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1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展开第1节:欧姆定律
年 级 | 年级 | 备课教师 |
| 审核人 |
| 使用教师 |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 2、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写出欧姆定律的公式。 3、经历欧姆定律的研究过程,理解欧姆定律所提示的电路法则。 4、会进行欧姆定律的变形,并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释。 | |||||||||||||||||||||||||||||||||||||||
方法与过程目标: 1、激励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去体验物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2、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认识科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性。 3、进一步体验用图像来说明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的方法。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介绍欧姆的故事,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崇高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关注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 ||||||||||||||||||||||||||||||||||||||||
教学重点 | 1、欧姆定律内容; 2、用物理方法经历探究得到欧姆定律的过程。 | |||||||||||||||||||||||||||||||||||||||
教学难点 | 1、用物理方法经历探究得到欧姆定律的过程; 2、对物理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而得到规律。 | |||||||||||||||||||||||||||||||||||||||
教学时间 | 1课时 | 教学准备 | 分组实验器材,每组包括电源(三节干电池)、导线(九根)、电阻器(5Ω、10Ω、20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另备适当的备用器材。 | |||||||||||||||||||||||||||||||||||||
| ||||||||||||||||||||||||||||||||||||||||
环节 | 教学过程 | 个性优化设计 | ||||||||||||||||||||||||||||||||||||||
预习 | 学生预习欧姆定律一节,提出问题。 1、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电流大小与电流、电压有什么关系? ………… |
| ||||||||||||||||||||||||||||||||||||||
创设情境 | 一、 复习提问 1、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 2、 什么叫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二、 新课导入 导体中的电流I与电压U、电阻R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请同学们大胆地作出自己的猜想,并简单谈谈你猜想的依据。 |
| ||||||||||||||||||||||||||||||||||||||
探究 | 学生活动: 一、I、U、R三者之间的关系 1、猜想 ⑴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⑵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2、研究方法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即:先使其中的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变化关系;再使另外一个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的两个量(电流和电阻)间的变化关系,最后就可以得到三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了。 3、设计实验电路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在上述的设计中,第一步要改变电阻两的电压,以及第二步要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该在电路中怎样设计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 4、实验: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指导学生看课本P95,然后学生利用器材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做实验,把所测得数据填入表格内,实验完后,断开开关,暂时不拆解电路。
归纳: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将U-I图像画在96页的坐标上,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指导学生看课本P95,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把所测得数据填入表格内
归纳: 把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
| ||||||||||||||||||||||||||||||||||||||
教师精讲 | 1、引导实验,控制变量的方法。 2、引导归纳,利用图表分析得出结论。 3、老师讲解欧姆定律内容及理解、运用。 欧姆定律 1、内容 把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一个定律,即欧姆定律,这就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27年用实验的方法定性研究了IUR三者之间的关系,内容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及单位 公式:I=U/R 单位:I(A) 、U(V) 、R(Ω) 1A=1V/Ω 3、变形公式 U=IR R=U/I 4、说明 ①IUR必须针对同一段导体而言 ②IUR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
| ||||||||||||||||||||||||||||||||||||||
练习 | 1、在一段导体的两端加6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这段导体两端加10V的电压时,它的电阻是多大?此时导体中的电流为多少?如果导体两端不加电压,它的电阻又是多少? 2、由I=U/R可导出R=U/I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电压、电流无关 D、导体的电阻在电流减小到零时非常大 3、某用电器两端加7 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 A,若由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增加使通过的电流变为0.5 A,则能否用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测量这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
| ||||||||||||||||||||||||||||||||||||||
小结 |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
| ||||||||||||||||||||||||||||||||||||||
作业 | 1、由欧姆定律的变换式R=U/I是否可以得出:“导体的电阻的大小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的结论?为什么? 2、某用电器两端加7 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 A,若由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增加使通过的电流变为0.5 A,则能否用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测量这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3、如图1所示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6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3.6 V,灯L2的电阻为6 Ω。 求:(1)灯L1两端的电压;(2)通过灯泡L2中的电流;(3)灯泡L1的电阻。
图1 图2 4、一个5 Ω的定值电阻跟一个电流表串联,电流表的示数是1 A,试问能用量程是3 V的电压表来测量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吗?为什么? |
| ||||||||||||||||||||||||||||||||||||||
板书设计: 第一节:欧姆定律 一、 I、U、R三者之间的关系 1、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二、 欧姆定律 1、 内容 2、公式:I=U/R 3、变形公式:U=IR R=U/I 4、说明 | 教学反思: | |||||||||||||||||||||||||||||||||||||||
物理九年级上册1 欧姆定律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上册1 欧姆定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进行新课,总结,目标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1 欧姆定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上册1 欧姆定律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态、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1 欧姆定律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上册1 欧姆定律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和难点,学具准备,前置准备,复习过程,精讲点拨,解题技巧,思路导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