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第1页
    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第2页
    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金溪一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5分)。(共15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
    1.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牝鸡司晨”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B.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C.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可能与温度影响酶活性有关
    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都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
    2.图中甲、乙、丙可组成生物体内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三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一个由两个巯基()形成的二硫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甲有21种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32
    C.如果甲中的R基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D.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3.下列有关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地区红绿色盲患者在男性中约占8%,在女性中约占0.64%,由此可知红绿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约为8%
    B.基因频率变化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不受环境的影响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
    D.一个种群中某个体的死亡就会引起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4.细胞中的酶与代谢密切相关。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在U形管底部中央放置了不允许二糖通过的半透膜(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将U形管左侧和右侧分别加入等量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在U形管的两侧同时滴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溶液;观察右侧液面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液面的变化情况与半透膜的通透性密切相关
    B.液面可能会一直升高至一定高度后停止
    C.液面可能先下降后再上升至一定高度停止
    D.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5.图甲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乙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丙表示人体小肠黏膜上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丁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③不属于内环境,体液①中含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B.图乙中②③全部通过呼吸系统完成
    C.图丙中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红细胞所通过的内环境为组织液→血浆
    D.图丁中BC段原因是乳酸与图甲④中NaHCO3反应,使pH维持基本稳定
    6.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如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分别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全球的是(    )
    A.2、1、5 B.5、3、2
    C.3、4、2 D.1、2、3
    7.肺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吸气时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抑制吸气中枢兴奋,吸气转为呼气。呼气时肺缩小,感受器兴奋下降,吸气中枢再次兴奋,呼气停止转而吸气。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 B.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C.受大脑皮层一定程度的调控 D.可防止剧烈运动时对肺造成损伤
    8.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K+快速流出神经元M
    B.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C.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
    D.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
    9.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K+外流引起的
    B.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不需要消耗能量
    C.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
    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
    10.人体的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图所示为NE的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兴奋时释放的NE只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B.NE作用于谷氨酸能神经元上相应受体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C.NE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使后膜Na+信道开放,K+通道关闭
    D.使用突触前自身受体a2阻断剂酚妥拉明后,NE的释放量会增加
    11.现有一种6号三体玉米,该玉米体细胞的6号染色体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如图所示(A为抗病基因。a为感病基因),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雌配子能参与受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玉米植株形成的上述4种类型的雌配子数量比例为1:1:1:1
    B.配子②和④不可能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
    C.该三体抗病玉米自交,于代感病植株约占1/6
    D.以该三体抗病玉米作父本,与抗病玉米(Aa)杂交子代中抗病植株占2/3
    12.如图为研究人体运动强度与氧气消耗速率、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关系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时,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主要储存在ATP中
    B.整个ac运动阶段,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
    C.运动强度为c时,机体产生较多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D.运动时,内环境中高浓度的CO2刺激下丘脑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加快
    13.某家系中有甲(设基因为A、a)、乙(设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6%。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Ⅲ6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
    B.Ⅲ2与人群中的甲病患者结婚,后代只患乙病的概率是2/9
    C.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原因是Ⅱ4形成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小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12
    14.某人因急性肾小球肾炎而出现了全身水肿,同时伴有尿血、尿蛋白和少尿等症状,检查发现该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被确诊为肾炎性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其内环境水盐含量上升
    B.患者血浆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也会加重组织水肿
    C.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其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保持不变
    D.若使用利尿剂增加尿量、改善肾小球通透性,可缓解患者病情
    15.膝跳反射是人体最简单、最基本的反射,正常人在放松的状态下会产生膝跳反射,个别人在紧张状态下,受到刺激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下列有关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紧张状态下,不能完成膝跳反射反映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
    B.紧张状态下,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的原因是此人不存在膝跳反射
    C.放松状态下,若传入大脑皮层的神经受损而其他部分正常,受刺激后仍能完成膝跳反射
    D.临床上常通过膝跳反射,初步诊断某人的神经系统是否受损或患病

    二、多项选择题(15分)。(共5题,每题3分)
    16.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C.如果温度升高6 ℃,f点将往左下方移动
    D.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17.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甲、乙、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B.1经甲到3的过程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甲物质是C3
    C.3经丙到2的过程中,丙物质是还原型辅酶I,2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2到3的过程不能直接发生,必须经过1过程
    18.右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婴儿的a兴奋,会引起e发生反应;正常成年人则相反
    B.如果正常成年人高位截瘫,就会失去排尿反射
    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正常成年人可控制排尿,故排尿反射不复存在
    19.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作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清液中的血红蛋白遇双缩脲试剂显紫色
    B.上清液中含有可用于免疫治疗的抗体
    C.图2中HCl、NaOH的浓度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D.图2实验结果表明:羊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使pH保持不变


    20.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
    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D.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甲处低于乙处

    三、非选择题(50分)。(共4题,除说明外,每空1分)
    21.如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该物质的释放方式为_______,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若图乙中的A细胞为传出神经元,则B细胞可表示为_________细胞。A细胞释放的信号物质与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结合后,会引起B细胞___________。

    22.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脑脊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_____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射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玉米的高杆(H)对矮秆(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矮杆抗病(hhRR)植株的过程。
    ①图中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___种,这些植株在全部 F2中的比例为____。若将F2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___。
    (2)玉米花序的正常和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显性植株X自交产生F1,F1表现为约1/2的正常花序和1/2的异常花序;取F1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由此推测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植株X自交产生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玫瑰品种的花色有白色、红色和黄色,为探究其花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分别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植株花色进行了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相关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 实验甲:白色×白色→白色实验乙:黄色×黄色→黄色:白色=3:1实验丙:红色×白色→红色:黄色:白色=1:14:1请回答:根据实验丙可判断该花色遗传受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实验甲中的白色个体是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实验丙中子代黄色基因型有______种。

    24.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二倍体)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 DNA 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所属的器官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图甲中A细胞中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正在发生_______,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
    (3)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8处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__(填生理过程)。
    (4)图甲中的细胞处于图丙曲线FG段的是_______。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该生物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
    (5)图丙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1、“牝鸡司晨”是指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这种现象称为性反转。
    2、表现型与基因型
    ①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②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详解】A、性反转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A正确;
    B、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是由于父母将色盲基因传递给孩子,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正确;
    C、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可能与温度影响酶活性有关,C正确;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如AA和Aa均表现为显性,D错误。
    故选D。
    2.D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与题图:甲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乙为由271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含有α、β、γ三条肽链、四个二硫键。丙为核苷酸,核苷酸包括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详解】A、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甲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乙为蛋白质分子,因此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甲有21种,A正确;
    B、乙含有3条肽链、共含271个氨基酸、4个二硫健,在氨基酸形成该蛋白质后,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与形成4个二硫键时脱去的8个氢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而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271-3)+1×8=4832,B正确;
    C、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1分子甲中含有9个H原子,由2分子甲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化合物(二肽)过程中,脱去1分子的水,因此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H原子的个数等于2分子甲含有的H原子数的总和减去1分子水含有的2个H原子,即9×2-2=16个,C正确;
    D、乙是蛋白质,丙为核苷酸,核苷酸包括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前者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后者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核酸,D错误。
    故选D。
    3.B
    【分析】1、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已知种群基因型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计算出种群基因频率。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详解】A、若控制色盲的基因为b,已知女性中色盲XbXb=0.64%,男性中XbY=8%,推出女性中Xb基因频率约为8%,男性中Xb基因频率为8%,故人群中红绿色盲Xb基因频率约为8%,A正确;
    B、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使有利的变异积累,相应的基因型也被保留,从而改变基因频率,故可遗传变异、环境都可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错误;
    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C正确;
    D、种群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因此某个体的死亡会引起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4.C
    【分析】1、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玻璃纸可以让水分子透过,蔗糖分子则不能。
    2、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A、半透膜不允许二糖通过,但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所以液面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半透膜的通透性,A正确;
    B、如果半透膜不允许单糖通过,麦芽糖酶能将麦芽糖水解,所以右侧液面可能会一直升高至一定高度后停止,B正确;
    C、如果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麦芽糖酶能将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右侧浓度大于左侧,右侧液面上升,之后葡萄糖通过半透膜进入左侧,使左侧浓度大于右侧,右侧液面下降,所以液面可能先上升后再下降至一定高度停止,C错误;
    D、二糖分别为蔗糖和麦芽糖,只加入麦芽糖酶溶液,所以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D正确。
    故选C。
    5.C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无机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核苷酸等。
    (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
    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内容包括pH、渗透压、温度的动态平衡。
    【详解】A、图甲中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①是血浆,其中含激素、尿素、CO2等物质,不含血红蛋白,A错误;
    B、图乙③中的废物也可以通过泌尿系统完成,B错误;
    C、图丙中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红细胞所通过的内环境为组织液→血浆,C正确;
    D、图丁中BC段原因是乳酸与NaHCO3反应,使pH维持基本稳定,NaHCO3主要存在于图甲的①血浆中,D错误。
    故选C。
    6.A
    【分析】分析题图:1生活在温度最高,盐分最低的水域;2生活在盐度最高,温度最低的水域;3生活在盐度最高,温度范围较广的水域;4生活在温度较低,盐分较低的水域;5生活的盐度和温度范围较广,可生活在全球不同水域。
    【详解】北极海域的特点是温度较低,盐度较高,由分析可知2适合在该水域中生存,热带湖泊温度较高,盐分较低,由分析可知,1适合生活的该水域中,由图可知,5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都能很好的生长,故5可在全球的水域中生长,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示意思,就要学好数学中的坐标轴的意义,需要同学们能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7.A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必须完整才可以完成反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低级神经中枢),脑分为大脑(维持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和脑干(呼吸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控制,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
    【详解】A、肺牵张反射是非条件反射,脊髓损伤(如高位截瘫)的病人呼吸正常,因此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而不位于脊髓,A错误;
    B、从题干信息中分析可知,吸气与呼气能维持稳态,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
    C、大脑皮层可参与闭气过程,说明大脑皮层对该反射有一定的调控作用,C正确;
    D、肺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可以防止剧烈运动时肺过度扩张,有利于肺的保护,D正确;
    故选A。
    8.B
    【分析】1、分析图甲,有2个突触轴突2与轴突1之间为一个突触,轴突1和细胞体构成一个突触。2、图3的电位差值小于图2,所以图3情况下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量减少,导致Na+内流减少,电位差变化小。
    【详解】A、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使神经元M产生兴奋,A错误;
    B、通过图2和图3可知,刺激轴突1可以起M形成动作电位,刺激轴突2后再刺激轴突1,则M电位比图2降低,则可说明即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B正确;
    C、轴突2释放的递质通过作用在轴突1上,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而不是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C错误;
    D、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元M,不能作用于轴突2,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详解】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Na+内流引起的,A错误;
    B、神经冲动的传导由甲到乙的过程是利用神经递质的传递,甲释放神经递质是采用胞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因此,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兴奋的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电刺激c点,指针偏转一次,C错误;
    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10.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NE) 突触前膜释放后,可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五种受体结合;也可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自身受体α2,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还可作用于谷氨酸能神经元,与轴突末梢上相应受体结合。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NE能神经元兴奋时释放的NE可作用于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其他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上的受体,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NE作用于谷氨酸能神经元上相应受体后,将兴奋传递给谷氨酸能神经元,这种调节不属于负反馈调节,B错误;
    C、由题意可知,NE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能是激素的受体,故NE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不一定能使后膜Na+通道开放,K+通道关闭,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当NE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自身受体α2后,会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若阻断该受体,则会导致NE的释放不受抑制,其释放量公增加,D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和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详解】A、基因型为Aaa的三体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2:1:1:2,A错误;
    B、配子②为A,配子④为a,基因型Aaa的三体玉米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的两条随机配对与分离,有一条随机地向细胞两极移动,根据减数分裂可分析知道Aaa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配子情况有:2Aa和2a;2A和2aa;不考虑交叉互换,不可能同时产生配子②和④。若考虑交叉互换,还可以是:1Aa、laa、1A、1a,B错误;
    C、三体抗病玉米自交,产生的雌配子有4种:比例为1/6A、2/6Aa、2/6a、1/6a,可育雄配子有2种1/3A、2/3a,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求子代感病植株约占1/3,C错误;
    D、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父本,产生2种雄配子:1/3A、2/3a。抗病水稻(Aa)产生1/2A和1/2a的配子,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求出子代中抗病植株占2/3,D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由图可知,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氧气的消耗速率先增后不变,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开始变化不大,后期升高。
    【详解】A、有氧呼吸时,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误;
    B、整个ac段,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人只有有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故全部来自线粒体,B正确;
    C、运动强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内环境的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
    D、呼吸中枢位于脑干,D错误。
    故选B。
    【点睛】
    13.D
    【分析】根据系谱图分析,Ⅱ-4和Ⅱ-5患甲病,但其有正常的女儿Ⅲ-7,说明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4和Ⅱ-5不患乙病,但却有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两种病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可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Ⅲ-6患乙病,基因型为aaXbY,Xb来自Ⅱ-4,由于Ⅱ-4,不患乙病,因此其基因型为XBXb,I-2不患乙病,因此Ⅱ-4的Xb来自Ⅰ-1,A正确;
    B、Ⅲ-2患乙病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XbXb,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6%,则关于甲病正常的个体(aa)概率为64%,故a=4/5,A=1-4/5=1/5,则人群中甲病患者Aa的概率为(2×1/5×4/5)÷(1-4/5×4/5)=8/9,该患者不患乙病,基因型为8/9AaXBY,1/9AAXBY,故Ⅲ-2与人群中的甲病患者结婚,后代只患乙病的概率是8/9×1/2×1/2=2/9,B正确;
    C、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由于其患甲病和乙病,则其基因型为A-XbXbY,其父亲不患乙病,不含Xb,因此可推测其母亲(Ⅱ-4基因型为AaXBXb)形成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了异常,形成了XbXb的卵细胞,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Ⅱ-2不患甲病和乙病(aaXBXb),Ⅱ-3患两种病(AaXbY),Ⅲ-4只患甲病,基因型为AaXBXb,根据Ⅲ-7不患病和Ⅲ-5患两种病,可知Ⅱ-4基因型为AaXBXb,Ⅱ-5基因型为AaXBY,则Ⅲ-5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两者结婚生育一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2/3×1/4=5/6,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6,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2,因此生育一小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5/6×1/2+1/6×1/2=1/2,D错误。
    故选D。
    14.C
    【分析】全身水肿说明组织液增加,尿血说明血细胞通过肾小球过滤到了肾小囊中;尿蛋白说明肾小球的滤过性增加,导致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会被过滤到肾小囊中。
    【详解】A、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产生少尿症状,排出的水盐减少,而人体每天从食物和饮水中不断地获取水盐,因此会导致内环境水盐含量上升,A正确;
    B、患者血浆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直接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加重患者局部组织水肿,B正确;
    C、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会影响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会出现波动,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不是保持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错误;
    D、若使用利尿剂,患者尿量增加,可增加水盐随尿液的排出量同时改善肾小球通透性,直至恢复正常滤过功能,水盐、蛋白等物质滤过恢复正常,有利于水盐平衡和血浆渗透压平衡,可缓解患者水肿病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以肾炎性水肿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浆蛋白含量改变为情境考查水盐平衡调节、内环境渗透压和细胞内外液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素养。
    15. B
    【分析】1、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可以有意识控制,在放松状态下才能完成膝跳反射,反映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A正确,B错误;
    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没有参与该反射活动,放松状态下,若传入大脑皮层的神经受损而其他部分正常,受刺激后仍能完成膝跳反射,C正确;
    D、膝跳反射是人体最简单的反射,在临床上常用于诊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受损或患病,D正确。
    故选B。
    16.BD
    【分析】分析甲图:该图是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a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是麦芽糖酶,在a的作用下,b水解成c和d,可知b是麦芽糖,c、d是葡萄糖。
    分析乙图:该曲线是酶促反应速率随麦芽糖量变化而变化的曲线,麦芽糖量少于f时,随麦芽糖量增加,反应速率增大,说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麦芽糖的量;大于f点之后,麦芽糖量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麦芽糖量,而是酶的数量。
    【详解】A、由题图可知:a是酶、b是底物,酶与底物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A正确;
    B、该曲线是酶促反应速率随麦芽糖量变化而变化的曲线,自变量是麦芽糖的量,限制e~f段上升的因素是麦芽糖的量,整个实验中不能设定“麦芽糖酶的量一定”,B错误;
    C、由题意知,该曲线是最适宜温度条件下的曲线,升高或降低温度,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f点都会向左下方移动,C正确;
    D、麦芽糖与麦芽糖水解产物葡萄糖都是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是否发生水解,D错误。
    故选BD。
    17.AB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表示暗反应或有氧呼吸第二阶段;2表示光反应或有氧呼吸第三阶段;3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或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详解】A、由图示可知,葡萄糖经3过程形成物质甲(丙酮酸),再经过1过程产生了CO2,说明1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绿色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O2经1过程生成甲(C3),说明1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二氧化碳的固定,A正确;
    B、由A项分析可知,1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二氧化碳的固定,甲物质是C3,1经甲到3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正确;
    C、葡萄糖经3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经丙到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丙物质是还原型辅酶I,2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正确;
    D、2过程能产生氧气,可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3可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2产生的NADPH和ATP(物质丙),可用于3过程,故2到3的过程可直接发生,D错误。
    故选ABC。
    18.ABD
    【分析】题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图中a代表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方框甲和乙分别代表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的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而m、n则是与大脑皮层中相关区域联系的神经纤维,大脑通过m、n控制低级中枢(如乙)的活动。
    【详解】A、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婴儿的a感受器兴奋,会引起e效应器发生反应,而成年人的低级中枢反射会受到大脑控制,a感受器兴奋,e不一定发生反应,A错误;
    B、如果正常成年人高位截瘫,则甲对乙的调控作用消失,但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整,仍然能完成排尿反射,B错误;
    C、若正常成年人的b传入神经受损,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被破坏而不完整,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C正确;
    D、正常成年人可控制排尿,是由于大脑皮层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有调控作用,排尿反射仍然存在,D错误。
    故选ABD。
    19.BC
    【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的稳态。
    2、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详解】A、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上清液中不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位于沉淀物,A错误;
    B、上清液是血浆,其中含有可用于免疫治疗的抗体,B正确;
    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滴数和种类为自变量,而浓度是无关变量,C正确;
    D、2实验结果表明,上清液的pH变化随着HCl、NaOH的滴数的变化比蒸馏水的pH变化小,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不能说血浆的pH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BC。
    20.ABCD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升高,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成非糖物质,故血糖浓度降低,因此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A正确;

    B、如果器官为肝脏,饥饿时肝脏中肝糖原分解加强,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B正确;
    C、血液经过肾之后,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最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所以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C正确;
    D、如果器官为胰腺,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随血液从乙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饭后胰岛素浓度甲处低于乙处,D正确。
    故选ABCD。
    21.(1) 效应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 神经递质胞吐一定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 神经中枢 a、c、d、e
    (4) 肌肉受体兴奋或抑制

    【分析】分析图甲: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e为传入神经、f为感受器,d为突触。分析图乙:图乙是图甲中d所示的突触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A为突触小体,B为突触后膜。分析图丙:①可以代表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 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③处共有3个突触。
    (1)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则a表示效应器。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其中的B是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
    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该物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兴奋不能由B传到A。
    (3)
    丙图中因为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所以③为神经中枢。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刺激b点,图中除b点外a、 c、d、e点可产生兴奋。
    (4)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若图乙中的A细胞为传出神经元,则与该神经元相关的传出神经末梢可以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所以B细胞可表示为肌肉或腺体细胞。A细胞释放的信号物质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会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点睛】熟记并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准确识别图示各结构名称,联想所学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22. (1)     属于     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
    (3)     组织液     血浆     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     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

    【分析】人体的内环境处于稳定的状态,但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动态平衡。机体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使得机体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但是机体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是有效的,如果环境变化剧烈,身体的调节能力会受到影响,身体就会出现不适。
    (1)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相当于组织液。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脑脊液的稳态是脑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
    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是脑外伤时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CTH的治疗效果,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组织水肿的相关指标。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经过治疗三个月后,ACTH治疗组水肿指数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且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低于地塞米松组,因此可以判断,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且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

    23.Ⅲ基因突变频率很低,且具是不定向性 5 3/4 4/27 正常花序含有正常花序基因的花粉不育,含有异常花序的花粉可育 4 纯合子 14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Ⅰ为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Ⅱ为杂交育种;Ⅲ为诱变育种,这种方法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因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
    【详解】(1)①图中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Ⅰ为单倍体育种,Ⅱ为杂交育种;Ⅲ为诱变育种,由于基因突变频率很低,且具是不定向性,Ⅲ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代基因型共有9种,其中纯合体为4种(HHRR、HHrr、hhRR、hhrr,各占1/16),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为杂合体,共9-4=5种;这些植株在全部 F2中的比例为1-1/16×4=3/4。F2的高秆抗病植株基因型为H-R-,其中HH占1/3、Hh占2/3,则H的频率为2/3,h的频率为1/3;RR占1/3,Rr占2/3,则R的频率为2/3,r的频率为1/3。矮秆抗病植株基因型为hhR_,其中RR占1/3,Rr占2/3,则R的频率为2/3,r的频率为1/3。随机授粉所得hh占1/3,RR占2/3×2/3=4/9,故后代中纯合矮秆抗病植株hhRR概率为1/3×4/9=4/27。
    (2)根据题意可知,玉米花序的正常和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显性植株X自交,F1表现为约1/2的正常花序和1/2的异常花序,说明显性植株X为杂合子;取F1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说明F1正常花序是杂合子,正常花序显性性状,由于含有正常花序(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故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由此推测植株X自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原因是含有正常花序(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异常花序(或隐性)基因的花粉可育。
    (3)实验乙中,黄色×黄色→白色、黄色,说明白色是隐性;实验丙中,红色×白色→红色:黄色:白色=1:14:1,属于测交,其中白色的概率=1/16=1/24,说明这对相对性状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A和a、B和b、C和c、D和d表示),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_B_C_D_为红色,aabbccdd为白色,其余为黄色。实验甲中的白色个体是纯合子(aabbccdd)实验丙:红色AaBbCcDd×白色aabbccdd,子代红色为AaBbCcDd,白色为aabbccdd,黄色基因型有24-2=14种。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目信息准确推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题中信息准确作答,属于考纲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24.卵巢细胞B或C的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4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次级卵母细胞 5~8 受精作用 A、C 210种
    DNA的复制
    【分析】甲图中A细胞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生物含答案,共7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