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品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尝试说出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2.描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图片资料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影响着环境。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请你列举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
2.学生讨论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展示: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空气、阳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例如:骆驼刺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维持其生活,同时,发达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所以,生物与环境实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各成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进行学习。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你置身于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在这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都会使许多生物受到影响。其实,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种成分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进行学习。
(二)学习目标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1.方案一:教师展示一个水族箱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水族箱中有小鱼、水草、假山、水,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
教师强调:像这个水族箱一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方案二: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资料。
资料1: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如果把几只鼠妇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资料2:在草原上生活着大量的生物,有野兔、各种昆虫、吃草籽的鸟和食虫鸟,洞穴中还有老鼠,空中有鹰等飞禽,偶尔还能看到几只狡猾的狐狸。
(1)通过资料1的分析,你认为鼠妇的生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通过资料2的分析,你认为野兔、昆虫之间是什么关系?狐狸和野兔之间是什么关系?
(3)上述两则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1)鼠妇的生活主要受光照、土壤的潮湿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草原上野兔和昆虫之间是竞争的关系,狐狸和野兔之间是捕食关系。
(3)上述两则资料说明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教师进一步强调: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等,都可以看作一个个生态系统。
(三)学习目标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资料分析下面的问题。
图1 图2
2.讨论:
(1)图1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图2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3.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交流。
(1)昆虫的幼虫以树皮中的有机物为食物,啄木鸟以昆虫的幼虫为食物,所以昆虫的幼虫和树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啄木鸟和昆虫的幼虫也是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
(2)图2的树桩上长出了许多真菌,这些真菌靠分解树桩中的有机物生活,所以,腐烂的树桩最后可能会消失。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所以,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一些细菌、真菌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细菌、真菌被称作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示,并引导学生尝试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尝试回答。
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自身利用,还为动物提供食物,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并将这些物质归还土壤。生产者能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分解者能够为生产者提供无机物。所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师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的图示,尝试说明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并尝试回答。
(四)学习目标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并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
观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2.讨论:
(1)什么叫做食物链?
(2)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3)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3.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将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教师适当做出评价。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2)在上图中,通过连接发现共有9条食物链。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鼠和青蛙的数量会增加,猫头鹰由于捕食鼠,数量相对稳定。
学生质疑: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怎样的?(以草、兔、鹰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例)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草→兔→鹰。
学生质疑:它们三者的数量是怎样的?若由于某种原因鹰突然消失,兔的数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草、兔、鹰三者中,草(生产者)的数量最多,兔(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其次,鹰(次级消费者)的数量最少。若鹰突然消失,兔的数量会因为失去天敌而大量增加。但是,兔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又会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兔的数量太多而食物不足的缘故。
教师进一步强调: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一条食物链中,总是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4.食物网。
教师引导学生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随着动物的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而流动的。
5.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
下图展示了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A微小的水生植物→B剑水蚤→C蜻蜓的幼虫→D小鱼→E大鱼
说明:
(1)图中的圆点表示的是排入水体中的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
(2)圆点的多少表示有毒物质量的多少。
讨论: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3)通过这则资料你获得什么启示?
学生分析、交流后达成共识: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人会中毒。
(2)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3)有毒物质进入环境后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会危害人类,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师进一步强调:在生态系统中,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会威胁人类自身。
(五)学习目标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
资料1: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的时候,草木会生长得十分茂盛,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呢?
资料2: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维持原状,但是,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学生分组分析上面的资料,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资料1中,若草木的生长十分茂盛,兔的数量会急剧增加,但是,兔的数量是不会无限度增加的,因为当兔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草木的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兔的取食,兔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死亡或迁走。
资料2中,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使牧草被过度取食而导致草原遭到破坏。
通过对上述两则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比较稳定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在草场中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破坏草原上的植被,造成土地沙化。
学生质疑: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池塘生态系统,哪一个自动调节能力强?
通过分析知道: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繁多,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增加,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是太大,但是,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少,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可能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所以,生物种类越多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精品教学设计,共10页。
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一等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优秀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