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测基础)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6932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测基础)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6932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测基础)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6932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声现象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的复制品,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鱼洗”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2.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3.(多选)表中列出了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可以发出或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有( ) 发声频率/Hz听觉频率/Hz人85~110020~20000狗452~180015~50000海豚7000~120000150~150000大象14~241~20000A.人 B.狗 C.海豚 D.大象4.手鼓社团活动时,敲鼓的力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5.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甲、乙两声音相比( )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Hz甲701100乙110700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6.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A.禁止鸣笛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围植树7.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小艾”,它可以与人讲话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智能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B.人和“小艾”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有时对着“小艾”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它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频率足够高的声音才能使“小艾”接收到声音信号D.你发出的声音和“小艾”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其他人的耳朵中的,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8.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音调变低的缘故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9.(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爆竹声音很大时附近的人捂耳朵主要是为了防止声音传递信息B.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植树种草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优美的歌声也可能是噪声10.(多选)小红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乙中,用纸片接触转动的齿轮,与齿数较多的齿轮接触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较低C.丙中,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D.丁中,吹笔帽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在小小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相同的力敲打玻璃瓶时,水越________(选填“多”或“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用嘴对着瓶口吹气时,________振动发声,水越________(选填“多”或“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12.孩子在青春期往往会出现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变声就是其中之一.变声期后男同学的声带会变得更加宽厚,所以男同学的________会变得沉而粗,但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3.现代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一种叫“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14.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活动中,小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___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她逐步远离声源,她听到声音的________逐渐变小。当听不见声音时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________。材料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距离/m1.52.01.015.一个声源2 min内振动了720次,人耳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超声波能够成像,利用这个特点,制成了_______。三、实验题16.(14分)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间的琴弦,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并记录.次数长度重物个数频率10.4237520.821703 4265 (1)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_______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实验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_______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为_______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琴弦的音调和琴弦的_______的关系.(4)分析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_______,琴弦的音调越低.(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再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8 m的涤纶琴弦,来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可悬挂重物_______个.四、计算题17.(12分)国庆假期,小明一家外出游玩,驾驶汽车以15 m/s的速度在两山之间的一段平直公路上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在两山间的某位置,小明鸣笛一声后汽车匀速行驶60 m听到前山的回声,又继续行驶一段距离听到了后山的回声,已知两山间的距离为1685 m,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小明鸣笛后汽车行驶60 m所用的时间;(2)听到前山回声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3)听到前山回声至听到后山回声期间,汽车继续行驶的距离。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A正确,B错误;“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靠盆中的水和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2.答案:B解析: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通过骨骼传到听觉神经,就可以听到声音,即通过固体传声。听到的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3.答案:BD解析: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 Hz,可听到次声波;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4~24 Hz,听觉频率范围是1~20000 Hz,既可以发出次声波,又可以听到次声波。4.答案:A解析:敲鼓的力越来越大时,鼓面的振幅越来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来越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5.答案:D解析:声音的强弱反映的是声音的响度,主要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由表格可知,甲声音的响度低于乙声音的响度,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小,故B、C均错误。物理学中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由表格可知,甲声音的频率是1100 Hz,乙声音的频率是700 Hz,说明甲声音的音调高于乙声音的音调,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的次数更少,故A错误,D正确。6.答案:D解析: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测出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但不能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学校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7.答案:B解析:智能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它内部扬声器的振动产生的,A错误;人和“小艾”说话时声音的特色不同,音色不同,故能够区分,B正确;当对着“小艾”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它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响度足够大的声音才能使“小艾”接收到声音信号,C错误;人和“小艾”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其他人的耳朵中的,传播介质相同,温度一定时,传播速度相同,D错误.8.答案:D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了;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抽气过程中,声音由大变小,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选D。9.答案:CD解析:爆竹声音很大时附近的人捂耳朵是为了防止人耳受到伤害,这是为了防止声音传递能量,A错误;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显示噪声的大小,但是其本身并不能直接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B错误;植树种草可以起到吸声和阻挡声音传播的作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正确;优美的歌声如果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或工作,也属于噪声,D正确.10.答案:AD解析:选项分析正误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与齿数较多的齿轮接触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改变×D吹笔帽的力越大,空气柱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11.答案:少;空气柱;多解析:用相同的力敲打玻璃瓶时,水振动发声,水越少,水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用嘴对着瓶口吹气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12.答案:音调;音色解析:变声期后男同学的声带会变得更加宽厚,声带振动频率变低,所以音调会变得沉而粗;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13.答案:次声波;低于解析:海上风暴发出的是次声波,所以海上警报器接收的是次声波,这种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耳不能听到.14.答案:相同;响度;泡沫塑料解析: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控制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相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听者到声源的距离有关,故小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她所听到声音的响度逐渐变小。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盖上泡沫塑料时,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泡沫塑料。15.答案:不能;B超解析:物体在1 s内振动1次,频率为1 Hz。如果2分钟振动720次,那么在1 s内振动了6次,频率为6 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耳听不到该声音;因超声波能够成像,利用这个特点制成了B超。16.答案:(1)1(2)琴弦的长度(3)0.8;松紧程度(4)1、2;长度越长(5)217.答案:(1)4 s(2)650 m(3)30 m解析:(1)小明鸣笛后汽车行驶60 m所的时间(2)这段时间声音通过的路程为
听到前山回声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为(3)听到前山回声至听到后山回声的时间为
听到前山回声至听到后山回声期间,汽车继续行驶的距离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