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战国时人,楚国贵族,孟子的弟子,他是一位纵横家。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名盛一时。后因合纵失败,加之不断卷入列国政争,而被魏国、韩国弃用。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公孙衍 丈夫之冠 往之女家
本文中,“女”同“汝”,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xī)。”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 不 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使动用法。使……惑乱,迷惑。
使动用法,使……改变,动摇。
使动用法,使……屈服。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本文探讨了一个什么问题?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什么样子的?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面对景春的观点,孟子是如何反驳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
孟子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表现了他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两个层次。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为第一层,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②“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为第二层,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公孙衍、张仪之流,只是顺从君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同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一样。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②“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③“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分析。
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
孟子在说理时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孟子在说理时,举女子出嫁的生活实例,运用类比论证,以女子顺从丈夫意志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流对君王意志的顺从,其实是在讽刺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没有任何原则。
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文章论述了“何谓大丈夫”的问题,孟子先以“妾妇之道”类比,后提出大丈夫的行为准则,认为真正的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被富贵、贫贱、威武等外部因素迷乱、动摇、屈服。
得出结论 → 真正的大丈夫
提出论题 → 什么是大丈夫
以妾妇顺从之道讽刺 → 非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古义:太平。今义:熄灭。
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
古义:安静,平静。 今义:定居。
丈夫之冠也往送之门妾妇之道也与民由之此之谓大丈夫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往送之门,戒之曰( )必敬必戒(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 )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名词用作动词,行加冠之礼。
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
2021学年富贵不能淫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富贵不能淫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检查预习,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朗读指导,整体感知,内容探究,品味赏析,写法探究,鉴赏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富贵不能淫,类比说理,个人修养,责任担当,处事原则,提出观点,分析论述,得出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