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 ______。Ⅲ代中12、13、14都正常,那么Ⅱ7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______。
(2)根据亨廷顿病家族遗传图解可以推断:该遗传病是一种 ___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个体①、②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______,个体⑥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如果个体⑥和个体⑦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携带亨廷顿病基因的概率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软体动物没有体节,A错误;
B、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蝗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并不完全相同,B错误;
C、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生物界中分布最广,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C正确;
D、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但有的贝壳退化,如乌贼,就没有贝壳,但这并不是它们比环节动物高等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C。
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体外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
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类群的特征。
2.【答案】C
【解析】解:A、甲蝗虫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乙青蛙和丙鸟类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乙青蛙是变温动物,丙鸟类是恒温动物,B正确;
C、青蛙是两栖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鸟类用肺呼吸,气囊暂时储存气体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C错误;
D、甲蝗虫、乙青蛙、丙鸟类三种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D正确。
故选:C。
甲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乙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丙属于鸟类,解答即可。
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雌海龟产卵后用沙子遮盖躲过天敌的捕食,是一种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错误。
B、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骨、关节和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是海龟运动的结构基础,B正确。
C、海龟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心脏三腔,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心室里有部分是混合血,输送氧气的能力较差,C错误。
D、海龟的体温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其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完全摆脱了对水的限制,D错误。
故选:B。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4.【答案】B
【解析】解: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A正确。
B、②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是由①关节囊和⑥关节面组成。B错误。
C、肌肉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为运动提供动力。C正确。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D正确。
故选:B。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头,④关节软骨,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学习行为是可以遗忘的,需要不断强化。A错误。
B、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B正确。
C、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C正确。
D、学习行为可以让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D正确。
故选:A。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是可以遗忘的。
关键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结合实际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可解答。
6.【答案】A
【解析】解:A、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A错误。
B、如果动物不饿,就不会取食,就不能完成绕道取食了,所以要先使动物饥饿12小时,B正确。
C、研究蚂蚁的通迅时,应捕获同一窝蚂蚁以避免蚂蚁之间不同,影响正常信息交流,C正确。
D、实验法和观察法都可用于研究动物行为,D正确。
故选:A。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知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即能正确判断。
7.【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解答】A、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社会行为,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符合题意;
B、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蝗虫的天敌青蛙、麻雀和蛇,控制蝗虫,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帮助植物传粉。不符合题意;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解:A、嫁接、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羊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而试管婴儿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A错误。
B、用来孵化小鸡的“种卵”是受精卵,且应具有适宜的温度,才可以孵化出小雏鸡;而超市里买来的鸡蛋不一定是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的恒温,不一定能孵化出小雏鸡,B错误。
C、卵黄是鸟类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C正确。
D、鸡蛋在孵化过程质量逐渐减少,D错误。
故选:C。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只有受精卵才有可能孵化。
9.【答案】C
【解析】解:A.家蚕体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A错误;
B.栀子花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属于被子植物,B错误;
C.家蚕在幼虫阶段进行吐丝结茧,C正确;
D.蚕粪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需要被分解为无机盐而被植物利用,D错误。
故选:C。
(1)节肢动物,体表由外骨骼,组合触角均分节;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有贝壳。
(2)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在于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
(3)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4)根吸收的是溶于水的无机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类群的特征,种子植物的分类以及昆虫的生殖发育等知识点。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转基因技术的相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解答】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AB.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因此该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这种基因必须注射到受精卵的细胞核中。AB正确。
C.由导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胞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该研究成果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性状。C正确。
D.注射过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超级鼠,而未注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普通鼠,通过对比可知鼠的个体的大小(性状)是由生长激素基因控制的。这个实验说明,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D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解:A、图中共有23对,即46条染色体,A错误;
B、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错误;
C、图中共有23对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大小相同,为XX染色体,故此图表示女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C正确;
D、受精时,如果是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女孩;如果是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男孩。因此男性精子类型决定后代的性别,D错误。
故选:C。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男女染色体的组成,分清题意是要从图中得出结论。
12.【答案】D
【解析】解:A、变异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些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如白化病,A错误
B、人体眼皮上的细胞中的 DNA分子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含有控制人体各种性状的所有基因,B错误
C、使用农药后,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原因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C错误
D、从性染色体的来源看,男性把含Y染色体的精子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D正确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变异.解答时可以从变异的意义、特性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13.【答案】D
【解析】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农药选择了能抵抗农药的变异害虫生存下来,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14.【答案】D
【解析】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根据长颈鹿身体结构特点,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根据鸟的身体结构特点,人们制造了一架扑翼机、根据苍蝇的平衡棒,研制了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的“振动陀螺仪”。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体内,使之生产治疗休克与烧伤的人血清白蛋白与仿生无关,没有制造出仪器或设备。
故选:D。
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据此作答。
仿生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掌握。并注意积累关于仿生的例子。
15.【答案】C
【解析】解:A、寒冷的冬天,气温降低,雨水减少,银杏的树叶全部凋落,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银杏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A错误;
B、银杏树结出的“白果”是银杏的种子,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其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属于裸子植物,B错误;
C、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论落叶树还是常青树,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校园内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16.【答案】外骨骼 角质鳞片或甲 流线 门齿和臼齿 气囊 神经系统
【解析】解:(1)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也有类似作用。
(2)鲫鱼的头部和尾部较尖,躯干部宽大,身体侧扁,为流线形,体表覆盖着大量的鳞片,能分泌黏液,比较粘滑,可以减少在水中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
(3)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
(4)家鸽的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们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与肺相通,能减少内脏之间的摩擦,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5)狼、鹿等陆生动物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适应复杂的陆生环境。
故答案为:(1)外骨骼;角质的鳞片或甲。
(2)流线。
(3)门齿和白齿。
(4)气囊。
(5)神经系统。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了解各类动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变态 蛹 5 胚盘 3 卵黄 形成层 水和无机盐
【解析】解:(1)A、B反映了动物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其中图A经过卵→幼虫→成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B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比图A多了一个蛹期。
(2)C图的动物是用卵来繁殖后代,属于卵生;其中3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5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
(3)图D所示的生殖方式来繁殖,这种繁殖方法是嫁接,其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嫁接没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成活后砧木主要是为接穗提供水和无机盐并不会改变接穗的遗传物质和所结果实的性状。
故答案为:(1)变态;蛹。
(2)5胚盘;3卵黄。
(3)形成层;水和无机盐。
(1)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2)图C:1卵壳、2气室、3卵黄、4卵白、胚盘。
(3)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叫做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叫做无性生殖。嫁接、扦插、压条都是植物的无性生殖。
正确识图、理清相关知识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8.【答案】成对 DNA 基因 卵壳和卵壳膜 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 50 ZZ ZW
【解析】解:(1)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2)DNA是由两条长链组成,图中表示DNA的是序号①,DNA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
(3)鬃狮蜥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并孵化,原因之一是卵的结构具有卵壳和卵壳膜,不但可以保护卵的内部结构,还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4)①鬃狮蜥的性染色体有“Z”和“W”两种类型,正常雄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正常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据图可知,在22~32℃孵化所产生的后代性别中,雄性和雌性的比为1:1,即22~32℃孵化所产生的后代性别应主要取决于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
②据图分析,36℃孵化的幼蜥中,应有约50%的个体具有正常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但表现为雌性。这样的个体也能够和正常雄性交配并产生后代,其后代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为ZZ;
(5)全球气候变暖目前正深刻地影响着生物的生存与繁衍。依据上述信息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体细胞中具有ZW性染色体组成的鬃狮蜥比例减少,不利于物种的延续。
故答案为:(1)成对。
(2)DNA;基因。
(3)卵壳和卵壳膜。
(4)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50;ZZ。
(5)ZW。
图一中③染色体,②蛋白质,①DNA。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题意和表分析可知:孵化温度对鬃狮蜥的性别有影响。
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答案】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积累 蛇、猫头鹰、狐狸 D 基因 生态系统
【解析】解:(1)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深色囊鼠和浅色囊鼠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浅色岩P区的深色囊鼠相对较少,而深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相对较多,这是适者生存的结果;
(2)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所以生活在浅色岩P区的浅色囊鼠的体色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该现象说明这种变异属于有利变异;
(3)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蛇属于爬行动物,猫头鹰属于鸟类,狐狸属于哺乳动物。它们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蛇、猫头鹰、狐狸。
(4)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A、物种丙生活的年代距今比物种乙更长,物种乙的化石形成较晚,物种乙的结构一定比物种丙复杂,A错误。
B、物种乙形成的时间比物种甲要晚,与物种乙相比,物种甲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而不能说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而来的,B错误。
C、物种丙生活的年代距今比物种甲更长,物种甲的化石形成较晚,因此在II层内可能找到物种丙的化石,C错误。
D、物种丙生活的年代距今比物种甲更长,物种甲的化石形成较晚,物种丙的化石出现可能早于物种甲的化石,D正确。
(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囊鼠中,有白色、浅色、深色、还有棕色等相对性状,这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故答案为:(1)生存斗争;自然选择。
(2)积累。
(3)蛇、猫头鹰、狐狸。
(4)D。
(5)基因;生态系统。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即可。
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0.【答案】隐性 Pp Pp PP 显性 Aa、Aa aa 50%
【解析】解:(1)由I3与I4的后代Ⅱ6出现了患病,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患病性状为隐性性状,故可推断苯丙酮尿症为隐性基因控制的。I3和I4的基因组成都为杂合体,即Pp。Ⅲ12的亲本Ⅱ8患病,因此Ⅲ12一定有一个基因p,而其表现型正常,故其基因组成一定是Pp。Ⅳ15的亲本Ⅲ9和Ⅲ10基因组成一定都是Pp,因此Ⅳ15的基因有可能是PP或Pp,故Ⅲ12和Ⅳ15,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Pp。Ⅲ代中12、13、14都正常,那么Ⅱ7最可能的基因型是PP,因为Ⅱ7是PP,其后代100%正常,而如果是Pp的话,有50%的可能是患病。
(2)①、②号患病,③、⑥号正常,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亲代的性状一定是显性性状;因此根据亨廷顿病家族遗传图解可以推断:该遗传病是一种显性遗传病。⑥号正常,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分别来自于①号和②号,因此①、②号的基因组成都是Aa。
⑧号个体正常,基因组成是aa,分别来自于⑥号和⑦号,⑦号患病,因此基因组成是Aa,如果个体⑥和个体⑦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携带亨廷顿病基因的概率是50%,遗传图解如图:
。
故答案为:(1)隐;PP;PP;PP
(2)显性;Aa、Aa;aa;50%(1/2)。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卷(五四学制):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卷(五四学制),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是衣藻, 如图表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 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解析),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