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3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24届高二理科生物10月阶段性考试试卷doc、24届高二理科生物10月阶段性考试试卷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成都七中2024届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总分:90分时限:8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1-30每题1分,31-35每题2分,共40分)1.某自然生长条件下随机授粉的XY型性别决定植物,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有一对等位基因N和n,N基因控制叶片宽阔,n基因控制叶片狭长。该植物的某个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雌雄植株各占50%,且狭长叶个体占12%,则有关该种群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花粉过程中,有等位基因N和n的分离现象B.该种群阔叶雌株和所有雄株随机授粉,下一代狭长叶植株约为1/10C.若再随机授粉一代,阔叶雄株约占20%,狭长叶雌株约占2%D.阔叶雌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2.桦尺蛾的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的。某地区有一个较大的桦尺蛾种群,其中杂合子占20%,浅色个体占70%。由于环境污染,树干变黑,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树干变黑不会影响桦尺蛾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B.一年后该地区桦尺蛾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约为22%C.适应的形成与“可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有关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基因型的定向选择来实现的3.下图为某种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甲、乙种群过度繁殖的过程B.品系1和品系2的形成表明只有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b过程导致品系1和品系2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发生了明显变化D.c表示生殖隔离,c的出现意味着物种1和物种2基因频率不再变化4.基因有正选择压基因和负选择压基因之分,正选择压基因的表现效应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负选择压基因的表现效应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雄鸭的美羽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吸引雌鸭交配,避免与近似鸭错配而使生殖失败,雄鸭的素羽,不易被天敌发现,但不利于吸引雌鸭交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物的正负选择压基因是相对的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正选择压基因的频率会不断积累C.进化的实质是负选择压基因突变为正选择压基因的过程D.在天敌锐减﹑近似鸭数量增多时,美羽的基因频率会增大5.生殖隔离如果发生在受精以前,称为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如果发生在受精以后,称为受精后的生殖隔离。下列选项中与其他生殖隔离情况不同的是()A.大西洋鲱鱼有些种群在春季产卵,有些种群在秋季产卵B.树棉和草棉杂交能产生健壮可育的F1,但F1的种子通常不萌发
C.在植物中,一种植物的花粉在另一种植物的柱头上不能萌发D.鸟在求偶季节发出一定的鸣叫声吸引同种雌性,异种雌性无反应6.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再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还在不断发展。下列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1
C.不同抗生素对细菌进化形成超级细菌起到了选择作用D.减少超级细菌的形成就要杜绝抗生素的使用11.甲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图甲中的B 和CB.从图甲可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C.图乙中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的参与D.人体中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内环境作为媒介12.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B.细胞外液大约占体液的2/3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D.细胞外液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13.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葡萄糖等物质B.内环境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就是稳态C.血浆中的葡萄糖可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从而维持机体能量供给D.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和无机盐维持14.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是维持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运动过程中,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O2量会增加B.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内环境中C.人体剧烈运动不会使血浆的酸碱度发生变化D.运动过程中人体体温会略微升高,说明内环境失去了稳态15.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3
16.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11层生物膜B.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
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D.外界O2进入内环境是顺浓度梯度,内环境中CO2排出是逆浓度梯度17.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红细胞、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氨基酸④激素、血红蛋白和抗体⑤过氧化氢酶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和蔬菜⑦肌肉注射青霉素A.②③⑦B.②④⑥C.①②③⑦D.③⑤⑦18.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D.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甲中的液体19.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血管壁破损②长期坚持素食③小蛔虫进入淋巴管④花粉、海鲜等引起过敏反应使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⑤肾小球肾炎导致血尿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20.葡萄糖由小肠细胞皮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通过葡萄糖转运体(GLUT)介导的协助扩散,绝大脊椎动物细胞膜上存在GLUT。下图为葡萄糖由肠腔或肾小管腔运输至组织细胞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3为葡萄糖转运体(GLUT)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或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肠腔或肾小管腔内的Na+浓度降低,会影响小肠上皮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内环境参与了葡萄糖从肠腔或肾小管腔运输至组织细胞过程4
21.抽血检查是常见的疾病检查项目,成人一般采用静脉采血,婴幼儿可采用指尖采血。有的血项指标能体现内环境的某些成分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无论是采用静脉采血还是指尖采血,所得检样中的液体成分均为图中的④和①B.这些血项指标可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无机盐等C.某病原体感染导致③所在管道的盲端堵塞,可导致①总量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D.血检能反映健康状况是由于②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22.关于人体内缩手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沿反射弧传导(传递)的分析,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都是单向的B.突触前膜处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不消耗能量,在突触间传递消耗能量23.下图A所示为某一神经元游离的一段轴突,图B 是该段轴突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由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流表甲、乙的连接方式,都可测量无刺激时的静息电位B.刺激图A中的C处,甲、乙电流表指针均可发生两次偏转C.图B 中bc段由Na+外流引起,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D.如果某种药物类似抑制性递质作用效果,会使静息电位大小发生变化,但不影响动作电位大小24.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后神经元也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功能B.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与神经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无关C.神经递质作用完后均在组织间隙被降解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进入突触后神经元25.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逐渐减小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5
26.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研究发现,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味细胞(TRC)识别,经一系列传导和传递,最终抵达大脑皮层的CeA和GCbt区域,产生甜味和苦味(如下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GCbt产生的苦觉会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B.神经冲动在①处传递和②处传导形式分别为化学信号和电信号C.CeA产生的甜觉能传至苦味中枢 GCbt,所以“甜不压苦”D.甜味和苦味分子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27.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如下图中曲线Ⅰ所示、膜电位变化如下图中曲线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培养液M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B.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的氧气浓度有关C.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D.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28.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区域可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长时程效应,即一次传递产生的兴奋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后,会产生某种物质作为信号促进上一个神经元释放更多的递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的谷氨酸B.长时程增强效应中的NO是一种神经递质C.后膜上的信号转变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N受体与A受体既可以识别谷氨酸,又可以运输离子29.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 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 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不收缩A.①③B.②④C③②D.③①6
30.利用灵敏电流计、神经纤维及神经纤维—肌肉标本可探究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图中的刺激强度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不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B.图2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C.利用图3装置无法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还是双向传导D.若图1中刺激点改为c点,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31.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排尿时,尿道括约肌舒张是由相关神经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B.某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eC.产生尿意后,(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D.b是排尿反射反射弧的传出神经32.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氨基丁酸经突触间隙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受体,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一致C.该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效果相同D.该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Na+通道,阻碍Na+内流3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正常海水和低钠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降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会延缓动作电位峰值的产生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34.科学家以果蝇为实验材料揭示了AC—DN1P—PI神经介导的高温促进夜间觉醒的调控过程,如图所示。高温使阳离子通道蛋白TrpA1被激活,AC神经元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间觉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7
A.高温引起夜间觉醒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神经递质CNMa与其受体结合不会使PI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C.干扰AC神经元中TrpA1的合成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D.用药物抑制CNMa的合成和释放,可降低高温环境中的睡眠质量35.下图甲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均正常,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图乙为某一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为刺激A处记录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在a~b段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Na+外流B.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点应在A点,放药点应分别在B、C 点C.刺激A处,N的指针只偏转2次D.只刺激B处,若N的指针发生偏转,M的指针未发生偏转,即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二、简答题(共5题,总计50分)36.(10分)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如下(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1)该地区出现了358种鸣禽,体现了_____________多样性。(2)研究表明,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促进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__________隔离,与此同时⑥⑦原种群出现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此外,种群分布区域扩大更容易形成不同的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决定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不同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积累形成__________隔离,该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X,就成了不同的物种。(3)高海拔生活的鸣禽大多耐低氧能力特别强,这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据调查,高海拔区域本来无鸣禽种群,由于区域扩大导致原始种群迁入高海拔区域,迁入初期耐低氧个体(基因型为aa)比例较少,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8
(4)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种鸣禽与其他物种之间,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________,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37.(10分)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1)图中虚线内A代表__________,它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它在成分上与B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稳态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图中可知,内环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前几年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致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渗透压,造成组织水肿。38.(10分)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Z、X、Y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若细胞1为肝细胞,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图中字母和相应细胞来表示)。(2)人体皮肤角质层主要由10至20层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这些细胞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图中的____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因此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3)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箭头”,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39.(10分)某建筑工人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脚掌,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若下图1为其体内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的位点,D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据图作答。(1)与大叫一声“哎呀”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_区,若某人H区出现功能障碍,则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这种变化,从图中相关字母所示结构分析,这是由于___________,兴奋在上述结构处这种传递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该工人受伤后自行用药,误服了可以阻止D处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的某药品,则服用后对D处肌肉的作用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40.(10分)为了验证α-BGT(一种神经毒素)能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而阻断突触间兴奋传递,请结合所给实验材料,以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和腓肠肌收缩为检测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材料用具: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任氏液(生理盐水)、任氏液配置的乙酰胆碱溶液、任氏液配置的α-BGT溶液、微电极、导线、电压表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不再分组;电刺激强度适宜;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①用微电极、导线及电压表连接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段,再将标本置于任氏液中,电刺激坐骨神经,观察并记录。②,电刺激坐骨神经,观察并记录。③,电刺激坐骨神经,观察并记录。④分析实验结果。(2)分析和讨论:①欲测定神经段中某一点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如何放置微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②已知另一种神经毒素(β-BGT)也能阻断突触间兴奋传递,但作用部位与α-BGT不同,也不作用于乙酰胆碱。推测β-BGT的作用机理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可以通过上述实验装置探究坐骨神经是否为混合神经(兼有传入和传出的功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七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理)(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