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6 藤野先生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6 藤野先生授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藤野先生,学习目标,走近作者,主要作品,鲁迅名言,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鲁迅笔下的三位老师,认识藤野先生,写作背景,文体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中主要事例。 2.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4.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早年曾留学日本。“五四”时期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1927年后定居上海,领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粉碎国民党文化“围剿”。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先生的著作、译作、书信等是留给后世的珍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8部。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原题为《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性格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并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2.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学界三魂》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故乡》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纪念刘和珍君》6.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7.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运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寿镜吾是鲁迅小时侯在三味书屋的老师,他为人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结识了的日本老师,他对事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治学严谨、生活朴素,对弱国学生无民族偏见,更是对鲁迅很关怀,常常给予鼓励。 在鲁迅眼里章太炎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家,鲁迅十分钦佩他反对清王朝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的革命家,他平易近人,民主的作风和态度。
在这三位中,鲁迅最倾深情的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4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圈点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标注有疑问的地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瞥见 畸形 解剖 匿名 杳无消息 不逊 诘责 扒手 绯红 油光可鉴发髻 教诲 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烂熳】即“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客死】死在他乡异国。【不逊】傲慢无礼。【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诘责】质问并责备。【托辞】借口。 【适值】正好遇到。【油光可鉴】文中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照人。【抑扬顿挫】形容声音、语调等跌宕起伏,节奏分明,富有变化。【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 第三部分(36-38):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1.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地点变换:东京——仙台——离开仙台(北京) 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以后……”
2.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治学严谨关心实习生——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1)衣着简朴 (2)为作者精心添改讲义 (3)当面订正解剖图 (4)为作者勇于解剖尸体而高兴(5)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6)与作者惜别
3.从哪几个方面写藤野先生?
4.本文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探究1.“我”在东京都有过怎样的经历?影响最大的是哪些?
探究2.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探究3.文章重点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探究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来组织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
“无非”是“只不过,不外乎”的意思,表露出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样”指下文中中国留学生的种种堕落行径,表达了作者对东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的愤懑和厌恶之情。第一句领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堕落、不求上进生活的描写,为后面写自己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标致极了”是反语,就是说反话,意为丑陋极了。 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进行无情嘲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和不愿与他们为伍的情感。
2.“实在标致极了”,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首先,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辫子”这个特征,来勾勒他们的形象。留辫子是服从清朝统治的标志之一,可见“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完全是追求个人名利,准备回国凭着辫子表示对清王朝忠心未变,以便升官发财。可在日本又想赶时髦,只有把辫子盘起来。 接着作者写了“清国留学生”糜烂庸俗的生活。白天赏樱花、晚上学跳舞。作者对此十分厌恶,用反语进行无情讽刺。因为作者怀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来日本留学,看到这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自然深恶痛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对弱国的帮助,一个外国人,还那样关心中国的进步,可作为“清国留学生”对国家的命运前途却漠不关心,二者对比之下,更显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所以,描写“清国留学生”,也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
3.课文为表现藤野先生的品格,为何开头要描写清国留学生?
“盘”“油光可鉴”“扭几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精心摆弄辫子,不以为丑,反以为美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缺乏民族自尊,不思进取的清国留学生辛辣的讽刺。
4.第1段中运用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6.怎么理解“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那时那地”指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的时候。“我的意见”是科学救国,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作者认识到医学并非是一件紧要的事,第一要紧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因此,作者决定弃医从文。
没有偏离。学生会干事的行为和日本学生欢呼“万岁”,让鲁迅先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也反衬出藤野先生的博大胸襟,所以并未偏离。这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不能调换,一是时间上有先后,二是两件事情对鲁迅的刺激程度由浅到深,且“看电影事件”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触发点,所以不能调换。
7.“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中对学生会干事的“小动作”和日本学生欢呼“万岁”的描写,是不是偏离了“藤野先生”这个题目?这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能否调换?
从表面看,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和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但联系鲁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看,鲁迅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选择学医的,可在医专学医时,“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他受到极大刺激,于是萌发“弃医从文”的思想。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紧,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由此可以看出,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又从仙台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8.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何又弃医从文?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爱,使鲁迅对自己的 “弃医”感到难以启齿,因为不愿意伤害藤野先生,所以只好说谎,从中也可以看出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尊敬。
9.“我”离开藤野先生,是撒了谎,怎么理解这个“谎话”?
10.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
作为独在异国的学子,鲁迅从藤野先生那里得到关怀、爱护,得到尊重理解,得到学识,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鲁迅的热心期望,让鲁迅感受到一个真正教师的风范,因而鲁迅对藤野先生怀念和感激。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11.如何理解第37段中“他的对于我的……中国去”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对藤野先生高尚品格的概括性评价。这里“小”与“大”的区别,是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来说的。“为中国”有新的医学,这在新的医学传播范围上比较“小”,当然意义并不小,表明他毫无民族偏见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造福人类,这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来说比较“大”,表明他对新的医学的热爱。段解: 此段从“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优秀品格。
第三部分(36-38)
12.鲁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力量的?
作者为了怀念藤野先生,一是装订藤野先生改正的讲义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三是用自己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作者用这种“韧”的战斗精神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怀念之情。
1.本文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先写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为下文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接着就写在仙台和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最后抒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暗线是贯穿全文的作者的爱国情感。在东京对清国留学生的否定,在仙台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对日本学生诬陷自己的抗争,回国后在藤野先生的激励下写文章等,都清晰地展现出作者爱国主义情感发展的脉络。
本文在写法上有何可借鉴之处?
2.精选材料,凸显人物。文章注意精选材料从不同方面来表现中心人物——藤野先生。因藤野先生是老师,作者选取的材料多从教育教学入手,如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选取第一节课的印象和同学的介绍,表现藤野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则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的正直善良;时隔20年,作者抒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写他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总结了藤野先生的高尚与伟大。
3.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本文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恩师,记的是震撼灵魂的典型事例,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还是写人记事,都饱含深情。如怀念藤野先生,作者写:“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感激敬仰之情。再如写“清国留学生”丑态,写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写告别藤野先生,弃医从文等,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示例:藤野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学生周树人。分别后,就一直未同老师联系,心中很是愧悔。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无时无刻不想起您对我的培养和教导。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您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您能以公正之心来对待我这位弱国的学生,您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您能做到这样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正因如此,您给我留下的是无尽的不安和感激。 顺致 教安! 您的学生:周树人 1926年10月12日
夜深人静时,面对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文章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情、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由此可见,藤野严九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鲁迅的人格、品质值得我们永远景仰!
1、读鲁迅有关作品,了解鲁迅其人。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写一位自己的老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6 藤野先生教课ppt课件,共12页。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6 藤野先生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藤野先生,第一课时,自学指导一6分钟,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在东京,明确线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6 藤野先生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离开仙台回国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