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清单】-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630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清单】-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630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训练题全册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清单】-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知识清单
学习目标 | 1.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以及地域文化的特点。 2.结合实例,理解和掌握城乡景观的概念、特点以及具体体现。 |
知识点梳理
一、地域文化
1.概念: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例如,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梯田分水制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一直发挥着作用。
【知识拓展】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
1.区域性 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其中,"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其范围大小不等。
2.多样性 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类型、组成和景观等方面,根据属性可划分为有形地域文化和无形地域文化。前者一般以物质形态存在,较为具体、例如民居建筑、遗迹遗址等。后者主要包括节日庆典、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相对抽象。
3.独特性 地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她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
4.相对稳定性 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概念:城乡景观是城镇和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其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大尺度如一个聚落,中尺度如某城市中轴线,小尺度如乡村的一座古建筑。地域文化往往体现在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以及建筑格局和主体建筑物风貌等方面。
2.特点:
(1)从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来看,同属农耕文化的不同文化区往往形成各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例如,东北黑土地文化区的黑龙江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平整的水稻田一望无际,附近的屯子居民可达数千户;而云贵高原文化区的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居民种植水稻的梯田层层叠叠,村寨则多修筑在山上。
(2)从城市建筑的格局和景观来看,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例如,在"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中华文化影响下,形成了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济南市等一批依山傍水、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水风光城市”。
(3)地域文化在国外城市的建筑格局及建筑物风貌上的体现也十分明显。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市中住宅往往临架在水面之上,商业建筑也多直面运河,所用的建筑材料以耐水的石材为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水城”景观。
地域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城乡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及民间文化艺术等方面。例如,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骑楼,见证了湿热多雨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的地域文化。
三、案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区,大多为客家人所建,又称“客家土楼”。土楼是历史悠久、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总数达数千座,素有“东方古城堡”“世界民居建筑奇葩”之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客家土楼形成于宋元时期,经明清和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延续至今。土楼多建在山区范围狭小的平地或较平缓的斜坡上,以当地的土、石、木、竹等作建筑材料,在施工中则沿袭了中原地区汉族建筑技艺。
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一般高三四层,第一层无窗,仅有的大门一关,便成为坚不可摧的堡垒,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生。为确保工程质量。宽厚的外墙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与一定比例的石灰、黏土拌和,用夹墙板夯筑而成,关键部位还掺入糯米浆、红糖汁,以增强黏性。土墙内侧用木板分隔成众多房间,并有走廊相通,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等特点。
土楼体现了迁徙文化的特征。从建筑选址看,由于平地已由原住民所占,作为外来移民,客家人只得在山区建造房舍,故而当地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从建筑景观看,土楼保留了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大院屋型民居建筑景观特色,建筑造型以圆形、方形最为常见,圆楼直径可达数十米,几十户、数百人同住一座楼。土楼除了防御盗匪打劫、抵御山中猛兽袭击以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通风及采光好等特点,并因墙体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例题演练
例题1:地窝子是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为8~20m2,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地窝子在沙漠化地区常见。下图为早期新疆建设兵团建造的地窝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地窝子能适应( )
①温差大的环境 ②雨雪天气 ③风沙天气 ④台风天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地窝子结构简陋,主要是因为( )
A.生产规模不大 B.当地居民喜好
C.建筑材料短缺 D.灾害多,易损坏
【答案】1.B 2.C
【分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地窝子位于西北新疆沙漠化地区,是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地面以下构筑能够很好的适应温差大的环境,故①正确;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能够很好的适应风沙较多的天气条件,故③正确;且由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对雨雪天气适应性较差,故②错误;西北地区没有台风天气,故④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项。
2.由题中信息可知,地窝子是早期新疆建设兵团建造的,所处位置以沙漠化地区,故建筑材料短缺;地窝子结构简陋与生产规模无关,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新疆建设兵团建设过程中人口和生产规模都挺大,故A项错误;当地位于沙漠地区人烟荒芜,当地居民喜好因素不强烈,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及题中信息,当地不存在灾害多的影响因素,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C项正确。
例题2: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小明去宏村旅游感受本地的文化,下图为宏村旅游线路图。据此完成下列3-4小题。
3.图中最能体现宏村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是( )
A.平原 B.村落水系 C.公路 D.古树
4.村中有承志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这些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 )
A.御外凝内的精神 B.长幼有序的文化
C.顺应自然的智慧 D.朴实的耕读文化
【答案】3.B 4.D
【分析】3.宏村位于皖南山区,不是平原,A选项错误;从材料“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得到村落布局和古建筑体现地域文化,而公路属于后来修建的不能体现地域文化,C选项错误;古树不能体现村落布局,D选项不符合题意;古徽州发展更多的依靠河流,故村落水系更能体现宏村的地域文化,B选项正确。故选B。
4.从图文信息中可以得出,宏村主要是农耕文明,而村中的承志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主要体现了耕读文化,D选项正确。A、B、C选项都没有相关信息体现。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