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3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4172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3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4172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2*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展开《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 学 目 标 |
知识和能力 | 1、掌握本课生字词及作者情况。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
过程和方法 | 1、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熟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方法:讨论法和图示法。 | |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 |
重点 | 1、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 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 |
难点 |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
课前准备
教具 | 学具 | 补充材料 |
课件 | 故宫图片、视频 |
|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步骤 | 师生互动过程 | 设计意图 |
步骤1 导 入 新 课
作 者 介 绍 | 导入:同学们知不知道刚刚我们所看到的建筑是哪个地方?没错,就是故宫,以前的老百姓还叫它紫禁城,我们现在又叫它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四百九十一年内,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行使最高权力。那么,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面又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建筑呢?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 |
|
作者介绍(简略介绍)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34年生。从小喜欢看书。初中毕业于湖南平江湘北中学,高中毕业于湖南长沙衡湘中学。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文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 | ||
步骤2 自 学 课 文 | 出示自学要求:(点击课件) 1、 提点要生字词读音,学生齐读一遍生字词。 磬(qìng)、 攒(cuán)、 鳌头(áo)、 琉璃(liú)、 藻井(zǎo)、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水榭(xiè) 玲珑:形容(物)精巧细致,(人)机灵敏捷。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向贯穿。 矗立:高耸直立。 矫健:强健有力。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 学生通过查字,纠正字音,理解词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
步骤3
师 生 互 动
小 组 讨 论 | 思考问题: 依次介绍了什么景点? 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播放故宫视频,故宫影像和课文朗读。并思考上面的问题。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文章布局思路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思考:
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课堂小结 :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课堂小练习: 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说明顺序,并画出说明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提示: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绍了石牌坊、墓道、卷棚小屋、陵门)
|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本文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的结构方式。
学生通过找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和效果。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习说明文的写作。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读课文,总结感悟,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共6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共4页。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