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高二4月半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半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甜酒酿是用蒸熟的糯米拌上酿酒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其制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浸米→蒸米→凉饭→拌酿酒酵母→发酵→检查→甜酒酿
A.蒸米既可以将米粒上的微生物杀死,又有利于淀粉的快速糖化
B.蒸米后凉饭的目的是防止酿酒酵母被高温杀死
C.发酵时将温度控制在28℃以便于酿酒酵母的繁殖
D.发酵时应将拌有酿酒酵母的凉饭装满密闭的容器,发酵过程中适时排气
【答案】D
【分析】参与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在酿酒时要先将糯米蒸熟,有两个好处,一是熟糯米比生糯米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有利于淀粉的快速糖化,二是蒸熟了可以高温杀菌,避免了其它杂菌的污染,其中主要目的是杀菌,A正确;
B、凉饭使温度降低,其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使酒曲中的酵母菌死亡,B正确 ;
C、28℃是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发酵时将温度控制在28℃以便于酿酒酵母的繁殖,C正确;
D、发酵时应将拌有酿酒酵母的凉饭装于密闭的容器,但不能装满,应留有1/3的空间,D错误。
故选D。
2.啤酒发酵依赖于发酵工程,产品质检可应用“电子舌”,电子舌可根据不同滋味信号传感器呈现的响应值对啤酒风味进行评价,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啤酒主要经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制成
B.发酵原料应含有糖类作为发醇菌种的碳源
C.发酵液L1和L2口味相似,而L3涩味较强
D.菌种选育可依赖于突变筛选或转基因技术等
【答案】A
【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生存的适宜温度是18~25℃,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详解】A、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无氧呼吸将糖类分解为酒精而制成的,A错误;
B、酒精发酵的原材料是糖类,B正确;
C、由题图可知,发酵液L1和L2口味相似,而L3涩味较强,C正确;
D、菌种选育可依赖于突变筛选(诱变育种)或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等,D正确。
故选A。
3.豆豉是由大豆发酵而成的一种食品。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中菌种属于自变量,温度、剂量等属于无关变量
B.发酵过程中大豆中的蛋白质被分解,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
C.若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
D.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
【答案】C
【分析】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实验是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所以实验中菌种属于自变量,温度、剂量等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
B、发酵过程中大豆中的蛋白质被菌种产生的蛋白酶分解生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B正确;
C、若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需氧型菌,C错误;
D、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其空间结构改变,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4.某同学用质量百分比为5%的食盐水制作泡菜时,在不同时间测定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分析泡菜食用的最佳时间是第3天,因为此时亚硝酸盐含量最低
B.若改用质量百分比为20%的食盐水,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图中结果相同
C.实验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增长规律与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完全一致
D.若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食盐浓度过高,抑制了乳酸菌的繁殖
【答案】D
【分析】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据图可知,泡菜腌制的5-7天内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不宜食用。
【详解】A、泡菜食用的最佳时间是第13天,因为此时亚硝酸盐含量低,泡菜经过发酵产生了乳酸,第3天亚硝酸盐含量虽低,但乳酸产生的量不够,泡菜风味不佳,A错误;
B、食盐的含量、腌制方法、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都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B错误;
C、实验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后减少,与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不完全一致,C错误;
D、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食盐浓度过高,抑制了乳酸菌的繁殖,D正确。
故选D。
5.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是在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按照一定要求贴上浸有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抑菌圈的大小,从而得出受试菌株药物敏感性的结论。某次试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细菌时可以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B.出现抑菌圈的说明在接触抗生素后细菌受到抑制或已死亡
C.抑菌圈越小,说明细菌对该种抗生素越敏感
D.抗生素在培养基中的扩散速率会影响抑菌圈的大小
【答案】C
【分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不同,是因为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透明圈直径大小与药物浓度、细菌浓度等有直接关系。
【详解】A、图中需要比较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纸片周围的抑菌圈,则要求培养基的菌落分布比较均匀,因此接种细菌时应稀释后均匀涂布,选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出现抑菌圈说明纸片上的抗生素发生扩散,细菌接触到抗生素后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B正确;
C、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由此推测形成的抑菌圈越大,说明细菌对该种抗生素抗性越弱,对抗生素越敏感,抑菌圈越小,说明细菌对该种抗生素抗性越强,C错误;
D、在平板上扩散速度慢的抗生素,形成的透明圈可能会比实际结果偏小,因此,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正确。
故选C。
6.柴油是重要的燃料油之一,泄漏或不当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研究者从被柴油污染的土壤中获取了3种柴油降解菌进行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柴油浓度(%)
菌株降解率(%)
1
2
4
5
Y1
90.9
60.8
53.5
41.0
Y2
92.8
-
-
-
Y3
70.1
42.5
-
-
注:“-”表示菌株不能生长A.为获得降解菌,应用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B.所用培养基和土壤样液均需进行严格灭菌
C.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降解菌的单菌落
D.Y1对高浓度柴油的耐受性更强
【答案】B
【分析】选择特定菌种时需用特殊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作用是保证目的菌种的正常生长,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
据表中数据可知,三种菌种对柴油的耐受性依次为Y1大于Y3大于Y2。
【详解】A、要获得能降解柴油的菌种,需以柴油为唯一的碳源制备的培养基才有筛选作用,A正确;
B、所用培养基需进行严格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若土壤样液灭菌,则连所需菌种一起杀死,B错误;
C、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获得降解菌的单菌落,C正确;
D、由表格可知,Y1在各个浓度下均能生长,说明其对柴油的耐受性高于其余两个菌种,D正确。
故选B。
7.下列关于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苷酶是纤维素酶的组分之一,其作用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B.刚果红染色法可直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透明圈越大则分解能力越强
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通常只涂布三个平板,然后分别统计菌落数,最后取平均值
D.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答案】C
【分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主要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不与纤维素水解的产物形成红色复合物,因此可以用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菌。
【详解】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主要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A正确;
B、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故刚果红染色法可直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透明圈越大则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B正确;
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应在每一个梯度浓度下至少涂布3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记数,最后取平均值,C错误;
D、菌落的培养一般每隔24h统计一次, 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D正确。
故选C。
8.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
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
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C.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尿素、琼脂、水
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答案】B
【分析】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因此,在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配方除了无机盐、水和琼脂,还应该有作为碳源的葡萄糖、作为氮源且起到选择作用的尿素。
【详解】A、该培养基中没有氮源,分解尿素的细菌无法生长,A错误;
B、该培养基中既有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又有其他各种营养成分,该培养基可以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B正确;
C、该培养基中有尿素、牛肉膏、蛋白胨可提供氮源,该培养基起不到选择作用,能利用尿素或牛肉膏、蛋白胨的细菌都能生长,C错误;
D、该培养基中缺少尿素作为唯一氮源,但牛肉膏、蛋白胨可提供氮源,该培养基起不到选择作用,能利用尿素或牛肉膏、蛋白胨的细菌都能生长,D错误。
故选B。
9.果胶酶作用于一定的某种物质(底物),在温度和pH保持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成物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的是( )
A.该酶作用的底物是果胶,生成产物是半乳糖
B.曲线变得水平的原因是果胶酶的量不够
C.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升到10,则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D.在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丧失
【答案】D
【分析】果胶酶并不是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甲基)酯酶等。果胶酯酶可以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
【详解】A、果胶酶是指分解植物主要成分—果胶质的酶类,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果胶的水解,产物是半乳糖醛酸,A错误;
B、图中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曲线变得水平的原因是底物被完全分解,B错误;
C、果胶酶是蛋白质,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所以pH为1时,酶已经失去活性,因此反应液pH由1升到10,则酶的活性不变,C错误;
D、在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果胶酶是蛋白质,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D正确。
故选D。
10.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代谢能正常高效进行离不开酶。下列对酶及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其基本组成单位的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酶都会失活,温度不同,酶的活性也不同
C.利用淀粉溶液、淀粉酶和碘液设计3组实验,可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
D.利用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和酸、碱缓冲液设计3组实验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B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其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正确;
B、低温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在最适温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个温度对应的酶的活性相同,B错误;
C、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时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是淀粉剩余量,可以用碘液染色,通过颜色的深浅判断淀粉剩余量的多少,C正确;
D、酸、碱缓冲液可配置不同pH条件,可用于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速率的影响,进而可设计3组实验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
B.对细菌进行计数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不能用平板划线法
C.倒平板过程中待平板冷却后将平板倒置,使皿盖在上、皿底在下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答案】D
【分析】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这些酶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
【详解】A、由于洗衣粉中的酶在受潮后,包裹酶的物质被分解了,酶被释放出来,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A错误;
B、对细菌进行计数除了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采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B错误;
C、倒平板过程中待平板冷却后将平板倒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C错误;
D、农作物秸秆中纤维素不能被动物消化,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使其分解可提高其饲用价值,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
B.进行包埋时,用于固定细胞的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要适宜
C.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尽量贴近液面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
D.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白色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答案】B
【分析】固定化细胞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制氯化钙溶液:要用蒸馏水配制。(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6)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
【详解】A、用小火间断加热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防止将细胞烫死,A错误;
B、进行包埋时,用于固定细胞的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要适宜,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若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则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B正确;
C、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尽量离液面一段距离,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C错误;
D、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包埋的酵母细胞数量适宜,D错误。
故选B。
13.木瓜蛋白酶可水解一些蛋白质形成多肽和氨基酸,其催化的最适温度约为60℃。某小组将木瓜蛋白酶吸附于多孔玻璃制成固定化酶柱,用蒸馏水洗去游离酶后,用于啤酒样液的澄清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吸附固定时,木瓜蛋白酶与多孔玻璃需充分接触一定时间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蒸馏水洗出液可判断游离酶的去除效果
C.啤酒样液的澄清效果与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活性呈正相关
D.固定化酶柱每次使用后,须将其保存于60℃的环境中待用
【答案】D
【分析】制备固定化酶:目前,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等。吸附法的显著特点是工艺简便且条件温和,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交联法是利用多功能试剂进行酶与载体之间的交联,在酶和多功能试剂之间形成共价键,从而得到三维的交联网架结构;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能固化的载体中。
【详解】A、吸附固定时,木瓜蛋白酶与多孔玻璃需充分接触一定时间,以保证有更多的酶被固定,A正确;
B、游离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蒸馏水洗出液,通过观察紫色深浅可判断游离酶的去除效果,B正确;
C、木瓜蛋白酶可水解一些蛋白质形成多肽和氨基酸,用于啤酒样液的澄清实验,因此啤酒样液的澄清效果与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活性呈正相关,C正确;
D、酶的结构在低温环境下较稳定,因此固定化酶柱每次使用后,须将其放在低温环境下保存待用,D错误。
故选D。
14.以下有关分离血红蛋白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分离红细胞时应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
B.加入磷酸缓冲液有助于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
C.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采用高速长时间离心
D.透析时需在透析袋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苯溶液
【答案】C
【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低速短时间离心),②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③分离血红蛋白(高速长时间离心)。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A、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否则会导致白细胞一同沉淀,A错误;
B、在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B错误;
C、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采用高速长时间离心,有助于血红蛋白的获取,C正确;
D、透析时要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12h,不需要加入甲苯溶液,D错误。
故选C。
15.如图表示对某蛋白质溶液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相似于纸层析法分离色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上某些基团解离后可使蛋白质带电,电场中带电的蛋白质分子(或多肽)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B.蛋白质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速度完全取决于其所带净电荷的多少
C.蛋白质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D.电泳结果表明溶液中蛋白质可能有两种,但也可能只有一种
【答案】B
【分析】凝胶电泳法:(1)原理:不同蛋白质的带电性质、电量、形状和大小不同,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方向、阻力不同,导致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不同。
(2)分离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3)分离过程:在一定pH下,使蛋白质基团带上正电或负电;加入带负电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
【详解】A、蛋白质的氨基与羧基可发生解离,使其带正电或负电,在电场中发生迁移,A正确;
BC、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加的SDS可完全掩盖蛋白质本身所带电荷,故其移动速度与本身所带电荷无关,而由其分子大小决定,B错误,C正确;
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会使蛋白质水解成肽链,故结果所示可能只有一种蛋白质(有两条肽链),也可能是两种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点睛】
16.如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牛肉膏
葡萄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青霉素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 g
10 g
2 g
0.4g
0.065 g
1万单位
适量
1000 mL
A.此培养基是天然培养基
B.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细胞核内有抗青霉素的基因
C.此培养基从物理性质和用途看属于固体鉴别培养基
D.此培养基可以用来检测自来水中细菌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答案】C
【分析】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此培养基加入牛肉膏(成分比例未知)以及人工合成的其他成分,因此该培养基属于鉴定半合成培养基,A错误;
B、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抗青霉素的抗性基因一般位于大肠杆菌的质粒上,B错误;
C、据表分析可知,该培养基中含有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此外伊红和美蓝具有鉴别作用,青霉素还具有选择作用,故属于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C正确;
D、此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只能用来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D错误。
故选C。
17.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请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 )
A.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若不倒置培养,将可能导致菌种污染
B.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脲酶,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Hp,则菌落变黑
C.临床上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能将14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4CO2
D.步骤X表示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涂布到培养基平面上,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单菌落
【答案】B
【分析】幽门螺杆菌含有脲酶,能分解尿素为菌体提供氮源,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检验是否有Hp存在,若有Hp存在会分解尿素,培养基pH会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能将14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4CO2,据此分析。
【详解】A、在倒平板后,平板冷凝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在培养时,也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导致培养基被污染,A正确;
B、 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脲酶,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Hp存在会分解尿素,培养基pH会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B错误;
C、临床上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幽门螺杆菌含有脲酶,能分解尿素为菌体提供氮源,故Hp能将14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4CO2,C正确;
D、步骤X表示在培养基上接种Hp,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涂布到培养基平面上,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单菌落,以便分离到单一菌种,D正确。
故选B。
18.2022年2月17日,由广东省派出的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及移动核酸检测车抵达香港。下图为某市民的检测报告单,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名称
检测结果
参考范围
单位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阴性
阴性
-
A.检测对象是该市民细胞中的DNA B.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中含有核糖
C.报告说明该市民感染了新冠病毒 D.新冠肺炎病毒在空气中也能繁殖
【答案】B
【分析】新冠病毒是RNA病毒,进行自我复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其生活离不开细胞。
【详解】A、由于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所以人体细胞不含有其DNA,因此检测对象是病毒的核酸——RNA,A错误;
B、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是RNA,所以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含有核糖,B正确;
C、报告中该市民为阴性,所以没有感染新冠病毒,C错误;
D、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不能在空气中增殖,D错误。
故选B。
19.红茶菌是一种传统的活菌饮料,由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主要含蔗糖和茶水)发酵产生。研究表明将上述三种菌按一定的配比,在总接种量为5%、初始pH为5.5、装液量为40%左右、温度为30°C的条件下,发酵5天效果最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茶菌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发酵装置要严格进行密封
B.随着发酵的进行,菌液的pH下降会抑制菌种的生长
C.初期温度和pH的控制有利于提高菌体内酶促反应速率
D.装液量为40%左右可防止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从发酵装置中溢出
【答案】A
【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大量繁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醋酸菌属于严格的好氧菌,对氧气很敏感,乳酸菌属于严格的厌氧菌,在无氧的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详解】A、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醋酸菌属于严格的好氧菌,乳酸菌属于厌氧菌,活菌饮料由三种菌种共同发酵产生,因此发酵的整个过程不可能严格密封处理,A错误;
B、随着发酵的进行,三个菌种分别产生酒精、醋酸和乳酸,使pH下降,抑制菌种生长,B正确;
C、初期温度和pH控制使酶活性较高,有利于提高菌体内酶促反应速率,C正确;
D、由于酵母菌发酵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装液量不能装满,留有一定的空间可防止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从发酵装置中溢出,D正确。
故选A。
二、多选题
20.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技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可采用透析法将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杂质分离
B.可选择猪、牛、羊、蛙等动物的血液为材料分离血红蛋白
C.实验操作流程依次为粗分离、样品处理、纯化、纯度鉴定
D.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答案】AD
【分析】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即蛋白质的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的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
【详解】A、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则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将蛋白质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分离,A正确;
B、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可以以猪、牛、羊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为材料分离血红蛋白,而不用蛙的,因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及众多细胞器,易分离,B错误;
C、实验操作流程依次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C错误;
D、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通过凝胶色谱法使大分子的蛋白质先洗脱出来,小分子的物质后洗脱出来而分离蛋白质,D正确。
故选AD。
三、综合题
21.将微生物接种在只缺少某种营养物质的基础培养基中,再将所缺的营养物质点植于平板上,该营养物质便逐渐扩散于植点周围。该微生物若需要此种营养物质,便在这种营养物质扩散处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圈,这种测定微生物营养需求的方法称为生长谱法。某兴趣小组尝试用生长谱法测定某种大肠杆菌对糖类(碳源)的需求情况,操作流程如下:
Ⅰ.培养基的制备。该小组所用无碳培养基配方如表(加无菌水定容至1L):
成分
NaCl
KH2PO4
K2HPO4
(NH42SO4
MgSO4•7H2O
琼脂
质量/g
1
0.5
0.5
2
0.2
20
同时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溶液各50mL
Ⅱ.将大肠杆菌悬液与溶化并冷却至50℃的固体培养基混匀,倒平板。
Ⅲ.将已凝固的平板背面用记号笔划分为四个区,并注明要点植的糖类名称。
V.通过无菌操作分别加入蘸有不同糖类的无菌滤纸片,待平板吸收干燥后倒置培养24小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无碳培养基配方中加入(NH4)2SO4的目的是_____。对培养基及糖溶液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倒平板后用_____法进行接种。
(2)该小组发现最终在培养基的四个区内均有菌落圈产生,但大小不同,据此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谱法还可用于某些营养缺陷型菌株(失去合成某种生长因子能力的菌株)的筛选和鉴定,例如大肠杆菌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会产生一些营养缺陷型突变个体,现已纯化并制备出某营养缺陷型的菌悬液,但不清楚是氨基酸缺陷型、维生素缺陷型还是氨基酸-维生素缺陷型,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谱法设计实验进行鉴定,请将他们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思路:将菌悬液与溶化并冷却至50℃的不含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基础培养基混匀,倒平板;将培养基分成两组,编为A、B,分别进行三次实验,在适宜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产生的区域。
实验操作:
①第一次实验,A组________________、B组氨基酸和维生素都加;
②第二次实验,A组氨基酸和维生素都加、B组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次实验, A、B两组氨基酸和维生素都加;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菌落只在A组产生,该菌株则为__________缺陷型。
②若菌落只在B组产生,该菌株则为___________缺陷型。
③若菌落在__________处产生,该菌株则为_________缺陷型。
【答案】(1) 提供氮源 高压蒸汽灭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
(2)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四种糖类,菌落圈大小不同,说明大肠杆菌对四种糖类的利用程度不同
(3) 只添加氨基酸 只添加维生素 氨基酸 维生素 AB交界
氨基酸-维生素
【分析】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1)
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无碳培养基配方中加入(NH4)2SO4的目的是提供氮源(供微生物合成含氮有机物);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及糖溶液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为使培养基上培养液均匀分布,倒平板后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2)
培养基的四个区中含有不同的糖类(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若在培养基的四个区内均有菌落圈产生,说明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四种糖类,但大小不同,说明大肠杆菌对四种糖类的利用程度不同。
(3)
要通过生长谱法探究大肠杆菌属于氨基酸缺陷型、维生素缺陷型还是氨基酸-维生素缺陷型,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氨基酸还是维生素,因变量为菌落产生的区域。实验思路为:将菌悬液与溶化并冷却至50℃的不含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基础培养基混匀,倒平板;将培养基分成两组,编为A、B,分别进行三次实验,在适宜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产生的区域。
①第一次实验,A组只添加氨基酸、B组氨基酸和维生素都加;
②第二次实验,A组氨基酸和维生素都加、B组只添加维生素;
③第三次实验, A、B两组氨基酸和维生素都加。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菌落只在A组产生,该菌株则为氨基酸缺陷型。
②若菌落只在B组产生,该菌株则为维生素缺陷型。
③若菌落在AB交界处产生,该菌株则为氨基酸-维生素缺陷型。
22.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经处理并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为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可以在透析袋中透析,这就是样品的_________________。
①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透析过程中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缓冲液。
(3)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①凝胶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②SDS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入SDS可以使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防止血液凝固 红细胞的洗涤 血红蛋白的释放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 粗分离 去除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磷酸
(3)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使蛋白质完全变性,解聚成单条肽链 分子的大小
【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原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
(1)
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血剂,加入柠檬酸钠可以防止血液凝固。
②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包括②红细胞的洗涤、③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
①透析即粗分离,是为了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中的缓冲液。
②透析过程中需要用到20 mmol/L磷酸缓冲液,防止蛋白质因环境中pH等变化导致其变性。
(3)
①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通过凝胶色谱法可以将样品进一步纯化。
②SDS 可以使蛋白质完全变性,解聚成单条肽链、SDS所带负电荷量远远超过蛋白质原有电荷量,从而使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