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127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127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127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整册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13页。
第二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目前,我国辽宁省红沿河核电站已实现利用核电站余热进行海水淡化。一直以来,我国紧跟世界前沿研发多用途先进核能系统,成果颇丰。2020年10月12日在北京开幕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场上,我国研发的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正式亮相。据此完成1~2题。
1.利用核电站余热进行海水淡化,将( )
A.提升海水淡化技术
B.导致核电站余热浪费
C.降低核能发电成本
D.为核电机组提供冷却水
2.大力研发多用途先进核能系统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提供大量廉价能源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利用核电站余热进行海水淡化只是改变了海水淡化的能源,不能提升海水淡化技术,A项错误。利用核电站余热进行海水淡化是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会导致核电站余热浪费,B项错误。与降低核能发电成本无关,C项错误。利用核电站余热进行海水淡化,产生了淡水,可以为核电机组提供冷却水,D项正确。第2题,核能适合在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使用,尤其是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力研发多用途先进核能系统的最主要目的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经济发展,D项正确。核能不是廉价能源,A项错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不是最主要目的,B项错误。核污染比较严重,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C项错误。
我国稀土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广,品种全。“稀土之乡”——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储量占全国稀土总储量的8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日等国家启动了与稀土相关的国家战略,如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从中国大量进口作为战略储备等,而且美、日拥有利用稀土的核心高精尖技术。图1示意中国稀土矿成矿带及主要稀土矿分布,图2示意我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变化趋势,图3示意我国稀土消费需求总量变化趋势。读图,完成3~5题。
图1
图2
图3
3.关于我国稀土矿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稀土矿矿址点数量少,储量最大
B.广东省稀土矿矿址点数量多,储量最大
C.稀土矿资源分布均匀,集中分布在华南地区
D.稀土矿资源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品种全
4.美、日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的原因是( )
A.稀土资源消费量小 B.稀土资源储量少
C.保护环境和战略保护 D.稀土资源进口多
5.关于我国稀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80年我国稀土储量比2000年大
B.我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下降逐渐加快
C.1980年我国稀土消费量比2000年大
D.我国稀土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
答案:3.A 4.C 5.D
解析:第3题,内蒙古稀土矿矿址点数量少,储量最大,“稀土之乡”——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储量占全国稀土总储量的8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A项正确。广东省稀土矿矿址点数量多,储量不是最大的,B项错误。稀土矿资源分布不均匀,C项错误。东部沿海稀土矿资源数量少,D项错误。第4题,美、日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的原因是保护环境和战略保护,从中国大量进口作为战略储备等,C项正确。稀土资源消费量大,A项错误。稀土资源储量少、稀土资源进口多不是停止开发的原因,B、D两项错误。第5题,读图可知,我国稀土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D项正确。2000年我国稀土储量占全球比例下降不代表我国稀土储量变小,A项错误。我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下降不是逐渐加快,B项错误。1980年我国稀土消费量1024吨,比2000年少,C项错误。
下图示意我国2019年各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和自产粮食额外可养活的人口数量。读图,完成6~8题。
注:数据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6.黑龙江省自产粮食额外可养活人口数量最多的原因是( )
①粮食生长周期长 ②饮食习惯改变 ③农业可耕面积大 ④机械化水平较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自产粮食额外可养活人口数量较少的9个省级行政区,其额外可养活人口数量较少的共同原因是( )
A.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小 B.城镇化水平高
C.农业生产条件差 D.人口数量较多
8.下列不属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合理措施的是( )
A.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B.积极发展农业科技
C.提高粮食节约意识
D.扩大粮食进口比例
答案:6.D 7.A 8.D
解析:第6题,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东北平原地形平坦,面积辽阔,土壤肥沃,地多人少,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商品率较高,大量粮食供应全国其他地区,额外可养活人口数量最多,③④正确。粮食生长周期长影响到粮食质量,而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小,①错误。饮食习惯并没有改变,②错误。第7题,影响额外可养活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当地人口数量,二是可耕种粮食的土地面积。自产粮食额外可养活人口数量最少的9个省级行政区,除青海和西藏外,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虽然粮食种植面积不小,但生产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中西部地区人口迁入,人口密度大,粮食消费量较大,导致这些地区粮食商品率较低,即粮食额外可养活人口数量较少。青海和西藏两个省级行政区,虽然人口较少,但粮食生产条件较差,可供种植粮食的土地面积小,粮食商品率也较低。因此,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小是这9个省级行政区自产粮食额外可养活人口数量少的共同原因。A项正确。第8题,粮食安全是保证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针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要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必须从保护土地、发展农业科技、树立节约意识、制定法律法规、适当控制人口数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把解决粮食问题的主动权控制在我国手中。扩大粮食进口比例增加了对国外粮食的依赖,不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故选D项。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对比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0.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核能资源丰富
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C 10.A
解析:第9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第10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
黑雷露天煤矿是世界十大煤矿之一,预计可以开采出14.6亿吨的煤。由于大面积露天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黑雷煤矿位置。读图,完成11~12题。
11.黑雷露天煤矿的开采会导致当地( )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地质结构渐趋稳定
C.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D.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12.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A.资金不足 B.人口密度较大
C.交通不便 D.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11.C 12.D
解析:第11题,冰川面积快速萎缩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与煤矿的露天开采关系不大,A项错误。煤矿是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的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会破坏地质结构的稳定性,B项错误。露天煤矿开采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可能趋于简单,C项正确,D项错误。第12题,根据其经纬度位置,该地位于美国西部落基山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D项正确。美国为发达国家,该地资金充足,交通便利,A、C两项错误。美国地广人稀,B项错误。
对外依存度=进口量÷(本国产量+进口量)。1993年中国开放大豆市场,2001年正式取消大豆进口配额制度并将进口关税税率降至3%,大豆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农产品。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其单产高、出油率高,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下图为1994—2018年中国大豆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关于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94—2018年逐年上升
B.1997年之前增幅极低
C.2018年保持低水平
D.与进口量成正比关系
14.导致中国大豆进口量激增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内需求增长 B.贸易政策调整
C.国内产量下降 D.国外大豆优质
15.有效缓解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现状的可行性措施包括( )
①调整优化布局,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②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转基因大豆品种,提高单产 ③建立优质大豆保护区,保护生产能力 ④提高大豆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大豆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3.B 14.A 15.B
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2018年进口量和消费量下降,即对外依存度下降,A项错误。1997年前进口量很低且变化不大,故对外依存度增幅极低,B项正确。2018年对外依存度略有下降,但水平仍较高,C项错误。对外依存度除了受进口量影响之外还受本国产量影响,读图可知本国产量变化不大,因此对外依存度与进口量大致呈正相关关系,而不是严密的正比关系,D项错误。第14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国内产量变化不大,需求(消费)增长,进而导致进口量增长,故进口量激增的根本原因是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故选A项。第15题,若要缓解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现状,需从自身做起,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建立优质大豆保护区,提高我国的大豆产量和质量,①③正确。
海洋不仅美丽,而且富饶,给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在世界海洋开发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也加快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读图,完成16~17题。
16.莺歌海盐场所在的位置为( )
A.④ B.① C.② D.③
17.莺歌海盐场是我国第二大盐场,与盐场形成关系不密切的是( )
A.海湾滩涂多,地势平坦
B.北面和东面有山峰阻挡,降水偏少
C.气温高,阳光足,蒸发量大
D.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
答案:16.B 17.D
解析:第16题,莺歌海盐场位于海南岛的西侧。第17题,莺歌海盐场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再加上沿岸地势平坦开阔,晒盐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著名的盐场。
浙江省东南部的象山港北靠杭州湾,港湾优良,随着开发利用强度的不断加大,海岸线也在不断变化。下图为1985—2015年象山港海岸人工化强度与岸线长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图中四条曲线,整体岸线、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海岸人工化强度分别对应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④②
19.浙江省象山港海岸开发过程中( )
A.人工开发强度增大,改变海岸地质构造
B.海岸人工化强度增加,海岸抗侵蚀能力增强
C.自然岸线缩短,海洋生态恶化
D.人工岸线增长,生物多样性增加
20.全球变暖对浙江海岸资源的影响是( )
A.岛屿海岸线增长,岸线资源更加丰富
B.海岸线增加,岸线资源增加
C.舟山渔场鱼类游往其他地区
D.浮游生物生长加快,吸引更多的鱼类
答案:18.A 19.C 20.D
解析:第18题,整体岸线长度一般在短时间内变化不会太大,故整体岸线对应①;根据题意可知,象山港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相应的海岸人工化强度和人工岸线均应呈增长趋势,故曲线②③符合条件;人工岸线增加意味着自然岸线减少,故曲线④代表自然岸线;自然岸线长度与人工岸线长度之和应等于整体岸线长度,故曲线③应代表人工岸线,②代表海岸人工化强度。第19题,港口海岸线的建设,只会改变海岸地貌,不会改变海岸地质构造,故A项错误;海岸人工化强度的增加(如海堤、码头和船坞的建设),会使海岸线附近原有的滩涂和湿地遭到破坏,海岸因失去缓冲带而抗侵蚀能力下降,故B项错误;自然海岸线的缩短意味着沿海滩涂和湿地也相应减少,从而使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故C项正确,D项错误。第20题,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岛屿海岸线会变短,海岸生态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故A项错误;全球海平面上升,浙江海岸线会因此而后退,但不一定会增加,故B项错误;全球变暖对海水温度的影响不会大到影响鱼类生存,而且海水温度的上升反而促进海洋浮游微生物的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更多的饵料,故舟山渔场的鱼类不会游往其他地区,且该区会因食物的增加而吸引更多的鱼类,故C项错误,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5米至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范围内,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时。台湾海峡是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风能资源由该区域向南、北两侧大致呈递减趋势。
材料二 下表示意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要素比较。
比较要素
陆上风电
海上风电
风能质量
近地面风速小
海面风速大
单个叶片长度
50米
80米
年发电时数
2200小时左右
3000小时以上
建设成本
低
高
维护运营成本
低
高
建造技术
成熟
不成熟
使用寿命
20年
25年
材料三 海上风电项目在硬件方面主要包括风电机组、风塔及桩基、海底电缆等。海上风电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风机整机组装、运输、风塔建设、海缆铺设)、下游(风电运营和维护)三部分组成。随着风电机组大型化、产业链国产化,叠加产业成熟度和规模效应,我国海上风电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下图示意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构成。
(1)分析台湾海峡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与陆上风电相比,我国建设海上风电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加以说明。
(3)简述“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受季风、海陆风和热带气旋影响,多大风;海面摩擦力小,风速快;海峡狭管效应强,增强风力。
(2)优势:靠近能源消费市场,电力需求大,消费能力强;输电距离短,损耗小;风向稳定,对风机传动系统损耗小,机组寿命长;单机发电容量大,年发电时间长,发电效率高;充分利用海洋空间,不占用陆地土地资源。
或不足:海上风浪大,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强风(台风)、风暴潮、高盐度海水等对设备损害大,运营和维护成本高;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碳排放(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碳达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提供有效的能源补充,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解析:第(1)题,台湾海峡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从海陆位置、下垫面、季风影响、峡谷地形造成狭管效应等方面分析。台湾海峡地处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冬、夏季风势力强,中低纬度大陆东部,夏秋季节多台风,故一年四季风势较强;台湾海峡地区有独特的狭管效应,冬季吹东北季风,主风向与台湾海峡走向一致,因此风速在该地区明显增大,风力增大;海面上摩擦力小,也利于风速提高。第(2)题,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建设海上风电的优势有:接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电力需求量大;邻近电力消费市场,便于供电,损耗小;海面风速大,风向稳定,风能质量高。有利于风电机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风能及减少风电机的疲劳载荷,最终提高风电机的使用寿命及产生更多的电能,发电效率高;海上风电年发电时间更长;由图可知,海上风电机可以减少对陆地土地资源的占用,非常适合大型风电场的建立,电磁波、噪声等对居民的影响小。不足之处:海上气候环境恶劣,天气、海浪、潮汐等因素复杂多变,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过程复杂,成本较高;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面临着强风、波浪、海水腐蚀等多种考验,对风电机的支撑结构和叶片要求很高,所以运营和维护成本高;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会对鸟类迁徙路线和鱼类的活动产生影响。第(3)题,风能发电量的大幅提高,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风电机组大型化、产业链国产化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可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补充能源,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废弃矿井是指因矿产资源枯竭、矿井瓦斯突出,不符合安全开采条件以及其他政策而被关闭报废的矿井。井下聚集的瓦斯是可燃气体,从地面溢出后会对附近居民造成安全威胁;瓦斯还是一种温室气体,大量释放会破坏生态环境;井下大面积采空区若不能有效填充,会引起地表塌陷;井下仍然有多种废弃物(设备、材料等)的矿井,将成为地下水的污染源。
材料二 废弃矿井仍赋存多种可利用资源,比如地下空间、水、煤及其伴生资源、土地等。国外废弃矿井的资源开发利用,可谓五花八门,有建设深地科学实验室的,有作为压缩空气蓄能发电站的,还有建设地下医院的,美国某公司利用废弃矿井建成了第一个地下文件存储中心,安全级别非常高。
材料三 荷兰利用废弃矿井中吸收了地热的矿井水建成了一座新型地热发电站,利用废弃矿井通道从地下800米深处泵出热水,产生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此外,发电站还用新建管道把热水输往附近300多处民宅、商店、图书馆和大型办公楼以调节室温,待水冷却后再输回矿井深处以循环加热。
(1)与地面空间相比,分析废弃矿井空间资源的优势。
(2)分析荷兰利用废弃矿井建地热发电站的原因。
(3)近年来,我国专家强烈呼吁对废弃矿井不能一关了之,请概括主要原因。
(4)我国废弃矿井数量多、分布广,剩余资源开发利用起步晚、难度大。请为我国开发利用废弃矿井资源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节约土地资源;防护性和安全性好;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稳定,受地面影响小;不受地面风尘、噪声等污染。
(2)利用现成的废弃矿井中的地下热水,可以变废为宝(或建设成本低);地热资源清洁环保,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环境;能够循环利用,且能量稳定,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电价;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3)我国废弃矿井数量巨大且还会逐年增加;只是简单关闭的废弃矿井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废弃矿井还拥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或一关了之,易造成资源浪费)。
(4)对废弃矿井资源的分布、数量等基本信息进行系统调研(或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国家出台支持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或国家政策支持);对废弃矿井资源进行安全和价值评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填则填,宜用则用(或学习外国经验进行空间开发、旅游开发,建深地科学实验室等);对废弃矿井进行综合环境治理;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建立示范工程,积累经验。
解析:第(1)题,废弃矿井位于地下,相对于地面空间,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而且防护性和安全性较好;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稳定,受地面影响小;不受地面风尘、噪声等污染。第(2)题,建地热发电站的原因可从变废为宝、清洁能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原因从我国废弃矿井现状、存在安全隐患及资源浪费等方面分析。第(4)题,结合我国废弃矿井数量多、分布广,剩余资源开发利用起步晚、难度大的基本情况,首先要对废弃矿井资源的分布、数量等基本信息进行系统调研,搞清楚基本情况;对废弃矿井资源进行安全和价值评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填则填,宜用则用;还可以向荷兰等国家学习相关经验,进行空间开发、旅游开发,建深地科学实验室等;国家进行政策扶持,出台支持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再度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对废弃矿井进行综合环境治理;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解决技术和资金难题;还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工程,积累经验。
23.(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3488.12万公顷,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3.97万公顷,全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957.41万公顷,新增建设用地47.9万公顷。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1)图示时期,我国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耕地基本实现占补平衡的年份是 。
(2)分析图示时期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3)说明“藏粮于地”的含义及其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
答案:(1)持续下降 2013年
(2)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工矿建设等占用了大量耕地;生态文明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农业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损毁造成的耕地减少。
(3)“藏粮于地”是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合理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意义:“藏粮于地”可以平衡供给,减少库存,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12年耕地面积与2013年耕地面积大致相等,说明2013年耕地基本实现占补平衡。第(3)题,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城镇化、工业化、农村住宅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的国家政策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及自然灾害导致的耕地减少等。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藏粮于地”是指在粮食供过于求时,采取轮作休耕使一部分土地减少粮食生产数量,粮食紧缺时又将这些土地迅速用于生产粮食,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实行土地休耕,虽然不生产粮食,但粮食生产能力还在,并且土地休耕后还可提高地力,实际上就等于把粮食生产能力储存在土地中。“藏粮于地”是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可以保障供给平衡,生产量减少,可减少库存,防止粮食变质,“藏粮于地”采取休耕轮作等模式,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可增加收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是中国最北方的沿海省级行政区,海岸线长达2292.4千米。其南部的辽东湾是中国最靠北的海域,也是北半球海冰分布最靠南的海域之一,海底地形为大陆架。这里背靠辽中南工业基地,但缺少大型港口。辽东湾渔业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枯竭,到20世纪90年代,辽东湾盛产的黄鱼、刀鱼等经济鱼类和对虾等优良品种已经枯竭。
(1)与同纬度海区相比,辽东湾冬季海冰广布,试分析原因。
(2)试从自然地理学视角解释辽东湾内没有建成大型港口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辽东湾渔业资源枯竭的可能原因。
答案:(1)大陆架海域,水深较浅,夏季储存的热量少;多条河流注入,盐度较低,利于海冰的形成;受陆地影响大,冬季气温较低;半封闭海域,与外海水体热量交换较少。
(2)冬季多海冰,不利于船舶航行和停泊;北部为淤泥质海岸,水深较浅,不利于筑港;东、西两侧多山地丘陵,制约腹地拓展;该地区海运需求量小。
(3)过度捕捞;水污染严重。
解析:第(1)题,水温是影响海冰的主要因素。根据“海底地形为大陆架”可知,水深较浅,储存的热量有限,冬季降温明显;海域相对封闭,水体受大陆影响大,受洋流影响小,与外海水体热量交换少,水温偏低。盐度也是影响海冰的重要因素,盐度越高,海水的冰点温度越低,辽东湾有多条河流注入,盐度明显降低,海冰量增大。第(2)题,港口建设与发展需要港阔水深、地形平坦的自然条件,也需要广阔的腹地和发达的城市支撑。高纬度海区海面封冻时间长,不利于船舶航行与停泊;北岸地形平坦,但以淤泥质海岸为主,水深较浅;东、西两侧以基岩-砂砾质海岸为主,水深条件好,但地形复杂,腹地狭窄。作为主要腹地的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公路、铁路网发达,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陆上运输条件;辽中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老化,缺乏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沿海大城市,海运需求量小。第(3)题,辽东湾渔业资源枯竭首先与人类无节制的过度捕捞有关,其次辽东湾沿岸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该海域水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