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时训练
展开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考试范围:性质与变化 走进实验室 空气 氧气性质与制法
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雕琢玉石 B. 丝线织锦
C. 葡萄制酒 D. 瓷盘破碎
【答案】C
【解析】
A、雕琢玉石,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丝线织锦,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瓷盘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183天,在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 氧气极易溶于水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 氧气能供给呼吸
【答案】D
【解析】A.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就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选项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选项错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体积分数占了78%,氧气才有21%,选项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正确。
故选:D。
3. 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选项A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是仰视。选项B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选项C错误;
D、粉末状固体取用时,把试管横放,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试管。选项D正确。
故选:D
4. 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的空气。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CO B. O3 C. CO2 D. PM2.5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臭氧、PM(大气颗粒物)都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属于空气中成分,不是大气污染物,故选C。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石墨作铅笔芯
C. 铁水铸成锅 D. 酒精作燃料
【答案】D
【解析】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得水汽冷凝为液滴,从而降雨的特性,其没有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墨作铅笔芯是利用石墨润滑、颜色的特性,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C、铁水铸成锅过程是铁水凝固为固体的过程,无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酒精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其涉及到酒精燃烧这个化学变化过程,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B
【解析】
A、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错误,应该是体积,故错误;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正确,故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差,不是越好,故错误;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做保护气,不是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错误。
8.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加碘食盐 B. 白醋 C. 冰水混合物 D. 啤酒
【答案】C
【解析】
A、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白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啤酒中含有酒精和水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202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关注地球健康,保护生态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B. 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C. 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 D. 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
【答案】C
【解析】
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主题。
B、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合理重复利用资源,符合主题。
C、将农田中的桔杆就地焚烧会排放多种空气污染物,不符合主题。
D、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符合主题。
故选C。
10. 某同学测定的下列数据不合理的是( )
A. 用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3摄氏度
B. 用50mL量筒量取了4.34mL的水
C.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烧杯的质量为46.8g
D. 用10mL的量筒量取了5.0mL的水
【答案】B
【解析】
解:A、普通温度计的精确度为0.1℃,则可用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3摄氏度,故该数据合理。
B、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50mL量筒量取了4.34mL的水,量筒选择不合理,应用10mL的量筒;且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精确至0.01mL,故该数据不合理。
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烧杯的质量为46.8g,故该数据合理。
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mL的量筒量取了5.0mL的水,量筒选择合理,故该数据合理。
故选:B。
11. 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后,将密闭容器冷却到室温,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并且不会混入其他气体的是
A. 木炭 B. 硫粉 C. 蜡烛 D. 红磷
【答案】D
【解析】
木炭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蜡烛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红磷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故选D
12. 小明用下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答案】C
【解析】
A、使用红磷量少,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消耗完全,会影响实验结果;故选项错误;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将氧气消耗除去,使进入容器的水约占容器的1/5;故选项错误;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故选项正确;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带冷却至室温后,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B.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C. 碳酸→水+二氧化碳 D. 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
【答案】A
【解析】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B、,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C、碳酸→水+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得特征,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D、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A
14.如表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或现象推理得出影响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化学反应事实(或现象) | 影响因素 |
A |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速度比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B | 食物在冰箱中保存不易变质 | 温度 |
C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 | 反应物的浓度 |
D |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A正确;温度低的时候化学反应速率慢,食物在冰箱中保存,食品不易因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B正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是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低于纯氧中,C正确;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是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低于纯氧中,D错误,故选D。
15. 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但是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
C.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
D.四个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答案】C
【解析】A、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也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乙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丙丁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6. (6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空气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医疗急救 B 食物防腐 C 航天火箭 D 气焊气割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____(填“活泼”或“稳定”)。
(4)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5)根据下表数据判断: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T 在_____________℃范围内,可以将下表中液态空气内的氮气分离出来。
物质 | H2O | CO2 | N2 | O2 |
沸点/℃ | 0 | -56.6 | -196 | -183 |
【答案】 (1). 混合物 N2 (2). B (3). 稳定 (4)物理 (5) -196~-183
【解析】
(1)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氮气,其分子式为N2;
(2)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A说法正确;
B.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使食物腐烂变质,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B说法错误;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用于航天火箭,故选项C说法正确;
D.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用于气焊气割,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填:B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4)工业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物理
(5)根据“氧气的沸点-183℃,氮气的沸点-196℃”,则分离液态空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196℃~-183℃。
故填:-196~-183
17. (4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瓶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发现测定的空气体积分数小于1/5,其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或
(2)①.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②.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解析】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2)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可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实验后发现测定的空气体积分数小于1/5,实验结果偏小,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18.(3分)分析下列实验出现的异常现象并从给定的选择项中把可能原因用字母填入括号内。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破裂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______;
(3)制氧气时加热后却发现管口没有气泡产生______。
A.试管口未放棉花 B.试管外壁有水 C.装置漏气 D.氧气不纯
【答案】B A C
【解析】(1)加热试管时试管破裂试管外壁有水或试管接触灯芯(或没有预热)(合理的答案均可)。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靠近试管口没放一团棉花。
(3)制氧气时加热后却发现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可能是装置漏气等。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9. (9分)根据如图1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B中标号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填标号)。
(4)若用图2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瓶内先注满水,氧气应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锥形瓶
(2) ①. ②. 分解 ③. 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④.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
(3)C (4) ①. b ②. a
(5) ①. E ②. Ca(OH)2+NH4Cl→CaCl2+NH3+H2O
【解析】
(1)由图可知,a为长颈漏斗,b为锥形瓶,故填:长颈漏斗;锥形瓶。
(2)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反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故填:;分解;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C,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添加药品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度,故填:C。
(4)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用图2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b端通入,氧气密度小于水,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瓶内先注满水,氧气应从a端通入,故填:b;a。
(5)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所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OH)2+NH4Cl→CaCl2+NH3+H2O,故填:E;Ca(OH)2+NH4Cl→CaCl2+NH3+H2O。
四、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0. (5分)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实验过程如下:
(1)步骤③现象是试管内有 ____________ 放出,带火星木条复燃;步骤⑥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 .
(2)步骤⑦的现象是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
(3)步骤①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②. 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 0.2克 ④.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⑤. 对比
【解析】
【猜想】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反应速率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1)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能加快其分解速率生成氧气的速率,故步骤③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所以步骤⑥中称量的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g;
(2)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其中反应速率改变,这里是加快,所以⑦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步骤①的目的是:与步骤③作对比,比较加入氧化铜前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变化情况。
21.(8分)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丝或含碳铁丝的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方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缓慢伸入,观察现象。
(1)实验中,铁丝表面要先用砂纸打磨光亮,再绕成“螺旋状”,铁丝表面要先用砂纸打磨光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铁丝燃烧为什么会出现火星四射现象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与什么有关?
【做出假设】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有关;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氧气浓度有关;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得知: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出现火星四射现象是因为铁丝中含有碳;
②碳与氧气或熔融状态的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体积迅速膨胀,推动周围的呈熔融状态的铁及其氧化物向四周飞溅。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铁丝中的含碳量对火星四射现象的影响;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实验1:取直径、含碳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产生零星的火星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2:取直径 ____________ 、含碳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 |
③大家一致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的氧气,应预先向容积为10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______取整数。请分析火星四射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②.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剧烈 ③. 铁丝的粗细程度 ④. ⑤. ⑥. 含碳量越高,火星越明显 ⑦. 90 ⑧. 碳与氧气或熔融状态的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体积迅速膨胀,推动周围的呈熔融状态的铁及其氧化物向四周飞溅,于是我们便看到火星四射的实验现象
【解析】
(1)铁丝表面要先用砂纸打磨光亮的原因是: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物,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故填: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剧烈;
(2)【做出假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有关;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氧气浓度有关;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的粗细程度有关;
故填:铁丝的粗细程度;
【实验探究】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实验1:取直径、含碳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零星的火星四射;
实验2:要测定与含碳量的关系,铁丝的直径应相同,所以取直径、含碳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由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含碳量越高,火星越明显;
故填:;;含碳量越高,火星越明显;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100mL的集气瓶中加水,则气体的总体积为100mL,其中氧气的体积为:,设水的体积为x,则有,,故填:90;
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碳与氧气或熔融状态的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体积迅速膨胀,推动周围的呈熔融状态的铁及其氧化物向四周飞溅,于是我们便看到火星四射的实验现象;故填:碳与氧气或熔融状态的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体积迅速膨胀,推动周围的呈熔融状态的铁及其氧化物向四周飞溅,于是我们便看到火星四射的实验现象。
2021学年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7课《课题3制取氧气》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7课《课题3制取氧气》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达标测试,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6课《课题2氧气》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6课《课题2氧气》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课一练,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5课《课题1空气》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5课《课题1空气》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