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提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写到题后的表格中)
1.(2分)下列变化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B.氢气流吹肥皂泡
C.火烧赤壁 D.试管破碎
2.(2分)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白糖溶于水中,喝时感觉是甜的
B.铜制容器久置空气中会产生铜绿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常温下碳铵易分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2分)在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且不被人体吸收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少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将剩余药品倒回原瓶
B.为了方便起见,可用手直接拿药品
C.防止液体药品洒落,将滴管伸入容器内滴加
D.量取液体体积,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5.(2分)给6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下列仪器中的有( )
①烧杯;②试管;③蒸发皿;④铁架台(铁圈);⑤酒精灯;⑥石棉网;⑦坩埚钳;⑧试管夹
A.③④⑤⑦ B.①④⑤⑥ C.②⑤⑧ D.①④⑤
6.(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浮有冰的水 B.过氧化氢溶液
C.纯净的空气 D.稀有气体
7.(2分)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为获得准确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必须足量
B.点燃红磷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
C.红磷熄灭,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时,弹簧夹必须夹紧
8.(2分)2019年春剑阁县开展了“蓝天保卫战”活动,下列做法有利于蓝天保卫战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
B.加高烟囱将工厂排放的废气排到空气中
C.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D.用电动公交车代替化石燃料的公交车
9.(2分)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并放热
10.(2分)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氢气+氧气水
11.(2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C.分解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能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D.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12.(2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气管从水中移出;⑦将装有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⑦③④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①③⑦④⑤⑥ D.①②⑦③④⑥⑤
13.(2分)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可用的方法是( )
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③ D.①②③均可
14.(2分)下列有关分子的基本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的大小都会发生改变
B.溶解、扩散、挥发、香味,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液氢和氢气都可以作燃料,说明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物质的体积大小变化、三态转化、热胀冷缩,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15.(2分)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已知硒原子核电荷数34,中子数44,则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44 B.34 C.10 D.78
16.(2分)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6
B.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C.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
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17.(2分)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O2 B.Fe C.N2 D.H
18.(2分)误食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2)会使人中毒。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19.(2分)如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20.(2分)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异黄酮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异黄酮中含有氧气分子
C.异黄酮是由分子构成的
D.1个异黄酮分子由15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核2个氧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21.(6分)用数字与化学符号表示
(1)氖气 ;
(2)2个钙原子 ;
(3)3个亚铁离子 ;
(4)4个碳酸根离子 ;
(5)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 ;
(6)保持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2.(7分)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 ,例如: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构成,人工降雨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生理盐水氯化钠是由 构成。世界由物质组成的,例如:过氧化氢是由 组成。
23.(5分)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24.(6分)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填序号,下同),属于原子的有 ,表示阳离子的是 ,表示阴离子的是 。
(2)表示②的化学符号是 ,它属于 元素(选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写出②③原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5.(6分)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某研究学习小组对附近河流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1)自来水厂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所采取的操作是 ,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检验所取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日常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 。
(3)活性炭可以除去生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4)爱护水资源是每个青少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
26.(5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可用 检验;a、b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27.(11分)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可选用 或 ,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需要药品 ,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装药品之前应进行操作 。
(4)F是一个多功能瓶,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填“a”或“b”)端进入;若F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此时氧气应由 (填“a”或“b”)端进入。为了得到干燥的氧气可通过 装置吸收水蒸气。
(5)已知SO2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了防止SO2污染环境,可用 装置吸收。
28.(8分)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 。该实验采用了 实验方法。大家对实验现象产生不同看法:(1)有人认为是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2)又有人认为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你认可看法是 。
四.计算题(每空1分,共6分)
29.(6分)已知硫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请回答:
(1)硫酸铵由 元素组成,一个(NH4)2SO4分子中共有 原子。
(2)硫酸铵中氮、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264g硫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g。
(5) 克尿素CO(NH2)2与528g硫酸铵(NH4)2SO4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五、提高题(30分)
30.下列各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火药爆炸
B.铜生锈、钢锭抽成丝
C.木材制成桌椅、动植物呼吸
D.煤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先把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mL,这位同学取出的液体体积( )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确定
32.现代化学对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学没有完全弄清楚.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催化剂与反应物一起参加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易分解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分解时,又生成了催化剂本身.已知A,B,C三种不同的物质,将它们混合后产生的两步反应为A+C→AC;B+AC→A+BC,按照上述理论推断该反应物的催化剂是( )
A.B B.A C.BC D.C
33.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2H5OH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2:5:1
B.C2H5OH属于氧化物
C.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K2Cr2O7是由2个钾元素、2个铬元素、7个氧元素组成的
34.已知硫的氧化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则硫的化合价为( )
A.﹣2 B.+4 C.+5 D.+6
3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有相同质量的碳元素,则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
A.7:11 B.1:1 C.11:14 D.14:11
36.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3Hg;②Fe3+;③SO3;④3H2O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④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C.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③
D.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①
六、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37.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活塞B ,此时可观察到(Ⅰ)瓶内的现象是 。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产物。
38.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很多。请根据如图三种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甲装置的优点是 ,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当红磷燃烧完毕,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原因 。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造成此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写两条): 、 。
(2)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理由是 。此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无色气体主要是 ,通过该实验请你推测出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 。
(3)利用乙装置进行实验,白磷在热水加热的条件下会着火燃烧,活塞先向 移,后向 移,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 处。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写到题后的表格中)
1.(2分)下列变化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B.氢气流吹肥皂泡
C.火烧赤壁 D.试管破碎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氢气流吹肥皂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烧赤壁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试管破碎过程中只是状形状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白糖溶于水中,喝时感觉是甜的
B.铜制容器久置空气中会产生铜绿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常温下碳铵易分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白糖溶于水中,喝时感觉是甜的属于物质的味道,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
B、铜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铜制容器久置空气中会产生铜绿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碳铵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常温下碳铵易分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3.(2分)在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且不被人体吸收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少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空气中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故呼出气体中含氮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的证据,燃着的木条燃烧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将剩余药品倒回原瓶
B.为了方便起见,可用手直接拿药品
C.防止液体药品洒落,将滴管伸入容器内滴加
D.量取液体体积,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分析】A、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考虑;
B、根据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考虑;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D、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
【解答】解:A、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故A错;
B、取用药品: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药匙或镊子,故B错;
C、胶头滴管要垂悬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故C错;
D、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2分)给6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下列仪器中的有( )
①烧杯;②试管;③蒸发皿;④铁架台(铁圈);⑤酒精灯;⑥石棉网;⑦坩埚钳;⑧试管夹
A.③④⑤⑦ B.①④⑤⑥ C.②⑤⑧ D.①④⑤
【分析】60mL液体的量比较多,不能用试管,只能用所提供仪器中的烧杯,再根据烧杯的使用注意事项考虑本题。
【解答】解:由于给60mL液体加热,量太多只能用烧杯,用烧杯加热时不能直接加热,必须垫石棉网,所以需要用石棉网,用石棉网就需要用铁架台,加热时需用酒精灯做热源。即应该选择①④⑤⑥
故选:B。
【点评】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
6.(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浮有冰的水 B.过氧化氢溶液
C.纯净的空气 D.稀有气体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A、浮有冰的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纯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7.(2分)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为获得准确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必须足量
B.点燃红磷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
C.红磷熄灭,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时,弹簧夹必须夹紧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A、燃烧匙中的红磷必须足量,确保氧气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点燃红磷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以防止部分气体膨胀逸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熄灭,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时,弹簧夹必须夹紧,以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8.(2分)2019年春剑阁县开展了“蓝天保卫战”活动,下列做法有利于蓝天保卫战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
B.加高烟囱将工厂排放的废气排到空气中
C.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D.用电动公交车代替化石燃料的公交车
【分析】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露天焚烧垃圾可以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A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
B、加高烟囱将工厂排放的废气排到空气中,并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B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
C、节日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C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
D、用电动公交车代替化石燃料的公交车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D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措施等,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2分)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并放热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0.(2分)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氢气+氧气水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气+氧气水,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C.分解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能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D.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分析】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可以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说法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有的反应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概念与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气管从水中移出;⑦将装有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⑦③④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①③⑦④⑤⑥ D.①②⑦③④⑥⑤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⑦③④⑥⑤。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可用的方法是( )
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③ D.①②③均可
【分析】本题考查气体的收集方法,常用的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的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的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解答】解: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故选:B。
【点评】应熟悉常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排空气法要根据气体的密度来确定,但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不是很纯;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较纯。
14.(2分)下列有关分子的基本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的大小都会发生改变
B.溶解、扩散、挥发、香味,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液氢和氢气都可以作燃料,说明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物质的体积大小变化、三态转化、热胀冷缩,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很多宏观的现象都能证明分子的这些性质。
【解答】解:A、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大,而分子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故A错误;
B、溶解、扩散、挥发、香味,这些生活中的现象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B正确;
C、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其化学性质,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故C正确;
D、物质的体积大小变化、三态转化、热胀冷缩,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随温度升降而改变,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宏观的现象能说明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也能解释形成宏观现象的原因。
15.(2分)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已知硒原子核电荷数34,中子数44,则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44 B.34 C.10 D.78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34;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44+34=78。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和微粒间的数量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2分)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6
B.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C.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
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原子序数=质子数,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6,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故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6,故选项说法正确。
B、周期数=电子层数,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2分)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O2 B.Fe C.N2 D.H
【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此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原子,不合题意;
B.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符合题意;
C.此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原子,不合题意;
D.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18.(2分)误食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2)会使人中毒。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酸钠(Na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1)+x+(﹣2)×2=0,则x=+3。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19.(2分)如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是否为氧化物时,首先所表示的物质必须为纯净物,然后还得为化合物;因此,能表示氧化物的示意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
【解答】解:A、图中含有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即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的物质为混合物,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不可能;
B、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该图所表示的物质为纯净物;图中分子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若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则该分子即为氧化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则的氧化物;故有可能;
C、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由于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所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A不可能;
D、图中含有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即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的物质为混合物,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不可能;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及构成方面的知识.会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
20.(2分)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异黄酮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异黄酮中含有氧气分子
C.异黄酮是由分子构成的
D.1个异黄酮分子由15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核2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异黄酮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异黄酮是由异黄酮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说法错误;
C.异黄酮是由异黄酮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1个异黄酮分子由15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核2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21.(6分)用数字与化学符号表示
(1)氖气 Ne ;
(2)2个钙原子 2Ca ;
(3)3个亚铁离子 3Fe2+ ;
(4)4个碳酸根离子 4CO32﹣ ;
(5)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 2O3 ;
(6)保持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O2 。
【分析】(1)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6)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解答】解:(1)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Ne。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钙原子可表示为2Ca。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4CO32﹣。
(5)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可表示为:2O3。
(6)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其分子符号为:CO2。
故答案为:
(1)Ne;
(2)2Ca;
(3)3Fe2+;
(4)4CO32﹣;
(5)2O3;
(6)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7分)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分子 、 原子 、 离子 ,例如: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汞原子 构成,人工降雨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由 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生理盐水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 构成。世界由物质组成的,例如:过氧化氢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
分子;原子;离子;汞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氢元素和氧元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和宏观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5分)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硫+氧气二氧化硫 .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氢气+氧气水 .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碳+氧气二氧化碳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硫+氧气二氧化硫;(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氢气+氧气水;(5)碳+氧气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4.(6分)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填序号,下同),属于原子的有 ③④ ,表示阳离子的是 ② ,表示阴离子的是 ① 。
(2)表示②的化学符号是 Mg2+ ,它属于 金属 元素(选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写出②③原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MgCl2 。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元素的种类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有关,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据此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③④的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②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①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阴离子;
(2)②的质子数=12,电子数=10,是镁离子,符号为Mg2+;它属于金属元素,③表示的是氯元素,②③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化学式为MgCl2。
故答案为:
(1)③④;②;①;
(2)Mg2+;金属;MgCl2。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5.(6分)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某研究学习小组对附近河流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1)自来水厂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所采取的操作是 过滤 ,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检验所取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日常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 煮沸 。
(3)活性炭可以除去生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性。
(4)爱护水资源是每个青少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2)根据硬水、软水的区别方法、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回答;
(3)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分析回答;
(4)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解答】解:(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过滤,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过滤;引流;
(2)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填:肥皂水;煮沸;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生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4)节约用水就要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米水浇花、洗手后及时拧紧水龙头等等;故填: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掌握水的净化常用的操作方法、净水原理,爱护水资源的措施等这是解决问题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26.(5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氢气 ;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可用 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a、b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1 。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氢气+氧气 ,该反应属于 分解 (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气体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a、b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氢气;带火星的木条;2:1.(2)水氢气+氧气,分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水的实验,了解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及发生的反应即可分析解答。
三、实验探究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27.(11分)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的仪器名称: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装置可选用 C 或 E ,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需要药品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装药品之前应进行操作 检查装置气密性 。
(4)F是一个多功能瓶,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b (填“a”或“b”)端进入;若F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此时氧气应由 a (填“a”或“b”)端进入。为了得到干燥的氧气可通过 G 装置吸收水蒸气。
(5)已知SO2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了防止SO2污染环境,可用 H 装置吸收。
【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装置;书写文字表达式时不需要配平及气体符号;
(3)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然后书写文字表达式;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实验开始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4)根据气体密度与溶解度,选择进气口;
(5)根据气体性质与题目信息选择吸收装置。
【解答】解:(1)①为用于加热的试管,②为收集气体的集气瓶;
故答案为:试管;集气瓶。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为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法收集,不易溶于水,选择排水法收集,所以可以选择C或E进行收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文字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及气体符号;
故答案为:A;C;E;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B装置为固液反应不加热装置,选用过氧化物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实验开始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检查装置气密性。
(4)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先在底部聚集,所以从长口进气,短口排气,因此选择进气口为b;氧气密度比水小,且不易溶于水,所以从上部聚集,从短口a进气,长口b排出水;利用浓硫酸吸水性吸收水分,干燥氧气;
故答案为:b;a;G。
(5)二氧化硫可以被氢氧化钠吸收,形成盐和水,所以选择H吸收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H。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8.(8分)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 A烧杯中液体变红 ,该实验说明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该实验采用了 控制变量 实验方法。大家对实验现象产生不同看法:(1)有人认为是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2)又有人认为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你认可看法是 第(2)种 。
【分析】碱性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从A烧杯中挥发出来,进入B烧杯中,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解答】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A烧杯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实验方法。碱性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中性溶液(例如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我认为第(2)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烧杯中液体变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控制变量;第(2)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的情况,难度不大。
四.计算题(每空1分,共6分)
29.(6分)已知硫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请回答:
(1)硫酸铵由 四种 元素组成,一个(NH4)2SO4分子中共有 15个 原子。
(2)硫酸铵中氮、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2:8:16 。
(3)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1.2% 。
(4)264g硫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56 g。
(5) 240g 克尿素CO(NH2)2与528g硫酸铵(NH4)2SO4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原子个数: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原子个数;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该物质的质量×该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硫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可知硫酸铵由 四种元素组成,一个(NH4)2SO4分子中共有15个原子;故答案为:四种;15个;
(2)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之比,因此硫酸铵中N、H、S、O的质量比为14×2:1×8:32:16×4=28:8:32:64=7:2:8:16,故答案为:7:2:8:16。
(3)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14+1×4)×2+32+16×4=132。
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1.2%,故答案为:21.2%。
(4)由于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因此264g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264g×21.2%=56g,故答案为:56,
(5)由于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因此528g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528g×21.2%=112g,
则含有112g氮元素的尿素的质量为112g÷(×100%)=240g
故答案为:240g。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式意义的理解。
五、提高题(30分)
30.下列各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火药爆炸
B.铜生锈、钢锭抽成丝
C.木材制成桌椅、动植物呼吸
D.煤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铜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钢锭抽成丝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木材制成桌椅属于物理变化、动植物呼吸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先把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mL,这位同学取出的液体体积( )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确定
【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产生误差的情况来考虑本题,可以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解题。
【解答】解: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大,可以假设为11mL,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mL,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可以假设为1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为:11mL﹣1mL=10mL,大于8mL。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量筒的错误操作造成的误差的分析方法,在做实验时应该按照正确操作进
32.现代化学对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学没有完全弄清楚.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催化剂与反应物一起参加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易分解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分解时,又生成了催化剂本身.已知A,B,C三种不同的物质,将它们混合后产生的两步反应为A+C→AC;B+AC→A+BC,按照上述理论推断该反应物的催化剂是( )
A.B B.A C.BC D.C
【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反应过程和催化剂的定义判断,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解答】解: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A、B、C三种不同的物质,将它们混合后产生的两步反应为A+C→AC;B+AC→A+BC,从上述过程看,A在整个过程中虽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不变,所以为催化剂。
故选:B。
【点评】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考查热点,理解催化剂的定义,明确其“一变、两不变”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3.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2H5OH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2:5:1
B.C2H5OH属于氧化物
C.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K2Cr2O7是由2个钾元素、2个铬元素、7个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故错误;
B.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故正确;
D.元素不论个数,只讲种类,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已知硫的氧化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则硫的化合价为( )
A.﹣2 B.+4 C.+5 D.+6
【分析】根据某种硫的氧化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该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某种硫的氧化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则该氧化物的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3,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O3;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3=0,则x=+6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有相同质量的碳元素,则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
A.7:11 B.1:1 C.11:14 D.14:11
【分析】先分别算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假定碳元素的质量是M,最后分别计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解:假定碳元素的质量是M克。
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则一氧化碳的质量=M÷═克。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则二氧化碳的质量=M÷═克。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7:11。
故选:A。
【点评】就选择题来说,我们可以假定碳元素的质量为1克,这样简单、方便.
36.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3Hg;②Fe3+;③SO3;④3H2O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④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C.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③
D.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①
【分析】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解答】解: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H2O中的“3”表示水分子的个数为3,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Fe3+中的“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SO3中的“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3Hg中的“3”表示汞原子的个数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六、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37.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关闭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打开 。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打开 ,活塞B 关闭 ,此时可观察到(Ⅰ)瓶内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开始变浑浊 。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多 ;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 。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产物。
【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证实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吸入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分析装置I和II的作用,然后判断人吸气时活塞A、B的开合情况。
(2)根据实验目的:证实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吸入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分析装置I和II的作用,然后判断人呼气时活塞A、B的开合情况,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3)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多,能使II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使I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解答】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由装置的特点可知,瓶II中所装试剂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瓶I装置试剂澄清的石灰水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与I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由装置的特点可知,吸气时,应关闭A,打开B。
(2)由上述分析可知,呼气时打开A,关闭B.我们可以观察到锥形瓶(I)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开始变浑浊。
(3)由上述分析可知,(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多;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
故答案为:(1)关闭,打开;
(2)打开,关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多;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
【点评】此题是利用实验对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进行验证,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装置I和II的作用。
38.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很多。请根据如图三种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甲装置的优点是 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当红磷燃烧完毕,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现象是 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产生此现象原因 氧气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造成此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写两条): 装置漏气 、 红磷不足 。
(2)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理由是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此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无色气体主要是 氮气 ,通过该实验请你推测出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
(3)利用乙装置进行实验,白磷在热水加热的条件下会着火燃烧,活塞先向 右 移,后向 左 移,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 4 处。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甲装置的优点是防止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防止了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红磷燃烧时的现象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当红磷燃烧完毕,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产生此现象原因:氧气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造成此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故填: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装置漏气;红磷不足。
(2)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理由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此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无色气体主要是氮气,通过该实验请你推测出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填: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氮气;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3)利用乙装置进行实验,白磷在热水加热的条件下会着火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活塞先向右移,完全反应后氧气消耗,温度降低,后向左移,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4处。
故填:右;左;4。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15 20:22:58;用户:东西湖区轻松国文培训学校;邮箱:qsgwpx@xyh.com;学号:4487409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