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专项练习】苏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07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07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共52页。
07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1·江苏淮安·九年级期中)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杭人游湖,巳①出酉②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④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⑤舟近岸。断桥石磴⑥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⑦。向之浅斟⑧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怡人,清梦甚惬。
(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⑨》)
【注释】①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②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③擎燎:举着火把。擎(qínɡ),举。燎(liáo),火把。④魇(yǎn):梦中惊叫。⑤舣(yǐ):同“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⑥石磴(dènɡ):石头台阶。⑦颒(huì)面:洗脸。此处指湖面复归明洁。⑧浅斟:慢慢饮酒。⑨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是夕好名______________
(2)席其上____________
(3)人鸟声俱绝____________
(4)客此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甲文中写“杭人游湖”有什么作用?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表达效果却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1·江苏连云港·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云归而岩穴暝
(2)太守之乐其乐
(3)既得斯泉于山谷
(4)掇幽芳而荫乔木
7.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9.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甲文多处提到“乐”,结合原文回答主要写了哪几种“乐”?
10.请用【乙】文原句回答作者为什么要以“丰乐亭”命名?
(2021·江苏泰州·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会稽黄中立①,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淡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②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③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④?
(选自刘基《尚节亭记》)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①黄中立:人名。②婉婉焉:柔美的样子。③柯:草木的枝茎。④岂苟然哉:难道是随便的吗?苟然,随便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好植竹( )
②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有节也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以为读书游艺之所 四时之景不同(《岳阳楼记》)
D.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断句。
中 立 抱 材 未 用 而 早 以 节 立 志 是 诚 有 大 过 人 者
14.翻译下列句子。
(1)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使用反问手法,分别表现了作者刘基和范仲淹怎样的志向或情怀?
(2021·江苏盐城·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
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
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
16.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字意义
字源法
行者休于树
甲骨文
→ 金文
篆
隶
(1)________
迁移法
故虽吏事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________
查字典
属余为记
(1)shǔ:①类别。②隶属。③是。
(2)zhǔ:①连缀;连续 ②(意念)集中在一点。 ③同“嘱”,嘱咐
(3)________
17.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B.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
18.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议语。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19.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20.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2021·江苏常州·九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丙】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域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统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2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5)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驳色,而皆若偻。
2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4.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B.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C.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
D.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2021·江苏镇江·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修始在滁洲,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25.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往来而不绝( )
(2)树林阴翳 ( )
(3)方贬夷陵时( )
(4)未尝及文章( )
2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27.“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结合上下文体会“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中“也”字表达的语气,并说说其好处。
28.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
(2021·江苏苏州·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①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②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③,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④,言何乖刺⑤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注】①会:伯兄韩会。②鞠:养育,抚养。③讦牾(jiéwǔ):冒犯。④夭促:夭折,短寿。⑤乖刺(là):性情别扭,不讲理。
2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或王命急宣(《三峡》)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C.是进亦忧,退亦忧/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D.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三日,乃送佛祠
30.请用二条“/”给【乙】文划线处断句。
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
31.翻译下列语句。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2)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32.【乙】文所写的事件是韩愈写哪首诗的写作背景?请结合此事件及【甲】文说说韩愈是否具有【甲】文所说的古仁人之心?
(2021·江苏常州·九年级期中)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仲淹少贫悴①,依②雎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③,使人呼文正而告曰:(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土封志④,内⑤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选自《东轩笔录》)
【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⑦以悲,泫然⑧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3)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①贫悴: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悉。②依:寄居。③笃:严重。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内:同“纳”,放入。⑥俾:使。⑦愀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⑧泫然:流泪貌,亦指流泪。
33.用“/”给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3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居庙堂之高( )
②微斯人( )
③文正方辞避( )
④封识宛然( )
⑤左迁此地( )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任选两句)
(1)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3)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36.从【甲】、【乙】两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甲】、【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7.下面对【甲】、【乙】、【丙】三篇文章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
B.【甲】、【丙】两篇文章,都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衬托作者的“悲”“喜”之情。
C.【丙】文作者认为滕子京不该伤心,因为他毕竟年少有成,并得范公为知己。
D.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丙】三文都用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这些方式。
(2021·江苏淮安·九年级期中)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幕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蓝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体、身体。
38.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
3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而或长烟一空 一: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和景明 景: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今年逾六十 逾:___________________
(4)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 患:___________________
4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
41.文章结尾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用意何在?
42.【甲文】中“古仁人”是怎样一种人?并结合【乙文】说说范仲淹的“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
(2021·江苏常州·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1)余擎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出自《湖心亭看雪》
【乙】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①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②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③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④,无敢先。(2)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⑤,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⑥,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⑦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⑧,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出自《白洋潮》
【注释】①海宁:县名,南临杭州湾。②擘;张开。③蹴起:蹦跳。④镞(zú)镞:同“簇簇”,簇貌。⑤辟(bì)易:惊退。⑥礴:撞击。⑦龟山:即白洋山。⑧龙湫:雁荡山大瀑布。
4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1)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 )
(3)见潮头一线( )
(4)擘翼惊飞( )
4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子的意思。
45.乙文中“坐半日,颜始定”有什么作用?
46.下对两文有内容的分析与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记述了作者到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夜美景图。
B.甲文“强饮三大白”与乙文“隐隐露白”的“白”都是名词“白色”的意思。
C.甲文的“上下一白”与乙文的“蔽江而下”都呈现了所见之景的纯粹、壮观与热烈。
D.乙文侧重展现白洋潮的壮观景象,甲文则用“痴”字展示作者天真烂漫的个性。
(2021·江苏南通·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①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②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③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④。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⑤。游人虽未盛,泉而茗⑥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⑦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⑧,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⑨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⑩能无纪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满井游记》)
[注释]①土膏:肥沃的土地。②匣:指镜匣。③娟然:美好的样子。④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靧,洗脸。⑤麦田浅鬣寸许:麦苗高约一寸。⑥茗: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指煮茶。⑦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的动物。⑧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⑨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⑩恶(wū)能:怎能。恶,怎么。⑪纪:同“记”,记录。
4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各限一处)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未百步辄返
(4)而此地适与余近: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0.[甲][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_____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_的特点。
51.[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07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1·江苏淮安·九年级期中)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杭人游湖,巳①出酉②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④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⑤舟近岸。断桥石磴⑥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⑦。向之浅斟⑧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怡人,清梦甚惬。
(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⑨》)
【注释】①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②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③擎燎:举着火把。擎(qínɡ),举。燎(liáo),火把。④魇(yǎn):梦中惊叫。⑤舣(yǐ):同“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⑥石磴(dènɡ):石头台阶。⑦颒(huì)面:洗脸。此处指湖面复归明洁。⑧浅斟:慢慢饮酒。⑨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是夕好名______________
(2)席其上____________
(3)人鸟声俱绝____________
(4)客此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甲文中写“杭人游湖”有什么作用?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表达效果却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 2. 喜欢,爱好 摆设酒席 消失 客居 3.(1)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
(2)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4.表现杭人游湖的“好名”庸俗,与吾辈追求清静高雅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杭人的讽刺,对高雅之土的赞美。 5.甲文将人声和鼓声比作水波涌腾、大地震荡,梦魇和呓语,将人比作聋子和哑巴,写出了西湖人声和鼓乐声喧闹的场面,衬托了声音之大和嘈杂,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喧闹场面的厌恶和反感。
乙文把长堤比作一道痕迹,湖心亭比作一个小点,小舟比作小草,舟中人比作米粒,视线由远及近,景物由大而小,让人感到天地间人的渺小,勾勒出了寒冷空寂、朴素淡雅、超凡脱俗、天人合一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国的哀思,人生渺茫的幽思。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为:风雅的朋友来了,杯筷安置,歌乐和筵席同时开始。
“韵友来”主谓结构,应在“来”后停顿;“杯箸安”主谓结构,应在“安”后停顿;
故断为: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这天晚上爱虚名。好:爱好、喜欢;
(2)句意为:在上面摆设酒席。席:名词用作动词,摆设酒席;
(3)句意为: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4)句意为:在此地客居。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向,方才,先前;之,音节助词,无意义;浅斟,慢慢饮酒;者,……的人;匿,隐藏。
(2)重点词语:焉,怎么;得,能,能够;此人,这种人。
4.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一段“是夕好名”,第二段“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可知,本语段将杭州爱好虚名的一般游人和追求高雅的“吾辈”进行了对比;第三段“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怡人,清梦甚惬”,写当游人散去之后,我们这些高雅的人却“纵舟”“酣睡”,享受到“清梦甚惬”的惬意和舒适,表达了对高雅之举和高雅之士的赞美,表现了自身的闲情逸致,暗含对杭州人“好名”的讽刺。
5.本题考查比喻的表达效果。
【甲】文画线句“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将人声和鼓声比作水波涌腾、大地震荡,以及梦魇和呓语;将人比作聋子和哑巴,突出声音的喧闹和嘈杂,表现了杭人游西湖的热闹场面;结合第一段“杭人游湖……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可知,杭州人本来讨厌明月夜游,这天晚上却为了博得虚名,争相出游,看出含有作者对这种场面的反感、厌恶;
【乙】文画线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把长堤比作一道痕迹,湖心亭比作一个小点,小舟比作小草,舟中人比作米粒;可知作者的视线是俯视的角度,且由远及近,景物则由大而小,将天长地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同时让人感到天地间人的渺小,渲染了一种朴素淡雅、天人合一的氛围,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门,酉时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像聋子一样,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像哑巴一样;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摩擦,脸与脸相对而已。
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
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杯筷安置,歌乐和筵席同时开始。
(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021·江苏连云港·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云归而岩穴暝 (2)太守之乐其乐 (3)既得斯泉于山谷 (4)掇幽芳而荫乔木
7.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9.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甲文多处提到“乐”,结合原文回答主要写了哪几种“乐”?
10.请用【乙】文原句回答作者为什么要以“丰乐亭”命名?
【答案】6.(1)昏暗 (2)以……为乐 (3)这 (4)荫庇、乘凉 7.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8.(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字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也。(2)我来到这里,喜欢这里地处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逸闲适。 9.与民同乐。;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答出两点即可) 10.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者。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暝,昏暗。
(2)句意:太守把他们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乐,以……为乐。
(3)句意: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斯,这。
(4)句意:(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荫,荫庇、乘凉。
7.考查断句。
句意为:宣扬皇上的思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刺史之事”指的是“宣上恩德”和“以与民共乐”。
故断句为: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其,他们;以,用;者也句式表判断;(2)之,主谓之间,不译;乐,以……为乐;其,这;安闲,安逸闲适。
9.考查比较阅读。
第一问:甲文中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现了作者与同同乐的政治情怀。乙文中的“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同样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第二问:根据甲原文中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可得:山水之乐。根据“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可得:宴酣之乐。根据“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可得:禽鸟之乐。根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得:游人之乐与太守之乐。
10.考查筛选信息。根据乙文中的“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可知,作者以“丰乐亭”命名的原因是: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政事简单,又喜欢这里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的时候,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季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成熟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这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年代。宣扬皇上的思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我)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2021·江苏泰州·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会稽黄中立①,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淡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②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③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④?
(选自刘基《尚节亭记》)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①黄中立:人名。②婉婉焉:柔美的样子。③柯:草木的枝茎。④岂苟然哉:难道是随便的吗?苟然,随便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好植竹( )
②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有节也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以为读书游艺之所 四时之景不同(《岳阳楼记》)
D.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断句。
中 立 抱 材 未 用 而 早 以 节 立 志 是 诚 有 大 过 人 者
14.翻译下列句子。
(1)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使用反问手法,分别表现了作者刘基和范仲淹怎样的志向或情怀?
【答案】11. 喜爱,喜欢 少,很少 探求 在……之前 12.D 13.中立抱材未用 / 而早以节立志 / 是诚有大过人者 14.(1)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命名为“尚节亭”。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5.【甲】句表现了刘基乐与黄中立为友,要借节操立身(崇尚做人的气节)。
【乙】句含蓄地表达了范仲淹愿与古仁人志同道合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喜爱种竹子。好,喜爱、喜欢。
(2)句意: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鲜,少、很少。
(3)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4)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在……之前。
12.A.因为\因为;
B.表转折,却\表转折,却;
C.助词,的\助词,的;
D.或许\有时;
故选D。
13.考查断句。句意为: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而”是表示语义转折的连词,字前应断开。“是”指代前面的“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字前应断开。故断句为: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
1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故,因此,所以;为,建造;而,表顺承;名,命名;(2)噫,语气词,不译;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15.考查赏析句子和比较阅读。
甲文画线句意为: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又岂是无意义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是必然的,也是有意义的。联系第三段中的“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可知,作者认为黄中立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并且为之喜悦。这是作者对黄中立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竹的气节。“而又与吾徒游”,两人为友,说明两人有共同气节与志向。所以作者才会用这个反问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肯定和对于自身亦有竹之气节的自得之意。
乙文画线句意为: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句中的“这种人”指的就是前文提到了古仁人。作者认为自己与古仁人是同一种人,都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都把百姓的悲喜当作自己的悲喜,所以才会感叹,如果没有古仁人,我将与其一道呢?这句反问句,既表达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期许之意。
【点睛】译文:
甲: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之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那么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
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又岂是无意义呢?
乙: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不因为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021·江苏盐城·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
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
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
16.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字意义
字源法
行者休于树
甲骨文
→ 金文
篆
隶
(1)________
迁移法
故虽吏事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________
查字典
属余为记
(1)shǔ:①类别。②隶属。③是。
(2)zhǔ:①连缀;连续 ②(意念)集中在一点。 ③同“嘱”,嘱咐
(3)________
17.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B.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
18.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议语。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19.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20.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答案】16. 休息 即使 同“嘱”,嘱咐 17.D 18.(1)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2)只见一只仙鹤飞舞鸣叫,好像能明白人的意思。 19.用所在地的地名、当地太守的号、来源于诗句、生活中的事物等。 20.示例:“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借用它陶渊明《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析】16.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运用所提示的方法,字源法,这个字最初是人倚在树旁,故翻译成休息;
(2)运用迁移法,“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句意为: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虽,即使;
(3)句意为:嘱托我写一篇记。属,通假字,同“嘱”,嘱咐。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故选D。
18.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谓,命名;(2)惟,只;若,好像;解,明白。
19.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了解。“北固亭”因为建在北固山上而得名;“醉翁亭”是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用自己的号命名的;“心远亭”的命名“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来源于古人的诗句;“孤鹤亭”得名于主人养的一只孤鹤。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0.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分析两则材料,找出类似的用法即可。示例:材料二中“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则是借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亭下如积水空明”。
【点睛】参考译文:
醉翁亭记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酒味清醇;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 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太守下山回家,宾客也跟着走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材料一:台石使君镇守邕州,捐助钱财买了这里的土地,开辟了一条小路,种植花卉竹子,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在街巷的亭子高大独立,地势高而干燥,命名为"心远",取陶渊明在人境结庐心远地自偏的话,甲子岁完工,嘱托我写一篇记。
材料二:有人赠我了一只仙鹤,养得驯服柔顺,总是跟随人,于是用它做了亭名。美好的日子,穿着木头做鞋底的鞋,拖着手杖,自由自在地在亭中。只见一只仙鹤飞舞鸣叫,好像能明白人的意思。抚摸着它非常高兴以至于忘了朝暮,所以即使有公事在旁边,我也按照心里面的想法去做,顺其自然。草亭寂静,月影轻快的跳舞,如同积满清水一样澄澈透明,鹤的叫声清脆悦耳,和山林清雅的风度没有什么不同。难道不是达观的人让自己的情怀、意念变得非常清澄,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的帮助吗?
(2021·江苏常州·九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丙】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域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统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2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5)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驳色,而皆若偻。
2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4.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B.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C.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
D.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答案】21.(1)疾:快 (2)绝:消失 (3)焉得更有:哪能还有 (4)西:向西 (5)限:界限,边界 22.(1)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2)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23.D 24.D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技巧:把握句子翻译,进而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疾:快。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焉得更有:哪能还有。焉:哪里。得:能够。更:还。
(4)泰山之阳,汶水西流: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西:名词活用为状语,向西。
(5)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跨过长城的边界,到达泰安。限:界限,边界。
2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翻译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整体流畅。
(1)高猿:高处的猿猴。长啸:拉长声音大叫。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久:很久。绝:消失。
(2)回:回头。视:看。日观:日观峰。或:有的。得日:得到日光照射。绛:大红。皓:白色。驳:杂。皆:都。若偻:像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
2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一般长句,根据分句意思断句;一般短句,根据句子成分断句;注意关联词和虚词,一般在虚词前面断句。
(1)世皆谓之天门云: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有主语和谓语,是完整句子,“云”是语气词,故在“云”后面断。
(2)道中迷雾冰滑: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迷雾”和“冰滑”是两种现象,也是并列结构,故在“冰滑”后面断。
(3)磴几不可登: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磴”是主语,“几不可登”是谓语,故在“登”后面断。
(4)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山顶。省略了主语,“及既上”是谓语,也是完整表达,故在“上”后面断。
(5)苍山负雪: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这一句是所见的一个景色,是完整表达,在“雪”后面断。
(6)明烛天南: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这一句是所见到的另一个景色,故在“明”字前面断。
故句子应该是: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故选D。
2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甲】文“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可知,【甲】文除了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外,还有对三峡渔民悲惨生活的同情,但并没有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结合【乙】文“崇祯五年十二月”“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等句子可知,【乙】文除了表达对山水的赞美之情外,还含蓄地流露了亡国之思;结合【乙】文“独往湖心亭看雪”等句子可知,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但是并没有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故D错误,故选D。
【点睛】译文:
【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丙】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2021·江苏镇江·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修始在滁洲,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25.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往来而不绝( )
(2)树林阴翳 ( )
(3)方贬夷陵时( )
(4)未尝及文章( )
2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27.“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结合上下文体会“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中“也”字表达的语气,并说说其好处。
28.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25. 断 遮盖 刚,开始 曾经 26.(1)宴中欢快(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有人问他:“处理政务宽松简易但事情没有松懈(松弛)荒废,为什么呢? 27.表示判断,起肯定作用,用肯定的语气解开全篇“太守”是谁的悬念,令人回味无穷。 28.不同点:①甲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②乙文侧重为政宽简(宽松简易)的为官理念。
【解析】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绝:断。
(2)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3)句意:当他刚被贬到夷陵时。方:刚,开始。
(4)句意:从来不谈文章。尝:曾经。
26.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2)重点词:或,有人;宽简,宽松简明;弛废,拖拉荒废。
27.本题考查语气词的理解。
根据“太守谓谁”的问句,可知“庐陵欧阳修也”的“也”表示判断。作者自问自答,在文末解开了全文中多处出现的“太守”“谓谁”的悬念,表现了自己与民同乐的自得之情。一个“也”字,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悠长。
28.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醉能同其乐”可以看出,文章侧重表达的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从乙文“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等语句中可知,欧阳修认为政事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政事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态度。可知,欧阳修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
【点睛】译文
(甲)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乙)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知道前方有陷阱,也毫无顾忌地揭发它。他仕途不顺,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
当他被贬到夷陵时,没有方法来消磨时光,因此取来旧的案例反复查看,发现冤假错案数不胜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这是荒凉偏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情况本来就可以知道了。”从此,遇事不敢疏忽。
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文章只能用来自己修身养性,而政事是可以用来帮别人的。(欧阳修)凡是去作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荒废,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让人民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
(2021·江苏苏州·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①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②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③,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④,言何乖刺⑤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注】①会:伯兄韩会。②鞠:养育,抚养。③讦牾(jiéwǔ):冒犯。④夭促:夭折,短寿。⑤乖刺(là):性情别扭,不讲理。
2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或王命急宣(《三峡》)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C.是进亦忧,退亦忧/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D.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三日,乃送佛祠
30.请用二条“/”给【乙】文划线处断句。
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
31.翻译下列语句。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2)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32.【乙】文所写的事件是韩愈写哪首诗的写作背景?请结合此事件及【甲】文说说韩愈是否具有【甲】文所说的古仁人之心?
【答案】29.C 30.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 31.①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怀有一颗忠心,怎么可能这样做?②韩愈,只是朝廷一个臣子,胆敢狂妄若是,坚决不可以赦免! 32.文所写的事件是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写作背景。由文中韩愈冒死进谏,反对宪宗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一事,可以看出韩愈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
【解析】2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意来解释。
A.或:副词,或许/副词,有时候;
B.以:连词,因为/介词,用;
C.是:代词,这/代词,这;
D.日:名词,每天/时间名词,天;
故选C。
30.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
句意为:于是,全国上下都感到恐惧,即使是外戚也替韩愈说情。“于是”是状语;“中外骇惧”是句子主体;“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是补语,表示“骇惧”的结果。故停顿为: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
3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
(1)重点词:然,但是;安,怎能。
(2)重点词:尔,这样;固,本来,坚决。
3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文章写了韩愈因上书反对宪宗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而获罪,被贬潮州刺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正是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其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即说明了被贬的原因。
从《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知道,不同的自然景物能引发出“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他们“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文章中韩愈冒死进谏,可见他性格耿直,敢忤皇上。宪宗迎佛骨入宫,他上表劝谏,皇帝大怒,想要杀他,后因有人为他求情,才被免死,贬官到了潮州。由此可见韩愈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
【点睛】译文
甲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
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三天后,才送到佛寺中供养。韩愈很厌恶这种行为,就上书朝廷(建议废止)。韩愈的奏章送上去,皇上看了大怒,拿着奏章给宰相看,要将韩愈处死。裴度、崔群进谏说:“韩愈言语冒犯,惩罚是应该的。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怀有一颗忠心,怎么可能这样做?希望皇上稍微宽恕他,从而引导群臣进谏。”皇上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荒谬?韩愈,只是朝廷一个臣子,胆敢狂妄若是,坚决不可以赦免!”于是,全国上下都感到恐惧。即使是外戚替韩愈说情,还是被贬为潮州刺史。
(2021·江苏常州·九年级期中)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仲淹少贫悴①,依②雎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③,使人呼文正而告曰:(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土封志④,内⑤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选自《东轩笔录》)
【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⑦以悲,泫然⑧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3)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①贫悴: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悉。②依:寄居。③笃:严重。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内:同“纳”,放入。⑥俾:使。⑦愀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⑧泫然:流泪貌,亦指流泪。
33.用“/”给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3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居庙堂之高( ) ②微斯人( ) ③文正方辞避( ) ④封识宛然( ) ⑤左迁此地( )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任选两句)
(1)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3)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36.从【甲】、【乙】两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甲】、【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7.下面对【甲】、【乙】、【丙】三篇文章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
B.【甲】、【丙】两篇文章,都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衬托作者的“悲”“喜”之情。
C.【丙】文作者认为滕子京不该伤心,因为他毕竟年少有成,并得范公为知己。
D.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丙】三文都用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这些方式。
【答案】33.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34. 占据或处在 如果没有 刚刚,正好,才 依然如故 降职或贬 35.(1)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2)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3)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 36.范仲淹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宽广胸襟,并且为人诚信,不贪恋钱财的人。【甲】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知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丙】文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37.D
【解析】3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句话的意思是: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不久”表示时间,其前应断开。矣,为中国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其后断开。据此断句为: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3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在朝廷上做官时。居:占据或处在。
②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
③句意:范仲淹刚想推辞。方:刚刚,正好,才。
④句意: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宛然:依然如故。
⑤句意:被贬官到这里。左迁:降职或贬。
3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注意:
(1)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2)善:善于。付:交托、交付。
(3)有为:有作为。
36.本题第一问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乙文对范文正的形象进行了全面的刻画:从术者临终前“使人呼文正而告曰”的举动,可见术者认为范文正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从“封识宛然”的结果看,范文正是诚实守信的人,再联系文首“范文正公少贫悴……常与一术者游”的相关信息,可见范文正还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由此可见:范仲淹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宽阔胸怀,并且诚实守信,不贪恋钱财、知恩图报的人。
第二问考查对比阅读。
甲文段由前文的写景转入议论与抒情,由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引入古仁人之心,再引出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丙文第一段“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意思是“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在看到眼前景色时,作者悲伤不已;第二段“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意思是“而我,被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意思是“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我像冬日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作者又因为自己的怀才不遇和亲人去世悲伤难过。可据此概括作答。
37.D.乙文只是记叙,没有描写、议论、抒情这些方式。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乙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丙文】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发出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也很是快捷。傍晚,如炮车般的黑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募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但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而我,被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日的壮志一天天地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我像冬日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
(2021·江苏淮安·九年级期中)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幕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蓝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体、身体。
38.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
3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而或长烟一空 一: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和景明 景: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今年逾六十 逾:___________________
(4)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 患:___________________
4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
41.文章结尾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用意何在?
42.【甲文】中“古仁人”是怎样一种人?并结合【乙文】说说范仲淹的“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
【答案】38.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 39. 全 日光 超过 担心 40.(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啊? 41.运用侧面描写,描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突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42.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具体表现:①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②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③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④生活节俭。
【解析】3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意为: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风格品节。
根据“主谓停顿”的原则,可在“士大夫”与“矫厉尚风节”停顿一下;“一时”是状语,放在句首,表示强调,故亦要停顿一下。
最后句子可停顿为: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
3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副词,全、完全。
(2)句意: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名词,日光。
(3)句意:我现在超过六十风度。逾:动词,超过。
(4)句意: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患:动词,担心。
4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浮光:浮动的光;跃金:跳动的金子;静影:静静的月影;沉璧:沉入水中的玉璧。
(2)微斯人:没有这样的人;归:一起、一道;
(3)苟有:如果有;道义之乐:道义的快乐;可外:可以不要;况:何况。
41.本题考查段尾的作用。
【乙文】段尾中“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写的是皇帝的反应,皇帝亲自为范仲淹写碑,可见他对国家功劳之大,在皇帝心里地位之高;“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描写的是百姓的反应,“哭之如你”表达百姓悲痛之大,“斋三日”表面百姓悲痛时间之长。君、民的反应,运用的侧面描写的手法,正体现范仲淹功劳之大,对老百姓之用心,从而突出他的功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4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可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从甲文“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通读乙文知,范仲淹的“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在:
从第一段“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知,范仲淹的“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
从第二段“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知,范仲淹的“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
从第二段“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范仲淹的“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
乙文第二段“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知,范仲淹的“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生活节俭。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甲文】译文: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文】译文:
范仲淹年少时(就)有非凡的志向,对于(个人的)富有、贫贱、赞美或诋毁、快乐或忧愁,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每当慷慨激昂讨论天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风格品节,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啊。
(范仲淹)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他做杭州知府的时候,家中的晚辈就知道他有退隐的理想,趁着空闲的时候请求在洛阳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作为他安享晚年的地方。范仲淹说:“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啊?我现在超过六十风度,生命将没有几年了,竟然考虑建住宅种植园中的树木,但肯定住不上了。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方……”
等到他死后,谥号文正。安葬以后,皇帝亲手在他的墓碑上写着“褒贤之碑”。范仲淹为政主张忠厚,所到之处皆有恩义。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为他恸哭如推动父亲,斋戒三天才离去。
(2021·江苏常州·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1)余擎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出自《湖心亭看雪》
【乙】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①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②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③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④,无敢先。(2)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⑤,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⑥,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⑦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⑧,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出自《白洋潮》
【注释】①海宁:县名,南临杭州湾。②擘;张开。③蹴起:蹦跳。④镞(zú)镞:同“簇簇”,簇貌。⑤辟(bì)易:惊退。⑥礴:撞击。⑦龟山:即白洋山。⑧龙湫:雁荡山大瀑布。
4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1)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 )
(3)见潮头一线( )
(4)擘翼惊飞( )
4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子的意思。
45.乙文中“坐半日,颜始定”有什么作用?
46.下对两文有内容的分析与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记述了作者到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夜美景图。
B.甲文“强饮三大白”与乙文“隐隐露白”的“白”都是名词“白色”的意思。
C.甲文的“上下一白”与乙文的“蔽江而下”都呈现了所见之景的纯粹、壮观与热烈。
D.乙文侧重展现白洋潮的壮观景象,甲文则用“痴”字展示作者天真烂漫的个性。
【答案】43. 都消失 白汽弥漫的样子 像一条线一样 张开翅膀 44.(1)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2)潮水再逼近一些,好像被飓风逼迫而来,那架势好像要拍打着堤岸涌上来。 45.以观潮者的受惊吓程度从侧面突出潮水的气势之大。 46.A
【解析】4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析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俱绝,都消失。
②句意: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③句意: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一样。一线,像一条线一样。
④句意:张开翅膀惊惶地扑飞。擘翼,张开翅膀。
4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余,我;擎,撑(船);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②近,逼近;逼,逼迫;势,架势;欲,想要。
45.本题考查对侧面描写及作用的理解。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坐半日,颜始定”意思是:坐了半天,脸色才开始慢慢恢复。这是侧面描写,用观潮人受惊吓的情态来反衬海潮的惊心动魄的气势,反映出海潮的气势和场面的壮观,足以摄人心魄。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4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B.有误,“强饮三大白”的“白”是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C.有误,“上下一白”表现出的景物特点是纯粹、幽静;“蔽江而下”是壮观与热烈;
D.有误,甲文是用“痴”字展示他痴迷于雪景、超脱世俗和客居此地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故选A。
【点睛】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我们站在海塘上,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一样,从海宁往这里涌来,直奔海塘上。潮水稍微靠近的时候,就像千百群小鹅被驱赶而来,张开翅膀惊惶地扑飞。渐渐逼近的时候,泡沫喷涌,浪花像冰花一样图被踢得四处飞溅,如同百万头雪狮铺天盖江、长驱而下,好像有怒雷在鞭策它们,千万头雪狮迅速奔跑,争先恐后。潮水再逼近一些,好像被飓风逼迫而来,那架势好像要拍打着堤岸涌上来。观看海潮的人害怕地往后倒退,跑到海塘下面躲避。海潮到达海塘,拼尽全力一搏,海水冲击喷射,溅起水花高达几丈,看潮的人身上都被溅湿了。海潮旋转翻腾向右边涌去,被龟山挡住,水势更加强烈,水声更加轰响,好像用大炮炸毁大龙湫一样,半空中水花像雪花一样飞舞。观看的人为之惊异眩目,坐了半天,脸色才开始慢慢恢复。
(2021·江苏南通·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①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②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③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④。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⑤。游人虽未盛,泉而茗⑥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⑦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⑧,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⑨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⑩能无纪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满井游记》)
[注释]①土膏:肥沃的土地。②匣:指镜匣。③娟然:美好的样子。④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靧,洗脸。⑤麦田浅鬣寸许:麦苗高约一寸。⑥茗: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指煮茶。⑦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的动物。⑧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⑨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⑩恶(wū)能:怎能。恶,怎么。⑪纪:同“记”,记录。
4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各限一处)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未百步辄返
(4)而此地适与余近: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0.[甲][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_____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_的特点。
51.[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47.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8.(1)消失(2)客居(3)就(4)刚好,恰巧 49.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50. 凝静清绝(或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51.甲文:①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②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③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④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①表达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②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③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④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解析】47.考查断句。
(1)句意:我勉强连饮三大杯,畅然而别。可根据成分来断句。“余”是主语,“强饮三大白而别”是谓语,故断句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句意: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可根据成分来断句。“毛羽鳞鬣之间”是主语,“皆有喜气”是谓语,故断句为: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2)句意:问他们姓氏,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
(3)句意:还没有走出百步就返回来。辄,就。
(4)句意:而这个地方正好和我很近。适,刚好,恰巧。
4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未始,未尝;而,表转折;未之知,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
50.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描写西湖雪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
乙文中的“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体现了初春乍暖还寒的特点。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表现了初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特点。
51.考查赏析文章主旨。
甲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乙文: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以官职小而懊丧,反而因为有闲暇赏景游乐而开心快意,体现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亲近大自然的情怀。以及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潇洒之情。是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点睛】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上。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一天夜里,打更过后,我乘着小舟,披着毛皮大衣,拥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远望天边,山水和浮云相连,上下全白了。而在这粉妆玉砌的世界中,肉眼能看见的风景只有长堤上的一抹淡痕,湖心亭的一角栏杆,以及我们这条船上的三两人而已。
进入亭中,发觉竟有高人捷足先登,两位书生打扮的青年人铺着毛毡,对坐下棋饮酒。一个书童在边上烧酒。看到我很高兴,说:“在湖中怎么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于是拉着我一块畅饮。我连饮三大杯,畅然而别。问两人姓氏,原来是南京那边过来的客人,客居在此。我下舟准备回家,耳边听见舟子喃喃自语到:“我原以为相公是天下一号痴人,没想到还有人胜似相公。”
乙: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冷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每次冒着风快步出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走)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长毛,高约一寸,游人虽然还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是走起路来,也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心中没有牵挂在山石草木之间的人,只有(我)这个闲官儿了。而这个地方正好和我很近,我将从这里开始游玩,怎能没有记游的文章呢?己亥年的二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7 杞人忧天-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杞人忧天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07杞人忧天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期末复习专题限时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3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期末复习专题限时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3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期末复习专题限时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答案解释)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