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以指导学生精读文本为切入点,通过对为何而“忧”、怎样“解忧”的分析,引导学生将表达方式、诗人形象与诗歌的情感基调一起思考。
2.引导学生联系典故出处展开溯源阅读,通过类比迁移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3.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曹操的忧思和壮志,感受曹操求贤若渴的政治情怀和天下归心的宏图大志。
【教学重点】
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运用典故和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结合课下注释预习本诗,熟知重点字词、所用典故。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曹操在历史上是个褒贬不一的人物,《资治通鉴》里面说他“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陈寿在《三国志》中却对他评价颇高,“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也。”公平地说,曹操的确是个非常之人,他既是优秀的政治家,又是优秀的文学家。作为一个政治家,在三国时期,他渴望建功立业,结束战乱,统一中国。而要做到这点,人才非常重要。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主张唯才是举。不管是从敌方阵营来投奔或投降的,还是有才无德或者地位低下的,只要你来投奔我,我就相信你,大胆使用,绝对信任,毫无隔阂,不分彼此。“唯才是举”来者不拒,堪称善用人才、敢用人才的大手笔。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这样胸怀的领导者,极少。曹操采取的人才政策,是他成功的关键。作为文学家,曹操还用诗歌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歌版的《求贤令》——《短歌行》。
二、初读感知
任务1:齐读《短歌行》。基本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声音洪亮。
任务2:认真听鲍国安诵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研读文本
探究一:请结合诗歌内容思考诗人为何而“忧”?
要求:①独立思考,研读文本,之后小组讨论。②用时3分钟。
明确: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 忧功业未就
手法:比喻
作用:以朝露作比,表达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知识补充:
①“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
②“以乐景写哀情,则备增其哀乐。”(王夫之)
③《短歌行》写作背景一说:有人说《短歌行》写于赤壁之战前夕,当时曹操53岁,刘备47岁,孙权26岁。
诵读指导:
“人生几何”后面是感叹号,这表示非常强烈地慨叹人生短暂,声调适合上扬。而且最后适合把声音拉长,来表达出内心深深的忧思。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人才难得
手法:比喻
作用:把人才比作明月,形象地写出对人才的渴望及因得不到人才产生的绵绵不尽的忧愁。
诵读指导:“何时可掇”后面是问号,要读出强烈的困惑和渴望。“不可断绝”读时拖音,以让人感受出诗人在仰望那高贵而皎洁的明月时内心充满无尽的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忧人才难择明主
手法:比喻
作用:生动形象地把无枝可栖的乌鹊比喻成找不到明主的人才。
知识补充:
《左传》中记载,孔子曾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这层意思在《三国演义》中演化成“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
诵读指导:“绕树三匝”是不是读得语速快些,“何枝可依”语速慢点,读出疑问语气。重音放在“何”,把苦苦地寻找又无处可去的彷徨表达出来了。
总结:人生苦短,但功业未就,曹操怎能不忧?人才难得,偏偏这又是一统天下的重要因素,曹操怎能不忧?人才难择明主,自己这里却求之不得,曹操怎能不忧?所以整首诗读起来难免有些沉重和忧伤。
附 PPT展示思维导图
探究二:唐代欧阳询为了突出忧伤之情,把这首诗删了一半,你认为能这样删吗?为什么?要求:①独立思考,研读文本,之后小组讨论。②用时4分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
可以从前后文语意的逻辑关系上分析不能删除句子的原因。比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讲的是解忧的方法——喝酒。
知识补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李白)
本诗是“诗歌版的求贤令”,可以从分析什么才是解决忧愁最根本的方法的角度分析不能删除这些句子的原因。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要有一腔真情
手法:引用前人诗句
作用:以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及一腔真情,来写自己对贤才的一腔真情。
知识补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要有热情的行动
手法:用典
作用:用来表达曹操善待人才、招纳贤才的热情,暗含曹操的霸气和自信。
知识补充:“《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毛诗序》)
诵读指导:“我有嘉宾”语速快点,读出了曹操的霸气自信, “鼓瑟吹笙”停顿突出,读出了曹操的热情洋溢。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
——要有不喜新厌旧的仁义
知识补充:
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在下邳擒住关羽之后,拜其为偏将军,待之甚厚,“上马提襟,下马相迎”。在对袁绍的大战中,关羽为曹操阵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因此获封汉寿亭侯。
总结:要想解忧,酒是不能起到根本作用的,只能是求得贤才。要求得贤才,就得有真情、有热情的行动,而且还要讲仁义。欧阳询删掉的这些句子恰恰讲了这些内容,而且这些句子用典巧妙,比兴手法运用的很灵活,所以删掉是不合适的。
【补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要有博大的胸怀
手法:用典
知识补充: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
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成王之时曾摄政七年,成王长大成人后,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周公曾自谓:“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②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作用:
①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以明主自比,表达了实现霸业的雄才大志。
②想用周公典故,取其忠臣及圣贤典范的形象,以此权衡人心表达了虚化若谷的谦虚谨慎。
学者叶嘉莹认为,一般有诗人才情的人不一定有曹操这种雄图霸业的抱负;而有雄图霸业之抱负的人又不一定有诗人的才情。只有曹操具备了这双重的感情,所以他才能够写出这么好的一首诗来。
附 PPT展示思维导图
四、课堂总结
1.艺术手法多样。既运用了比兴手法,又多次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来表达心志。
2.在诗人为何而忧以及怎样解忧的表述中,我们理解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情怀和天下归心的宏愿。
五、再读诗歌
带着对这首诗更深刻的理解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
要求:1.读出诗人的忧思。 2.读出诗人的昂扬和慷慨。
六、作业
请就《短歌行》中的某一点——可以是诗歌的主题思想,也可以是艺术手法或者是诗人形象进行分析和阐发,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要求:角度明确、条理清晰、书写认真。
【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操
忧 解忧 天下归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获奖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点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7.1 短歌行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7.1 短歌行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