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6含答案
展开课时质量评价(六)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后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后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aCl是非电解质
B.NaCl溶液是电解质
C.NaCl是弱电解质
D.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 解析:NaCl固体不能导电,NaCl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因此NaCl是电解质,氯化钠属于盐类,是强电解质,A、B、C均错误;Na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Na+和Cl-,D正确。
2.下列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SO+OH-+Ba2+===H2O+BaSO4↓表示的是( )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
B.硫酸氢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
C.硫酸氢钾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D.硫酸氢钾溶液与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C 解析:A项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2OH-+Ba2+===2H2O+BaSO4↓,故A错;B项的离子方程式为NH+H++SO+2OH-+Ba2+===NH3·H2O+BaSO4↓+H2O,故B错;D项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2OH-+Ba2+===2H2O+BaSO4↓,故D错。
3.在c(Ca2+)=0.1 mol·L-1的新制漂白粉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K+、CO、NO
B.Na+、K+、SO、OH-
C.K+、Na+、NO、CH3COO-
D.H+、NH、NO、SO
C 解析:在c(Ca2+)=0.1 mol·L-1的新制漂白粉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和ClO-。Ca2+与CO能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ClO-能将SO氧化,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K+、Na+、NO、CH3COO-与Ca2+、Cl-和ClO-都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Ca2+与SO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H+与ClO-生成HClO,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H2O2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I2+2OH-
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NH+OH-===NH3·H2O
C.向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 2溶液至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Al3++2SO+2Ba2++4OH-===2BaSO4↓+[Al(OH)4]-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CO+Ba2++OH-===BaCO3↓+H2O
D 解析: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单质,溶液显酸性,离子方程式中不得出现氢氧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A错误;HCO可以与OH-发生反应生成CO,B错误;向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 2溶液至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3Ba2++6OH- ===2Al(OH)3↓+3BaSO4↓,C错误;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HCO+Ba2++OH-===BaCO3↓+H2O,D正确。
5.(2019·北京高考)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0.1 mol·L-1 H2C2O4的pH=1.3)
实验 | 装置 | 试剂a | 现象 |
① | Ca(OH)2溶液(含酚酞) |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 |
② | 少量NaHCO3溶液 | 产生气泡 | |
③ | 酸性KMnO4溶液 | 紫色溶液褪色 | |
④ | C2H5OH和浓硫酸 |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H2C2O4有酸性,Ca(OH)2+H2C2O4===CaC2O4↓+2H2O
B.酸性:H2C2O4>H2CO3,NaHCO3+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有还原性,2MnO+5C2O+16H+===2Mn2++10CO2↑+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 C2H5OOCCOOC2H5+2H2O
C 解析: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A正确;较强酸可以制较弱酸,B正确;H2C2O4是弱酸,在书写相关离子方程式时不应拆成C2O和H+,C错误;1 mol H2C2O4中含2 mol 羧基,D正确。
6.(2020·长春模拟)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
选项 | 已知 | 类推 |
A | 将Fe加入CuSO4溶液中:Fe+Cu2+===Cu+Fe2+ | 将Na加入CuSO4溶液中:2Na+Cu2+===Cu+2Na+ |
B |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Ca2++2ClO-===CaCO3↓+2HClO |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H2O+Ca2++2ClO-===CaSO3↓+2HClO |
C | 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2Cl-+2H2O2OH-+H2↑+Cl2↑ | 惰性电极电解MgBr2溶液:2Br-+2H2O2OH-+H2↑+Br2 |
D | 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至中性:H++OH-===H2O | 稀硝酸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H++OH-===H2O |
D 解析:铁排在金属铜的前面,金属铁可以将金属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活泼金属钠和盐溶液的反应是先与水反应,不会置换出其中的金属,故A错误;碳酸和亚硫酸的酸性均强于次氯酸,但SO2具有还原性,次氯酸钙具有氧化性,二者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惰性电极电解溴化镁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气和溴,C错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稀硝酸与氢氧化钡反应均可用H++OH-===H2O表示,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7.A、B两种溶液分别含有下列十种离子中的各不相同的五种:H+、Al3+、Na+、Cu2+、NO、OH-、SO、CO、SO、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A溶液为无色溶液,则A溶液中可能含有:H+、Al3+、Cl-、SO、NO
B.若A溶液有强还原性,则B溶液中可能含有:H+、Cu2+、Al3+、Cl-、NO
C.若B溶液呈强碱性,则A溶液中可能含有:H+、Al3+、Na+、Cu2+、NO
D.若B溶液有强氧化性且各离子浓度相同,则B溶液可能含有:H+、Al3+、Cu2+、NO、SO
B 解析:若A溶液为无色溶液且含有H+、Al3+、Cl-、SO、NO,则B溶液一定含有Cu2+、OH-、CO等,Cu2+与OH-、CO等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若A溶液有强还原性,则A溶液中含有SO,SO与H+、Cu2+、Al3+、NO(H+)不共存,这些离子都存在于B溶液中,B正确;若A溶液中含有H+、Al3+、Na+、Cu2+、NO五种离子,由于A、B含有各不相同的五种离子,则B溶液中没有阳离子,C错误;B溶液有强氧化性且各离子浓度相同,则B溶液中含有H+、NO(显强氧化性),若B溶液中含有H+、Al3+、Cu2+、NO、SO(浓度相等),则B溶液中正电荷数目比负电荷数目多,溶液不显电中性,D错误。
8.将物质的量均为a mol的FeCl3和CuCl2投入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再加入b mol铁粉充分反应(忽略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0<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3++Fe===3Fe2+
B.当b≥时,发生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2Fe===4Fe2++Cu
C.当<b<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a mol<n(e-)<2a mol
D.当<b<时,反应后的溶液中n(Cu2+)∶n(Fe2+)=(-b)∶(b+a)
BC 解析:Fe3+的氧化性强于Cu2+,因此先发生反应Fe+2Fe3+===3Fe2+,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b=,若铁过量,接着发生反应Fe+Cu2+===Fe2++Cu,当把Cu2+全部转化成Cu时,b=。根据上述分析,当0<b≤时,只发生Fe+2Fe3+===3Fe2+,A项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当b≥时,发生Fe+2Fe3+===3Fe2+、Fe+Cu2+===Fe2++Cu,且Cu2+全部转化成Cu,发生的总反应是2Fe3++2Cu2++3Fe===5Fe2++2Cu,B项错误;当<b<时,Fe完全反应,1 mol Fe转移2 mol电子,因此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mol<n(e-)<3a mol,C项错误;当<b<时,发生Fe+2Fe3+===3Fe2+、Fe+Cu2+===Fe2++Cu,且Cu2+部分转化成Cu,根据铁元素守恒,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为(b+a)mol,根据反应方程式,求出n(Cu2+)=(-b)mol,因此n(Cu2+)∶n(Fe2+)=(-b)∶(b+a),D项正确。
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NH、Mg2+、Cu2+、SO、SO、Cl-、Br-、CO中的若干种,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1,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某同学另取少量原溶液,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B.肯定存在的离子是SO、Br-,是否存在Na+、K+需要通过焰色试验来确定
C.若把Ba(NO3)2和HNO3溶液改为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
D.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Cu2+、SO、CO,一定含有NH
CD 解析: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Cu2+,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SO,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说明不含有CO,溶液中加四氯化碳后分层,下层呈橙色,则含有Br-,上层溶液加入硝酸钡和稀硝酸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含有的SO被氯水氧化为SO,则无Mg2+,离子浓度都为0.1 mol·L-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NH、Na+、K+,一定不存在Cl-,由以上分析可知A、B错误,D正确;加入Ba(NO3)2和HNO3溶液的目的是检验亚硫酸根离子,若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因为氯水已将SO氧化为SO,C正确。
三、非选择题
10.在Na+浓度为0.5 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 K+ Ag+ Mg2+ Ba2+ |
阴离子 | NO CO SiO SO |
现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果 |
Ⅰ |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 L气体 |
Ⅱ |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 固体质量为2.4 g |
Ⅲ | 向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实验Ⅰ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阴离子 | NO | CO | SiO | SO |
c/(mol·L-1) |
|
|
|
|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知溶液为透明澄清溶液,因此溶液中的离子必能大量共存。由实验Ⅰ可知,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必有CO,其浓度为=0.25 mol·L-1,则溶液中一定无Ag+、Mg2+、Ba2+;且能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有SiO,发生的反应为SiO+2H+===H2SiO3↓,灼烧所得固体为SiO2,则SiO的浓度为=0.4 mol·L-1;由实验Ⅲ可知溶液中不含SO;根据电荷守恒知2c(CO)+2c(SiO)=2×0.25 mol·L-1+2×0.4 mol·L-1=1.3 mol·L-1>0.5 mol·L-1,因此必有K+,至少为0.8 mol·L-1,不能确定有无NO。
答案:(1)Ag+、Mg2+、Ba2+
(2)SiO+2H+===H2SiO3↓
(3)
阴离子 | NO | CO | SiO | SO |
c/mol·L-1 | ? | 0.25 | 0.4 | 0 |
(4)存在,最小浓度为0.8 mol·L-1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1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1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