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整套
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天平和质量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天平和质量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测量、天平和质量 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帮助学生建立这样一种科学思想与方法:人类认识、利用自然,必须首先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感知自然,但有时我们的感觉是不可靠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利用各种测量工具正确的(有时需精确的)认识自然,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各种测量工具的应用,是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的必然选择。在学生建立应用测量工具必要性的科学思想基础上,通过实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天平和各种称量工具,是帮助我们精确测量物体质量的有效装置。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研究科学需要利用我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但人类的感觉有时并不可靠。理解正确认识自然需要利用测量工具。知道天平和各种秤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天平精确认识物体质量的实验技能。2.过程能力和方法能够描述视觉形成错觉的简单原因,会通过实验重现人体触觉的不可靠。能够运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并通过实验设计与探究,完成测量液体质量的实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同伴合作学习与实验探究,感悟人体认识自然首先是利用感觉,但有时感觉却并不可靠。形成正确认识自然需要利用测量工具的科学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认识自然、认识环境必须利用感觉,但人的感觉有时不可靠;能运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教学难点:体验人的感觉有时会不可靠;实验探究:运用天平测量液体的体积。四、教学准备:1.教学器材:教师演示器材:视觉错觉图片,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电子秤、健康秤(体重计)。小组实验器材:500mL烧杯三只分别标记为A、B、C,冰块,热水,5个质量接近的质量方块大小无序的标记为A、B、C、D、E,电子天平(或托盘天平),100mL量筒,250mL烧杯。2.教学资源:托盘天平使用方法影象介绍。五、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图 2.内容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和教学具运用预期效果情景导入——
感觉应用唤起学生对感觉的注意1.设问:科学家怎样认识自然?我们又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的?2.播放“感觉应用”VCD资料片。1.观看科学家利用感觉进行科学探究;2.自我感悟自身视觉、听觉等感觉的应用。VCD资料片学生关注自己的感觉能力关于感觉的讨论激发学生质疑、思维设问:日常生活中你是相信看到的还是听到的?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依据此观点,亲眼所见一定是真的吗?我们的感觉一定可靠吗?哪些证据可以帮助你判断?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利用教材呈现的资料为自己的观点进行争论。 对感觉能力产生怀疑,并产生实验探究欲望活动1-1
视觉学生感悟人的视觉有时不可靠实验指导:请阅读教材,作出直观判断:1. 图1的帽子,你的直观感觉,宽A和高B哪个线段更长一点?2. 图2的线段C和D,是直线吗?哪个线段更长?3. 图3中瀑布的流动,可能吗?为什么?4. 提供部分其他错觉图片。我们仅仅只有视觉有时不可靠吗? 学生阅读、思考、判断、讨论、交流:我们的视觉有时会发生错觉,视觉有时并不可靠。多媒体图片展示形成视觉有时不可靠的体验活动1-2
触觉学生感悟人的触觉有时不可靠实验指导:我们的双手对同一个材料的感觉肯定是一样的吗?请在同一时间把你的左手食指浸入冰水中、右手食指浸入热水中,数到30后,把你的左右手食指同时浸入中间的温水(自来水)中,请同学们试一下。在这一实验中,你有什么体验?学生凭生活经验:那是当然!学生进行触觉可靠性实验探究。实验后,学生交流、讨论实验中的体验。左右手食指对同一杯自来水的冷热感觉是不一样的。PPT展示实验顺序,应用烧杯、冰块、热水等。形成触觉有时不可靠的体验活动1-3
估计质量学生进一步感悟人的触觉有时不可靠质量大小不同的物体,我们总能通过双手掂量把它们区分出来吗?请把老师提供的5个质量方块,按它们的不同质量,由大到小排出它们的正确顺序。有的同学已经在怀疑自己的手感掂量能力了,他们已经在利用一些唾手可得的材料,帮助自己判断不同物体的质量大小了。报出质量方块质量大小的正确顺序。学生:…… 实验探究:1. 用手掂量五个质量方块的质量大小; 2. 用铅笔和直尺架成一个简易天平,比较测量五个质量方块。学生讨论、交流实验体验。质量方块应用强化触觉有时不可靠的体验感觉不可靠的解决方案讨论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实验探究活动给了你什么启发?因为我们的感觉有时不可靠,怎样才能扩大、延伸我们的感觉能力,让我们精确地认识自然、认识环境呢?(板书)测量利用测量工具精确的认识自然是人类的一大创造。其实刚才有的同学已经在利用工具扩大自己的感觉能力了。刚才有的同学判断质量方块轻重时,用一把直尺和铅笔杆进行“作弊”,他们模仿的是什么测量工具? 人的感觉有时不可靠。 学生讨论:发明、制造测量工具。 他们在模仿天平。PPT展示问题“怎样精确的认识自然”学生得出感觉有时不可靠的结论,提出发明制造测量工具的设想活动2
秤的认识学会识别不同的秤,知道不同秤的适用范围测量工具有多种,天平就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体质量的测量工具。你所熟知的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还有哪些?你已经知道的秤有哪些?展示各种秤的图片或实物。 各种不同的秤。磅秤、电子秤、钩秤,弹簧秤、天平。学生识别各种秤,讨论它们的应用范围。PPT展示各种秤的图片及应用的影象资料学生能够认识测量物体质量的各种不同的秤认识质量单位知道质量概念,能够识记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物体有轻有重,轻重不同表示不同的物体有不同质量,什么是质量?(指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用PPT)出示数据:50克,500克,1斤,1000克, 1公斤,20吨,……观察以上物体质量数据,我们注意到物体的质量数据有哪两部分构成?(板书)数字、质量单位。我们在使用不同的秤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单位,为了应用与研究的方便与统一,科学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常用的是哪二个单位?它们的数量关系如何? 阅读、讨论质量概念 物体质量数据有“数字”和“质量单位”构成。 阅读、识记:科学的质量单位是
千克(kg)和克(g).1kg = 1000gPPT展示质量概念、数据及换算关系初步认识质量概念,识记科学的质量单位活动3-1使用体重计或健康秤测量身体质量熟悉使用体重计测量身体质量指导活动:首先我们运用体重计或健康秤,测量自己身体的质量是多少。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上前测量体重。学生交流测量数据。使用体重计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体重计测量体重活动3-2使用天平测量固体质量学会使用天平测量固体质量指导实验活动:我们再来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学习称量各种固体物质的质量。把你身边的各种学习用品或其他物体都称量一下。学生实验活动,利用天平测量固体质量。交流、讨论称量体验与数据。使用天平学生能够用天平或电子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活动3-3使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学会简单的实验探究方法测量液体的质量实验指导:有时我们需要测量某种液体的质量,液体如何称量? 课外探究:怎样测量倒进锅内的豆油的质量(油有很大粘性,小碗中油不能倒干净。)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完成称量液体实验:1.测量空烧杯的质量;2.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3.计算水的质量。 使用天平、量筒与烧杯。能够用天平或电子天平称量液体的质量教学小结重温、巩固教学内容1. 本节课你获得了什么样的科学理念?给你什么启迪? 2. 你学会了哪些实验技能?学生讨论交流:① 人的感觉有时不尽可靠;② 各种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精确的认识自然。运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生能够复述学习内容,能够重现天平的操作步骤。3.设计说明本课教学设计,笔者作了两项细化处理:其一是教学详案的项目编排,在已有的四元项目“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基础上,增加了“教学目标与意图、预期效果”二项内容,意在提请老师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真正做到教案中融入备学生的教学理念。其二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预期操作作了细化处理,每项讨论与活动都单独成段,便于课堂操作,并对曾经遇到的学生课堂学习的“另类”学习行为作了介绍,如在判断质量方块的质量大小时,有的学生并不按照老师与教材的要求,用手来掂量,而是用铅笔杆与直尺架成一具简易天平进行“作弊”,用工具帮助自己判断,学生这种创新性学习行为应该得到鼓励。但老师有责任提醒这些学生还需在自制“天平”与直接用手进行掂量之间作些比较,以帮助他们形成“利用测量工具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世界”是扩大人类感觉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天平和质量”内容中,教材呈现的顺序为质量概念与单位在先,测量质量工具介绍在后。笔者对此处学习顺序稍作调整,笔者以为在学生得到“人的感觉有时不可靠”的结论后,先启发学生通过解决“人的感觉有时不可靠”问题引出测量工具,进而认识、讨论测量质量工具——各种秤——之后,再深入认识天平、讨论质量单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与习惯。关于质量数据,笔者作了一些拓展,即给学生科学而完整的数据概念:数字和单位共同构成科学数据。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小就获得科学的数据概念,因为学生在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已经接触、学习有关吨、公斤、斤、千克等质量单位及其它单位名称,对此学生不会感到理解很累。笔者参考了美国应用于同龄(6年级)的科学教材,他们对此已经向学生作了详细说明⑴。 六、训练与评价:1.当我们品尝了一茶匙纯的蜂蜜后,马上再吃一块小甜饼,感觉小甜饼并不甜,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2.通过学习、思考,你认为人的感觉“总是”不可靠,还是仅仅“有时”不可靠?为什么?3.你有哪些日常生活经验或经历,可以证明人的感觉有时不可靠?4.请测量以下物体的质量:一把钥匙、一串钥匙、一副眼镜、一片感冒药片、一节5号电池、一支水笔、一本日记本等。5.油很容易粘在容器壁上,我们怎样测量油的质量?比如小碗内的油都倒入汤内了(事实上不可能倒干净),但汤内实际有多少油呢?请说出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参考资料⑴ <PHYSICAL SCIENCE>,Glenco / McGraw-Hill, Teacher Wraparound Edition, p35.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电力的应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流程,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状态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训练和评价,气体的性质,液体的性质,固体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