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1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2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3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共41页。

    语




    任教班级 :
    教师姓名 :

    2022年春季学期


    第五单元

    一、单元目标
    1.会写24个字,正确读写3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注意朗读停顿;能背诵文言文。
    3.能对照《文言文二则》中的注释,知晓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明白《表里的生物》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4.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更加丰富的想象。
    二、单元重难点
    1、练习辩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全面地看待事情、处理问题。
    2、发挥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三、知识框架
    本单元围绕着“科学与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文言文二则》中,《学弈》讲述了两个人同时学下棋,效果却大不一样的故事;《两小儿辩日》讲述了两个孩子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论证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表里的生物》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体现了小孩的好奇心。《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描绘了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二、 教具学具准备
    三、 教学时数
    14. 文言文二则………………………2课时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课时
    16.表里的生物 ………………………2课时
    17* 他们那时多有趣啊………………1课时
    口语交际:辩论………………………1课时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2课时
    语文园地………………………………3课时


    第14课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援、惧”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
    4.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5.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言词句的意思,把握故事的内容。
    2.懂得 《学弈》中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弈》
    课时目标
    1.会写“援、俱、弗”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解读课题
    1.故事导入:孟母三迁。
    2.了解孟子:谁来给我们介绍下孟子的生平?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3.解释课题。
    “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相机出示古人下棋的图片)
    4.引导质疑。
    教师相机点拨,梳理问题并归纳。(板书:谁学下棋?跟谁学下棋?学的结果怎么样?)
    二、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1.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时有困难的地方。
    (2)指名读,发现容易读错的词句。
    2.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一些重点句子,适当进行教读。
    (3)指导学习多音字:“缴”和“为”。
    (4)正音:“为是其智弗若与”一句中的“为”读四声。
    课件出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指导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3.反复练读,熟读课文。
    (1)让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3)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
    三、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1.对照注释,理解字词。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理解故事的内容,教师及时指导。
    2.合作学习,及时点拨。
    (1)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解疑释惑。
    (2)教师指导难理解的词句。
    ①理解“之”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
    ②学习通假字“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跟“吗”“呢”的作用相同。
    ③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弗若:不如。然:这样。
    3.疏通全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
    (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大意。
    (3)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四、领悟道理,深化认识
    1.启发思考,领悟道理。
    (1)这两个人是怎么学下棋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的结果怎么样?(课件出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是什么原因使后一个徒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是后一个徒弟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
    (4)他们俩学下棋时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一心一意心不在焉)
    2.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3.练习写字,巩固延伸。
    4.同桌互相讲故事。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两小儿辩日》
    课时目标
    1.会写“辩”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 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过程
    一 、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名句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交流资料。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若遇到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查工具书,同桌交流或举手询问老师。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3.教师领读,提升能力。
    (1)教师领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分小组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1)边读课文边看注释,把课文读懂。
    (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下来,再在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意。
    (4)课件出示几个句子,并要求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
    解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l 问其故。
    l 及日中则如盘盂。
    l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l 孰为汝多知乎?
    2.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
    l 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l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l 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3)对话交流。
    ①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争论的是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③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小儿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视觉)
    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触觉)
    小结:他们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说明各自的观点。
    (4)过渡语: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汇报交流,领悟寓意。
    (1)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不能决也)
    (2)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
    (4)演一演。
    分旁白、孔子、一儿 、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2.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总结学法: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2)拓展阅读:我们可用这样的方法在课外阅读其他的文言文,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文小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掩耳盗铃》。
    小练笔: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到的。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会写“惯、圃”等12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惯、圃”等12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题,明确作者的观点;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标点导入,点明观点
    1.书写标点,观察思考。
    (1)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它有什么含义?
    (2)学生自由发言。
    (3)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它又有什么含义?(课件演示动画,把“?”拉直变成“!”)
    (4)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引入课题,解释“真理”。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②先把句子读通顺,再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独有偶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②理解重点词语“司空见惯”“见微知著”。
    2.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提出要求。
    ①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②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
    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填一填。
    本文先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然后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最后总结:只有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2)汇报交流。
    三、理解事例,填写表格
    1.初步了解,概括事例。
    (1)找出文中列举事例的段落,快速浏览,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
    (2)作者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举了哪几个事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3)学生交流。
    第一个事例是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色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制成了石蕊试纸。
    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通过蚯蚓的分布情况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第三个事例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有关。
    2.深入理解,填写表格。
    (1)学习有关第一个事例的段落,师生合作填写相关的表格。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 1
    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
    反复试验和研究
    发明了石蕊试纸
    事例 2



    事例 3



    (2)现在再请大家细读有关另外两个事例的段落,同桌合作补全表格。
    (3)交流表格的填写,课件出示答案: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 1
    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
    反复试验和研究
    发明了石蕊试纸
    事例 2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
    搜集证据,研究推论
    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事例 3
    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反复观察实验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
    1.归纳叙述顺序。
    (1)观察表格,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
    (2)学生先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3)小结:这三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相似的,作者写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过渡:书上有一段话和大家说的意思是一样的,请大家找出这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
    2.理解关键句子。
    课件出示: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齐读这段话。
    点拨: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引导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①在这一段话中,“?”和“!”有什么含义呢?它们各指什么呢?(“?”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②那么,“把‘?’拉直变成‘!’”表示的意思和文中哪句话相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③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形象、直观、易懂)
    3.拓展举出事例。
    (1)列举事例: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微现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2)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补充,课件出示事例。
    课件出示:
    l 瓦特从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
    l 鲁班的手被植物叶子划伤,后来他发明了锯子。
    l 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小结: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就可以找到真理。
    (5)师生合作读。
    二、感悟科学精神,总结观点
    1.找关键词,感悟精神。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是靠着怎样的科学精神,在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2)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语,并联系事例理解。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你觉得他们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①见微知著。
    a.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波义耳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呢?(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b.指导朗读句子,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
    c.在魏格纳和阿瑟林斯基身上能找到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吗?
    d.学生交流。
    小结: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就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并能见微知著。
    ②善于发问。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③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2.总结观点,畅谈体会。
    (1)总结观点,反复读课题。
    是啊,这个“?”和“!”凝结了科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如果你是波义耳,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的研究之后,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畅谈体会。
    学习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领悟课文写法,仿写练习
    1.总结写法。
    (1)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本文先点明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最后总结观点,这样的文章叫作议论文。
    2.仿写练习。
    (1)题目要求:“失败乃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志者事竟成”这些格言也是真理,现在就请你们仿照本文的写法来写一篇短文,论证某句格言。
    (2)口头交流短文的选材,思考应该怎样选材。
    提示:围绕自己的观点选择具体的事例。
    课件出示:
    团结就是力量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事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观点

    (4)学生开始写作。(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放到课后去写)
    板书设计


    16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会写“脆、拦”等8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机械手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脆、拦”等8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自学字词
    1.激趣导入,读题设问。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请描述一下。
    (2)讨论:除了这些有生命的生物外,有没有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如雷、海浪、风等)
    (3)(出示旧式机械手表)这块手表能够发出声音,里面有生物吗?
    (4)板书课题。
    2.自读课文,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2)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默读全文,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2)学生口头“填一填”。
    课件出示:
    课文先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然后写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最后写“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7个词语。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3.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深入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1)“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文中有很多处心理描写,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说说理由。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交流自学情况。
    (1)首先请同学们来谈谈第一个问题。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表里的生物”的特别之处:
    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3)读一读你画出的心理描写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预设:父亲说“不许动”,表里边会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引导体会:这段话对“我”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文字,将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如——
    课件出示:
    l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l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联系上下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就像在与人倾心交谈,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我”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童年的天真无邪。指导学生在体会的基础上读好句子,读出儿童的好奇和天真。
    (4)读了上面的几个句子,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5)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补充:“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的句子来印证刚才表述的观点。
    课件出示:
    l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l 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l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l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l “为什么呢?”我又问。
    引导:从第1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因没有满足好奇心,“我”感到很痛苦)
    从第2句话中你能体会到“我”的什么特点?(“我”善于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对父亲的怀表进行仔细观察)
    从第3个片段中可以体会到“我”是个勤于思考、喜欢探索的孩子。
    二、研读对话,回顾拓展
    1.研读对话,角色朗读。
    (1)导语:同学们,文中的对话也很精彩,我们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朗读对话。
    (2)小组合作,分角色读。
    课件出示:
    l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l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3)指导朗读。
    (4)小组推荐几个同学,在班上表演分角色朗读课文。
    (5)评价朗读。
    2.回顾课题,理解结尾。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表里的各种精密的元件)
    (2)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
    “我”当时还小,以为是表里的生物发出的“嘀嗒,嘀嗒”的声音,并天真地相信了爸爸的话,以为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后来渐渐长大,“我”明白了钟表的原理,于是不说了。
    3.拓展小练笔。
    (1)引导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个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2)仿写:请你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4.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
    ①田字格出示:脆、拦、玻、璃、恶、怖、蟋、蟀。
    ②教师指导书写“蟀”字:左窄右宽,“率”的第三笔是撇折,不是点。
    ③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2)布置作业:写一写你儿时的有趣经历或一个发现。
    板书设计



    第17*课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屑、鄙夷”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通读课文。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4.能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心中未来的学校是怎样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激发大家对未来智能生活的展望,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想问问大家,今天你们是怎么来上学的呢?(生自由回答)那么,你们知道有一个叫玛琪的小女孩是怎么上学的吗?请随老师走进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板书课题: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2.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2年),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他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二、自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是怎样上学的?玛琪喜欢上学吗?如果玛琪生活在现在的社会,她会喜欢上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觉得未来的“机器学校”和我们现在的学校有哪些相同点或不同点?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先和同桌交流讨论,准备质疑。
    3.检查自读情况,同桌分段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明确:2155年5月的一天,故事主人公玛琪和托米发现了一本很早以前的纸质书。他们了解到他们爷爷的爷爷那时的学生可以到学校里上学,老师是真人,大家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起讨论。而不是像他们在家里上学,老师是机器人,所看的书都是电子书,没有同学,也没有纸质书。
    2.文中托米在顶楼上找到一本旧书,为什么称它为“真正的书”?
    明确:因为这和他们平时接触的书不一样,玛琪所看的书都是电子书,她从爷爷的讲述中得知,只有把故事印在纸上的书,才算是真正的书。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玛琪讨厌学校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一是上课面对的永远是机器人老师,没有感情交流;二是机器人老师的程序常常失灵;三是机器人老师没完没了地给她做测试。
    4.小说主人公的“爷爷的爷爷”那一代人是怎样上学的?
    明确:他们的老师是真正的人;他们在学校里上学,同龄的孩子一起上课;同龄孩子都学习相同的课程;他们在学校一起玩耍,又闹又笑,还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讨论问题。
    5.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明确:让我们明白当下课堂学习是多么有趣,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美好的学习时光,珍惜同学友谊,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玛琪的学校跟我们现在的学校相比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学校?
    明确:我们现在的学校设在专门的地方,而玛琪是在家里上学;我们现在的学校有真正的老师、同学,玛琪只有机器人老师,没有同学一起学习;我们现在读的是纸质书,玛琪看的则是电子书等。虽然我们现在的学校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相对而言我更喜欢现在的学校,因为它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
    2.针对文中的两种学校,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对改进教育方式的思考。
    预设:
    (1)现在的学校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同学之间共同学习,相互促进。但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各有不同,教师怎样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呢?
    (2)“机器学校”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足不出户即可接受针对个体进行的一对一教育,但如何避免孩子的厌学情绪和孤独心理呢?
    3.展开你的想象,说说你认为人类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怎样的?
    4.通过这篇科幻小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说中写的是玛琪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的极度憎恶,流露出她内心的孤独;没有同伴在“笑啊、喊啊”,也没有同伴“一块儿回家”,没有同伴“互相帮助、互相讨论”。她在孤独无趣中学习,她需要同伴,需要交流。小说在反思人类教育中的一些不良倾向:过分依赖科技手段,忽视了孩子的集体生活和情感交流,最终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流露出作者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人文关怀缺失的担忧。
    5.再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写法。
    (1)本文构思新颖,立意巧妙,想象奇特、有趣。
    (2)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展开。
    (3)情节推进巧妙而严谨,情节发展中运用插叙

    五、延伸拓展,推荐阅读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悼念阿西莫夫时,讲过一段十分耐人寻味的话:“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深情。”从古至今,许多的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奔向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探索着,而科学技术也正以它无穷的魅力日益照进我们的生活,未来会怎样?如何让未来更美好?无数的问号等待着我们去寻求答案。课后,希望大家可以阅读更多的科幻小说。
    推荐阅读。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等,选择其中一本仔细阅读,写读书笔记。

    [教学板书]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爷爷上学真人老师有同学纸质课本共同教室
    玛琪上学机器人老师自己学习电子书在家里

    口语交际辩论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辩论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等能力。
    2.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学会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将辩论应用到日常学习之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掌握辩论技巧,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个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看过“诸葛亮舌战群儒”?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可能都很佩服诸葛亮,佩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佩服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其实还有一点让我们佩服,就是他雄辩的口才。他舌战江东群儒,不可谓不精彩。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讨论和学习辩论原则、注意事项以及基本技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能练就一番好口才。
    二、了解辩论
    1.什么是辩论?
    辩论就是双方各自阐明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并指出对方观点中的漏洞,以便得出正确的认识。
    2.辩论会或辩论赛包括哪些内容?
    (1)有确定的论题。即有针对性地就某一论题进行辩论。
    (2)有特定的程序。
    (3)有正反双方辩手。
    (4)以驳倒对方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为目的。
    3.辩论的一般程序有哪些呢?
    (1)组织队伍。
    (2)设计辩论提纲。
    (3)对辩练习。
    三、辩论流程
    1.立论阶段:正方一辩开篇立论,在3分钟内。反方一辩开篇立论,在3分钟内。
    2.驳立论阶段: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在2分钟内。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在2分钟内。
    3.质疑环节:
    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回答。
    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回答。
    正方三辩质疑小结。反方三辩质疑小结。
    4.自由辩论。
    5.总结陈词: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四、辩论的技巧和原则
    1.表达清晰,声情并茂。辩论过程中口齿清晰,语速正常。辩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注意根据表达的需要,调整语速、语气、语调,使自己的表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观点鲜明,协同作战。立论时,一定要鲜明地表达己方的观点,切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辩论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内部观点的一致性,不要出现同意对方观点、失去自己立场的情况。
    3.善于聆听,快速反应。善听是善辩的前提。辩手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听清、听准、听懂对方观点。
    4.辩论既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站在辩论场上,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局势顺利时,不要得意忘形、趾高气扬;暂居弱势时,也不要沉不住气,自乱阵脚。注意养成自信、大方的气质。
    五、确定观点,分组练习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至少8人,分成正反两方。从下面提供的辩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辩论实践练习。在此基础上,组织一次班内小组辩论赛。(课件出示)
    辩题一: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认真练字辩题二:班干部轮选好/竞选好
    辩题三:互联网增进/疏远人们的感情辩题四:不可以说谎/可以讲善意的谎言
    六、推荐人选,全班辩论
    1.学生自由讨论三分钟。
    2.推选双方各四人举行辩论,其他同学和老师做评委。
    3.老师提示小组辩论要求、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1)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2)从不同角度分析,以理服人。
    (3)运用反问句增强语气。
    (4)辩论时,说话要文明礼貌、得体大方、机智敏捷而又不失诙谐幽默。
    七、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这次辩论会,你对辩论有了新的认识吗?
    2.同桌互说,小组长再说,最后班长总结。
    3.教师点评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教学目标]
    1.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清楚、完整地编写科幻故事。
    2.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表达一定的意思或中心。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清楚、完整地编写科幻故事,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表达一定的意思或中心。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索和发现的精神。现在让我们也跟随他们的脚步插上科学的翅膀,任想象自由翱翔。
    (1)出示相关未来的图片。(太空漫游、未来的汽车……)
    (2)看到图片后你想说些什么呢?(发生在未来世界里的、高科技的、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
    2.板书习作内容: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3.认识什么是科幻故事。
    (1)学生自由介绍自己对科幻故事的认识。
    (2)老师小结,准确理解概念。
    科幻故事是人们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编写的,其故事中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所不存在的,或者未来世界似乎也不可能发生的。但这些内容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一般要比现代科学要先进许多年。
    二、启发情感,交流阅读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科幻故事,还在书刊或电视里看过许多这类有趣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述一个你喜欢的科幻故事?(学生自由讲述)
    2.让学生谈一谈听后的感受。
    3.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科幻故事?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
    4.出示一些电视里的画面。
    5.小结:是呀,这些科幻故事多么神奇有趣,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了奇妙的未知世界!让我们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编一个令自己喜欢,让他人着迷的科幻故事。
    6.学生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描绘自己眼前看不到,却已在脑海中形成的一个幻想世界。

    三、阅读习作提示,相互交流,初步形成思路
    科幻故事也是想象作文中的一种。想象作文是对想象中的场景或事物的描述,是作者超越时间、空间、生活常规限制的各种奇思妙想的记录。想象有多大的天地,想象作文就有多大的天地。在这个天地中,你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于茫茫宇宙的每个角落、每段时间。你可以与日月星辰做伴,与它们悠然散步;你可以与嫦娥携手,共游月球;你可以在天空与鸟儿为伍,自由翱翔;你可以进入未来社会,领略高科技的神奇魅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好科幻故事呢?
    1.大胆展开想象:现在还没有发生,或者将来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是否可以写?为什么?
    (1)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结:现在还没有发生,或者将来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能写。因为许多的发明创造最初都是从幻想开始的,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美好的想象也有可能变成现实。虽然如此,但我们的想象也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现代科技发展为依据。
    2.怎样通过想象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怎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为所编写的故事,确定一个中心思想,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从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怎样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1)安排好表达顺序,确定好故事人物,想好故事情节。
    (2)想想哪些是重点情节,详细地写。哪个是重点人物,需要细致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
    (3)想象作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切忌说空话。你想象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就要把你头脑中勾画的那个新事物具体描绘出来;你想象未来你在做什么,就要具体描写你的言行。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言之有物,具体生动。
    4.如何增强科幻故事的趣味性和幻想性?
    巧用修辞。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故事会更生动,更有趣。
    四、科幻故事与一般故事的区别
    小结:科幻故事首先要注意到它是个故事,具有故事的特征。一个故事,必定有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是也需要注意科幻故事和一般故事的区别。故事中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还有它生动的情节。而科幻故事虽然具有故事的特征,但它又与一般的故事不同。主要表现在:
    1.这个故事一定是闯进未来科学的时空。“2200年的中国少年”是未来的少年,“奇妙的农场”是未来的农场,“天上的街市”是未来才可看见的街市。科幻需要闯进未来的时间,同样需要闯进未来的空间。它可以在天上,也可以在地下。
    2.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故事情节。科幻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大脑,情节是超出常理的。
    3.熔幻想与科学色彩于一炉。科幻故事虽然在现在看来是虚幻的,但由于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将来有可能变成实实在在的真实存在。
    4.熔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炉。科幻故事是文学和科学的结合,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文学性。这样在读者被感动、被吸引的同时,已不知不觉将科学知识吸收和消化了。

    五、习作要求
    1.故事情节要生动,不能让人看后觉得索然无味。
    2.要在故事中确定几个角色,要有各自的名字,不能只用“他”“你”这样一类的代词泛指。
    3.大胆发挥想象,中心要突出,详略要恰当。
    4.作文内容要具体生动,表达人们健康美好的愿望。
    六、 动笔写作、交流互改、教师点评
    七、课堂小结
    科幻故事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保障,让故事的主人公在超越时空的范围内,发生有趣的故事。这样,编出来的故事才能吸引人、感动人。当然,只有热爱生活,才会去展望未来,才会插上幻想的翅膀在未来的太空中遨游,到神秘的海底去探索,到未来的世界去感悟,这就是科幻故事,这就是一个奇妙的天地。
    [教学板书]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展开大胆想象
    立意美好愿望
    故事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善用修辞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交流学习中的好习惯,明白好的学习习惯能使自己终身受益。
    2.了解古今字义的差别,积累成语。
    3.体会引用的好处,学会在表达时引用名人名言等佐证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古代书法艺术,学练一手好字。
    5.积累、运用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1.交流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好的习惯伴随自己一生。
    2.体会引用的好处。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学习中的好习惯,明白好的学习习惯能使自己终身受益。
    2、了解古今字义的差别,积累成语。
    3、体会引用的好处,学会在表达时引用名人名言等佐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交流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好的习惯伴随自己的一生。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与你亲密无间。我不是机器,但我全心全意听命于你。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人。培训我,我会为你赢得整个人生;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身。我到底是谁?我平凡得让你惊奇。(谜底:习惯)
    2.过渡:习惯原来是这样与我们如影随形,习惯又是如此左右着我们的人生!经历六年的小学教育,我们都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它5又曾带给我们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二、交流平台
    1.阅读内容提示,组织自学、交流、汇报。
    2.说说我们的好习惯。
    (1)我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还喜欢及时摘抄对我有帮助的词句、段落,丰富积累。
    (2)我喜欢一边读一边做批注,感觉自己好像在和作者聊天,这种方式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3)我养成了修改习作的习惯。写完以后我会认真读几遍,修改发现的问题。每次习作都这么做,几年下来,我的作文越写越好了。
    (4)我的好习惯就是随时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有疑问的时候,有时我向别人请教,有时自己查资料解决。
    3.谈谈这些习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益处。
    (1)我家订阅了许多的报刊杂志,《意林》《文摘》都是我爱看的,《小学生必读课外书》我基本上都看了,摘抄本都有三大本了。读书看报开阔了我的阅读视野,丰富了我的积累。我曾多次参加全市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这都与我爱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分不开。
    (2)边读书边做批注,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很容易走进书中去,真的就像是在和作者聊天,也加深了我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修改习作既可以促使自己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及时纠正错误,是一种快速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方法。这样还能锻炼我思维的缜密性和办事的实效性。
    (4)勤学好问是一直备受推崇的学习方法,它让我学会了勤于思考,勇于提问,乐于质疑,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积累了更多的知识。
    4.怎样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
    (1)确立目标。养成习惯的第一步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有目标的行动,会使你事半功倍。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是最主要的任务,那么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为重要的。
    (2)细水长流。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贯彻每天付出一点努力的方法,以确保整个努力长存而不付诸东流。养成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需要急于求成,在短时间内有大的突破,这是不现实的。1.说一说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好习惯,这些好习惯给你带来了哪些益处,你又是如何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呢。
    (3)齐心协力。我们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种强大的力量,即借助别人的力量,帮助自己养成习惯。找到一个有共同目标的朋友,相互监督,相互支持,为你养成好的习惯,注入强大的动力。
    (4)坚持不懈。“没有什么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需要一个过程,从弱小到强大,从欠缺到完善。养成习惯的道路也是如此,我们应当坚信未来,相信自己的能力,对未来保持热情,同时做好心理准备,时刻准备面对成功道路上的挫折与考验,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进取,不断向上。
    过渡:有位哲人曾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成功”,希望我们把已有的好习惯继续保持下去,收获更多的好习惯,相信有一天,这一个个的好习惯都会成为大家成功路上的阶梯。
    三、词句段运用
    (一)第1小题。(学习词语古今义的不同)
    在学习《文言文二则》时,我们知道“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中,“汤”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水中加入肉、菜等煮出来的汁水”,而是“热水”的意思。古汉语中有许多通假字,古今异义的字,一词多义的字,还有词类的活用等。而有一些成语中的语素就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像这类的成语,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要结合语境,弄懂其中保留的古汉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成语释义。
    1.读一读书中给出的成语,注意加点字的字义。
    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不以为然过犹不及赴汤蹈火
    我的发现:这些加点字的字义和现在的字义出入很大,它们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我们在理解这类成语时,弄清这些关键字义,其他的就比较好理解了。
    2.同桌交流,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说说你对成语的理解。
    走马观花:走,跑。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多比喻观察事物或了解情况不深入细致。
    自愧弗如:弗,通“不”。自己感觉到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俱,都,一起。声音和眼泪一起出来,指边说边哭。
    不以为然:然,正确,对,这样。不认为是对的。
    过犹不及: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赴汤蹈火:汤,热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3.拓展练习,丰富积累。
    (1)短兵相接——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古义:泪。今义:鼻涕。
    (3)远涉重洋——古义:徒步过水。今义:经历。
    (4)身体力行——古义:亲身体验。今义:人体。
    (二)第2小题(引用)
    1.读句子,谈感受。(课件出示句子)
    (1)自由诵读。
    (2)小组交流,看看句子有什么特点。
    (3)谈感受。
    2.了解引用。
    (1)什么是引用?
    把名言、格言、成语、诗词、典故、史料以及特殊需要的语句等,有选择地使用到文章或讲话中,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2)引用的分类:
    引用分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就是在引用部分的前面或后面,写清“××说”等字样,明明白白告诉读者引用内容的出处、来源。暗引,不单独引出,也不说明出处、来源,直接把引用的话组织到文章里,使它和作者自己的话浑然一体。
    例:①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刘章《搭石》)——明引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路甬祥《呼风唤雨的世纪》)——暗引
    (3)引用的修辞效果。
    引用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或讲话论据确凿充分,不仅让读者有启发,有顿悟,而且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并且很好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使文章语言精练、意蕴含蓄。
    例: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陈慧瑛《梅花魂》)
    简析:作者接连引用描写乡思、乡愁的诗句,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充分表现出外祖父思乡心切、渴望叶落归根的心境。此刻每一句诗,都仿佛在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心弦。
    (4)运用引用要注意的问题:
    ①引用的话必须和自己的话密切结合,和上下文取得自然的联系,不要无目的无章法地引用。
    ②要正确地理解引用的语句,不能牵强附会,断章取义。
    ③明引一定要慎重,忠实于原文,不可随意改动。

    四、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赵孟(fǔ)书法作品,学生欣赏,交流讨论。
    2.阅读课本中的书写提示,结合其书法作品,感受作者的书法特色。
    3.练习书法,注意运笔、结构等。
    4.和同桌交换自己的习练作品,相互指教,共同进步。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古代书法艺术,学练一手好字。
    2、 积累、应用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体会引用的好处。
    五、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诵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训,借助工具书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2.小组同学交流释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这些名言警句的意思,老师适当讲解。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句意: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句意为: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激励人要弃旧图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全句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句意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法: 效法。周: 通“赒”, 帮助。循: 沿袭。句意为:如果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 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4.练习背诵。

    [教学板书]
    交流平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词句段运用(猜想词语的意思引用)
    书写提示(赵孟书法作品赏析)
    日积月累(变)






















    (个性化修改)












































    (个性化修改)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