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B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4418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B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4418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B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4418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练习题全套
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B卷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B卷,共15页。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B卷 考试时间:9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涉及化学变化B.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的熔点低于纯铁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化学变化D.“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高价金属硫化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B.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钠起火C.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D.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敞口放置变成白色:、3.某同学用固体配制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操作过程中错误的是( )A.①⑤⑥B.②④⑦C.①⑥D.⑤⑥⑦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氯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等重金属离子D.不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5.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化学是具有实用性的科学的是( )A.制造化学肥料,提高粮食产量B.研制药物,治疗疾病C.合成食品添加剂D.提出更完善的化学理论6.某溶液中含有①、②、③、④、⑤五种阴离子。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固体,充分作用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 )A.①B.①⑤C.①④⑤D.①③④⑤7.“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采取如图所示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至钠熔融成圆球时,撤走酒精灯,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钠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C.管中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其污染空气D.管右端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球颜色变化可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8.某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标准状况下氢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B. C. D.9.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B.含有的电子数为C.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D.的溶液中含有个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实验中有少量的金属钠剩余时不可放回原试剂瓶B.次氯酸盐是常用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期较短,不宜长期保存C.酒精、钠等着火,可以用干粉灭火器扑灭D.如果发生氯气泄漏,可用蘸有NaOH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向上风口或地势高的地方转移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1.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自由移动的活塞(活塞体积忽略)隔成A、B两室,分别向A、B两室充入的混合气体和2mol氮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8g。若将A室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至室温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引爆前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4mol,所含原子总数为(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B.点燃引爆前A室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C.点燃引爆,恢复至室温后最终活塞停留在2刻度处D.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4:112.下列有关和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B.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C.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D.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碱性:13.工业生产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如图是测定产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装置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C.反应结束后需再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D.若实验操作无误,该装置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14.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正确的是( )A.同浓度的三种物质的溶液:,溶液体积之比为3:2:1,则浓度之比为1:1:3B.将的NaCl溶液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忽略溶液体积变化,C.将的浓硫酸加水稀释至1L,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D.标准状况下,22.4LHCl溶于1L水,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5.制取时由于设备密封性不好而进入了少量空气,导致制得的产品中含有杂质。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测定该产品中的质量分数,其操作流程和实验数据如图:该氧化钠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A.20%B.60%C.80%D.25%三、非选择题共60分。16.(12分)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Ⅰ.实验室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1)如图是某市售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数据,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mol/L。(2)某同学用该浓盐酸配制100mL1.0mol/L的稀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①通过计算可知需要用量筒量取浓盐酸____mL。②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____。③若配制过程遇下列情况,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如何变化?(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A.量取的浓盐酸置于烧杯中时间较长:____。B.转移溶液前,洗净的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末干燥处理:____。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____。Ⅱ.已知HClO的杀菌能力比强。25℃时将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气—氯水体系,该体系中和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分析,欲使氯水的杀菌效果较好,应控制的pH范围是_______;当pH=7.5时,氯水中含氯元素的微粒有_______。17.(12分)回答下列问题:(1)标准状况下,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2)在25℃、101kPa的条件下,同质量的和A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5:8,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3)两个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X、Y,在25℃下,X中充入气体,Y中充入气体,X与Y内的压强之比是4:11,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4)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和质量比为的和的混合气体,其平均摩尔质量分别是______和______。(5)在标准状况下,CO和的混合气体共39.2L,质量为61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mol,CO占总体积的____%。(6)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元素A的气态氢化物,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____。18.(12分)试完成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1)将质量比为14:15的和NO混合,则混合气体中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2)与标准状况下的____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3)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可忽略)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右边充入CO和的混合气体共18g时,隔板处于如下图位置(左、右两侧温度相同)。则右侧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4)硫酸溶液、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水的密度为1g/mL),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氨水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则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mol/L;已知6mol/L的硫酸溶液密度为,3mol/L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00g浓度为6mol/L的硫酸溶液与_____mL水混合,可使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到。(用含的式子表示)。(5)有一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取出其中的10mL,加入足量溶液可得白色沉淀9.32g;另取10mL该混合溶液,与25mL4mol/L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则混合溶液中=________,=_______。19.(12分)化学与人类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请填空:(1)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2)氯水和漂白粉都有漂白作用,也可用于水体的杀菌消毒。①工业上利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可制得漂白粉,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下列收集的装置最合理的是________。③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反应现象为______。将反应后的产物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3)某同学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研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已知通入的氯气中还含有空气和水蒸气。①浓的作用是______。②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③该实验设计存在事故隐患,应在D处增加一装置,该装置中应加入NaOH溶液以除去多余的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0.(12分)化学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部分变质为碳酸钠的小苏打样品中的质量分数。(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仪器a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恒重,冷却,用托盘天平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2)方案二:称取此样品9.5g,溶于水中,配成100mL溶液。利用化学反应把完全转化为沉淀,由此计算混合物中。①取配制好的溶液于烧杯中,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A.溶液B.溶液C.NaCl溶液D.溶液②过滤,获取沉淀,则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________。③将沉淀洗涤,并充分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9.7g。由此可以计算约为________。(3)方案三:称取一定质量样品,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①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_______。②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③某同学认为上述测定结果将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中,“星桥铁锁开”的意思是城门的铁锳打开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铁碳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因此“剂钢”的熔点低于纯铁,故B正确;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为萃取和过滤,萃取和过滤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矾”是金属的硫酸盐,不是金属硫化物,故D错误。2.答案:D解析:过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最终生成白色且稳定的碳酸钠,A项错误;泡沫灭火器会产生和,不能用于扑灭钠着火,B项错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错误;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敞口放置变成白色,发生的反应有:,,氢氧化钠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最终白色物质为碳酸钠,故D正确。3.答案:C解析:称量固体时,应将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①错误;定容时,视线应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⑥错误,故选C。4.答案:A解析: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具有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可杀菌消毒,A项正确;与反应生成HCl和HClO,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项错误;用氯气无法处理水中的等重金属离子,一般采用沉淀法处理,C项错误;具有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项错误。5.答案:D解析:制造化学肥料,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了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具有实用性,故A正确;研制药物,治疗疾病,解决了健康方面的问题,具有实用性,故B正确;合成食品添加剂,可以使食物色泽更好看保存时间更长,故C正确。6.答案:A解析:向溶液中加入,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对无影响;与反应生成,的浓度减小,的浓度增大;能将氧化成,的浓度减小,的浓度增大;综上所述,的浓度基本不变,A正确。7.答案:A解析:钠在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NaCl,A项错误,B项正确;NaOH与氯气反应,可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其污染空气,C项正确;若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球未变色,表明氯气已被碱液完全吸收,D项正确。8.答案:D解析:,设金属为A,根据题干信息可得出化学方程式:,可知,故,该金属的摩尔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其摩尔质量的数值相等,故D正确。9.答案:C解析:标准状况下是液体,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A错误;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数目为,故B错误;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数目为,故C正确;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故D错误。10.答案:B解析:钠与水、氧气反应,实验时剩余的钠应放回原试剂瓶中,故A错误;次氯酸盐能够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所以以次氯酸盐为有效成分的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期较短,不宜长期保存,故B正确;钠着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故C错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蘸有NaOH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故D错误。11.答案:AC解析:A、B两室被可移动的活塞分隔开,则A、B两室中气体压强相等,A、B两室中气体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由题图可知点燃引爆前的混合气体和2mol氮气体积之比为2:1,则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4mol,所含原子总数为,故A正确;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8g,设物质的量为,物质的量为,则,,求得,,故B错误;若将A室,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完全反应,剩余 1mol,则恢复至室温后A、B两室中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2,最终活塞停留在2刻度处,故C正确;反应前A、B两室中气体共为6mol,反应后A、B两室中气体共为3mol,反应前后均在室温下且反应容器恒容,则反应前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压强之比为2:1,故D错误。12.答案:B解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热稳定性:,故A正确;常温下,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大,故B不正确;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比反应剧烈,生成气体的速率快,故C正确;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碱性:,故D正确。13.答案:D解析:碳酸钠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与硫酸不反应,故A正确;装置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故B正确;反应结束后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将装置乙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丙中,故C正确;若实验操作无误,装置丙可吸收装置乙中生成的和挥发出的水及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使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D错误。14.答案:AC解析:假设三种溶液的浓度均为,则溶液中浓度分别为,即浓度之比为1:1:3,A项正确;将的NaCl溶液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忽略溶液体积变化,,B项错误;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解得,C项正确;标准状况下,22.4LHCl溶于1L水,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L,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D项错误。15.答案:C解析:设样品中的质量为x,则:,解得。所以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16.答案:Ⅰ.(1)11.6(2)①8.6;②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③偏低;无影响;偏高;Ⅱ.2~6;解析:Ⅰ.(1)根据计算盐酸的浓度,有。(2)①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需要量取的浓盐酸的体积。②量取浓盐酸的时候需要量筒;稀释浓盐酸,需要玻璃棒、烧杯;转移时,需要100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定容时,需要胶头滴管;则还需要的仪器有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③A.浓盐酸易挥发,置于烧杯中时间较长,溶质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B.定容时需要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因此转移溶液前,洗净的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浓度无影响;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Ⅱ.HClO的杀菌能力比强,所以HClO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杀菌效果越好,根据图像知,pH适宜在2~6之间;当pH=7.5时,根据图像知,氯水中没有,有HClO、,根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还含有。17.答案:(1)64(2)30g/mol(3)44g/mol(4);(5)1.75;45.9(6)解析:(1)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气体的摩尔质量为1.92g÷0.03mol=64g/mo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2)在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A气体的质量均为,则,计算得出。(3)在同温同体积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计算得出。(4)平均摩尔质量为,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物质的量之比为,二者平均摩尔质量为;质量比为的和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平均摩尔质量为。(5)标准状况下,39.2LCO和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设混合气体中CO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则,计算得出,即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为0.75mol,1 molCO的质量为28g/mol×1mol=28g,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6)分解完毕,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因为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体积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所以气体分子数也为原来的;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其中一种必然为,另一种设为,则,,解得,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18.答案:(1)1:1;29g/mol(2)6.72(3)2:3(4)小于;(5)4 mol/L;2 mol/L解析:(1)由混合气体中和NO的质量比为14:15可知,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1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设3.4g氨气与标准状况下的硫化氡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可得,解得。(3)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由隔板左右两侧容器的体积比可得,解得;设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由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8g可得,解得,则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0.25+0.25)mol:(0.25+0.25×2)mol=2:3。(4)设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氨水的密度为,由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可得,设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氨水的密度为、物质的量浓度为,可得,两式相比可得,由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可知,则;设需要水的体积为,由题意可知混合后所得的3mol/L硫酸溶液的质量为,由稀释定律可得:,解得。(5)由加入足量溶液可得硫酸钡白色沉淀9.32g可知,10mL混合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为,则硫酸的浓度为;由10mL该混合溶液与25mL4mo/L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可知,硝酸的物质的量为(4mol/L×0.025L-004mol×2)=0.02mol,则硝酸的浓度为。19.答案:(1)(或)(2)①;②C;③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3)①干燥氯气;②B中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有色布条褪色;③解析:(1)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①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只有进气口没有出气口,集气瓶内压强过大时气体不易进入且存在安全隐患,故A错误;该装置用来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而氯气密度大于空气,且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故B错误;该装置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氯气有毒,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氯气,用倒扣在水面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符合要求,故C正确;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收集不到氯气,故D错误。③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为氯化铜固体,氯化铜为可溶性的盐,将氯化铜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②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则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的有色布条褪色。③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答案:(1)坩埚(2)①D;②漏斗;③44.2%(3)①浓硫酸;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③偏低;缺少一个将A、B装置内的气体驱赶到C装置中的装置解析:(1)加热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2)①把溶液中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择氢氧化钡溶液,故选D。②过滤,获取沉淀,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漏斗。③设固体中为,为,则,解得,则。
(3)①B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②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被碱石灰吸收,故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③实验装置还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为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C装置全部吸收,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使测定结果偏低,所以需设计一个装置将A、B中的全部吹入C装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