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粮食酿酒
    C. 玻璃破碎 D. 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如图所示,其中区域“a”代表的是(    )
    A. 氧气
    B. 氦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4.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 “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
    A. 单质 B. 元素 C. 金属 D. 维生素
    6.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现象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获得的分子图象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50mL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解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A. A B. B C. C D. D
    7. 元素周期表中第118号元素是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 B. 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8. 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B. 检验氢气纯度
    C. 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9.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10. “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 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 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11. 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 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12. 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铕(Eu)是稀土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元素,Eu2O3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13. 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 O4和O2混合后形成混合物 D. O4和O2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14.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 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 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15. 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
    A. 紫色→红色→紫色 B. 紫色→蓝色→红色
    C. 蓝色→红色→紫色 D. 红色→紫色→蓝色
    16.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需区别的物质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B
    空气与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C
    水与过氧化氢
    分别加等量二氧化锰观察
    D
    纯水与矿泉水
    看是否澄清

    A. A B. B C. C D. D
    17. 绿原酸(化学式为C16H18O9)是中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药理成分之一。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为354g
    B. 由三种元素组成
    C.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9
    D. 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
    18. 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B.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
    C. 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 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19. 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x=17,则该粒子符号为Cl−
    B. 若x=18,则该粒子是原子
    C. 若x=19,则该粒子是阳离子
    D. 若x=2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而形成
    20. 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 X的值等于0 B. 甲一定是化合物
    C. 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21.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______;
    ②两个铵根离子 ______;
    ③三个硅原子 ______;
    ④硝酸铝 ______。
    (2)写出符号“H2+1O”中数字的含义。
    ①“2”表示 ______;
    ②“+1”表示 ______。
    22.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4的元素符号为 ______。
    (2)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 ______(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He和Mg的化学性质 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4)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 ______(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已知信息获悉,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是人工合成最重的一种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93,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 ______。
    23.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2(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坐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1、图2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 ______。
    b.图2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0刻度从左开始)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___。
    c.图2实验中,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2)①氢气因为有 ______性,可以做燃料。
    ②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石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其燃烧产物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2015年−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上升了5.8%,这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密切相关列举一种新能源 ______。
    ③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______。
    (3)水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物质,请说出实验中水的作用。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写一条即可)
    24. 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 ______(填化学式)和 ______(填化学式),体积比约为 ______。
    (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______组成的。
    (3)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请举一个节约用水的例子 ______。


    25.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C都为无色气体,且A为单质,B有毒性,D、E都为黑色粉末,且D为化合物。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为______。
    (2)A的用途是______(答一点)。
    (3)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E→B的反应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此说法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26.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写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入(填“c”或“d”)。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其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写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E来收集氧气,收集完毕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
    ①盖上玻璃片②正放在实验台上③取出集气瓶
    27. 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一】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若 ______ (填现象),则产生的气体是O2。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______ ,加快H2O2分解速率。
    【实验二】
    Ⅰ.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______ (填实验操作)。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 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H2O2溶液。
    Ⅲ.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1)表中的数据x=______ 。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______ 。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O2外,还生成NaCl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8.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计算:
    (1)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易引起火灾,故A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B操作错误;
    C、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操作错误;
    D、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答案】C 
    【解析】解: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氦气是其中一种气体;故选项错误;
    C、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因此a代表氮气;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A 
    【解析】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产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5.【答案】B 
    【解析】解:“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这里的“铁、锌、硒”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锌、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分子图象,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是因为品红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由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D、50mL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8.【答案】D 
    【解析】解:A、根据火柴棒的燃烧程度可以比较出火焰各层的温度,故A正确;
    B、此操作能检验氢气的纯度,根据声音的大小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故B正确;
    C、此操作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表述一致,故C正确;
    D、此实验是证明分子运动的,不能探究空气的组成,故表述不一致,故D错误。
    故选:D。
    判断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是否一致,要从实验的结果来看,实验结果能证明实验目的就说明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一致。
    此题比较新颖,综合考查同学们对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认识,直观简洁,是一道不错的试题。

    9.【答案】A 
    【解析】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故A正确;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
    C、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从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去分析解答.
    催化剂的定义可以用:“一变二不变”去记忆.一变指:“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10.【答案】B 
    【解析】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B、将煤加工成“蜂窝煤”后,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目的是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正确。
    C、将煤加工成“蜂窝煤”后,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目的是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了氧气的浓度,故选项错误。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油锅中的油着火,不应浇水,应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故错误;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错误;
    C、燃气有可燃性,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电火花可能引燃发生爆炸,因此不能打开排气扇通风,故错误;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故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灭火原理与方法等知识,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考查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氧化铕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解答】
    在Eu2O3中,氧元素显−2价,设铕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解:A、O4不是化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O4分子中不含有O2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O4和O2化学性质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4.【答案】A 
    【解析】解:A、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CO2、CO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CO2、CO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CO2、CO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CO2、CO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二氧化碳与水作用生成碳酸,紫色的石蕊试液与酸变红,碳酸受热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紫色的石蕊又由红变成本身的颜色紫色。
    故选:A。
    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吹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消失了,石蕊试液又变回到本身的颜色.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又考查了碳酸的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以及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16.【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氮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复燃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不能催化水的分解,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纯水与矿泉水都是澄清的、无色透明液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D、根据纯水与矿泉水都是澄清的、无色透明液体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7.【答案】B 
    【解析】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绿原酸(化学式为C16H18O9)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C.绿原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32:3,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绿原酸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计算;
    D.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C 
    【解析】解: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该选项正确;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催化剂CO2+H2O,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该选项正确。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生成物丙的每个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不正确;
    D、生成物丙(二氧化碳)和丁(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都是−2价,该选项正确;
    故选:C。
    根据微观粒子的特点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微粒的构成、变化,并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判断。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而形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0.【答案】A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50g−23g=27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7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0g=24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g−0g=3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则X=0.5,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g:3g=8:1,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1.【答案】O2NH4+  3SiAl(NO3)3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水中氢元素显+1价 
    【解析】解:(1)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O;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两个铵根离子表示为2NH4+,故答案为:2NH4+;
    ③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三个硅原子表示为3Si,故答案为:3Si;
    ④硝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硝酸根原子团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硝酸铝的化学式为Al(NO3)3,故答案为:Al(NO3)3;
    (2)①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则“H2+1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答案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②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则“H2+1O”中的“+1”表示水中氢元素显+1价,故答案为:水中氢元素显+1价。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Be 电子层数  不相似  Ne 175 
    【解析】解:(1)原子序数为4的元素符号为Be。
    故答案为:Be。
    (2)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电子层数相同。
    故答案为:电子层数。
    (3)He化学性质极不活泼,Mg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因此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
    故答案为:不相似。
    (4)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故答案为:Ne。
    (5)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293−118=175。
    故答案为:175。
    (1)原子序数为4的元素符号为Be。
    (2)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3)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4)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3.【答案】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浓厚的白烟  ③①②④  1 可燃  天然气  太阳能(合理即可)CH4+2O2−点燃CO2+2H2O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解析】解:(1)a.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浓厚的白烟;故答案为: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浓厚的白烟;
    b.根据操作及实验目的可以确定实验顺序为: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故答案为:③①②④;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足量的红磷燃烧消耗45mL氧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9mL,所以注射器活塞应该向左滑动到“1”;故答案为:1;
    (2)①氢气因为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故答案为:可燃;
    ②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石油,人们正在开发与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故答案为:天然气;太阳能(合理即可);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点燃CO2+2H2O;
    (3)①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所以为防止空气污染,可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很高,为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需要事先在瓶内加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故答案为: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③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提供热量;故答案为: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1)根据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步骤以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石能源的种类以及甲烷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实验原理以及水的性质与作用来分析。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要注意测定原理、实验关键、现象和结论、装置的评价和改进等内容的考查。

    24.【答案】H2  O2  2:1 氢元素和氧元素  2H2O−通电2H2↑+O2↑洗菜水浇花 
    【解析】解:(1)a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H2,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a,b两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故答案为:H2;O2;2:1;
    (2)通过电解水实验能够从宏观角度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氢元素和氧元素;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故答案为:2H2O−通电2H2↑+O2↑;
    (4)通过增加水的利用率可以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例如用洗菜水浇花;故答案为:洗菜水浇花。
    (1)根据水电解实验结论进行分析;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根据水电解实验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增加水的利用率进行分析。
    本题对水的电解实验进行了考查,题目相对简单,涉及的化学知识较少,需要学生对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结论熟练掌握。

    25.【答案】二氧化碳  供给呼吸  CO+CuO−△Cu+CO2(或4CO+Fe3O4−高温3Fe+4CO2)错误 
    【解析】解:(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C都为无色气体,且A为单质,B有毒性,所以B是一氧化碳,D、E都为黑色粉末,且D为化合物,一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A会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A是氧气,E会与氧气反应,会转化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碳,一氧化碳、碳都会与D反应,D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D可以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为二氧化碳;
    (2)A的用途是:供给呼吸;
    (3)B与D的反应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或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或4CO+Fe3O4−高温3Fe+4CO2);
    (4)E→B的反应可以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可以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该过程中不一定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1)CO2(或二氧化碳);
    (2)支持燃烧(或供给呼吸);
    (3)CO+CuO−△Cu+CO2(或4CO+Fe3O4−高温3Fe+4CO2);
    (4)错误。
    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C都为无色气体,且A为单质,B有毒性,所以B是一氧化碳,D、E都为黑色粉末,且D为化合物,一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A会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A是氧气,E会与氧气反应,会转化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碳,一氧化碳、碳都会与D反应,D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D可以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6.【答案】试管  锥形瓶  DcCO2+Ca(OH)2=CaCO3↓+H2OA2KMnO4−△K2MnO4+MnO2+O2↑①③② 
    【解析】解:(1)试管、锥形瓶都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锥形瓶;
    (2)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D;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D;c;CO2+Ca(OH)2=CaCO3↓+H2O;
    (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若用E来收集氧气,收集完毕的操作顺序是:①盖上玻璃片;③取出集气瓶;②正放在实验台上;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①③②。
    (1)熟记仪器的名称与用途;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检验;
    (3)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7.【答案】木条燃烧得更旺  催化剂  检查装置气密性  370 第三次产生气体量变少,之后不再产生气体  NaClO+H2O2=NaCl+H2O+O2↑ 
    【解析】解:[实验一】(1)氧气具有助燃性,则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若木条燃烧得更旺则产生的气体是O2;故填:木条燃烧得更旺;
    【作出猜想】分析题中的猜想可知,猜想二:作催化剂,加快H2O2分解速率;故填:作催化剂;
    【实验二】Ⅰ.有气体生成的实验,组装实验装置,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Ⅲ.(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1、2次,加入5mLH2O2溶液分别产生140mL气体,第三次加入5mLH2O2溶液产生85mL气体,而第4、5次,加入5mLH2O2溶液产生,不再产生气体;说明第三次NaClO就已反应完,则而第4次,加入5mLH2O2溶液,收集气体的体积是加入5mLH2O2溶液排出气体的体积,即第四次收集气体的体积为365mL+5mL=370mL;则x=370;故填:370;
    (2)催化剂的特点是能改变其它反应速率,而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1、2次,加入5mLH2O2溶液分别产生140mL气体,第三次加入5mLH2O2溶液产生85mL气体,而第4、5次,加入5mLH2O2溶液产生,不再产生气体,说明第三次NaClO就已反应完,则NaClO是反应物,则“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第三次产生气体量变少,之后不再产生气体;故填:第三次产生气体量变少,之后不再产生气体;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O2外,还生成NaCl和H2O,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O+H2O2=NaCl+H2O+O2↑;故填:NaClO+H2O2=NaCl+H2O+O2↑。
    【实验一】(1)依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作出猜想】依据题中信息分析;
    【实验二】Ⅰ.依据有气体生成的实验的实验操作分析;
    Ⅲ.(1)依据表中数据分析;
    (2)依据催化剂的特点,和表中数据分析;
    【分析讨论】依据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O2外,还生成NaCl和H2O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能力,主要是利用实验数据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8.【答案】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60g−176.2g=8.8g。
    (2)设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5gx8.8g
    10044=25gx8.8g
    x=80%
    答:(1)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关试卷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9页。

    2023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溶液中溶质为气体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