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时训练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情景默写,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水皆缥碧(piǎ) 急湍甚箭(tuān) 猛浪若奔(bēn)
B.互相轩邈(miǎ) 泠泠作响(líng) 直视无碍(ài)
C.嘤嘤成韵(yùn) 鸢飞戾天(lì) 窥谷忘反(kuī)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à) 疏条交映(shū)
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ā) 急湍(tuān) 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 鸢飞(yuān) 轩邈(miǎ) 直视无碍(ài)
C.经纶(lún) 嘤嘤(yīng) 俱净(jǜ) 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 飘荡(dàng) 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夸张)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拟人)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对偶)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猛浪若奔上善若水
D.争高直指直视无碍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百许里 高可二黍许
B.猿则百叫无绝群响毕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二、填空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天山共色(_____)
(2)从流飘荡(________)
(3)任意东西(_________)
(4)天下独绝(________)
(5)水皆缥碧(________)
(6)急湍甚箭(_______)
(7)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
(8)泉水激石(__________)
(9) 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
(10) 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
7.文学常识填空。
《与朱元思书》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他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风格峻拔清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_________”。题目中的“书”是_______的意思。
8.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时称“____________”。
(2)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高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情景默写
9.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点明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由景生情,因情明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
1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_______)
(2)互相轩邈(_______)
15.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文言文课内检测
1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空谷传响:响__________ (2)互相轩邈:邈__________
(3)盖竹柏影也:盖__________ (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五、对比阅读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文)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足下方温经②,猥③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④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⑤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⑥,麦陇朝雊⑦,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⑧,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释:①山:指蓝田县(今属陕西)东的蓝田山(今属终南山)。裴迪:能诗,王维好友。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②经;经书。③猥:不合时宜地,自谦之词。④曩(nǎng):从前。⑤轻鱗:鱼名。⑥青皋:青草丛生的水岸边。⑦雊(gòu):野鸡鸣叫。⑧耿黄檗(bò)人往:托运送黄檗的人给你捎信。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奔(_______)
(2)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
(3)草木蔓发(_______)
(4)倘能从我游乎(_______)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21.研读(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其写景的方法角度与以下两个片段有异曲同工之妙。请选择其中一个片段赏析它与划横线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片段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片段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
22.同为书信,(甲文)(乙文)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2.D3.D4.C5.D
6.(1)同样的颜色 (2)跟、随 (3)向东或向西 (4)独一无二 (5)青白色 (6)超过 (7)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 (8)冲击,撞击 (9)至、到达 (10)筹划、治理
7.吴均 叔庠 南朝梁 吴均体 书信
8.(1)吴均 南朝梁 叔庠 吴均体 (2)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9.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①飞奔的马 ②至,到达
11.C
12.①(那些山)凭依(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好像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②(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13.B
14.跟,随 向高处伸展
15.(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如奔马。(2)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16.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17.回声 向远处生长 原来是 表示约数,上下,左右
18.(1)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2)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19.这里指飞奔的骏马 停止 蔓延生长 跟,和
20.(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2)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21.(1)选择片断A:都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写景。片段A直接描写了山和树木;乙文划线句直接对春天对景色进行描写,描绘了山中春天旖旎的风光。
(2)选择片断B: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片断B动静结合,写出江水的明静和、清澈。乙文划线句动静结合,写出了春日的生机勃勃。
22.甲文写于在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本文通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的富春江山光水色,既让人领略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乙文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等景物,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锤炼,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课内阅读,课外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