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 第二册6.1 走进异彩纷呈的数学建模世界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湘教版必修第二册《6.1走进异彩纷呈的数学建模世界》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通过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和几个常见的例子,理解数学建模的意义,能够应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建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典数学建模历史故事
2. 学会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发现和提出问题。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数学的发现、提出问题。
四、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对于同一段路程,在面中行走速度越快<即淋雨时间越少,淋雨量(即人在雨中行走时全身所接收到的雨的体积)就一定越少吗?
2.在足球比赛中,若球员沿直线带球跑动,一般需要寻找与球门张成最大角度的位置来射门.是否可用数学方法确定出哪个位置具有最大角度?
3.蜜蜂在构筑巢穴对,蜂房结构为一种特定的六角柱体,你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蜜蜂采用这种几何体作为巢穴的原因吗?
(二)自主学习,熟悉概念
1.要求:学生阅读P240-244
2.思考:
(1)问题1中淋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雨的大小和方向,行走速度和行走方向,行人与雨的接触面积,行人在雨中行走的时间等)
小结:看问题不能表面化,行走速度看似越快,淋雨面积越小,实则未必,需要通过严格的数学建模过程和数据来解决问题。
(2)问题2中寻找射门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
(直线距离,角度的大小等)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数学建模,通过一定的几何知识,使三角形中某个角最大.
(3)问题3中蜜蜂在构筑巢穴对,蜂房结构为一种特定的六角柱体,你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蜜蜂采用这种几何体作为巢穴的原因吗?
思考:选择六角柱体的依据是什么?
(二面角的夹角,线段长度等。)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需要通过数学建模,通过一定的几何知识,这样设计下的蜂房容积最大,材料最省。
(三)检验自学,强化概念
案例1(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万有引力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牛顿提出来的,它是指:任意两个指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引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他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其数学表达式为:
上式中,F表示两个物体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和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思考:
(1)要解决问题是什么?——求任意两个物体间的引力
(2)数学目标是什么?——建立力与物体质量及距离关系的数学模型
(3)相关影响因素有哪些?——引力、物体质量、两物体间的距离等
设计意图: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数学建模与求解过程。经历长达20年的思考,牛顿才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以及牛顿第二定律,从离心力定律和自己独自发明的微积分方法,最终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模型。
本案例让学生体会公式是一种数学模型。
案例2(马尔萨斯人口模型)
人口增长问题是一个深受社会学家关注的问题。英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最先研究了这个问题,他发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一个常数。人口的变化率和当前的人口数目成正比。
根据马尔萨斯的观点,我们来建立一个可用来描述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
思考:
(1)现实问题是什么?——刻画人口变化规律
(2)数学目标是什么?——建立可以描述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
(3)相关影响因素有哪些?——人口增长率,当前人口数等
设计意图:以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的建立,感受数学建模过程。在一般情况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中的参数——增长率是未知的。如何求解增长率,则是求解数学模型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案例3(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18世纪时的哥尼斯堡是东普鲁士的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城,穿过该小城的普雷格尔河的中心有一座美丽的小岛,河流及其两条支流把包含岛区在内的哥尼斯堡城分为四个区域:东区(A)北区(B)岛区(C)以及南区(D)。架在河流上的七座桥将这四个区域连接起来。市民在哥尼斯堡城行走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能一次走遍这七座桥,每座桥只允许走一次,最后回到原出发点?这就是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当地人热衷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行走路线都不得其解。该问题引入了瑞士数学家欧拉的强烈兴趣。开始时,欧拉试图将所有的走法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对这些走法进行验证,经过计算后欧拉发现不同的走法5040中,这样既浪费时间,而方法也没有通用性。经过大约一年时间的思考,欧拉将该实际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一起通过几个问题,感受一下欧拉建模的过程:
(1)现实问题是什么
答:是否能一次走遍这七座桥,每座桥只允许走一次,最后回到原出发点?
(2)数学目标是什么?
答:欧拉就把陆地和岛都抽象成“点”,把连接陆地的桥抽象成“点之间的连线”。这时由河流分割的四块陆地抽象为四个点,连接四块陆地七座桥抽象为连接这四个点的七条线。实际问题中的陆地、河流和桥梁的景观都不见了。剩下的是纯数学的,只有点和线相互连接的“图”。
欧拉就是利用这幅简单的“图”问题转化为:是否可以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笔(不重复经过任何一条路线)画出下图的图形。
(3)相关因素是什么?——岛和桥,将岛抽象成点,将桥抽象成线。
如何解决呢?
问题就转化为数学的一笔画问题,除了公式,图也是一种数学模型。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图也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模型描述问题,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生活中的趣味问题有效的解决了,体现数学建模的威力。
(四)课堂练习及检测
P244 问题研究一、二
(五)归纳小结
1.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2.马尔萨斯人口模型;
3.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4.数学建模过程:
(六)作业
1.P244 问题研究二.
2.预习 6.2数学建模——从自然走向理性之路
六、教学反思(酌情写一些)
七、板书设计
课题:6.1走进异彩纷呈的数学 建模世界 1.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2.马尔萨斯人口模型; 3.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 希沃课件投影区域 |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
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6.1 走进异彩纷呈的数学建模世界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6.1 走进异彩纷呈的数学建模世界优秀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2019)6.1 走进异彩纷呈的数学建模世界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2019)6.1 走进异彩纷呈的数学建模世界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能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6.1 走进异彩纷呈的数学建模世界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6.1 走进异彩纷呈的数学建模世界一等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