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共21页。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估测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约65℃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25cm左右
C.人步行的速度约5m/s
D.放在阳光下和放在阴凉处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为0℃
2.(3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运动员、汽车、羚羊
C.运动员、羚羊、汽车 D.羚羊、汽车、运动员
3.(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15℃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4.(3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向地上洒水比较凉快,因为水蒸发放出热量
B.烧开水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
C.深秋早上的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夏天的露水是夜间水蒸气降温凝固形成的小水珠
5.(3分)某同学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盆子放入一个温度恒为0℃的房间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会减少,水会增多 B.冰会增多,水会减少
C.冰和水的量保持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3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7.(3分)下列做法中,不能有效控制噪声的是( )
A.窗户上安装双层隔音玻璃
B.在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C.在马路两旁种树
D.在主要街道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8.(3分)铁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9.(3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0.(3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A、B两物体同时同地向西做直线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B.A物体运动的速度小于B物体运动的速度
C.以A为参照物,B向东运动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2.8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1.(2分)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
12.(2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3.(2分)在昆明烧水,水温不到100℃就沸腾,是因为昆明气压低,水的 低。水烧开时,壶嘴处产生“白气”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
14.(2分)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 。演奏时按下不同的琴键,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3分)人游泳从水中出来时会感觉冷,是因为水会 而吸收热量,如果一阵风吹来,会感觉更冷,这是因为风扇加快了人体表面的 ,从而使水分 加快。
16.(2分)使气体液化可采用降低温度和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两种方法。例如:家庭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时壶嘴所冒的“白气”(如图甲),实际上是在 的情况下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如图乙)是在常温下采用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到钢瓶中的。
17.(2分)许多青少年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 发生变化(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在变声期之前,他们的声音与女生相似,比较“尖细”,这是因为这个时期他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 。(选填“快”、“慢”)
18.(2分)如图所示,记录的是甲、乙两辆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在1200m的运动中, 车一定做匀速运动(选填“甲”或“乙”),速度是 km/h。
19.(1分)一列长为120m的高速列车以4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900m的大桥,需要用时 s。
20.(1分)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1:2,时间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体的路程之比为 。
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1.(3分)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糕,小林发觉硬邦邦的冰糕上黏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糕上就冒“白气”;请用物态变化原理解释上面两种现象。
22.(3分)观察图测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左西右东)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30分)
23.(14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4.(16分)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0
84
88
92
96
98
98
98
(1)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处于 。(填“沸腾前”或“沸腾中”)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说明此时的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小明发现水正在沸腾,移走酒精灯,水还能沸腾一段时间,表明水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这种说法 (填“对”或“不对”)理由是: 。
(5)水沸腾时,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玻璃片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五、计算题(25题7分,26题8分,共15分)
25.(7分)李军的家距学校9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求:
(1)他上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6.(8分)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9km/h的速度行进,走了40min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45km/h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则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估测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约65℃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25cm左右
C.人步行的速度约5m/s
D.放在阳光下和放在阴凉处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为0℃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人的体温,约40℃,故A不合实际;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左右,故B不合实际;
C、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故C不合实际;
D、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放在阳光下和放在阴凉处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为0℃,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3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运动员、汽车、羚羊
C.运动员、羚羊、汽车 D.羚羊、汽车、运动员
【分析】先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然后统一运动员、汽车、羚羊的速度单位,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三者的速度。
【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0m/s;
汽车的速度:v汽车=54km/h=54×=15m/s;
羚羊的速度:v羚羊=20m/s;
因此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速度大小问题,要比较物体速度大小,要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速度单位,然后再比较速度大小。
3.(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15℃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分析】(1)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4)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3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向地上洒水比较凉快,因为水蒸发放出热量
B.烧开水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
C.深秋早上的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夏天的露水是夜间水蒸气降温凝固形成的小水珠
【分析】汽化是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液化是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解:A、夏天向地上洒水比较凉快,因为水蒸发吸收热量,故A错误。
B、烧开水冒出的“白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深秋早上的大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夏天的露水是夜间水蒸气降温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属于基础题。
5.(3分)某同学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盆子放入一个温度恒为0℃的房间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会减少,水会增多 B.冰会增多,水会减少
C.冰和水的量保持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物质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不会熔化,水不会结冰,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难度不大。
6.(3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所选的参照物是船。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7.(3分)下列做法中,不能有效控制噪声的是( )
A.窗户上安装双层隔音玻璃
B.在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C.在马路两旁种树
D.在主要街道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A、窗户上安装双层隔音玻璃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植树可以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主要街道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两者对应起来,可以简化对噪声减弱办法的记忆。
8.(3分)铁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铁等金属是晶体,晶体在凝固前首先放热降温,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完全凝固后放热继续降温。
【解答】解:铁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A、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B、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C、温度在整个过程中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温度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区别,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凝固或熔化图象;根据温度是否变化判断晶体还是非晶体。
9.(3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观察图像,明确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各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逐一去分析。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
B、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它们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4s~8s内,甲、乙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要求学生从路程与时间图像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再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的路程、速度等相关物理量;关键是明白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10.(3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A、B两物体同时同地向西做直线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B.A物体运动的速度小于B物体运动的速度
C.以A为参照物,B向东运动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2.8m
【分析】(1)在物体的v﹣t图像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物体的s﹣t图像中,若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v﹣t图象读出A物体的速度,根据s﹣t图象读出一组数据,根据v=求出乙的速度,然后结合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判断以B为参照物时A的运动状态;
(3)根据s=vt求出B物体1.5s内通过的距离。
【解答】解:A、甲图是A物体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图是B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A物体的速度3m/s,B物体的速度v===2m/s,所以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A物体的速度vA=3m/s,B物体的速度vB=2m/s,所以vA>vB,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西做直线运动,则A在前、B在后,若以A为参照物,B物体向东运动,故C正确;
D、B物体的速度vB=2m/s,1.5s通过的距离s=vBt=2m/s×1.5s=3m,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明白s﹣t图象和v﹣t图象的含义是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1.(2分)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5min37.5s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2.50 cm。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1)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方法: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对秒表的认识:外圈表针的分度值是0.1s,内圈的分度值是0.5分钟。
【解答】解:秒表的外盘读数为:37.5s,内盘读数为:5min,所以 此时秒表的示数是5min37.5s。
在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50cm。
故答案为:5min37.5s;2.50;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有两个;(1)知道在长度的测量中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认清秒表上内盘、外盘的分度值。
12.(2分)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 传播途中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途中。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题。
13.(2分)在昆明烧水,水温不到100℃就沸腾,是因为昆明气压低,水的 沸点 低。水烧开时,壶嘴处产生“白气”是物态变化中的 液化 现象。
【分析】(1)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2)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解答】解: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在昆明烧水,水温不到100℃就沸腾,是因为昆明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知,此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壶嘴处产生“白气”是壶嘴冒出的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白气”。
故答案为:沸点;液化。
【点评】此题考查了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
14.(2分)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 音色 。演奏时按下不同的琴键,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音色;
演奏时按下不同的琴键,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同,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的辨别,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三个要素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
15.(3分)人游泳从水中出来时会感觉冷,是因为水会 汽化 而吸收热量,如果一阵风吹来,会感觉更冷,这是因为风扇加快了人体表面的 空气流速 ,从而使水分 蒸发 加快。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影响快慢的因素包括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以及空气流动速度的快慢。
【解答】解: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身体表面有较多的水,这些水会吸热蒸发,所以人感觉特别冷;
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如果此时有风吹来,体表水分蒸发更快,从身体带走的热量更多,人会感到更冷。
故答案为:汽化;空气流速;蒸发。
【点评】此题考查了汽化吸热和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应用,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
16.(2分)使气体液化可采用降低温度和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两种方法。例如:家庭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时壶嘴所冒的“白气”(如图甲),实际上是在 降低温度 的情况下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如图乙)是在常温下采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到钢瓶中的。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由两种方式:降低温度(任何气体在降到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
【解答】解: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
①水壶烧水时壶嘴所冒的“白气”是液态的,热水容易汽化形成更多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后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即“白气”实际上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②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可以大大的减少体积,可以节省空间。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点评】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体,压缩体积只能使部分气体液化;气体液化之后便于存储和运输。此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要学会使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7.(2分)许多青少年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 发生变化(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在变声期之前,他们的声音与女生相似,比较“尖细”,这是因为这个时期他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 快 。(选填“快”、“慢”)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频率的大小。
【解答】解:青少年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音调高低由声带振动的频率来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因此在变声期之前,他们的声音与女生相似,比较“尖细”,这是因为这个时期他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快。
故答案为:音调;快。
【点评】这是一类根据乐音的特征进行实际应用题目,要学会结合定义进行判断。
18.(2分)如图所示,记录的是甲、乙两辆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在1200m的运动中, 甲 车一定做匀速运动(选填“甲”或“乙”),速度是 108 km/h。
【分析】(1)分析小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小车的运动状态;
(2)先确定小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v=求出甲车的速度。
【解答】解:由图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
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甲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为1200m,则甲车的速度:
v===30m/s=108km/h。
故答案为:甲;10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19.(1分)一列长为120m的高速列车以4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900m的大桥,需要用时 25.5 s。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列车全部通过该大桥的总路程,然后根据速度公式v=即可求出列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由题意知s=120m+900m=1020m,
由v=得:
列车通过的时间t===25.5s。
故答案为:25.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的总路程为火车长与大桥长的和。
20.(1分)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1:2,时间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体的路程之比为 3:8 。
【分析】知道速度之比和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可去除甲、乙两物体的路程之比。
【解答】解:由v=可知,甲、乙两物体的路程之比:===。
故答案为:3:8。
【点评】本题考查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和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1.(3分)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糕,小林发觉硬邦邦的冰糕上黏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糕上就冒“白气”;请用物态变化原理解释上面两种现象。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解答】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糕,对它放热,直接凝华形成了固态小冰晶,看起来像“粉”。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糕,对它放热液化形成了液态小水滴,看起来像冒“白气”。
【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22.(3分)观察图测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左西右东)
【分析】(1)根据冒得烟可以判断有东风,再根据小车上的小旗子,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
(2)采用参照思想和假设方法。
【解答】解:冒烟情况可以判断有东风。
(1)甲车:①当甲车不动时,小旗子受东风的影响,被刮向西方;
②当甲车向东行驶时,由于车速和东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西方;
③当甲车向西行驶时,当车速小于风速时,东风使小旗子向西刮,如果车速大于风速时小旗子刮向东方。
(2)乙车:小旗子和烟的飘动方向不同,乙车一定运动,乙车向东或向西运动。假设乙车向东行驶,由于车速和东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西方,与图不一致假设错误。假设乙车向西行驶,当车速小于风速时旗子向西刮;当车速大于风速时旗子向东刮,符合题意,假设正确。
故答案为:(1)甲车向东行驶;甲车静止不动;甲车向西行驶车速小于风速。
(2)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
【点评】(1)根据房子做参照物,首先判断风向,再判断小旗子在东风和车速的共同作用下,判断小车运动情况。
(2)假设方法经常运用到解题中。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30分)
23.(14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v= ;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 秒表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计时 。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18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0.225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1)(2)根据公式v=,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3)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
(4)要测出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应测出小车通过的总路程和时间,用公式v=计算;
小车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下半段路程除以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5)根据平均速度的比较,得出小车从斜面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解答】解:(1)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是为了使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些,便于计时;
(4)全程长s1=90cm=0.9m,
通过全程的时间t1=10:35:05﹣10:35:00=5s,
全程的平均速度v1===0.18m/s,
下半段路程为s2=×0.9m=0.45m,
时间为t2=10:35:05﹣10:35:03=2s,
则v2===0.225m/s
(5)由(4)知,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速度越来越快,做变速运动。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秒表;(3)便于计时;(4)0.18;0.225;(5)变速。
【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计算过程中注意路程和时间的统一。
24.(16分)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0
84
88
92
96
98
98
98
(1)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处于 沸腾中 。(填“沸腾前”或“沸腾中”)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98 ℃,说明此时的气压 低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小明发现水正在沸腾,移走酒精灯,水还能沸腾一段时间,表明水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这种说法 不对 (填“对”或“不对”)理由是: 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上有余热,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
(5)水沸腾时,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小水珠 ,玻璃片的温度将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分析】(1)首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由图像得到水的沸点;
(2)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小变大;
(3)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4)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
(5)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以及液化放热。
【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图乙中是沸腾中的现象;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98℃,因此水的沸点就是98℃,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根据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的规律可知,此时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当水沸腾时,撤去酒精灯后,水还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原因是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上有余热,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所以判断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是错误的。
(5)如果这时在管口放置一玻璃片,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片上,玻璃片的温度将升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沸腾中;(3)98;低于;(4)不对;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上有余热,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5)小水珠;升高。
【点评】学习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应重点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了解实验的器材与要求,能有重点地观察相关的实验现象,能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的数据,这些都是该实验中应该掌握的内容。
五、计算题(25题7分,26题8分,共15分)
25.(7分)李军的家距学校9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求:
(1)他上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李军前半段与后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总路程s=900m,前半段与后半段的路程均为s1=s2=450m,
由v=可得,李军前半段与后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分别为:
t1===450s,
t2===300s,
总的运动时间:
t=t1+t2=450s+300s=750s,
(2)总的平均速度:
v===1.2m/s。
答:(1)他上学所用的时间是750s;
(2)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1.2m/s。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难度不大,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26.(8分)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9km/h的速度行进,走了40min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45km/h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则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分析】先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队伍30min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求出通讯员相对于学生队伍的路程和速度,再利用速度的变形公式即可求出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由v=得,队伍在40min(h)内通过的路程为:
s=vt=9km/h×h=6km,
以队伍为参照物,通讯员相对于学生队伍通过的路程为6km,
通讯员相对于学生队伍的速度为:
v相对=v通讯员﹣v队伍=45km/h﹣9km/h=36km/h,
即:t===h=10min。
答:通讯员用10min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关键会求出通讯员相对于学生队伍的路程和速度,利用相对速度较为简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