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整套
教科版第二课 获取网络信息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教科版第二课 获取网络信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学习时间,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二、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途径,掌握浏览器的基本操作,掌握建立文件夹管理信息的方法。
技能: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收藏夹和建立文件夹管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收藏夹收藏网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节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选择: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引导:自主学习:通过学习网站预习练习进行合理预习。
练习法:实践演练,在做中学。
协作法:学习他人优点,小组合作,促进自我改进。
课堂组织形式: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共同探究、网站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教学资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自主建立的教学网站,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评价的工具
制作讲课的幻灯片,引导学生学习的多媒体课件
作业收集程序、本节课程练习、教学评价表
六、学习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5分钟)
要求学生进入教学网站,完成本课预习练习,并提交。
预习课本P10-P15,完成预习练习。
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
获取信息
1.确定信息需求
例如:我准备自己配置一台电脑,应尽量考虑以下问题:
A、准备花多少钱?
B、我的计算机配置重点是什么?费用主要花在哪些配置上?为什么?
C、我能从哪里获取最新市场报价?
2.获取信息的三种途径
媒体:报纸、书刊、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网络
他人: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专业人员
亲身体验:表情、行为、化学反应、活动过程、事件现场
接受老师的问题,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获取信息的途径
让学生思考获取信息的途径,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
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
互联网上的信息是以网页形式呈现的,要浏览网页信息,输入资料的网址即可查询信息。
浏览网页
保存网址:为避免在浏览该网页时每次都要输入网址,可以将网址保存至浏览器的“收藏夹”中,下次要查看时直接点击打开
保存网页:“文件”菜单下的“另存为”
保存网页中的文字
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浏览器的种类
练习如何把学校网站进行收藏
练习保存网页内容
掌握浏览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网址的收藏方法,掌握网页内容的保存方法
分类整理获取的信息
对我们之前下载保存的文件(包括文档、图片等)需要进分类保存,才能便于以后的查找和管理。
所谓分类保存就是根据资料或文件的主题、内容、类型等,将它们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同时对文件夹进行合理的命名。
观看课件,了解文件分类的意义,掌握文件夹的使用,并根据练习建立文件夹,将文件进行分类整理
通过练习掌握建立文件夹和文件分类的方法
小结
获取信息的三种途径:亲身体验、与人交流、从各种媒体获取。
使用浏览器进行“浏览网页”,并保存想要的文字、图片等。
自己的文件需要进行合理的文件保存、管理。
学会创建自己的文件夹,方便以后查找和管理文件。
通过小结整体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并将知识融会贯通
帮助学生将本课知识进行整理
练习
建立文件夹
收藏夹的使用
完成练习提交,并记录成绩
通过练习检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滇人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4课 因特网信息获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与教学方法分析,学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搜索网络信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与实践,思考与练习,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走进网络世界第八课 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