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知识归纳 | 识记理解
【历史概念】 哥伦布大交换“哥伦布大交换”是指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引发的全球性交流。这种全球性交流不同于以往洲际之间的交往,它是一场东西半球、新旧大陆之间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动物、植物、人种、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的大规模交流与互动。
1.欧亚物种传入美洲的概况。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特别提醒】 影响当今农作物物种传播的因素:区域之间的交流;政府的重视和推广;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
探究点一 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材料一 美洲许多农产品是亚欧非诸国人民从未见过的。如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美洲农产品传播到世界,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也因此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问题1] 美洲作物为什么会传入亚欧非各洲?其影响主要有哪些?(培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原因:美洲作物在新航路开辟后,伴随殖民扩张传入亚欧非各洲。影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增加了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增长。
材料二 各种圈养的动物,尤其是马、牛和羊,是东半球的一个重要贡献。美洲大陆没有可与之媲美的动物,那里的美洲驼和羊驼价值较小……当然,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2] 根据材料二,指出欧亚大陆传入美洲的驯化动物有哪些。这些动物传入美洲的影响是什么?(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驯化动物:马、牛和羊。影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
【要点总结】 早期各大洲物种交流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①美洲外传的物种主要是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如玉米、甘薯、番茄和辣椒等;欧亚大陆传入美洲的作物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经济作物等,品种繁多,如小麦、大麦、苹果、黄瓜、甘蔗等。②欧洲移民还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美洲,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
(2)特点。①多向交流:美洲与欧洲、亚洲、非洲之间都有物种交流,还存在反向传播,如番茄经欧洲改良后又传回美洲。②农作物居多:在物种交流的过程中,传播的多为农作物,禽畜品种较少。③欧亚为主:物种交流范围主要是在欧亚地区与美洲地区,其他地区如非洲,交流相对少。
④逐步深入:美洲物种传入亚欧后,起初多为观赏或者药用植物,后来人们对其认识逐步全面深入,将其发展为粮食或蔬菜作物。⑤西葡中介: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走在殖民扩张的前列,因此在物种交流过程中,充当了不自觉的历史交流工具。
探究点二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材料一 1526年,甘薯被西班牙人带到欧洲。甘薯在欧洲的传播比较缓慢,在一段时期内与马铃薯一样受到误解,被认为含有催欲素。17世纪,甘薯在西班牙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在整个欧洲,由于饮食习惯和地理条件,甘薯始终不如马铃薯那么普及。——摘编自张箭《甘薯的世界传播史》
材料二 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盖度闽海而南,有吕宋国……闽人多贾吕宋焉。其国有朱薯,被野连山而是。……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挟小盖中以来,于是入闽十余年矣。——[清]周亮工《闽小记》材料三 番薯……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甘薯、马铃薯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情况,并分析甘薯、马铃薯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出现差异的原因。(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传播情况:甘薯在欧洲传播缓慢,不及马铃薯普及;甘薯在中国传播快且种植普遍。原因:欧洲和中国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习惯和认识上的差异。
【要点总结】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日常生活。(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4)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出现乱砍滥伐、过度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
课堂小结 | 史论提升
随堂小练 | 素养达成
1.据学者研究,18世纪中叶开始,玉米和甘薯在南方大规模种植,至19世纪下半叶进一步推广到北方。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1679—1880年中国人口(单位:万人)
由此可知,清代( )A.玉米、甘薯种植与人口同步增长B.玉米、甘薯推广是人口增长的主因C.人口压力促进玉米、甘薯的推广D.北方山地多不利于玉米、甘薯种植【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679—188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我国南方从18世纪中叶开始大量种植玉米和甘薯,并且快速向北方推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和甘薯都是高产作物,其推广种植是为了应对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粮食压力,故C项正确;人口增长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玉米和甘薯的种植从18世纪中叶开始,并不同步,排除A项;玉米和甘薯的推广是应对人口增长的措施而非人口增长的主因,排除B项;我国北方多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多山地的是南方,排除D项。
2.洲际物种交流约在1500年开始掀起新的高潮,它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之一是( )A.引起欧洲所谓的“价格革命”B.促进饮食文化全球化的推进C.提高了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D.增加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答案】D 【解析】本题强调“直接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
3.明朝中后期,世界新航路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先后传入中国的美洲独有物种除土豆、辣椒之外,还有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刺激了当时中国( )A.生产工具迅速革新B.农业商品化发展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D.朝贡体制的终结【答案】B 【解析】土豆、辣椒、玉米和甘薯等美洲作物被引入中国并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明清时期农业商品化发展,故选B项。
4.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加速。在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很多欧亚作物也传入美洲。其中对美洲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A.大麦和甘蔗 B.苹果和葡萄C.小麦和水稻 D.黄瓜和豌豆【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后来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在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故选C项。
5.下图为某个历史事件的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B.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影响C.亚、非、拉的近代化 D.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答案】B 【解析】图片强调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物种交流和商品交换,故选B项。
6.有学者指出,欧洲与新大陆之间的人员往来变得密切,大量的植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从新大陆传入欧洲,这些植物带来的利益构成欧洲发展的基础,使得新的文明被构筑、被建立。该学者强调的是(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C.美洲物种传播加速了欧洲发展进程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C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5《练习三》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三》教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5《练习三》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图文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马铃薯,2蔬菜作物,墨西哥,西班牙,商品经济,论从史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