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2节人口迁移课时学案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2节人口迁移课时学案第1页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2节人口迁移课时学案第2页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2节人口迁移课时学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2节人口迁移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2节人口迁移课时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案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说明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影响,探讨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综合思维: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人口迁移特点,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知识体系导图]



    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概念:人口迁移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❶
    2.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❷
    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阶段
    影响因素
    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
    自然因素
    为满足生存需求而迁移
    古代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的吸引、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
    与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以集团性或大批迁移为主
    15世纪至19世纪
    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口迁移为主。主流是从“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济原因为主,社会性、政治性原因为辅
    趋于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永久性定居移民的比例减少,迁移目的和形式也趋于多元化❸

    ❶人口迁移一般需具备的条件:居住地变更、空间移动、时限为长期或永久性。
    ❷国际人口迁移:国际难民、出国留学等;
    国内人口迁移:“闯关东”“雁南飞”“走西口”等。
    ❸19世纪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拉丁美洲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欧洲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❹
    2.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 ❺
    (1)“推力”:原居住地一种或多种劣势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口迁出。如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2)“拉力”:迁入地一种或多种优势所形成的拉力,吸引人口迁入。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多样的文化等。
    3.具体因素:收入因素、距离因素、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变化等。 ❻
    ❹当前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❺一个地区是迁入地,还是迁出地,由“推力”和“拉力”决定,当“推力”>“拉力”为迁出地;当“拉力”>“推力”为迁入地。
    ❻一般来说,地域间的经济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
    三、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特点: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迁移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等特点。
    2.人口流动:
    (1)概念: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影响因素: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3)流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谋发展,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 ❼

    ❼目前我国人口流量最大的流动人口为“民工流”,流动方向主要为乡村→城市,西部→东部,内陆→沿海,贫困→发达。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20·天津等级考)读下表,回答(1)、(2)题。
    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2000年
    排名
    2010年
    排名
    广东
    1 505
    1
    2 150
    1
    浙江
    369
    2
    1 182
    2
    上海
    313
    3
    898
    3
    江苏
    254
    4
    738
    4
    北京
    246
    5
    705
    5
    福建
    215
    6
    432
    6
    天津
    73
    12
    299
    7
    山东
    103
    10
    211
    8
    新疆
    141
    7
    180
    9
    辽宁
    104
    9
    179
    10
    内蒙古
    55
    15
    144
    11
    河北
    93
    11
    140
    12
    云南
    116
    8
    123
    13
    (1)据表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
    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
    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
    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
    (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获取信息】
    ①表格为2000年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
    ②表中的部分省份分属于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③各省2000年和2010年流入人口数量及排名变化
    ④广东省为我国发达地区,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主要为经济原因。
    【尝试解答】(1)B (2)D
    解析:第(1)题,由信息①②③可知,从2000年到2010年,东部经济地带省份流入人口规模明显大于其他经济地带省份,数量不均衡。第(2)题,由信息④可知广东省位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对人口吸引力大,故跨省人口流入最多。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并具有一定的个人决策的主观性。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水资源
    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矿产资源
    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经济发展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交通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3.政治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政策
    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尤其重要,如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
    政治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全面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1.产生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点
    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流动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
    3.“民工流”流向的变化
    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出现“民工荒”,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出现“回流”现象。主要原因:近年来,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

    (2019·海南高考)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1~3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1.B 2.C 3.A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第2题,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减少,故C正确。图中只是显示了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无法判断美国本土人口数量的变化,故A错误。通过计算,可知中西部地区1995年以流出为主,2010年依然以流出为主,故B错误。1995年只有南部为净流入,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净流入,所以净流入的地区增多,故D错误。第3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经常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从而能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流入人口数量减少,西部也由净流出变为净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故A正确。交通、文化、教育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是材料中没有明显的提示内容,故B、C、D错误。
    【备选题】
    (2020·济南模拟)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加速,流动老人已成为国内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我国主要老年人口流入大省的人口来源(下表),可为老年人口流动大省制定人口政策、合理配置养老资源提供依据。据此完成1、2题。
    流入省
    来源省
    30%以上
    20%~30%
    10%~20%
    5%~10%
    上海

    江苏
    安徽
    浙江、河南
    北京

    河北
    黑龙江
    河南、辽宁、内蒙古、吉林、山东
    西藏
    四川


    重庆、甘肃、河南
    新疆

    河南、四川
    甘肃

    浙江

    安徽
    四川
    河南、贵州、湖北、江苏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1.流动老人( )
    A.主要来源于西部地区
    B.全部流入经济发达省份
    C.以远距离人口流动为主
    D.河南流出老人去向分散
    2.进藏流动老人以四川人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川藏位置相邻 B.四川经济发达
    C.国家政策支持 D.川藏习俗相似
    1.D 2.A 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流动老人的主要来源为中部地区省份,A错;流入省份包括西藏,并非全部流入经济发达省份,B错;流动老人以近距离流动为主,C错;表格中的流入省份中,除辽宁外,其他省份的老年人来源地均有河南省,表明河南省流出老人去向分散,D正确。第2题,流入西藏的老人中,四川省占30%以上,主要原因是西藏和四川在空间位置上相邻,A正确;四川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且如果四川经济发达,则就业岗位多,大多数青年人会留在四川,则进藏老人会减少(我国老人多因家庭因素前往子女所在城市居住),B错误;国家政策以及习俗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
    考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获取信息】
    ①该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②图中横轴表示人口所占比例,纵轴表示人口年龄段。
    ③图中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而不是人口数量。
    【尝试解答】(1)C (2)B
    解析:第(1)题,图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例远大于欧盟籍,该年龄阶段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说明非欧盟籍与欧盟籍相比,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非欧盟籍25~50岁的人口比例远大于欧盟籍人口比例。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带来大量劳动力,必定会降低欧盟籍的老龄化水平,缓解欧盟老龄化进程。人口迁入会带动欧盟经济。

     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镇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2)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3)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为城镇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镇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镇化的发展。
    (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三角度”“四方面”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三个角度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2.四个方面
    (1)人口数量:迁入地增多,迁出地减少。
    (2)性别比:轻工业区降低,重工业区增加。
    (3)职业构成: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4)交通运输: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

    (2020·天津模拟)下图示意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月季变化和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留意愿。读图完成1、2题。

    1.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 )
    A.受气候影响流动时间较集中
    B.2~3月份小高峰主要是春节返回家乡
    C.流动周期一般为半年
    D.9~10月份小高峰主要与农业活动有关
    2.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留意愿对流出地的影响是( )
    A.不利于边疆稳定和边防巩固
    B.加快生态环境恶化进程
    C.降低人口老龄化
    D.利于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护
    1.D 2.A 解析:第1题,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时间比较集中,其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A错误;2~3月份春节过后返城务工经商人群形成最大高峰,B错误;流动周期一般为一年,以春节为节点,春节前夕返回流出地,春节过后进入流入地城市,C错误;9~10月份的小高峰是返乡农民忙完秋收和冬耕后再次外出形成的,因此流动主要受农业活动的影响,D正确。第2题,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大部分愿意在流入地长期居留,说明迁出地和迁入地经济差距巨大。两省区是我国边疆省区,总体上人口以迁出为主,使两省区的边疆地区条件更差,人口迁出态势更明显,不利于边疆稳定和边防巩固,A正确;人口迁出使得人口减少,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和优化,B错误;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会加剧人口老龄化,C错误;迁出人口受外部影响大,进而影响迁出地,会导致地方性文化改变,D错误。
    【备选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意大利1861年~1991年农业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

    分析1861年~1991年农业人口迁移对意大利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注意图示农业人口迁移有两个方向,可据此分别分析:一是大量农业人口向工业金三角迁移,可增加工业金三角地区的劳动力,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二是大量农业人口向国外迁移,则会减少本国的劳动力。
    答案:农业人口向工业金三角迁移,给金三角地区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该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人口向国外迁移,使本国劳动力减少,部分地区或行业劳动力不足。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民工潮”成为描述我国农村劳动力城镇流动的专用名词。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归族”开始出现。而“民工荒”这个词汇,曾经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而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回暖,关于“民工荒”现象的报道又开始占据各大媒体的版面。
    【探究思路】
    [探究思路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口流动的趋势分析
    2005~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

    [问题]
    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这些省区经济发展有何特点?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高,同时教育、医疗、生活水平较高。
    [探究思路二] “城归族”的背景及带来的影响
    城归,类似于“海归”这个词,就是指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然而,资金短缺、缺乏人脉、经验不足、市场垄断等隐形屏障横亘在他们面前,加之部分人自身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也让这些看似风光的“城归族”陷入困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开始,我国外出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人社部对10省500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自主创业人数同比增长3.1%,一些劳务输出大省返乡创业的人数更多,如贵州上半年返乡创业人数同比增长58%。虽然基数小,但增长趋势十分明显。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志明在相关会议上表示,2015年10月全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达200万人左右。
    [问题]
    “城归”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民回乡创业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提示:原因:一些农民工在城市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积累了财富,也具备了以更加积极主动和开创性的方式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随着近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日益凸显,以及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群农民工开始返乡创业。
    问题:资金短缺、创业经验不足等。
    措施:创业培训、配套设施、金融支持、政府引导等。
    [探究思路三] “民工荒”的背景、成因分析
    “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其他省市也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这是用工制度的一个不合理现象。按理说,出现“民工荒”对民工是好事,说明市场对他们需求增加了,但事情并不让人乐观。过低的工资待遇和一些歧视行为,让民工也寒心。他们逐渐意识到,城里的那份工作并不可靠,由当初的趋之若鹜变得理性起来,城市里就出现了招不到民工的现象,就产生所谓的“民工荒”。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民工,适当地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是摆在用人单位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当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毕竟他们是财富的创造者之中重要组成部分。而更重要的是,要让民工遇到困难时有法有据可依,有理可申,诚信对待民工才能吸引民工就业。
    “民工荒”还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一种现象--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这说明目前的经济运转非常好。
    [问题]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工教育水平低,缺乏技能,导致结构性矛盾;农民工待遇低,留不住人;乡村经济发展迅速,就业、创业机会增多;各地为了稳定农民工就业采取了很多有利措施,比如扶助农民工创业、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缓解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难题,而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为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贮备实用型技术人才。
    【研究结论】
    中国人口流动现象实质是人口迁移,分析问题时要结合时代背景,根据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案例应用】
    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完成第1题。

    1.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高,故A、D项错误;甲地迁往重庆市的人口比例并不高,故B项错误;甲地人口迁出比例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故C项正确。
    (2020·深圳模拟)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2~4题。
    2.“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3.“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4.“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2.D 3.A 4.B 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故选D。第3题,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故选A。第4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而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而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故选B。

    相关学案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时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第2节城镇化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第2节城镇化课时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化及其过程,三产业转移,案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单元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单元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课时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中国四大区域地理特征,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