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pptx
    •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第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第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第7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第8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教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教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教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课件ppt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1 《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课文背诵

    2.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本文的大意,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究这十二章内容中所蕴含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

    二、分章概括,整体感知

    师: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论述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阐述自省以提高自我修养的观点。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的是当“富”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对照别人的缺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讲的是要坚守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分类品析,探究哲理

    师:《〈论语〉十二章》章章精粹,有教我们修身的,有教我们治学的,我们把它理一理,请同学们在书上批注标示,将文中的哲理句子分类归纳到“治学”“修身”两类里。

    预设 

    课件出示:

    治学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

    修身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我修养)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个人修养)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道德修养)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修养)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道德修养)

    【设计意图】将零散的“语录”分类归纳,既整理了思维,启迪了思考,也为进一步体会文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做了准备。

    1.品读“治学篇”

    (生根据课件,一齐吟诵“治学篇”)

    1)思考: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预设  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温故”“知新”的人可以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知新”,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要“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

    预设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比自己多、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比自己少、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

    3)结合自身谈一谈:你最欣赏的“学习之道”是哪一句?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预设  示例一:我最欣赏“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这需要在温习的时候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独立思考,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的体会。

    示例二:我最欣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实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深入理解,有所领悟。

    示例三: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神贯注投入学习。

    示例四: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思考、交流,逐步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阂,拉近典籍和现实的距离,带领学生深入领会“学习之道”,吸取其中的有益营养,古为今用。

    2.品读“修身篇”

    (生根据课件,一齐吟诵“修身篇”)

    师:在“修身篇”里,有孔子及其弟子自述的修身进德之法。我们来品析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课件出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曾子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什么?子夏的求“仁”途径又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交流明确)

    预设  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曾子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加强自我反省。

    子夏求“仁”的途径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就是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提出疑惑,联系实际思考自我。

    2)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生交流明确)

    预设  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

    3)“品德是最高的学位。”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准备怎样开启自己的修身之路呢?

    (生联系自身实际,各抒己见)

    预设  坚定志向,加强学习,加强自我反省,等等。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板块,精心整合了教学内容,细致地安排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吟诵、品议的方式逐步理解经典的思想核心,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其在活动中启迪思维,涵养心灵,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运用了板块式教学思路,第一节课分三步(“朗读—解读—吟诵”)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第二课时通过分类品读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资料链接】

    孔子的仁学观念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学为其核心,以“仁”释“礼”,强调复礼归仁。

    那么,孔子仁学的要义何在呢?

    孔子仁学最重要的三个层面,即仁之内涵,为仁之方,仁与礼之关系。

    孔子之“仁”,即是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礼的规范,是以孝悌为根本而又超越血缘亲情、由近及远的“差等”之爱,是涵蕴、孕育各种美善德行的总德。一言以蔽之,在孔子看来,“仁”就是人的本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美德的最高概括。

    孔子释“礼”归“仁”,将仁的基本性质确定为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礼的规范,并宣扬为仁的自觉性,力图把“礼”这种外在的制约,通过“仁”的德行修养,化作主体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规范。

    孔子所谓的“为仁之方”即为仁的工夫与方法,主要就是“忠恕”之道。“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乃至万物,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待人待物,从而成己又成物。这不就是“爱人”的具体体现吗?能如此,不就是一个“仁者”了吗?

    【疑难探究】

    《论语》里的“为学之道”有哪些?

    ①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的人。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的学习精神。

    ②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③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

    ④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做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更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还提出了“为己之学”的学习目的,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相关课件

    语文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图文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而时习之,一瓢饮,五十而知天命,不义而富且贵,迷惑疑惑,竭尽自己的心力,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喜爱爱好,道德正当,生气恼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独立思考,有所发现,获取新的知识,将旧知识融会贯通,温习学过的知识,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