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9 信息给予题 阅读理解题(学生卷+教师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9 信息给予题 阅读理解题(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9信息给予题阅读理解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9信息给予题阅读理解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
专题19 信息给予题 阅读理解题
1. (2022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CO2。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
(3)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______________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______________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_______。
【答案】(1)释放 (2)碳替代 (3)
(4) ①. 错 ②. 对 (5)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解析】
(1)化石燃料含碳元素,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故填:释放;
(2)由图1可知,碳替代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是,所占比例最大,故填:碳替代;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三种物质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都在降低,故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减弱,说法错误,故填:错;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则有助于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实现碳中和,说法正确,故填:对;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钾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高,一乙醇胺次之,二乙醇胺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小,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故填: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2.(2021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渡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2。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属于 ______ (填序号)。
A.无定形碳
B.过渡态碳
C.晶形碳
(2)石墨与KNO3共熔,能发生如下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C+4KNO3 ______ K2O+ ______ N2↑+ ______ CO2↑。
(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 ______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石墨是一种含铅的物质 ______ 。
②碳材料其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______ 。
(5)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答案】(1)C;(2)2;2;5;(3)工业应用;(4)①错;②对;
(5)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解析】
(1)金刚石属于晶形碳,故选C;
(2)石墨与KNO3共熔,能发生如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C+4KNO3 2K2O+2N2↑+5CO2↑,故填入:2、2、5。
(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工业应用。
(4)①石墨是一种含碳的物质,故说法错。
②碳材料其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故说法对。
(5)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分析碳气凝胶对CO2的吸附性,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3.(2020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反应:,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称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_____。
(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________。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A a-Mo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
B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
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D “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
【答案】 ①. 化石资源制氢 ②.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 ③. 氘和氚的质子数为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④. BCD
【解析】
(1)目前,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资源制氢;
(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达到一定数值后,温度继续升高时,转化率又下降;
(3)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质子数相同,都是1;
(4)A、由图可知,催化剂为2%Au/a-MoC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选项错误;
B、由题中信息可知,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选项正确;
C、利用太阳能制氢未来发展方向,选项正确;
D、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选项正确。
故选BCD。
4.(2019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
蛋白质/g
脂肪/g
淀粉/g
钙/mg
磷/mg
维生素C/mg
1.5-2.3
0.4-0.94
17.5-28.0
11-60
15-68
20-40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
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
(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答案】 ①. 元素 ②. ABC ③.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④.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⑤. ACD
【解析】
(1)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表1中“钙”、“磷”是指元素,故此空填写:元素;
(2)A、由图1可知:60min内,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符合题意;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跟0min比,均无明显变化,故符合题意;
C、由图1可知:60min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符合题意。
(3)由图2可知,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加,曲线的纵坐标在逐渐减少,故填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4)由题干文字可知,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5)A、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故符合题意;
B、由表1可知,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不是最高,“磷”和“钙”的含量有可能比它高,故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文字可知,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故符合题意;
D、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故符合题意。
5. (2018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上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右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_____________。(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Bi2Te3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答案】 ①. 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 ②. CO ③. 化学; ④. 两(或2); ⑤. ABD。
【解析】
(1)据图判断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
(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其中CO属于氧化物;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
(3)Bi2Te3由Bi、Te两种元素组成;
(4)A、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A正确;
B、由图可知,随着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故正确;
C、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正确。故选ABD。
1. (2022北京大兴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肥对于促进粮食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C、H、O、N、P、K、Ca、Mg等,其中N、P、K需要量较大,因此含上述元素的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不同地区肥料的投入比例不同,京津冀地区肥料投入比例如图1所示。
碳酸氢铵(NH4HCO3)是常见的氮肥,易分解使肥效降低。科技人员分别研究了温度、含水量对碳酸氢铵分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化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但若施用不合理,可造成经济浪费,以及带来环境问题,因此要合理施用化肥。农家肥营养物质全面,肥效长而稳定,并且能使土壤疏松,但是营养物质含量较少,肥效较慢。农家肥与化肥一起使用,能全面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还能改良土壤结构。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钾肥的是______(填序号)。
A. KCl B. Ca(H2PO4)2 C. CO(NH2)2
(2)由图1可知,京津冀地区肥料投入比例最大的是______。
(3)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量越大越好。______。
②农家肥与化肥混合使用,对农作物生长及保护土壤起到良好作用。______。
(5)氮肥碳酸氢铵在保存时要防潮并避免高温天气施用,依据图2和图3说明原因:______。
【答案】(1)A (2)氮肥
(3)
(4) ①. 错 ②. 对
(5)温度越高,碳酸氢铵分解率越大,肥效降低越快
【解析】
(1)钾肥中含有钾元素。A中氯化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B中磷酸二氢钙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C中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A;
(2)根据图1可知,氮肥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复合肥,再其次是磷肥,最小的是钾肥,故填氮肥;
(3)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 ,则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
(4)①化肥使用时需要合理使用,过量使用时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故填错;
②农家肥与化肥混合使用,在提高肥效的同时,减少养分损失,对农作物生长及保护土壤起到良好作用,正确,故填对;
(5)根据图2可知,温度越高,碳酸氢铵分解率越大,肥效降低越快,故保存时要放在阴暗处且避免高温天气使用。故填温度越高,碳酸氢铵分解率越大,肥效降低越快。
2. (2022北京朝阳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茶多酚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还可溶于乙醇,味苦涩,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脂和降血糖等功能,在食品、医药、日化、保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同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不同,这与茶叶的加工工艺以及发酵程度有关,下表为中国六大类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结果:
样品名称
绿茶
白茶
黄茶
青茶
红茶
黑茶
发酵程度
未发酵
微发酵
轻发酵
半发酵
全发酵
后发酵
茶多酚含量
34.79%
32.53%
32.33%
20.04%
17.36%
17.08%
研究人员选用绿茶与白茶,分别提取出不同浓度茶多酚提取液,进行总抗氧化能力(FRAP)实验,并与高效抗氧化剂Vc的总抗氧化能力进行对比,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表明,茶多酚确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有助于延缓衰老,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饮茶获得。一般来说,茶汤越浓、越苦涩、回甘越好说明茶汤中含的茶多酚浓度越大,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茶,有胃病的人如果饮茶过量或过浓,易引起胃肠道的病理变化,并形成溃疡。因此,科学合理饮茶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茶多酚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根据表格信息分析,绿茶中茶多酚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
(3)Vc的化学式为C6H8O6.,下列关于Vc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是一种有机物 B. 由三种元素组成
C. 1个Vc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D. C、H、O元素质量比为3:4:3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提取茶多酚,除可用水浸的方式,也可以用乙醇浸取。_______。
②茶越浓,茶多酚含量越高,因此人人都应多喝茶,且越浓越好。_______。
(5)对比图中三条曲线,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答案】(1)白色粉末 (2)未经发酵,茶叶中的茶多酚没有被破坏 (3)ABC
(4) ①. 对 ②. 错
(5)绿茶与白茶提取出不同浓度茶多酚提取液均比等浓度的Vc的总抗氧化能力强,且绿茶的总抗氧化能力更强
【解析】
(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茶多酚的物理性质有白色粉末,易溶于水,还可溶于乙醇;
(2)不同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不同,这与茶叶的加工工艺以及发酵程度有关;据表格信息分析,绿茶中茶多酚含量高的原因是未经发酵,茶叶中的茶多酚没有被破坏;
(3)A. 有机物为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含碳的化合物;由化学式可知,Vc是一种有机物,正确;
B. V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Vc分子中含有6+8+6=20个原子,正确;
D. 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数字要加在右下方,Vc分子中C、H、O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为6:8:6=3:4:3,错误;
故选ABC;
(4)①茶多酚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还可溶于乙醇,故提取茶多酚,除可用水浸的方式,也可以用乙醇浸取。故对。
②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茶,有胃病的人如果饮茶过量或过浓,易引起胃肠道的病理变化,并形成溃疡,因此,科学合理饮茶才有利于身体健康。故错。
(5)对比图中三条曲线,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绿茶与白茶提取出不同浓度茶多酚提取液均比等浓度的Vc的总抗氧化能力强,且绿茶的总抗氧化能力更强。
3. (2022北京朝阳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固体酒精具有易点燃、热值高、无黑烟、无异味等特点。燃烧时始终保持固体状态,使用时安全性高且燃烧后残渣少。
固体酒精是工业酒精中加入一些固化剂得到,最常用的固化剂是来源丰富、成本较低的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制备过程中,硬脂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硬脂酸钠和水,硬脂酸钠在较高温度下可以均匀地分散到液体酒精中,冷却后呈不流动状态使酒精凝固,从而得到固体酒精。
影响固体酒精性质的因素很多,如混合时的温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的用量及配比等。经研究发现,改变硬脂酸的添加量可以改变酒精的凝固性能,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产生一层不易燃烧的硬膜,阻止酒精的流淌,从而保持固体状态。改变硬脂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配比主要影响固体酒精燃烧后剩余残渣的量,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表所示。
硬脂酸的
含量%
燃烧现象
出现熔化
时间/s
3
熔化、流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3期)专题24阅读理解、信息给予题(原卷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8 探究题(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8探究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8探究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6 生产实际 流程题(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6生产实际流程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6生产实际流程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