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奥数竞赛:巧求周长微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奥数竞赛:巧求周长微课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灵活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掌握求解由小正方形拼合成的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拼合处与周长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PPT
五、教学过程:
导入(3分)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有什么物体吗?
生:没有。
师:真的?再认真找一找,黑板上有个很特别的图形哦。
生:是长方形。
师:没错,我们上课用的黑板是一个长方形。那还记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吗?
生:长加宽的和乘2。
师:说得真棒,那看到长方形,你们还会想到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没错,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谁还记得怎么求?
生:边长乘以4。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都很不错。那今天,我们就要来继续深入了解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有关的知识。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巧求周长。】
二、探索发现授课
(一)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了6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师:同学们,先认真读一读例题一,在脑子里想一想这个长方形是怎么拼出来的。也可以动手画一画。
师:有什么发现了吗?
生:把两个正方形拼起来,会有两条边重合。
师:要想验证他的说法对不对,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拼一拼。对吗?
生:对。
师:很好,那我们现在就来拼一拼这两个正方形。
【动画演示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动画。】
师:所以,刚刚那位同学说的对不对?
生:对。
师:嗯,真棒。真是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事情。
师:现在我们再看一看题目所要我们求的问题是……
生: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师:原来的正方形周长是哪里到哪里?
【学生指,教师演示课件中的动画。】
师:拼接后的长方形周长是哪里?
生:最外面的一圈。
师:里面的这条线段算不算?
生:不算。
【教师随学生的讲解,演示课件动画。】
师:没错,既然里面的这条线段不算,那也就是说拼成长方形后的周长,与原来相比,少了什么?
生:少了里面的那条线段。
师:里面的这条线段其实有几条啊?
生:两条。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是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重合在一起的。
师:解释得好不好?
生:好。
师:那题目中说的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和少了6厘米,其实是什么?
生:是这两条线段的长度。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这条线段的长度6厘米,求出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
师:真棒,那求出正方形的边长之后,我们就可以求……
生:一个正方形的周长。
师:很好,那么,动笔算一算吧。
【学生动笔计算,教师下台巡视,适时指导。】
师:算出结果是多少了吗?
生:12厘米。
【教师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配以讲解,促进学生理解。】
师:领会这道题的算理了吗?
生:领会了。
师:很好,那么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现在大家一起练一练吧。
原正方形的边长:6 ÷ 2 = 3(厘米)
原正方形的周长:3 × 4 = 12(厘米)
答: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
(二)将一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对折,再将对折后的纸沿它的竖直中线(右图虚纸)剪开,得到三个矩形纸片,其中两个较小的矩形的周长之和是多少厘米?
师:看来例题一这种类型的题并没有难住大家。那么现在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我按照例题二的要求,对它进行折叠,请看。
【课件演示纸张折叠动画。】
师:请问纸张折叠完之后,会出现什么?
生:折痕。
师:对,最右边的这个虚线就是这张纸的折痕,这个先记住。
师:将纸张折叠之后还要干嘛?
生:沿它的竖中线剪开。
师:好,那我就先找出竖中线,然后剪开。
师:剪开之后,想一想,这张纸被分成了几部分?
生:两部分。
生:三部分。
师:嗯,说法各不相同,那我们只要把纸张张开数一数不就知道了。
生:1、2、3。
【课件演示张开纸张分成三部分的动画。】
师:所以总共有3部分。
师:然后,认真看看这三张纸张,你能不能发现出什么?
生1:刚刚的折痕还在。
生2:剪完之后,边长不变?
师:什么边长?
生2:小长方形的长跟原来正方形的边长一样。
师:对吗?
生:对。
师:嗯,真棒,总结得很到位。
师:刚刚另一位同学也说了,中间这个较大的长方形的折痕还在。那我们把这个蓝色的折痕以及红色的剪痕一起来分析的话,可以认为这个正方形的上边被分成了几份?
生:4份。
师:是平均分的吗?
生:是。
师:对,他们是平均分的,因为是对折再从中线剪开嘛。那既然是平均分的,那我们可以求出每一份的长度了吗?
生:可以。
师:这每一份的长度其实是什么?
生:其实是小长方形的宽。
师:很好。那我们现在知道了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我们可以求出周长和了吗?
生:可以。
师:那你们再动手算一算吧。
【学生求解,教师下台巡视,向还未领会的学生讲解,适时指导学生完成。】
师:好的,得出结果了嘛?正确结果应该是60厘米。对的请举手。
师:很好,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解答得出来。那么,为了巩固我们今天所学的新知,现在要继续练练笔了。
【课件出示练习题二,教师请两位学生上台板书并讲解,其他学生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小矩形的长=12(厘米);
小矩形的宽=12÷2÷2=3(厘米)
小矩形的周长=(12+3)×2=30(厘米)
两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30×2=60(厘米)
答:其中两个较小矩形的周长之和是60厘米。
(三)把一块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按右下图所示方法一层、二层、三层的摆下去,共要摆十层,摆好后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师:例题三讲的是摆放长为20厘米,宽为12厘米的长方形纸的问题。请问题目要求我们摆几层?
生:十层。
师:那我们有没有必要真的摆十层出来?
生:没必要。
师:是的,要记住像这种题基本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只要摆几层出来分析,就足够了。
师:现在,我就要开始摆咯。
【课件演示摆放长方形纸的动画。】
师:我先摆四层来分析。可以吧。
师:题目中所说的图形周长是指哪些部分?
生:指图形的外面一圈的长度。
师:没错。题中所说的图形周长其实就是这个图形最外围这圈的线段和了。
师:可是我们只知道这每个长方形纸的长和宽,该怎么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教师下台聆听,适时加入讨论,引导学生。】
师:好的,停,大家讨论得都很认真,不错。有谁愿意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把外围的每一条小线段往外移,可以拼成一个矩形,就可以求了。
师: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听懂了,但是,我现在给你们演示一下,你们就能全都懂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好的,那就睁大你们的眼睛看仔细了。
【课件演示图形变化成矩形的动画。】
师:现在会求这个图形的周长了吗?
生:会。
师:这个变化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
生:20乘以4。
师:宽呢?
生:12乘以4。
师:没错,很好。可是啊,题目要求我们求的可是十层的图形周长啊, 唉,怎么办?
生:长、宽都乘以十。
师:没错,认真看图,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层,有1个矩形,第二层有2个矩形……
生:第三层有3个矩形,第四层有4个矩形……
师:这样一直下去我们就可以发现第十层有10个矩形。所以,我们就可以求出十层图形的周长了。现在动笔求一求吧。
【课件演示动画,学生自主解答,教师下台巡视。】
师:例题三难不难?
生:难/不难。
师:有的孩子说不难,有的孩子说难,这种情况就是练习得不够多。所以,为了达到你们都能说不难,请你们再练习一下练习三的这道题。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板书。
(20×10+12×10)×2
=(200+120)×2
=320×2
=640(厘米)
答:摆好后图形的周长是640厘米。
小结:(2分)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三类巧算周长的问题,你们觉得巧求周长的题目还有吗?
生:肯定还有。
师:没错,巧求周长的题目,还有很多,更好玩,更有趣,想学吗?
生:想。
师:但是时间不够,所以我们下节课继续深入了解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下册 第11讲:巧求面积 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6讲《巧求周长》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上册寒假课程第1讲《巧求周长》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