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试卷.zip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
    • 解析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试卷.zip01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试卷.zip02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试卷.zip03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试卷.zip01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试卷.zip02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试卷.zip0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试卷.zip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专题05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专题05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5 文言文阅读

    一.(2022·福建·漳州诏安县第一教研片区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自叹每有欲往 (3)鲁直所谓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B.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C.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D.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答案】1. 客:客居 往:去,前往 谓:说(认为) 2.D 3.(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4.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答出一点即可)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答一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
    (2)句意为: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往:去,前往。(3)句意为:鲁直所说。谓:说(认为)。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本句的意思是: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暗窗红火”是状语,其后可断开;“任意看数卷书”是“亦复有少趣”的主语,其中间可以断开。故可断句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1)莫:不要。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更:还。 (2)作:起。至:到。为……所:被。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甲乙两文中关于情趣的内容。各写一点即可。
    甲文:由“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表现了作者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的高雅情趣;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作者而至,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可知表现了作者巧遇知音把酒言欢的情趣。
    乙文:作者想去沙市,但被雨雪所阻。诗人就停住脚步,从“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可知作者雅趣在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雅趣表现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雅趣还表现在悠闲自得地读书。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境。
    【点睛】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夜间下起了大雪。当时原本是准备乘船到沙市的,竟然被大雪所阻挡了。然而听着雪珠击打着竹林发出的铮铮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这就是)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吧。
    二.(2022·福建·福州屏东中学九年级期中)班级同学制作范仲淹集录,探究其精神,请你参与下面的探究环节。
    材料一: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威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上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材料二: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材料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范仲淹主要经历:
    ◇公元1033年-1035年,因力挺年轻的宋仁宗而得罪权贵,被贬出京。又因在苏州任上治水有功,被调回京。不久因痛斥权相,又被放逐。
    ◇公元1040年,西夏连年侵宋,范仲淹被启用承担西北边疆防卫重任。《渔家傲•秋思》作于此时。
    ◇庆历三年(1043年),边事稍宁,范仲淹被召回京。实施新政,政治局面焕然一新。
    ◇庆历五年(1045年),遭反对派攻击被外放。任所百姓皆安居乐业。
    探究一【理文意  知内容】
    5.请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释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
    语句
    推断方法
    释义
    母更适长山朱氏
    查阅词典:①改变;②经过、经历:③更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 (填序号)
    既长,知其世家
    联系课内: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
    (2)
    昼夜不息
    借助成语:自强不息
    (3)
    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B.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C.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D.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7.翻译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1)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探究二【品诗文  感情怀】
    8.对以上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从小有远大抱负,学习刻苦。进士及第后也不忘本,对待母亲恭敬孝顺。
    B.范仲淹经历宦海沉浮,但他始终忠于皇帝,心系国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C.《渔家傲•秋思》中“衡阳雁去无留意”反映边塞秋天的寒冷和萧瑟,暗含伤感。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将士们夜深霜重仍在营中奏乐,体现了苦中作乐的豪迈之情。
    9. 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渔家傲•秋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探究三【探精神  悟思想】
    10.请结合集录材料中的相关选文及人物生平,探究范仲淹“忧乐观”的精神内涵。



    【答案】5. ① 已经;在……之后 停止 6.B 7.(1)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只够满足自己罢了。 (2)不因外物和自己的处境变化而或喜或悲。 8.D 9.此词作于范仲淹担任西北边疆防卫的重任时期,表现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忧国思乡的矛盾心理。 10.①“忧”:范仲淹在京为官,则忧心民生疾苦;在地方做官,则忧心君王国家;戍守边关,则忧心边患未平。“乐”范仲淹在朝廷风清气正、百姓生活和乐之后,自己才会快乐。 ②范仲淹的“忧乐观”,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先忧后乐的忧患意识,也是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或:他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发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鞠躬尽瘁。)
    【解析】5.考查词语释义。
    (1)句意: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更,改变。故选①。
    (2)既加冠:成年以后。既,已经,在……之后。既长,知其世家: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
    (3)自强不息: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昼夜不息:日夜不停。
    6.考查断句。句意:以至于用稀粥糜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故断句为: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故选B。
    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妻子,妻子和孩子。仅,只。自充,满足自己。 (2)以,因为。互文手法,前后句互为补充。
    8.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深霜重之时传来的悲凉哀怨的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故选D。
    9.考查赏析诗词情感主旨。
    根据“范仲淹主要经历”中的“公元1040年,西夏连年侵宋,范仲淹被启用承担西北边疆防卫重任。《渔家傲•秋思》作于此时”可知,此词作于范仲淹担任西北边疆防卫的重任时期。
    联系下片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知,表现了守边将士们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从中可以看作他们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忧国思乡的矛盾心理。
    10.考查材料探究。
    根据材料三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在京为官,则忧心民生疾苦;在地方做官,则忧心君王国家。根据材料二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知,他戍守边关,则忧心边患未平。根据材料三中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范仲淹在朝廷风清气正、百姓生活和乐之后,自己才会快乐。
    材料三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表现了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的忧乐观。他“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说明他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担忧,执政为民,以人民的喜乐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并为此鞠躬尽瘁。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糜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亲回家奉养。……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材料三: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2022·福建·福州闽侯县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相子仆御①之妻也,号曰命妇。子将出,命妇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驰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归,其妻曰:“宜矣,子之卑且贱也。”夫曰:“何也?”妻曰:“晏子长不满三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吾从门间观其志气,恂恂②自下,思念深矣。今子身长八尺乃为之仆御耳然子之意洋洋若自足者妾是以去也。”其夫谢曰:“请自改何如?”妻曰:“夫躬仁义,事明主,其名必扬矣。且吾闻宁荣于义而贱,不虚骄以贵。”于是其夫乃深自责,学道谦逊,常若不足。晏子怪而问其故,具以实对。于是晏子贤其能纳善自改,升诸景公,以为大夫,显其妻以为命妇。故贤人之所以成者,其道博矣,非特师傅朋友相与切磋也,妃匹③亦居多焉。
    (节选自刘向《烈女传》,有删改)
    【注释】①仆御:驾车马者或泛指仆役;②恂恂:温和恭敬的样子;③妃匹:指配偶。指夫或妻。
    1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命妇窥其夫为相御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为:①因为,由于;②替,给;③对,向。
    (1)为:
    妾是以去也
    关联教材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2)去:
    非特师傅朋友相与切磋也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切磋: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
    (3)切磋:
    晏子怪而问其故
    关联教材,用法迁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4)怪: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子身长八尺乃为之/仆御耳/然子之意洋洋/若自足者妾是以去也。
    B.今子身长八尺/乃为之仆御耳/然子之意洋洋若/自足者妾是以去也。
    C.今子身长八尺/乃为之仆御耳/然子之意洋洋若自足者/妾是以去也。
    D.今子身长八尺乃为之/仆御耳/然子之意洋洋若自足者/妾是以去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矣,子之卑且贱也。

    (2) 晏子长不满三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14.晏子提拔仆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看出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11.②替/给 离开 讨论勉励/研讨/学习 对……感到奇怪;以……为怪;认为……奇怪 12.C 13.(1)你卑下低贱的样子,真适合啊。(你身处卑贱低下之位是很合适的。) (2)晏子身长不到三尺,当了齐国的宰相,在诸侯间声名显赫。 14.原因:晏子认为仆御能够接受别人的劝告,并改正缺点,是个贤德的人。(晏子贤其能纳善自改) 人物形象:任人唯贤;谦虚/不自傲;善于观察。
    【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第一空,句意:命妇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替晏子驾车。为:替,给。
    第二空,“去国怀乡”意为:离开国都,怀念故乡。去:离开。根据“关联教材法”可知,“妾是以去也”中的“去”意为离开。
    第三空,句意:并非听取特定老师和朋友的意见互相勉励学习。结合“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可知,切磋本义“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此处可引申为:讨论勉励/研讨/学习。
    第四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其乐”中的第一个“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结合“关联教材,用法迁移”可知,“晏子怪而问其故”中的“怪”可理解为:对……感到奇怪;以……为怪;认为……奇怪。
    1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可结合句意或语法结构进行断句。
    句意: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
    根据句意可断句为:今子身长八尺/乃为之仆御耳/然子之意洋洋若自足者/妾是以去也。 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宜:适合;子:你;且:并且。 (2)长:身高;身相:担任宰相;名:名声;显:显赫。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问,结合选文“于是其夫乃深自责,学道谦逊,常若不足”等内容可知,仆御能够接受妻子的建议和规劝,改正缺点,是个贤德的人。因此得到晏子的提拔。
    第二问,结合“今者吾从门间观其志气,恂恂自下,思念深矣”可知,晏子外出时态度谦和,思虑周全;结合“晏子怪而问其故”可知,晏子发现仆御的变化,并询问缘故,由此可见其观察细致;结合“于是晏子贤其能纳善自改,升诸景公,以为大夫,显其妻以为命妇”可知,晏子提拔仆御做大夫,由此可见其知人善任。
    【点睛】参考译文:
    齐国宰相晏子马车车夫的妻子号命妇,有一次晏子要出门,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驾车:她的丈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意气扬扬,很是自我满足。回家后,他的妻子对他说:“你身处卑贱低下之位是很合适的。”丈夫问:“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相,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丈夫听了,不觉羞惭满面,深深谢过道:“我从此改悔,怎么样?”妻子说:“只要有晏子一样的智慧,再加上你的相貌,能努力行仁义之道,侍奉明主,一定能够扬名的。一个人以具有仁义的品德为荣,宁肯为此接受贫贱,决不因徒有富贵的虚名而骄傲。”丈夫深感惭愧,从此谦虚做人。晏子看见车夫的变化觉得奇怪,于是询问原因,车夫以实情相告。晏子认为马车夫能接受规劝,改正缺点,是个贤德的人,就把他推荐给齐景公,使之当上了大夫。他的妻子也成了“命妇”。凡能成大事者,都是虚怀若谷的人,都是能够广泛地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的人,并非听取特定老师和朋友的意见学习,也大多听取了妻子或亲人的意见。
    四.(2022秋·福建·福州市长乐区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陇西李幼卿,字长夫,以右庶子领①滁州。而滁人之饥者粒②流者召乃而至无讼以听。故居多暇日,常寄傲此山之下,因凿石引泉,酾③其流以为溪。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以环之。子状而述曰:自有此山,便有此泉。山不过十仞,溪不袤数丈,怪石皑皑,涌湍潺潺;洞壑无底,云兴其间。仲春气至,万木华发。公登山乐,乐者毕同。无小无大,乘兴从公。
    (节选自《琅琊溪述》)
    【注】①领:治理。②粒:以谷米为食,这里指有粮食吃。③酾(shī):疏导。
    15.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故居多暇日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故:①旧,与“新”相对;②原因,缘故;③所以,因此。
    (1)故:
    涌湍潺潺
    参考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湍:湍急
    (2)湍:
    万木华发
    关联教材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3)发: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召/乃而至无讼以听
    B.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召乃而至/无讼以听
    C.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召乃而至/无讼以听
    D.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召/乃而至无讼以听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以环之。

    (2) 公登山乐,乐者毕同。

    18.选文中的李幼卿有着怎样的为官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5.所以,因此 急流,湍急的水流 开放 16.D 17.(1)(他)在小溪的两岸建了上下二坊,又建了禅堂、琴台环绕着它。 (2)幼卿公享受着登山游览的快乐,其他喜欢登山的人都跟随着他。 18.李幼卿为官心系百姓,关注民生,与民同乐。李幼卿治理滁州期间,饥饿的人有粮食吃,流亡在外的人归来,没有诉讼案件。能与百姓一起尽兴地游玩。
    【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因此 (他)平时有很多闲暇时间。根据词典选择义项可知,故:因此,所以。
    ②句意:奔腾的急流清音潺潺。湍:急流,湍急的水流。
    ③句意:所有的树木茂盛开放。“野芳发而幽香”的意思是: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由此推知,发:开放。
    1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让滁州饥饿的人有粮食吃,把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以至于没有诉讼案件(需要)处理。“而滁人之饥者粒”是李幼卿的第一项举措,“流者召”是他的第二项举措,之间应断开;“乃而至无讼以听”是这两项举措施行后的效果,之前应断开,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召/乃而至无讼以听; 故选D。
    1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左右,两岸;作,修建;以,来;环,环绕。 ②乐,快乐;乐者,喜欢登山的人;毕,都。
    18.本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分析理解。
    结合“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召乃而至无讼以听”,意思是“让滁州饥饿的人有粮食吃,把流亡在外的人召唤回来,以至于没有诉讼案件可以审理”,表明李幼卿上任后勤于政事,把当地治理的非常太平,表现他治理有方,心系百姓、造福一方百姓,有卓越的政治能力。“公登山而乐,乐者皆同”。不分官职大小,趁着兴致跟随着公。描写了李幼卿与百姓同僚一起登山游乐、酣畅共饮的其乐融融的画面,体现了李幼卿与民同乐的济世情怀。可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陇西人李幼卿,字长夫,凭借右庶子(太子官属)的身份治理滁州。让滁州饥饿的人有粮食吃,把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以至于没有诉讼案件(需要)处理。因此(他)平时有很多闲暇时间,常把傲世的情怀寄托于琅琊山下,于是开凿石头引出泉水,疏导它的水流作为小溪。(他)在小溪的两岸建了上下二坊,又建了禅堂、琴台环绕着它。(李幼卿)描绘记述说:自从有了这座山,就有了这道泉。山不过十仞高,溪流不过数丈宽,怪石雪白,奔腾的急流清音潺潺。山间洞壑深不见底,云气时出其间。仲春时节,阳气升腾,所有的树木茂盛开放。幼卿公享受着登山游览的快乐,其他喜欢登山的人都跟随着他。(大家)不分老幼尊卑,乘兴跟随幼卿公(同乐)。
    五.(2022·福建·厦门市湖里中学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岳阳楼记》(选段)
    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①。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泪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②,泫然不能自已也③。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④,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⑤,有何可哭?
    【注】①练:白色丝绢。②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④束发:年纪轻。⑤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19.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意致闲淡
    关联教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意:
    亭午风渐劲
    关联教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亭午:
    既成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既:①尽,完了,终了;②已经;③既然。
    (3)既:
    有何可哭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可:①可以;②大约;③值得。
    (4)可:
    20.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    )
    A.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B.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C.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D.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日清和,湖平如熨。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22.选文作者“泫然不能自已”,滕子京“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与《岳阳楼记》作者所推崇的古仁人相悖,《岳阳楼记》中古仁人是怎样的?选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9.(1)意:意趣、情趣 (2)亭午:正午 (3)既:已经 (4)可:值得 20.B
    21.(1)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2.第一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滕子京年纪轻轻就入朝为官。②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朝廷外是知名的将帅。③年轻时就已渐渐展示了过人的才华。④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⑤贬官不久政绩考核第一等(政绩卓著至极)。(写出三点即可。)
    【解析】1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美景。意:意趣、情趣。结合关联教材法可知,“意致闲淡”中的“意”是“意趣、情趣”之意;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亭午:正午。结合关联教材法可知,“亭午风渐劲”中的“亭午”是“正午”之意;
    (3)既成:已经建成完工。结合词典义项“既:①尽,完了,终了;②已经;③既然”可知,“既”的意思应该选择第②项,是“已经”之意;
    (4)有何可哭:有什么值得哭的。结合词典义项“可:①可以;②大约;③值得”可知,“可”的意思应该选择第③项,是“值得”之意。
    2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分析,“昔滕子京左迁此地”中“昔”是时间词,“滕子京”是主语,“左迁”是谓语,“此地”是宾语,句子成分完整,故在“地”后断句;“郁郁不得志”充当“昔滕子京左迁此地”的状语,故在“志”后断句;“增城楼为岳阳楼”中省略了主语“滕子京”,“增”是谓语,“城楼”是宾语,“为岳阳楼”是补语,句子成分完整,不可中断;再结合句意“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可断句为: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故选B。
    2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风日清和(风和日丽),平(平坦、平静),如(像)”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微(如果没有),斯(这),归(一道)”要理解正确。
    22.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知,古仁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结合“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可知,作者认为滕子京不该大哭,是因为滕子京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色的绢带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已经建成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
    六.(2022·福建·厦门一中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①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②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③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逆与之俱出。益子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予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注释】①浮图:这里指佛教徒(和尚)。慧褒:唐朝著名的和尚。②记游者:指在洞壁题字留念的人。③怠:息惰,这里指畏于前进。④不能十一:不到十分之一。
    2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
    关联教材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
    (1)方: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以:①用,拿,把;②因为;③连词,相当于“而且”;④顺,按照。
    (2)以: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参考旧学,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故:所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故:
    24.文末“而人之所罕至焉”中“之”字的解释与下列哪个选项相同(   )
    A.予之力尚足以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岳阳楼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 既其出,予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6.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描景和抒怀,而重在说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阐述的人生哲理。



    【答案】23.(1)方:正,正当  (2)以:连词,相当于“而且”(3)原因,缘故 24.D 25.(1)(我们)一进去就感到很寒冷,探问它的深度(有多深),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穷尽)。
    (2)(我们)已经出洞了,我后悔跟从他出来,(却))没有穷尽游洞的乐趣。 26.(1)本文阐述的人生哲理是:人要有探索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2)比如文中“既出,……而不的极夫游之乐也”,没有继续探索,就没能收获更大的快乐;“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要想看见更为壮观的景色,就得战胜自然的险峻,不怕路远。
    【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根据提示,需要使用提示的方法来解释。
    (1)本题要用“关联教材”的方法。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要赶路,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方:正,正当 。故此处“方”译为:正,正当。
    (2)句意: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以:连词,相当于“而且”。故选③。
    (3)参考旧学“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可知,故: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由此引申可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意为“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故:原因,缘故。
    2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而人之所罕至焉:于是很少有人能到达。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助词,的。 B.词缀,凑足音节,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义。 C.助词,的。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D。
    2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入:进入;甚寒:很冷;问:探究,追究;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穷:穷尽。
    (2)既:已经,……以后;其:助词;悔:后悔;其,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而: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不得:不能;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夫:这,那,指示代词。
    2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1)本文重在说理。从最后一段议论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可知,作者认为,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于是很少有人能到达。故本文想阐述的人生哲理是:人要有探索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2)再从“既其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没有继续探索,就没能收获更大的快乐。表达出人要有探索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要想看见更为壮观的景色,就得战胜自然的险峻,不怕路远。表达出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这一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就更加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于是很少有人能到达。
    七.(2022·福建·厦门第六中学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万晦迹①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窈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鹅。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注释】①晦迹:隐居。
    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久之归杭州( ) (2)常畜两鹤( ) (3)延客坐,为开笼纵( )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 B.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
    C.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 D.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
    29.请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
    (1)既就稿,随辄弃之。

    (2) 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

    30.比较上文中的林逋和《湖心亭看雪》中的张岱,你认为两人的志趣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27. 回 饲养 请,邀请 28.A 29.(1)(他)完成稿就随即丢弃它。(2)过了很久,林逋一定会驾着小舟儿回家。 30.林逋隐居孤山,不幕名利,养鹤游湖,而张岱寓居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都表现了他们恬然自适、淡泊名利、高洁傲岸、遗世独立的志趣。
    【解析】27.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很长时间才返回杭州。归:回。 (2)句意:常养着两只鶴。蓄:饲养。
    (3)句意:邀请客人在大门口坐下,为客人开笼放鶴。延:请,邀请。
    28.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再结合语法等进行断句。“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意思是林逋善写行书,喜欢做诗,他的诗澄清通彻雄健独特,多有奇句。其中,“善行书”“喜为诗”是并列关系,共同陈述林逋的日常行为,“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则是陈述其诗的特点的。故断句为: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 故选A。
    2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1)既:已经;就:完成;辄:就;弃:丢弃。 (2)良久:很长时间;棹:驾着;归:回,回来。
    3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依据《湖心亭看雪》中“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张岱具有恬然自适、淡泊名利、高洁傲岸、遗世独立的特点。
    依据本文“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可知,林逋具有恬然自适、高洁傲岸、遗世独立的特点。 所以,两人的志趣相同。
    【点睛】参考译文: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县人。幼年父,致力求学,不为句读训诂之学。性情恬淡好古,不追求荣誉利益,家里贫穷衣食不足,心安理得。起初远出游览长江、淮河流域之间,很长时间才返回杭州。在西湖孤山构屋居住,二十年脚不踏及城市。
      林逋善写行书,喜欢做诗,他的诗澄清通彻雄健独特,多有奇句。已经写完稿,随即就丢弃。有人说“为什么不录下以示后世?”林逋说:“我正隐居山林沟壑,尚且不想以诗闻名一时,何况后世呢!“但是好事的人往往私下记录诗句,现在所流传的还有三百多篇。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养着两只鶴,放出笼子就飞入云霄,在天空长时间盘旋,再回到笼中。逋常常驾着小舟游览西湖各寺院,有客人到逋的住处,就有一童子出来,邀请客人在大门口坐下,,为客人开笼放鶴。过了很长时间,逋一定会划着小船回来,原来他是经常以两鹤放飞为信号的。
    八.(2022·福建·莆田市涵江区第二片区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①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②,令老仆艺③蔬自给。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④。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⑤巡视抚应天十府。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⑥,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由是怨颇兴。帝犹优诏奖瑞。
    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璃传》,有删改)
    [注释]①署:代理。②脱粟:糙米饭。③艺,种植。④斋醮(jiào):斋,斋成;醮,一种祭祀之礼。⑤佥(qiān)都御史:古代官职名,执掌纠察百官纪律。⑥飚发凌厉:气势猛然。
    3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迁淳安知县    迁:      (2)顾左右曰    顾:
    (3)无使得遁    遁:      (4)素疾大户兼并    疾:
    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由是怨颇兴
    B.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由是怨颇兴
    C.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由是怨颇兴
    D.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由是怨颇兴
    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

    (2)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

    3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答案】31.升职升官 回头看 逃跑 痛恨 32.A 33.(1)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2)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两三次。 34.买了棺材与妻子诀别,因为他自知触怒皇帝将死;抱定必死的决心。
    【解析】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升官为淳安知县。迁:升职、升官;
    (2)句意: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顾:回头看;
    (3)句意:别让他逃跑。遁:逃跑;
    (4)句意:海瑞历来痛恨大户兼并土地。疾:痛恨。
    3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所以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因此怨言越来越多。
    “故”“由是”均为连词,引出因“奸民多乘机告讦”引发的结果“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进一步出现“怨颇兴”;故应在“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前后各断一处;
    故断为: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由是怨颇兴。 故选A。
    3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闻:听说;触忤:冒犯; (2)少顷:一会儿;复:再、又;日:一天;再:两次。
    3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由“自知触忤当死”可知,他自知触怒皇帝将死,所以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由“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可知,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并不打算逃走,而是遣散童仆,等待皇上降罪。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中举人后代理南平县教谕,升官为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
      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朝中大臣没有谁再敢议论时政,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下,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逃跑。”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是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两三次,被感动而叹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天,以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海瑞历来痛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所以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因此怨言越来越多。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
      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九.(2022·福建·晋江市安海片区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①立;下则幽谷,窈然②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③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丰乐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④其山川,道⑤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特:突出。②窈然:深幽的样子。③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④因为本:于是就根据。⑤道:称道。
    3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修既治滁之明年      (2)顾而乐之
    (3)既得斯泉            (4)四时之景
    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B.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C.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D.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辟地以为丰乐亭。

    (2) 使民知所以安此年之乐者。

    38.结合《醉翁亭记》与选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欧阳修取名“丰乐亭”的深刻用意。


    【答案】35. 第二年 四处看,向四周看 代词,这 季,季节 36.C 37.(1)我开拓出空地建造了一座亭子叫丰乐亭。 (2)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的原因。 38.寄情山水的乐趣;与民同乐的思想;岁物丰成的祝愿;风俗之美的赞扬;无事之时的幸运。
    【解析】3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明年:第二年。
    (2)句意: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顾:四处看,向四周看。
    (3)句意: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斯:代词,这。 (4)句意:四季的风光。时:季节。
    3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语句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或语法结构为依据进行划分。
    句意: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根据句意可断句为: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故选C。
    3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点字词:
    (1)辟:开拓;以为:以之为,以此作为。 (2)知:知道;所以:……的原因;安:安享。
    3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分析。
    根据《醉翁亭记》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和“醉能同其乐”等内容可知,醉翁亭命名的用意体现出作者沉醉美好自然风光,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及与民同乐的崇高思想;
    【乙】文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可知,作者当地为官,此地年年谷物丰收,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富足,当地老百姓对作者爱戴有加,愿意与之同游,赞扬了淳朴热情的风俗,这些都是“丰乐亭”取名的深刻用意。
    【点睛】参考译文:
    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十.(2022·福建·漳州华安县九年级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随园记
    【清】袁枚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②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③,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恻然而悲,问其直,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④墙剪阖,易檐改涂。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胚胎: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②织造:督管丝织染业的职官。③堂皇:广大的堂厦。④茨:用茅草和芦苇盖屋。
    39.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策略
    释义
    问其直,曰三百金
    通假字法: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直: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
    课内迁移法: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2)然则:
    同其音,易其义
    参考成语法:移风易俗
    (3)易:
    舍官而取园者也
    查找字典法:
    【shě】①放弃,舍弃;
    ②布施,施舍【shè】;
    ③房屋;④谦辞;⑤养家畜的圈。
    (4)舍:
    4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B.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C.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D.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2)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41.小溪想把这篇选文推荐给同学们作为《醉翁亭记》的拓展阅读材料,这引来了同桌的反对。结合文章内容,帮小溪拟写一条回复语。
    小溪同桌:既然是拓展阅读,就应该与《醉翁亭记》在相似之余有所区别。但这两篇文章表达的都是作者随遇而安、享受山水园林的乐趣,情感完全同质,没有补充阅读的必要。
    小溪:


    【答案】39.(1)通“值”,价值(2)如此……那么(3)改变(4)① 40.B 41(1)有道德(品德高尚)的人不一定做官,也不一定不做官。 (2)我竟然把一个官职换取了这所园子,园子的稀罕,是可以想见的了。 42.①两文并不完全同质。选文中作者愿花三百两银子买下荒芜的园子并修葺取名“随园”,主动辞官,换取与园子的日日相伴,体现他不让仕途羁绊自己的行止,享受自在随性,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志趣;(意对即可) ②《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于山水,寻得慰藉,且能与游人同乐,体现他在逆境中积极调整的态度和与民同乐的志向。(意对即可)
    【解析】3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属予作文以记之”意思是:嘱咐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属:同“嘱”,嘱咐。根据方法策略中的“通假字法”可知,“问其直,曰三百金”意思是:询问园林值多少钱,说三百两银子。直:同“值”,价值。
    (2)“然则北通巫峡”意思是:然而北面通向巫峡。然则:如此……那么。根据方法策略中的“课内迁移法”可知,“然则余之仕与不仕”意思是:那么我的做不做官。然则:如此……那么。
    (3)“移风易俗”意思是:改变旧的风俗习惯。易:改变。根据方法策略中的“参考成语法”可知,“同其音,易其义”意思是: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易:改变。
    (4)“舍官而取园者也”意思是:舍弃官职而要园子。根据方法策略中的“查找字典法”,这里的“舍”是“放弃,舍弃”的意思。故选①。
    4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本句意思是: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因此断句为: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4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必,一定;仕,做官。 (2)余,我;以,用;易,换取;奇,稀罕。
    42.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比较分析。
    根据《随园记》中的“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涂”“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可知,作者愿意拿出自己的薪水买下颓圯荒芜的园子并取名“随园”;结合作者“以一官易此园”可知,作者愿意用辞官来换取与园子的日日相伴。这种买园、命名、辞官,安享园林之乐的行为,也正是袁枚追求自由随性的人生观、仕宦观的显露,表现了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和不慕名利,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志趣;
    结合《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知,作者寄情于山水,享受山水之乐,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陶醉于山水的喜悦;结合“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可知,作者还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志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故两文并不完全同质。据此拟写回复语即可。示例:两文的情感并非同质。《随园记》袁枚愿意用辞官来换取与园子的天天相伴。这种买园、命名、辞官,安享园林之乐的行为,正是袁枚追求自由随性的人生观、仕宦观的显露,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志趣;《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热爱大自然,陶醉于山水的喜悦,还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志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
    金陵(今南京)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宁政事,园林倾塌而且荒芜,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感到悲凉怆然,询问园林值多少钱,说值三百两银子,我用官俸把它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高的地方,建成临江楼阁;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的地方,修了桥;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有的风景加强,有的风景抑制,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顺着自然形势选取景色,而不改变山原来的形势,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园子落成之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那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那每天都来。两者不可兼得,所以辞官而要园子。”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做官,也不一定不做官。”那么我的做官不做官,跟我住进园子的时间长久不长久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用一个官职换取了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是可以想见的了。

    十一.(2022·福建·漳州长泰县九年级期中)文忠公逸事
    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二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避名声而不居。
    4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更: (2)是为五一尔  是: (3)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固:
    4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B.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C.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D.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4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2)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46.请根据选文及链接材料的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用原文词语或句子回答)。
    【链接材料】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答案】43.(1)更改  更换  更新  (2)这  (3)本来,固然 44.D 45.(1)您是想避名声而不居吗?所以才多次改变名号。 (2)我给自己起这个名字,姑且用来记录我的乐趣罢了。 46.自号醉翁的原因:①“饮少辄醉”②“年又最高”。 自号“六一居士”的原因:①“吾家藏书一万卷”②“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③“有琴一张”④“有棋一局”⑤“而常置酒二壶”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解析】4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更,更改、更换; (2)句意:这只是五个一。是,这;
    (3)句意:我本来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固,本来,固然。
    4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首先根据句子大意体会词语和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语法规则划分句子结构。本句大意为: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根据句中“此……者”能看出这是一个判断句,表示“这是……的人”,根据句意可以判断“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句意完整,是对“者”的修饰,因此在“庄生”“畏”前各断一处。因此断句为: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故选D。
    4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翻译准确,语句通顺。对于重点字词要做到字字有落实。
    (1)子,你;逃,逃避;屡,多次;易,更改; (2)吾,我;聊,姑且;志,记录;尔,罢了。
    4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链接材料中“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可以看出,“醉”是因为“饮少辄醉”,“翁”是因为“年又最高”,因此自号是醉翁。
    根据文中“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二壶”以及“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能够看出欧阳修有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两壶酒以及自己这么一个老翁,一共六个“一”,因此自号“六一居士”。
    【参考译文】六一 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录我的乐趣罢了。”
    【链接材料】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十二.(2022·福建·南平地区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①
    [宋]苏辙
    子瞻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③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④,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⑤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⑦自笑者也。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苏辙受牵连被谪为监筠州盐酒税务。后来,苏辙来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到武昌西山上的九曲亭游玩。②迁:贬谪、流放。③陂(bēi)陁(tuó):起伏不平的样子。④浮图: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⑤褰(qiān)裳:提起衣裳。⑥怅然移日:成天不愉快。⑦洒然:吃惊的样子。
    4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字词
    联系点
    方法
    解释
    杂陈于前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勾连旧知法
    (1)
    及其既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联系成语法
    (2)
    而以适意为悦
    ①到……去 ②顺从 ③舒适 ④享受
    查找词典法
    (3) (填序号)
    4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B.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C.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D.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4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2)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50.本文中的“子瞻之乐”与《醉翁亭记》中的“太守之乐”有何异同?请结合注释①的写作背景和两篇文章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47.陈列,摆开 已经 ③ 48.C 49(1)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
    (2)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50.同:苏轼、欧阳修虽遭贬谪,却能安然自适,表现了一种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都有寄情山水之乐。 异:欧阳修(太守)的“乐”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选文中的“乐”只是子瞻自得其乐(以“适意”为乐),表现乐观豁达的态度。
    【解析】4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杂然而前陈者”句意为: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按照“勾连旧知法”可知,“杂陈于前”的“陈”意思为:陈列,摆开;
    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意思: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既,已经。按照“联系成语法”可知,“及其既厌”中的“既”意思为:已经;
    ③“而以适意为悦”句意为: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按照“查找词典法”可知,“适”意思为:舒适;故选③。
    4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又有什么呢。“惟”的意思是“只,只要”;“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句式相同,所以停顿节奏为: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故选C。
    4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昔,从前;余,我;从,跟随,跟从; (2)此,这;所以,……的原因;是,这,指适意而言。
    5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比较阅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理解“乐”的含义。
    ①相同点:《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知,欧阳修被贬滁州后,随遇而安,寄情山水,排遣心中被贬的抑郁;根据注释①的写作背景可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到武昌西山上的九曲亭游玩,借山水之乐来排遣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②不同点:《醉翁亭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从“醉能同其乐”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乐”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从选文中的“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等句子可知,子瞻是在山水中自得其乐,文章表现了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齐安没有什么名山,可是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连绵起伏,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紧靠着山梁,面朝山沟,被茂密的松树枥树丛所隐蔽,其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听不到车马的喧嚣,看不见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美酒,驾着渔舟,到江南去。
    从前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拾取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做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十三.(2022·福建·南平浦城县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①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②。坐久清冽,苍头③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钦④之,竞不得醉。马小卿唱曲,界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释] ①李芥(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②呆白:苍白。③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④钦(hē):通“喝”。
    5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大雪深三尺许  许: (2)声为寒威所慑  为: (3)余勉强举大觥敌寒  觥:
    5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B.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C.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D.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5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

    (2) 酒气冉冉,积雪钦之,竞不得醉。

    54.本文描述的奇妙雪景和游人雅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51.(1)上下,左右  (2)被  (3)酒杯 52.A 53.(1)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 (2)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 54.奇妙雪景表达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出游雅趣表现作者及友人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和孤高自赏的生活态度。雪景的苍凉也折射出人生的渺茫和挥之不去的对于故国的怀念之情。
    【解析】5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大雪深三尺多。许:上下,左右。 (2)句意:箫声被寒气所慑。为:被。
    (3)句意:我们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觥:酒杯。
    5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山峦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明月薄之”的原因是“万山载雪”,“月不能光”的原因是“雪皆呆白”;应在“明月薄之”前后各断一处,在“雪皆呆白”前断一处。
    故断句为: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故选A。
    5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晚,晚上;霁,天晴;余,我。 (2)冉冉,上升的样子;钦,吞噬;醉,喝醉。
    5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描写雪的句子是“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因为下雪的缘故,山峦都被雪覆盖住了,到处都是白色,月亮的光辉都显现不出来了,描绘的雪景阔大而纯净;作者雪后登山,观赏龙山雪后的美景,表达作者高洁、遗世独立、孤傲、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同时,雪景的苍凉表达了作者挥之不去的对于故国(明朝)的深深思念之情。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深三尺多。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们几个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侯。山峦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觉得有点冷冽,苍头(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这里指人)送酒来了,我们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酒气上升,合着积雪,竟然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马小卿的曲子,箫声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直到山脚,满身是雪的站着。余下的人坐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
    十四.(2022·福建·龙岩上杭县城区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栖霞
    张岱
    戊寅冬,余携竹兜一、苍头①一,游栖霞,三宿之。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②,是大可恨事。山顶怪石巉岏③,灌木苍郁,有癫僧住之。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日晡④,上摄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痴对。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
    一客盘礴余前,孰视余,余晋与揖,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⑤,庵僧设茶供。伯玉问及补陀⑥,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补陀志》方成,在箧底,出示于伯玉,伯玉大喜,为余作叙。取火下山,拉与同寓宿,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
    (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注】①苍头:年龄大的仆人。②黥劓(qíng yì):毁坏。③巉岏(chán wán):山峰高峭。④晡(bū):午后3-5时。⑤剧谈:畅谈。⑥补陀:普陀山。
    55.解释加点词。
    (1)三宿之( )  (2)是大可恨事( )
    (3)孰视余( )  (4)伯玉强余再留一宿( )
    5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B.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C.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D.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5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顶怪石巉岏,灌木苍郁,有癫僧住之。

    (2) 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

    58.“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本文。文中的“伯玉”,是否是张岱的知音?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55.住宿 这 通“熟”,仔细 竭力,尽力 56.B 57.(1)山顶怪石嵯峨,灌木苍郁,有一个疯和尚住上面。 (2)我刚好那年看海回来,谈论普陀山比较熟悉。 58.我觉得伯玉先生是张岱的知音。因为张岱与他谈得很畅快,伯玉先生还给张岱的《补陀志》作序;下山后,张岱拉他一起住,夜里无所不谈,又强留多住了一宿。
    【解析】5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住了三个晚上。宿:住宿。 (2)句意为:这确实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是:这。
    (3)句意为:仔细地打量着我。孰:通“熟”,仔细。   
    (4)句意为:伯玉又竭力要求我再陪他留一夜。强:竭力,尽力。
    56.本题考查断句。
    根据句意“他与我聊天,言语荒诞但有奇理,可惜不能一直追问下去”可知,“荒诞有奇理”是对疯和尚与我交谈情形的描写,“惜”是我的内心想法,中间要断开;因此全句断句为: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故选B。
    5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巉岏:山峰高峭。癫僧:疯和尚。 (2)余:我。适:恰好。以:因为。是:这。悉:熟悉。
    58.本题考查内容分析。首先明确回答伯玉先生是张岱的知音,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具体原因。
    结合“因坐与剧谈”可以看出,伯玉先生和张岱相谈甚欢;
    结合“《补陀志》方成,在箧底,出示于伯玉,伯玉大喜,为余作叙”可知,张岱给伯玉看《补陀志》,伯玉非常高兴,给他作序;
    结合“取火下山,拉与同寓宿,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可以看出,张岱与伯玉先生不舍得分离,两人彻夜长谈,很有共同话题; 由此观之,两人之间可谓知音。
    【点睛】参考译文:
       戊寅年冬日,我携着一个竹兜,带着一个老仆人,游栖霞山,住了三个晚上。山上下左右,整齐排列的岩石非常好看,上面刻满了佛像,与杭州飞来峰一样都受到破坏,这确实是件非常遗憾的事。山顶怪石非常险峻,灌木苍绿繁茂,有一个疯和尚住在上面。他与我聊天,言语荒诞但有奇理,可惜不能一直追问下去。晡时,我攀上山顶去看晚霞,不再是去了解晚霞形成的原理,我坐在石上痴痴地看着它。又走到庵的后面,看到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一条条地出现在栖霞山麓下,山河辽阔之感油然而生。
       一个客人盘坐在我前面,仔细地打量着我,我走上前行礼并询问他,原来是萧伯玉先生,于是坐下和他畅谈,庵僧摆放茶供。伯玉问到普陀山,我因为那一年正好从海上朝拜回来,谈到它感到非常熟悉。我的《补陀志》一书刚刚写成,在箱子底部,我拿出给伯玉看,伯玉非常高兴,为我的书作序。我们取火下山,我要他和我一起住,夜很漫长,我们没有不谈的,(第二天)伯玉又竭力要求我再陪他留一夜。
    十五.(2022·福建·龙岩上杭县东北片区九年级期中)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②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③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④嗒然⑤。
    一旦蹇剥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①匡庐:即庐山。②腋寺:傍着遗爱寺。③傍睨:随意浏览。随意看 ④颓然:松弛的样子。⑤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⑥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5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匡庐奇秀     秀:( )     (2)仰观山       观:( ) (3)是天与我时   是:( )
    6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C.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D.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6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2) 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62.本文表现了白居易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答案】59.秀丽 观看 这 60.C 61.(1)香炉峰与遗爱寺的中间,风景优美至极,又是庐山中最美之处。(2)(我)最终收获了所喜爱的,又有什么(别的)要求呢? 62.①寄情山水(热爱山水);②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59.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秀:秀丽; (2)句意为:仰观山色。观:观看;
    (3)句意为: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是:这。
    60.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是个完整的句子,应断开;“若远行客过故乡”表明白居易对这里爱的程度,应断开;
    因此正确断句为: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故选C。
    61.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介,在;间,中间;境,风景;胜绝,优美至极;甲,第一的,这里指最美。
    (2)句重点词语:卒,最终;获,收获、获得;好,喜爱;求,要求。
    62.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
    解答时,要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做事件上入手分析。
    根据文中“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忽然有一天时运不济,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容的心来抚慰我,庐山用他灵秀自赏山水之乐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最终得到了所喜爱的东西,又有什么好苛求的呢)”,可概括出:即便时运不济,作者也不怨天尤人,而是自赏山水之乐,认为上天对自己很好,体现出作者内心豁达,积极的面对人生,乐观旷达。
    【点睛】参考译文:
      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第一。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看着这里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看得是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就完全忘记自我的存在。
     忽然有一天时运不济,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容的心来抚慰我,庐山用她灵秀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最终得到了所喜爱的东西,又有什么好苛求的呢?
    十六.(2022·福建·龙岩上杭县西北片区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巾
    明苏郡守胡可泉缵宗①,与客登虎丘,见戴角巾者三人,往来自如。可泉召而问之,答曰生员②。因问其所冠者何冠,答曰东坡巾。可泉曰:“若等既知为东坡巾,然东坡何为用此巾?” 三人相顾,无以对。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可泉曰:“昔东坡被论坐③,囹圄中所戴首服,则常服不可也,公服不可也,乃制此巾以自别,后人遂名曰东坡巾。”是乃东坡之囚巾耳。今但慕其名而不究其义,适为可笑。
    (节选自[清]褚人获《坚瓠丙集卷之四》,有删节)
    【注】①缵宗:胡可泉的字。②生员:明清时代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俗称秀才。③论坐:连坐论罪。
    6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①乃制此巾以自别( ) ②乃不知有汉 ( )(《桃花源记》)
    (2)①其故 ( )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6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B.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C.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D.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6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问其所冠者何冠,答曰东坡巾。

    (2) 若等既知为东坡巾,然东坡何为用此巾?

    66.文段结尾“适为可笑”中所“笑”何事?作者写这事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63.于是就 竟然 原因、缘故 因此、所以 64.A 65.(1)胡可泉于是问他们所戴的是什么头巾,他们回答说是“东坡巾”。 (2)你们既然知道是“东坡巾”,但是苏东坡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头巾呢? 66.几位书生头戴“东坡巾”,却不知道其与苏东坡坐牢的遭遇有关。作者讽刺一 些人只知附庸风雅,盲目追慕古人,却不明究竟的习气。
    【解析】6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①“乃制此巾以自别”的句意是:于是做了这样的头巾来区别于他人。乃:于是,就。
    ②“乃不知有汉”的句意是: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乃:竟然。
    (2)①“其故”的句意是:其中的原因。故:原因、缘故。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的句意是:所以自己给自己起了个称谓叫醉翁。故:所以。
    64.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语句“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的意思是:客人在旁边为他们开脱,打发他们离开。客人也不明白,向胡可泉请教“东坡巾”的来历。
    正确的句读是: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故选A。
    6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因(于是)、冠(戴)、何冠(什么头巾)”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若(你)、既(已经)、然(然而)、何(为什么)”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6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①结合“是乃东坡之囚巾耳”可知,“东坡巾”是苏东坡被囚的时候戴的头巾,几位书生因为仰慕苏东坡头戴“东坡巾”,却不知道其与苏东坡坐牢的遭遇有关。胡可泉因此而笑。
    ②结合“是乃东坡之囚巾耳。今但慕其名而不究其义,适为可笑”可知,表面上作者是批评、讽刺那些因为仰慕苏东坡头戴“东坡巾”,却不知道“东坡巾”来历的书生。这些书生戴“东坡巾”是为了附庸风雅,盲目地追慕古人,实际上不明白这“风雅”的来历。所以作者实际上讽刺的是一些人只知附庸风雅,盲目追慕古人,却不明究竟的社会习气。
    【点睛】参考译文:
    明代苏郡太守胡可泉字缵宗,与客人攀登虎丘山,见三个戴着头巾的人来来往往,自由自在。胡可泉叫过来询问他们,他们回答说自己是生员。胡可泉于是问他们所戴的是什么头巾,他们回答说是“东坡巾”。胡可泉问:“你们既然知道是‘东坡巾’,但是苏东坡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头巾?”三个人面面相觑,没法应答。客人在旁边为他们开脱,打发他们离开。客人也不明白,向胡可泉请教“东坡巾”的来历。胡可泉说:“以前苏东坡被定罪下狱,在牢狱中所戴的头巾,日常的头巾不可以用,公人用的头巾也不可以用,于是做了这样的头巾来区别于他人,以后的人就叫它作‘东坡巾’了。”这只是苏东坡的囚巾罢了。当今的人只爱慕“东坡巾”的名却不查究“东坡巾”的含义,实在可笑。
    十七.(2022·福建·龙岩市永定区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
    【宋】方勺
    许昌①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②。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③,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驯谨:顺从而谨慎。
    6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得灌园以就食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就:本义为“接近”
    (1)就:
    恻然谓曰
    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2)然:
    复谓曰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告诉;②以为,认为;③是。
    (3)谓:
    6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 B.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
    C.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 D.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
    6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2) 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70.你从本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张孝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67. 得到 ……(的)样子 告诉 68.C 69.(1)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交付孝基。 (2)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70.示例:我从他对妻子的不成材的兄弟如此相信读到了一个宽容的、有博大的胸怀,信任别人的张孝基;我从他给富家儿子改过自新、自食其力的机会,并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全部归还,读到了一个仁爱、善良、有恻隐之心并懂得教育别人,不看重钱财的张孝基。(可选一个角度)
    【解析】6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得灌园以就食: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结合“就”的本义“接近”可知,“就食”可以理解为接近事物,进一步引申为得到事物;就:得到。
    (2)恻然谓曰:同情地说道。颓然乎其间者:醉倒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然:……(的)样子。
    (3)复谓曰:又问道。结合所给三个释义可知,“①告诉”比较合适;谓:告诉。
    6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再像以前那样。
    “知其能自新”是“孝基徐察之”的观察结果,故在“知”前面断句;“不复有故态”的主语是富人的儿子,和前两句主语不同,前两句主语都是“孝基”,故在“不”前面断句。故选C。
    6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1)且:将要。尽:全部。以:把。家财:家产。付:托付。
    (2)遂:于是。以:把。其父所委财产:他父亲委托的财产。归:归还。
    7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可知,张孝基看到妻子不成材的兄弟乞讨,同情他,看出他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给这个不成材的兄弟机会,磨练他,观察他,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看出他是一个懂得教育别人的人。
    结合“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可知,张孝基最后把财产全部归还,看出他不重视钱财;张孝基通过观察,看到妻子弟弟的变化,并且相信其有所改变,看出他是一个宽容、有博大胸怀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没出息,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后来,孝基看见了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同情地说道:“你会浇灌园圃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富人的儿子渐渐能够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行为变化感到奇怪。又问道:“你能管理仓库吗?”答道:“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幸运了。”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顺从而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于是便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十八.(2022·福建·宁德市古田县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①、杜预元凯②是已。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节选自《欧阳修集》)
    【注】①羊祜(hù)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时人。②杜预元凯:杜预,字元凯,晋国武将。
    7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
    联系语境,形成解释
    (1)屡:
    乃来以记属于余
    关联教材: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2)属:
    其人谓谁
    关联教材: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3)谓:
    7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B.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C.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D.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7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2) 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74.选文与《醉翁亭记》均出自欧阳修之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的“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中的“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链接材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答案】71. 多次 同“嘱”,嘱托 为,是 72.C 73.(1)因为后世敬慕他们的名声而追思他们的人很多。(2)于是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将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 74.“乐”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情。
    【解析】7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为:那里建筑屡兴屡废的原因。屡:多次;
    (2)句意为:于是他前来向我托付写亭记。属:同“嘱”,嘱托;
    (3)句意为:那些人是谁呢?谓:为,是。
    7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为: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的小山。
    故断句为: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故选C。
    7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
    (1)慕:敬慕;思,思念; (2)因:于是,就;名:命名。
    74.本题考查比较性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结合本文内容,从“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中可知,其立意并不在记叙亭台楼阁本身(描绘亭台楼阁) ;
    从“所至有声”中可知,史中辉有善政,“乐”指襄阳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
    再通过阅读【链接材料】可知,这一段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太守之乐是以众人的快乐而快乐,是与民同乐,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点睛】参考译文: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的小山。然而它在荆州特别有名,这难道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才著名)吗?那些人是谁呢?是羊祜叔子、杜预元凯。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上人们传说是羊叔子所游历休憩之处。那里建筑屡兴屡废的原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长官。第二年,因为岘山亭的破旧,(史君中辉)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在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丽的回廊后,又扩大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史君辉闻名于世间(天下),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人安定于他的执政,乐于跟从着他,也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打算用这办法让史君与羊叔子、杜元凯之名声一起流传久远。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这种行为举动。于是他前来向我托付写亭记。
    十九.(2022·福建·宁德福鼎市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兰溪》)
    【注】①黄州:元丰三年至六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②王逸少: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7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善医而聋  善: (2)皆一时异人也  皆:
    (3)溪水西流  西: (4)是日,剧饮而归  是:
    7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B.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C.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D.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7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2)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78.文中苏轼称自己和朋友都是“异人”,在这个称呼中,你读出了苏轼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75. 善于、擅长 都 向西 这 76.B 77.(1)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看田,得了病。(2)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 78.“异人”,是苏轼对自己的戏称,诙谐幽默,但悲愤、无奈之情溢于言表。这自称也表现了苏轼自嘲、自解、自豪的乐观豁达心境。
    【解析】7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善:善于,擅长; (2)句意:都是当代的怪人。皆:都;
    (3)句意:溪水向西流。西:向西; (4)句意: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是:这。
    7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分析,“以纸画字”省略了主语“我”,“以纸”是状语,“画”是谓语,“字”是宾语,成分完整,不可中断,故在“字”后断句;“书不数字”是动宾短语,“书”是谓语,“数字”是宾语,不可中断,故在“字”后断句;“辄深了人意”中有标志性词语“辄”,可在“辄”前断句,“深了人意”是动宾短语,“深”是程度副词,“了”是谓语,“人意”是宾语,不可中断;再结合句意“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可断句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故选B。
    7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予(我),因(因为),往(前往,去),相(看),疾(病,疾病)” 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愈(病好,病愈),与(和),同(一起),游(游览)”要理解正确。
    7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感。
    结合“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可知,“异人”是指怪人,文中是指庞安常和自己都是“异人”。庞安常“以眼为耳”,体现了他的“异”,庞安常的“异”还表现在“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而作者“以手为口”,异于常人,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在乡村做一名村医,作者自己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两人连境遇都有不“异”而同,作者那一句“皆一时异人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看似自嘲又似自豪,却又透着悲愤与无奈。从这一句谐谑之中,我们自然也可以见出作者开朗诙谐、活泼风趣的性情,而作者贬居僻远却自居“异人”,这又表现了作者乐观与自信的旷达胸襟。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二十.(2022·福建·厦门市松柏中学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淹以进士解褐,为广德军司理①,日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
    (仲淹)服除②,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③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摘自司马光《涑水纪闻》卷十)
    【注】①司理:主管狱讼的官职。②服除:守丧期满。③除:任命。
    7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日抱具狱     日: (2)晏殊大惧     大:
    (3)殊惭无以应 惭:
    8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B.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C.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D.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8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

    (2) 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

    82.请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例(三个以上)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选文体现了范仲淹什么样的政治情怀?
    【链接材料】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答案】79. 日:每天 大:非常 惭:感到惭愧 80.C 81.(1)太守有时怒气冲冲地对着他,(他)也不屈服。 (2)礼官商议决定想要讨好章献太后,请天子率领百官在朝廷为她祝寿。
    82.①为案情与太守辩是非;②上书讨论朝政得失和民间利弊;③上奏反对天子率百官向太后祝寿;④正色抗言晏殊的斥责。体现范仲淹具有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
    【解析】7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范仲潼每天拿着已经结案的案件卷宗。日:每天; (2)句意:晏殊很害怕。大:非常;
    (3)句意:晏殊感到惭愧,无言以对。惭:感到惭愧。
    8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你很了解范仲淹,为什么不推荐了解的范仲淹,却推荐别人呢?
    “公知范仲淹”点明宰相王了解到的情况(晏殊很了解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为转折关系,表现出宰相王的疑惑; 故断为: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故选C。
    8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或:有时;临:面对;屈:屈服; (2)欲:想要;媚:讨好;帅:率领;于庭:在朝廷。
    8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首段“日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可知,范仲淹为案情与太守辩是非,不被太守的怒气所屈服;
    根据第二段“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可知,范仲淹上奏反对天子率百官向太后祝寿,不谄媚,正直,敢于直谏;
    根据第三段“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可知,范仲淹严肃而高声地反驳晏殊的斥责;
    再联系链接材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不因自己的处境与外物的变化或喜或悲,而是时刻将国家与百姓放在心上,可见范仲淹具有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范仲淹以进士身份进入仕途,任广德司理参军时,范仲潼每天拿着已经结案的案件卷宗,与太守争论案件判的是否公正,太守经常被范仲淹的质疑弄得盛怒靠近他大发脾气,范仲淹却不为太守的怒气所屈服,回去后一定会把他和太守关于案件所经历的反复争论记录在大堂的屏风上。等到范仲淹离开的时候,屏风上已经容纳不下字了。
    范仲淹服丧期满,到京城,给宰相上书,陈述朝廷政令的得失以及民间利弊,总共一万多字,宰相王曾看了后认为奇异。当时晏殊也在京师,晏殊有一个出任国史馆的推荐名额,宰相王曾对晏殊说:“你很了解范仲淹,为什么不推荐了解的范仲淹,却推荐别人呢?你提出的推荐信我已经替你压下来了,最好还是推荐范仲淹吧。”晏殊听从,推荐范仲淹,不久,为了庆祝冬至设立仪仗,礼官商定意见,想讨好章献太后,奏请天子率领大臣们在大殿上给太后献礼祝寿,范仲淹上奏认为不可以这样。(事后)晏殊很害怕(得罪太后),召唤来范仲淹,愤怒地责备他,认为他太狂傲,范仲淹脸色严肃而高声地反驳说:“范仲淹受到您错误的赏识,经常害怕不称职,还不知道自己的羞耻,没想到今天反而因为正确的言论而得罪您。”晏殊感到惭愧,无言以对。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相关试卷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9 写作-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9 写作-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专题09写作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专题09写作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4 诗歌阅读-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4 诗歌阅读-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专题04诗歌阅读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专题04诗歌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3 名著阅读-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3 名著阅读-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专题03名著阅读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专题03名著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中真题】(福建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检测卷-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试卷.zip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