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件 (2)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782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件 (2)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782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件 (2)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782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件 (2)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7826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件 (2)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7826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件 (2)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7826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件 (2)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7826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件 (2)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7826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犯,远离犯罪?
5.2 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
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第一: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 情节严重。第二: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规范,而犯罪违反了刑法。第三: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如偷窃、打架斗殴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治 安管理处罚法,应受到行政处罚。而抢劫、投毒等行为,违反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如果社会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因为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对社会的危害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时,这种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制方法。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而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判断当事人是否犯罪的的理论依据就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如:①A……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A的行为依据刑法……,触犯了刑法。③A被判处……。所以A的行为是犯罪。反之亦然。
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种类:主刑和附加刑。
在我国,广大人民警察处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一线,时常面临各种危险。社会生活中,有的人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责众”心理,他们采用威胁恐吓、拳打脚踢,甚至驾车冲撞等方式侵袭民警,严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严重挑战国家法律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为什么要严厉处罚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
①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保障社会安定;②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③暴力袭警属于妨害公务罪,应当从重处罚。④体现了对于警察权益的保护,对于强化人民警察执法的权威性,有效性将起到显著的作用,这也体现了法治的进步。
★注意:主刑只能单独使用,不得附加使用。附加刑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附加使用。
5.2 预防犯罪——加强自我防范
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启示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犯,远离犯罪
②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終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①陈某因为交友不慎,结交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沾染了不良习气;②由于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又没有及时改正,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以下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今天,我在后院发现地上有许多爆竹屑,知道你趁父母不在时约你的朋友来放爆竹了。你可曾想过:如果引起火灾,我们所要承受的损失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会有多大! 前两天,我看到你的朋友把能以假乱真的玩具手枪留在我们的院子里,还发现家里的软塑花盆被枪弹打得像蜂巢一样。 面对这些,你给我的解释是:“他们没有恶意,我也不是故意的。 你已经长大了,如果还不能慎交朋友,不懂得检点自己的行为,只怕无心也会惹下天大的麻烦。 无心之失有重有轻,但都会在你的生命里留下污点。你能不小心吗?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1)社会因素:①对未成年人的法制、道德教育的力度不够;②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2)学校因素: ①学校教育失当、管理不力;②追求上学率,忽视了学生道德、法律的教育;③控辍保学力度不够。(3)家庭因素:①对孩子管教不力,听之任之;②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③家庭关系不和睦以及家庭成员的不良品行的影响。(4)个人因素: ①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容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②法律意识不强,缺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③交友不慎,盲目模仿,从众心理等;
◆未成年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原因(校园欺凌频发的原因)(补充)
①国家、社会: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②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③家庭:家长要以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来教育和影响未成年子女,认真履行家庭保护的责任。④未成年人: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学习法律知识,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防微杜渐,正视错误,勇于改正。
◆请你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补充)
(1)区别:①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严重;②违反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则违反了刑法;③处罚不同。一般违法受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犯罪受到刑罚处罚。(2)联系:①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②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一般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关系(补充)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让我们远离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辱骂他人、强行索要财、打架、赌博、偷窃等,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让我们寻找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共同制定整改措施。 ◆小组以多种形式开展搜集到的不良行为或相关案例。 ◆针对不良行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写在下表中。
家庭教育不当、哥们义气、控制力不强、语言行为不文明等
增强法制观念、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会控制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等
厌学、约束力差、抵触家庭老师、纪律观念不强等
家长调整教育方法、加强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自己要树立理想等
盲目从众、好奇心强、爱暴力影视、游戏的影响等
加大排查收缴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远离不健康的影视、游戏等
辨别是非能力差、乐于模仿、易爱低俗文化影响等
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珍惜生命等
◆单项选择题: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________,以及对______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A.犯罪 违法 B.违法 犯罪C.违法 违法 D.犯罪 犯罪2.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严重违法性;④应受刑罚处罚性;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面属于附加刑的是( )A.拘役 管制 B.拘役 罚金C.没收财产 罚金 D.无期徒刑 没收财产4.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我们要(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远离犯罪;②杜绝不良行为;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示范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预防犯罪,自学导航,合作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说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学导航,了解罪与罚,相关链接P54,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没收财产,杭州保姆纵火案判决书,当堂检测,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扫黑除恶典型案件解析,知识加油站,阅读材料思考,注意区分,不良行为,一定是,不一定,知识窗,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