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展开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循环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和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大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紧密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课是系统认识二氧化碳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和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相比于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的初级阶段,本节课有复杂的推理论证(现象-实验-结论),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难度不大,实验较多,探究能力上有更高水准的要求,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关于“二氧化碳的”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能说出CO2有代表性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二氧化碳重要的化学性质 。
(2)通过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验证或推论物质的性质。
(3)通过联系实际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循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和循环,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学生交流共享、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CO2的存在和用途,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与大自然的关系,升华对化学的热爱。
(2) 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实验用品
大理石、稀盐酸、集气瓶、玻璃片、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铝片、试管架、火柴、蜡烛、石蕊小花、塑料管等。
(四)基本教学模式和手段
这节课采用“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共享”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指导、确立学生在化学教育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 听小故事《杀狗洞的传说》 【提问】洞内妖怪是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课题: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循环来解开其中的奥秘。 | 听故事 思考,回答
了解学习目的 | 教学以故事杀狗洞开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又自然的引入课题 |
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问题引导】可乐汽水喜欢喝吗?喝完之后最常见的一个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打嗝?二氧化碳在溶于水的过程中,仅以其分子形式存在?有没有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完成实验探究1我们将会得到准确答案。 一学生演示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问题引导】为什么会变红?老师演示两朵小花分别放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和用水润湿后也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 给红色小花拿出,并给红色溶液加热又会有什么现象? 【火眼金睛】比较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什么 反应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一个是碳酸,另一个是葡萄糖和氧气? | 思考回答
学生演示 仔细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观察,思考,回答得出反应条件不同决定产物不同 |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给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
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过程,先猜想后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
实验探究二二氧化碳不燃也不支燃
实验探究三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多识一点
我会归纳
二氧化碳的用用途和循环
盘点收获:
课堂检测: 作业: | 实验探究2:老师演示向装有上下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思考:波曼尔将燃着的火把贴进地面时火焰为什么 会变小? 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枯的深井,由于地势低,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人若贸然进去就会象进洞的小狗有窒息的危险。所以为防不测,人们在进入菜窖、深井前一定要检验窖内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较高,怎样用最简易的方法来检测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较高? 氧气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能不能?二氧化碳本身有没有毒性?但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同影响。比如一些具体数据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所以现在我们可以明白进洞的小狗为什么会死掉?而人却安然无恙?
【过渡】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却与人的呼吸密切相关。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由一连串的实验现象引出钟乳石、石笋、石柱形成原理。 化学太奇妙了,与大自然紧密联系。回顾前面我们都探究了二氧化碳哪些化学性质? 【过渡】性质决定用途,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对大自然有怎样的影响? 二氧化碳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大自然紧密联系,那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又是怎样循环的?为什么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为减缓这种现象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做到的有哪些?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爱护我们的家园吧。 这节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 | 学生描述现象,分析原因,从而得出二氧化碳不燃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思考,交流共享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实验,得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并练习写出反应方程式。 自学课本后观看视频
交流共享,小结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并交流共享
自学课本P136-137,并交流共享
交流共享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前后回应。
联系实验,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前后呼应。
一连串的实验现象引出钟乳石、石笋、石柱形成原理,让学生感到化学与自然紧密联系。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
七、作业设计
紧扣本节所学知识设计的评测练习,分为“当堂小测试”(包括以识记为主的选择和简单的填空,必做)和“课后延长线”两部分。
八、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 的化学性质和循环》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在教科书中占有非常的地位。在这一课的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化学知识,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回顾这一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总的来说,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师生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计划,达到了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化学,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了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在教学过程的导入阶段,我用“死狗洞”的故事,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化学知识,使学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其次我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并不是把各项目标孤立完成,而是互相渗透。在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同时,进行用途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表述信息,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探究二氧化碳的不同性质时,有的过渡不自然。实验探究、交流的环节偏多导致时间控制得不够好,最后盘点收获时,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没有太多的时间畅所欲言,稍显仓促。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