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3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和田地区于田县期中教学情况调研
高 二 化 学 2022.11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值为100分.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
3. 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A.出行尽量使用私家车
B.开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研发不含铅、汞等重金属的电池
D.用可降解塑料袋代替普通塑料袋
2.在某温度下,反应 ClF(g)+F2(g)⇌ClF3(g) ΔH=+268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2 的转化率提高
D.降低温度,单位时间内生成 ClF3 的物质的量增加
3.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装置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图2比较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3验证钠和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图4可用于比较非金属性:Cl>C>Si
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其中、、为化学计量数)达平衡后,平衡时测得的浓度为。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的浓度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转化率减小 D.的体积分数增大
5.下列关于电解精炼铜与电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精炼铜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路中每通过2mole-,阳极溶解64g铜
B.可从阳极泥中提取金、银、锌等金属
C.在铁制器皿上镀铝,熔融氧化铝作电解质,铁制器皿作阴极,铝棒作阳极
D.电镀过程中电镀液需要不断更换
6.CO(g)+Cl2(g)COCl2(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加压、②升温、③增加Cl2的浓度④加催化剂⑤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⑥恒容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
A.②③ B.③⑤ C.①③ D.③⑥
7.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并解决能源转化问题,一种以催化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步反应过程中碳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B.异构化反应过程中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C.该反应总过程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不影响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的活化能
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酸化和NaI的混合溶液:
B.KClO碱性溶液与反应:
C.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
D.硫酸铜溶液中加少量的铁粉:
9.美国纽约州的工科大学——伦斯勒理工学院(RPI)宣布开发出了由纤维素和碳纳米管组成的双层电容器。这些元件的厚度仅为数十微米,相当于人头发的粗细,能够和纸一样弯曲。RPI的研究人员认为,“未来能够利用卷对卷印刷技术制造电池”。一种碳纳米管(里面储存有H2)二次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6 mol·L-1的K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存H2的碳纳米管作电池的负极
B.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
C.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
D.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
10.液流式铅蓄电池以可溶性的甲基磺酸铅[(CH3SO3)2Pb]代替硫酸作为电解质,该电池充放电的总反应为2Pb2++2H2O Pb+PbO2+4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极质量均减小
B.放电时,正极反应是PbO2+4H++2e-=Pb2++2H2O
C.充电时,溶液中Pb2+向阴极移动
D.充电时,阳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
二、填空题:共计60分.
11.合成氨技术的发明使工业化人工固氮成为现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的反应为:2NH3(g) N2(g)+3H2(g),有关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
|
|
|
键能E/ kJ·mol−1 | 946 | 436.0 | 390.8 |
①该反应的反应热ΔH=_______。
②已知该反应的ΔS=198.9 J·mol−1·K−1,在下列哪些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_______(填标号)
A.25℃ B.125℃ C.225℃ D.325℃
(2)在一定温度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置于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气体总物质的量为3.0 mol。
①达平衡时,H2的转化率α=_______。
②已知平衡时,容器压强为8 MPa,则平衡常数Kp=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利用电解原理,将氨转化为高纯氢气,其装置如图所示。
①阴极产生标准状况下112mL气体时,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12.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1)单质碘可与氢气反应生成碘化氢。将物质的量比为2:1的氢气和碘蒸气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I2(g)=2HI(g),反应经过5分钟测得碘化氢的浓度为0.1mol·L-1,碘蒸气的浓度为0.05mol·L-1。
①前5分钟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H2的初始浓度是____。
②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序号)。
a.氢气的生成速率等于碘化氢的消耗速率
b.单位时间内断裂的H-H键数目与断裂的H-I键数目相等
c.c(H2):c(I2):c(HI)=1:1:2
d.2v(I2)正=v(HI)逆
e.反应混合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2)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进行“碘钟实验”:将浓度均为0.01mol·L-1的H2O2、H2SO4、H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
已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S2O+2H+=S4O+2H2O
反应分两步进行:
反应A:……
反应B:I2+2S2O=2I-+S4O
①反应A的离子方程式是___。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是____
②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I、II(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1)。
试剂 用量(mL) 序号 | H2O2溶液 | H2SO4溶液 | Na2S2O3溶液 | KI溶液(含淀粉) | H2O |
实验I | 5 | 4 | 8 | 3 | 0 |
实验II | 5 | 2 | x | y | z |
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I是30min、实验II是40min。实验II中,x、y、z所对成的数值分别是____;对比实验I、II,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3)为探究其他因素对该“碘钟实验”的影响,进行实验III和IV。(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
试剂 用量(mL) 序号 | H2O2溶液 | H2SO4溶液 | Na2S2O3溶液 | KI溶液(含淀粉) | H2O |
实验III | 4 | 4 | 9 | 3 | 0 |
实验IV | 9 | 4 | 4 | 3 | 0 |
①实验III过程中,溶液始终无明显颜色变化。
试结合该“碘钟实验”总反应方程式及两步反应速率的相对快慢关系,解释实验Ⅲ未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
②实验IV过程中,溶液最终显蓝色且不褪色。
结合“碘钟实验”总反应方程式及两步反应,试着根据试剂用量解释实验IV溶液终显蓝色且不褪色的原因:____。
13.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 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睛(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H2=CHCH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C3H6(g)+NH3(g)+O2(g)=C3H3N(g)+3H2O(g)△H=-515kJ/mol
② C3H6(g)+O2(g)=C3H4O(g)+H2O(g) △H=-353kJ/mol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 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一种电解法制备高纯铬和硫酸的简单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a为直流电源的_______(填“正”或“负”)极;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工作时乙池中溶液的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有离子通过A膜,理论上阳极生成_______气体。
(2)为了验证与氧化性强弱,图中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填序号)。
(3)图中各个装置中铁棒被腐蚀由易到难的顺序是_______。
(4)甲醇()燃料电池,两电极均为铂网,电解质溶液为,写出该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铁的电化学腐蚀及防护原理。
(1)甲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探究。
装置 | 实验步骤及操作 | 现象 |
ⅰ.连好装置,观察 | 电流表指针偏转 | |
ⅱ.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 | 碳棒附近溶液变红 | |
ⅲ.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铁氰化钾 (K3[Fe(CN)6])溶液 | 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
查阅资料:1.Fe2+遇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2.K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用电极反应式解释实验ⅱ中的现象: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仅通过ⅲ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乙同学设计了ⅳ、ⅴ、ⅵ三组对比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 | 滴管 | 试管 | 现象 |
0.5 mol·L−1 K3[Fe(CN)6] 溶液 | ⅳ.蒸馏水 | 无明显变化 | |
ⅴ. 1.0 mol·L−1 NaCl 溶液 | 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 ||
ⅵ.0.5 mol·L−1 Na2SO4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a.以上实验表明:在Cl−存在条件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乙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ⅵ,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 Cl−的作用是_______。
④结合上述两位同学的实验探究,请你改进甲同学步骤ⅲ的操作:_______,以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2)丙同学向如图所示装置的容器a、b中分别加入30 mL3.5%的NaCl溶液,闭合K,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加热容器a,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实验检测表明:容器a中的溶液产生了Fe2+,而容器b中的溶液不存在Fe2+。则:容器b中铁片做_______极(填:“正”或“负”)。加热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3)金属阳极钝化是一种电化学防护方法。将Fe作阳极置于H2SO4溶液中,一定条件下, Fe钝化形成致密Fe3O4氧化膜,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化学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C 6.C 7.B 8.C 9.D10.D
11.(1) +90.8 kJ·mol−1 CD
(2) 50% 1/12(或0.083或0.08)
(3) 0.01mol 2NH3-6e−+6OH−=N2+6H2O
12.(1) 0.01mol·L-1·min-1 0.2mol·L-1 de
(2) H2O2+2I-+2H+=I2+2H2O 催化剂 8、3、2 其它条件不变,增大氢离子(或硫酸)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3) 由于n(H2O2):n(Na2S2O3)小于二者的反应比,第一步的反应速率小于第二步的反应速率,所以未出现溶液变蓝的现象 由于n(H2O2):n(Na2S2O3)大于二者的反应比,过量的过氧化氢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
13. 降低温度、降低压强 催化剂 不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AC 1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7.5:1
14.(1) 负 2H2O—4e—=O2↑+4H+ 减小 0.25
(2)②
(3)①③②④
(4)CH3OH-6 e—+8 OH—=CO+6 H2O
15.(1) O2 +4e−+2H2O=4OH− K3[Fe(CN)6]可能氧化Fe生成Fe2+,会干扰由电化学腐蚀生成的Fe2+的检验 破坏铁片表面的氧化膜 用胶头滴管从铁电极区域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入2滴K3[Fe(CN)6]溶液
(2) 正 温度升高,Fe还原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
(3)3Fe-8e−+4H2O=Fe3O4+8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Word版,共8页。
这是一份2023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3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