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决胜高考最后一卷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2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
高三决胜高考最后一卷生物试题
1.DNA缠绕在组蛋白周围形成的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单位。组蛋白的乙酰化会弱化组蛋白和 DNA 的相互作用,疏松染色质结构,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 酶和蛋白酶均可破坏核小体结构
B.大肠杆菌在细胞分裂前要完成组蛋白的合成
C.组蛋白的乙酰化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
D.组蛋白的乙酰化可使生物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
2.“投弹手甲虫”遇到危险时,会瞬间从尾部喷出温度近100℃的气体攻击和吓唬靠近它的捕食者,如图。该行为主要体现了酶( )
A.具有专一性 B.具有高效性 C.作用条件温和 D.易受高温影响
3.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O2与CO2竞争性结合RuBP,O2与RuBP结合后经一系列反应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光呼吸抑制剂SoBS 溶液,相应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光呼吸强度见下表。SoBS溶液处理对叶片呼吸作用的影响忽略不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SoBS浓度(mg/L)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光合作用强度(CO2μmolm2s-1)
18.9
20.9
20.7
18.7
17.6
16.5
15.7
光呼吸强度(CO2μmolm2s-1)
6.4
6.2
5.8
5.5
5.2
4.8
4.3
A.光呼吸必须要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其反应的场所在线粒体
B.在大棚种植蔬菜时可采取延长光照时间措施,降低光呼吸作用
C.据表分析,SoBS 溶液利于增产的最适喷施浓度应在0~200mg/L之间
D.喷施100mg/LSoBS 溶液与未喷施的水稻叶片相比,吸收和放出CO2量相等时所需的光照强度低
4.下列关于遗传规律、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中采用的测交实验结果依然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摩尔根将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定位在了X染色体上
B.“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共需要6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材料代表不同的基团,需要数量最多的是用于连接基团的材料
C.“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抓取的卡片记录后分别放回原信封后,再重复
D.“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中,若制作3对同源染色体,则需要3种颜色的橡皮泥,并在纸上绘制相互垂直的一大两小3个纺锤体
5.新冠病毒外侧的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奧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奥密克戎”S蛋白的突变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奥密克戎”增殖过程中所需的嘌呤比例与嘧啶比例不同
C.“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协同进化的结果
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进入人体后需要逆转录形成DNA后才可以表达
6.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酶体中若缺乏某种水解酶,相应的底物不能被降解可能引起疾病
B.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时所需要的信息分子都是生物大分子
C.细胞衰老导致细胞的化学反应发生变化、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D.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受氧气浓度的影响不受温度的影响
7.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由此说明肾上腺髓质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激素c的分泌受负反馈调节
C.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测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D.若激素c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对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则人长期情绪压力不能缓解,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8.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在多项比赛中获得金牌为国争光。下列关于运动过程中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中参与调节的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CO2等
B.完成动作时,神经调节表现出准确、持续时间短的作用特点
C.冰雪环境中人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此过程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运动中血糖保持稳定,与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密切相关
9.导致人类患病的冠状病毒对蝙蝠而言如同肠道菌群一般安全温和。科学家认为蝙蝠长期维持在40℃以上的高体温和特殊的IFN-β干扰素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FN-β干扰素产生过多时会引发剧烈的炎症反应,对细胞自身造成严重损伤。与人相比,蝙蝠体内控制IFN-β干扰素合成的上游基因STING发生突变,导致IFN-β干扰素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从而防止免疫系统的应答过于剧烈而损伤自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冠状病毒和肠道菌群与人类的关系均属于寄生
B.从蝙蝠体内提取的冠状病毒能够在40℃以上的体外环境中长期存活
C.干扰素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D.蝙蝠的STING基因突变导致IFN-β干扰素基因表达水平高于人类
10.如图可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内分泌腺,a、b、c表示激素。若某患者体内a和b含量都明显低于正常值,则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A细胞膜上b、c受体不同,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在体温调节中,C可作为反射弧上效应器的一部分
D.可判断该患者的下丘脑发生病变
11.生态学家将生物大体上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繁殖能力强、扩散能力强,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繁殖能力弱、扩散能力弱,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制约种群数量的因素分为两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对策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后代,后代存活率高
B.老鼠的生活史对策为R对策,R对策的生物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C.华南虎的生活史对策为K对策,K对策的生物易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D.一般情况下,K对策生物的进化方向是使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附近
12.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的主流方案是将其改造成公园。在进行植被重建前,需对土壤含氧量、垃圾渗液浓度、重金属含量等环境因素进行评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垃圾填埋场土壤中富含有机物,微生物代谢旺盛,土壤含氧量高
B.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发生“烧苗”现象
C.某些分解者体内重金属含量较高,这是重金属沿食物链富集的结果
D.公园植被重建宜选用单一的本地物种,以保证观赏性
13.干细胞具有能够分裂、分化成为人体任何一种组织的潜能,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下列有关干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从内细胞团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
B.神经干细胞、精原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
C.将诱导多能干细胞用于研究生殖性克隆人不涉及伦理问题,我国是允许的
D.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14.1975年,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德国科学家科勒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了一个极富创造性的实验方案—得到了单克隆抗体,并因此于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技术
B.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C.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也可用于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
D.单克隆抗体可进入细胞内,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从而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
15.在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Ⅰ: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Ⅱ: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有着重大意义。科研人员开展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相关研究,过程如下图:
材料Ⅲ:燃料乙醇是燃烧清洁的高辛烷值燃料,是可再生能源。我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陈化粮和木薯、甜高粱,地瓜等淀粉质或糖质非粮作物,今后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发酵法制酒精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预处理、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废醪处理等。
关于乙醇燃料生产和利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木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燃料时,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在糖化阶段起重要作用
B.在发酵产酒精阶段,酵母菌细胞内的[H]和丙酮酸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C.乙醇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可达到碳排放的平衡,有效的实现了碳中和
D.产纤维素酶细菌中纤维素酶的合成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共同参与
16.用同一打孔器在一白萝卜上打出若干萝卜条,切成相同长度,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等体积的I、Ⅱ、Ⅲ三种溶液中一段时间,b点时将三组实验的萝卜条同时放回相应溶液的低浓度溶液中一段时间。实验期间持续观察萝卜条体积的变化,并计算相对体积,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观测指标是萝卜条的体积变化
B.随着萝卜条体积减小的同时,萝卜细胞的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
C.初始I溶液浓度小于Ⅱ溶液,I溶液和Ⅱ溶液中的溶质都能进入细胞
D.b点时Ⅱ溶液的渗透压等于细胞液的渗透压,Ⅲ溶液中的细胞已死亡
17.与向重力性相似,根的向触性是植物对土壤中根周的石头等坚硬障碍物的解决方案,其能促进植物的根快速弯曲并绕过障碍物,并且发现障碍物的边缘。有研究指出,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这与根凸、凹面上的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以及差异性细胞伸长有关(如图,凹面处阴影区域生长素含量较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是障碍物引起根被动弯曲的过程
B.重力和障碍物都是引起根尖部位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外因
C.向触性与向重力性的组合阻碍根向土壤深处生长
D.两次弯曲生长都能体现生长素对根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18.具有同种食物来源的两种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捕食对方的现象,称之为集团内双向捕食,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对群落中相关物种的种群动态和害虫的生物防治有着很大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调查植食性昆虫的性别比例,可以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天敌1、天敌2和植食性昆虫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C.天敌1和天敌2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能量在两者之间能双向流动
D.农业生产中增加捕食者种类能有效抑制害虫数量
19.苯酚(C6H5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易形成污染,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苯酚降解菌能分解工业废水中的苯酚。自然界中能分解苯酚的微生物有几百种,多为细菌、放线菌等。分离和纯化高效降解苯酚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制作苯酚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基和平板分离培养基时,应该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采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C.用上图所示方法进行计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D.可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初步对微生物的种类进行鉴定
20.拟南芥花的发育受A、B、D三种基因控制。图1为野生型拟南芥(AABBDD)花不同结构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A、B、D三种基因对应存在3类隐性的缺失突变基因a、b和d,导致花器官错位发育。A与D基因一般不能同时表达,若一方发生突变而缺失,则另一方在花的所有结构中都能得以表达。如D基因缺失突变体(AABBdd),其表达的基因与发育结果如图2所示。关于拟南芥花的发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野生型拟南芥萼片与花瓣组织中均含有D基因
B.基因型AABBDD与AABBdd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与图1一致
C.基因型AaBBDd与aabbDd的拟南芥杂交,子代中有3/4的个体可育
D.基因型AABbDd的拟南芥自交,子代有四种表现型的花,则B、D基因独立遗传
21.气孔有利于CO2进入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但同时也是蒸腾作用失去水分的门户。如何在不损失光合作用效率的前提下减少蒸腾作用水分的流失,即促进高光强下的碳同化,而在碳需求低时保持植物有效利用水的状态,科研人员为此在拟南芥气孔周围的保卫细胞中表达了一种蓝光响应K+通道蛋白(BLINK1),见图1,该通道蛋白能调控气孔快速开启与关闭,可以有效提高光合作用和水的利用效率。野生拟南芥无BLINK1,气孔开闭较慢。图2表示拟南芥在一天中连续光照和间隔光照(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下的实验结果。
注:“每升水产植株茎干重”代表每蒸发1升水的过程中产生的植物茎干物质量
(1)据图1分析,转基因拟南芥保卫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______,K+进入保卫细胞后,提高了细胞内的______,导致气孔快速开启。
(2)结合题干信息及图2可知,______条件下,转基因植株每升水产植株茎干重大于野生植株,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3分析,若测出某株拟南芥一昼夜O2净释放量为300 mg,假定呼吸速率恒定不变,则该株拟南芥一天的O2产生量为______。某环境条件下,若测得该株拟南芥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则此条件下该植物的干重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有白眼、红眼和紫眼三种表现型。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利用纯合品种作亲本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P:红眼雌性×白眼雄性→F1:紫眼雌性:红眼雄性=1:1
实验二F1:紫眼雌性×红眼雄性→F2:紫眼:红眼:白眼=3: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一,该同学得出控制昆虫眼色的基因不止一对等位基因,且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请说出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眼色由一对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基因控制,用A(a)、B(b)表示,以此类推;且常染色体上基因用A(a)、C(c)……表示,性染色体上基因用B(b)、D(d)……表示。由实验二F2中表现型及比例推知昆虫的眼色由______对基因控制,且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白眼昆虫中纯合雌性出现的概率是______,F2中紫眼昆虫随机交配,后代出现紫眼个体的概率是______。
(3)研究发现昆虫的眼色由所含色素种类决定,色素形成过程中所需的酶受相应基因控制,昆虫眼色色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为____________,具体情况可用下图表示,请补充完成____________。(注[ ]中填写与眼色有关的色素,如紫眼为紫色素,箭头上方标注相关基因及酶。)
。
23.资料1:在“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期间会出现多尿、面部和上身浮肿、太空“晕车”等问题。
资料2:航天员叶向富向我们介绍了太空中的细胞学研究,并向我们展示了心肌细胞样品,我们看到心肌细胞有规律的发出荧光。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收缩的特性,所以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它们有节律地跳动。
资料3:为了研究垂体对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与调节,某同学取幼年大鼠若干只,称重后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其中乙组切除垂体。两组大鼠分别置于适宜条件下饲养,每周测定体重(g),3周后处死大鼠,取出甲状腺、肾上腺,并测定其质量(g)。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员出现多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太空站内需维持一定的CO2浓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前期研究发现,在失重条件下,心肌细胞培养96h后凋亡率显著增加。为探究其机制,科学家检测了模拟失重条件下培养96h的心肌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失重条件下心肌细胞凋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模拟失重条件下槲皮素(Q)对心肌细胞收缩力的保护作用,结果如图2所示,该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5)根据资料3设计一个表格,以记录各组数据的平均值。
24.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东半岛南端,蛇岛上分布着我国特有的物种——蛇岛蝮蛇。蛇岛上食物匮乏,蛇岛蝮蛇主要以春、秋两季迁徙途经蛇岛的鸟类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鸟类迁徙高峰期,调查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鸟类密度,结果如表2所示。同时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不同类型生态环境中蛇岛蝮蛇的种群数量,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生态环境中鸟类密度
生态环境类型
树林
灌丛
草甸
鸟类密度(只/hm2)
16.4
72
120
表2不同生态环境中蛇岛蝮蛇数量调查表
生态环境类型
树林
灌丛
草甸
样方个数
15
15
6
样方总面积(m2)
6000
375
6
蛇岛蝮蛇总量(条)
56
83
19
在表2的三种生态环境中,蛇岛蝮蛇种群密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根据表1和表2中的数据,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是变温动物,在北方的冬季,蛇类有冬眠的习性。蛇岛蝮蛇除了具有冬眠习性以外,还形成了独特的“夏眠”习性,根据本题中的信息推测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表示辽宁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时,图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缩小生态足迹应提高___________(填图中符号)过程。
25.“实时荧光定量qPCR”是新冠疫情防控的一把利刃,通常在1~2 h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TaqMan探针是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中一种常用探针(如图1),其5′端连接荧光基团(R),3′端连接淬灭剂(Q)。当探针完整时,R发出的荧光信号被Q吸收而不发荧光。在PCR扩增过程中,当Taq DNA聚合酶遇到探针时会使探针水解而释放出游离的R和Q,R发出的荧光信号被相应仪器检测到,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数量完全同步(如图2)。请据图回答:
(1)结合图1和图2分析,“荧光RT—PCR技术”所用的试剂盒中通常都应该含有________酶、_______酶、TaqMan探针、引物、dNTP、Mg2+、缓冲剂等。这种分子层面的荧光RT—PCR检测具有特异性和灵敏性都很高的特点,主要与试剂盒中的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根据TaqMan探针功能分析,探针中碱基序列的设计应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新冠病毒(2019-nCoV)是冠状病毒大家庭中的新的一员,其碱基序列与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碱基序列有79.5%的相似性,与流感病毒碱基相似度也较高,因此在设计TaqMan探针时应筛选出2019-nCoV特有序列,以避免________(填“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出现。
(3)根据图1和图2,Taq DNA聚合酶除了能催化DNA子链的延伸,还能__________________。
(4)IgM和IgG均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IgM/IgG检测试剂盒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检测人体内相应抗体间接证明是否感染。被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来抵御这种入侵,其中IgM和IgG的含量会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通过对COVID-19患者研究发现,病毒侵入人体后,大约需要5~7天产生IgM抗体,IgG抗体在感染后10~15天时产生。通过检测外周血中IgM和IgG,不仅可以鉴别是否感染,还可以辨别检测者是近期感染或者是既往感染。当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IgM(+)IgG(-)时,可判断检测者为________________;已治愈的患者检测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分析题意可知,核小体是由DNA缠绕在组蛋白周围形成的,故DNA 酶和蛋白酶均可破坏核小体结构,A正确;B.组蛋白与DNA过程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单位,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质,B错误;C.转录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组蛋白的乙酰化会弱化组蛋白和 DNA 的相互作用,使DNA分子暴露,进而可作为转录的模板而调控基因的表达,C正确;D.组蛋白乙酰化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能使生物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D正确。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详解】
据图可知:“投弹手甲虫”的体内有产生氢醌和过氧化氢的腺体,当敌人出现时,它们会将这两种液体注入腹部尾端的“贮存室”中,以最佳的配比进行快速的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会使其从尾部喷出温度近100℃的气体,就形成了这种“高温气弹”,因此该过程体现了酶的高效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和表格:光呼吸会抑制暗反应,光呼吸会产生CO2。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光呼吸抑制剂SoBS溶液后,由表格数据可知,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SoBS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
【详解】A.由题意可知,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O2与CO2竞争性结合RuBP,故光呼吸必须要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呼吸中O2与RuBP结合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光呼吸”反应首先发生在叶绿体中,A错误;B.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因此延长光照时间会增强光呼吸,B错误;C.光呼吸会消耗有机物,但光呼吸会释放CO2,补充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抑制光呼吸可以增加作物产量,由表可知,在SoBS溶液浓度为200mg/LSoBS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呼吸强度差值最大,即光合产量最大,故SoBS 溶液利于增产的最适喷施浓度应在100~300mg/L之间,C错误;D.叶片吸收和放出CO2量相等时所需的光照强度即为光饱和点,与未喷施的水稻叶片相比,喷施100mg/LSoBS溶液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增加,光呼吸释放的CO2减少,即叶片的CO2吸收量增加,释放量减少,故在更低的光照强度下,两者即可相等,D正确。故选D。
【点睛】
4.D
【解析】
【分析】
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共含有A、T、G、C四种碱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有: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详解】A.摩尔根将F1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实验,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1∶1,结果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从而将果蝇眼色的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DNA中含有四种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共6种基团,因此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需要6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材料代表不同的基团,此外还需要数量最多的是用于连接基团的材料,B正确;C.“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抓取的卡片记录后分别放回原信封后,再重复,以保证每种卡片被抓到的概率相同,C正确;D.制作减数分裂模型时,用2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来源不同的同源染色体,因此若制作3对同源染色体,则需要2种颜色的橡皮泥,并在纸上绘制相互垂直的一大两小3个纺锤体,D错误。故选D。
5.C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而病毒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奥密克戎”S蛋白的突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B.“奥密克戎”为RNA复制病毒,其增殖过程需要形成双链RNA,因此奥密克戎”增殖过程中所需的嘌呤比例与嘧啶比例相同,B错误;C.“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在相互选择中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是RNA复制病毒,进入人体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复制,不需要逆转录形成DNA,D错误。故选C。
6.A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详解】A.溶酶体中若缺乏某种水解酶,相应的底物不能被降解可能引起疾病,如硅肺病,A正确;B.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时所需要的信息分子不一定是生物大分子,如神经递质,B错误;C.衰老的细胞中相应的化学反应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减弱,C错误;D.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且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因此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但会受温度的影响,D错误。故选A。
7.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规律性应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是连接神经调节受刺激的器官,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器官;中枢在脑和脊髓中,传入和传出神经是将中枢与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据图分析,情绪压力→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压力的长期效应。情绪压力→下丘脑→兴奋传导→肾上腺髓质→激素d,引起压力的短期效应,属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A.人体的内分泌腺可以看做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从图中可以看出肾上腺髓质部分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A正确;B.据图分析,下丘脑对激素c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因此当激素a分泌增多时,会引起激素c的分泌增多,当激素c含量过多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C.由于激素d能促进血糖升高,且肝细胞膜上有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故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C错误;D.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细胞因子的影响,而细胞因子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因此长期处于情绪压力状态下,免疫能力会降低,D正确;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热量来源: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详解】A.运动员各种技术动作和内脏活动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该过程中参与调节的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另外运动过程中,呼吸运动加快,血液中CO2浓度上升,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A正确;B.神经调节表现出准确、持续时间短的作用特点,因而运动员能精确做好各种动作,B正确;C.人体体温调节是机体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冰雪环境中人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也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的结果,C错误;D.运动中血糖保持稳定,从而保证了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随着运动的进行,血糖浓度下降,此时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从而维持了血糖平衡,D正确。故选C。
9.C
【解析】
【分析】
1、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2、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详解】A.冠状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属于寄生,而肠道菌群与人类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在体外环境不能长期存活,B错误;C.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而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故干扰素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根据题干“IFN-β干扰素产生过多时会引发剧烈的炎症反应,对细胞自身造成严重损伤”可知,干扰素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C正确;D.由题干可知,IFN-β干扰素产生过多时会引发剧烈的炎症反应,对细胞自身造成严重损伤,而与人相比,蝙蝠的STING基因突变能防止免疫系统的应答过于剧烈而损伤自身,说明蝙蝠的STING基因突变导致IFN-β干扰素基因表达水平低于人类,D错误。故选C。
10.C
【解析】
【分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题意分析,图示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图中A为垂体,B为甲状腺,C为下丘脑,激素a、b、c依次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A错误;B.垂体A既能作为甲状腺激素b的靶细胞,也能作为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c的靶细胞,原因是因为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b、c受体不同,这体现了受体的特异性,同时也能体现激素 调节的特点,B错误;C.在体温调节中,下丘脑C是体温调节中枢,也可作为反射弧上效应器的一部分,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D.该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a、甲状腺激素b都明显低于正常值,可判断是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D错误。故选C。
11.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力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对应的生物如东亚飞蝗,个体小生殖能力强,但是成活率低;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对应的生物如哺乳动物东北虎,后代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
【详解】A.根据题意,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力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如蝗虫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后代,但是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使种群后代成活率低,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老鼠的生活史对策为R对策,个体小生殖能力强,但是成活率低,易受非密度因素的制约,B正确;C.华南虎是哺乳动物,后代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其生活史为K对策,易受密度因素的制约,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K对策的生物易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因此种群密度限制了种群数量的增加,生物的进化方向是使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附近,D正确。故选A。
12.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详解】A.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微生物需氧代谢旺盛,因此土壤中含氧量低,A错误;B.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植物因缺水而产生“烧苗”现象,因而垃圾场的生态修复需要改造土壤环境,B正确;C.重金属吸收后不能利用、不能分解、不易排出,因此某些分解者体内重金属含量较高,但这不是重金属沿食物链富集的结果,C错误;D.在保证观赏性的同时,注意公园植被重建宜选用多种本地物种进行种植,这样可加速土壤改良过程,同时物种 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高,D错误。故选B。
13.C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ES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详解】A.囊胚的内细胞团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从内细胞团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A正确;B.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神经干细胞、精原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B正确;C.将诱导多能干细胞用于研究治疗性克隆不涉及伦理问题,我国是允许适当开展的,我国不允许生殖性克隆,C错误;D.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适应症是白血病,这种方法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方面也取得较好疗效,也是治疗许多遗传性疾病的有效途径,即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D正确。故选C。
14.D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动物细胞融合(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等技术,A正确;B.单克隆抗体具有导向作用,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B正确;C.聚乙二醇、电刺激等方法,可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也可以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C正确;D.单克隆抗体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不会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D。
15.D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培养的程序:器具的灭菌、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的灭菌、倒平板、微生物接种、恒温箱中培养、菌种的保存;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
2、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纤维素分解菌可将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降解为小分子糖类,后经酵母菌发酵即可生产乙醇,该过程中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在糖化阶段起重要作用,A正确;B.酒精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其中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细胞内的[H]和丙酮酸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B正确;C.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为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比例,乙醇是燃烧清洁的高辛烷值燃料,是可再生能源,乙醇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可达到碳排放的平衡,有效的实现了碳中和,C正确;D.产纤维素酶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D。
16.ABD
【解析】
【分析】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结合实验的结果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观测指标是萝卜条的体积变化,A正确;B.随着萝卜条不断失水导致原生质体的体积减少,同时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因而萝卜细胞的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B正确;C.由于Ⅰ溶液中萝卜条能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说明Ⅰ溶液的溶质能进入萝卜条细胞,而Ⅱ溶液中萝卜条能发生质壁分离但没有发生自动复原,因此说明Ⅰ溶液中的溶质不能进入萝卜条细胞,C错误;D.b点时Ⅱ溶液中的萝卜条达到渗透平衡,此时Ⅱ溶液的渗透压等于细胞液的渗透压(否则会继续失水),而Ⅲ溶液中的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D正确。故选ABD。
17.BCD
【解析】
【分析】
根的向地性:远地一侧与近地一侧相比较,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导致远地一侧的生长素向近地一侧横向运输,所以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一侧生长素浓度,而远地侧生长速度要高于近地一侧,所以根表现为向地生长,这就是根的向地性。
【详解】A.据题意可知,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推测其是主动弯曲的过程,A错误;B.重力使根出现向地性,障碍物会引发根的向触性,两个过程根的弯曲都是生长素不对称分布引起的,B正确;C.向触性与向重力性的组合使根不受其他物质的阻拦,有利于根向土壤深处生长,C正确;D.两次弯曲生长一侧抑制,一侧表现出促进作用,都能体现生长素对根的生长具有两重性,D正确。故选BCD。
18.AD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2.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一般表现为"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的不同步变化。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先增先减的是被捕食者,后增后减的是捕食者。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通过调查植食性昆虫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据此可知,天敌1、天敌2和植食性昆虫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正确;C.图示中天敌1和天敌2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且存在相互捕食,因此两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由于天敌1和天敌2能相互捕食,能量在两者之间能双向流动,C正确;D.农业生产中增加捕食者种类不一定能有效抑制害虫数量,因为捕食者之间可能存在双向捕食关系,D错误。故选AD。
19.BCD
【解析】
【分析】
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可分为: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汽灭菌法。
【详解】A.在制作苯酚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基和平板分离培养基时,培养基应该以苯酚为唯一碳源,A错误;B.湿热灭菌法如高压蒸汽灭菌可以对培养基进行灭菌,B正确;C.上述方法为平板计数法,由于多个菌可能长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C正确;D.不同菌的菌落具有不同的特征,可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初步对微生物的种类进行鉴定,D正确。故选BCD。
20.ABC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同一个体所有组织细胞来源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所以含有相同的基因,野生型拟南芥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野生型拟南芥萼片与花瓣组织中均含有D基因,A正确;B.基因型AABBDD与AABBdd的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Dd,其表现型与图1一致,B正确;C.据图可知,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的拟南芥杂交,子代dd个体1/4,表现为不育,即有3/4的个体可育,C正确;D.基因型为AABbDd的拟南芥自交,子代有四种表现型的花,可能是B、D基因独立遗传,也可能是B、D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所致,D错误。故选ABC。
21.(1);协助扩散;渗透压
(2);间隔光照;相对于野生型,在间隔光照下,强光时含BLINKI的植株气孔能快速打开,快速吸收CO2;弱光时气孔能快速关闭,减少水分蒸发
(3);588 mg;增加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的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上有K+通道蛋白(BLINK1),K+通过该通道蛋白进入保卫细胞内,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输,且没有消耗能量,因此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图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植株类型(是否含BLINK1)和光照类型(连续光照或者是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因变量是每单位重量水分干物质量,可以反映蒸腾作用的强弱和气孔的开放程度。图3中5点之前和20点之后只能进行呼吸作用,A、B点都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
(1)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钾离子通过K+通道蛋白(BLINK1)进入气孔细胞内,提高了胞内渗透压,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快速开启。
(2)
根据图2分析可知,在间隔光照下,含BLINK1植株(转基因植株)每升水产植株茎干重大于野生植株,其原因是由于间隔光照下,强光时含BLINK1植株气孔能快速打开,加快了二氧化碳的摄入;而弱光时,气孔能快速关闭,减少水分蒸发量,所以每升水产植株茎干重较野生型植株大。
(3)
根据图3分析,呼吸速率为12mg/h,则一天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12×24=288mg,又因为该植株一昼夜净释放量为300 mg,则其一天产生的氧气量=288+300=588mg。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代表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因此某环境条件下,若测得该株拟南芥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说明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该条件下该植物的干重会增加。
【点睛】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析图和绘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
22.(1)亲本为纯合子,杂交后代F1雌性和雄性表现型不同,说明X染色体上存在控制眼色的基因,但如果只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白眼雌性:红眼雄性=1:1
(2);两;符合;1/4;2/3
(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解析】
(1)
由F1表现型可知,控制该昆虫的眼色基因与性染色体有关,但如果只是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亲本中雌性为隐性纯合子,雄性为显性纯合子,所得F1中雌性与亲本雄性表现型相同,雄性与亲本雌性表现型相同,但实验一杂交结果并没有出现同样的结果。若亲本为纯合子,杂交后代F1雌性和雄性表现型不同,说明X染色体上存在控制眼色的基因,但如果只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白眼雌性:红眼雄性=1:1,故控制该昆虫眼色的基因不止一对,至少有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
(2)
实验二中F2的表现型比例为紫眼:红眼:白眼=3:3:2,紫眼出现的概率为3/8,而3/8=3/4×1/2。由于F1雌、雄性状完全不同,单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而言,F1中雌性个体基因型为XBXb,雄性为XbY,F2表现型应有两种,且比例为1:1,即各占1/2,3/4就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F2中的显性个体所占的比例,即F1雌、雄昆虫都含有Aa基因,所以昆虫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雌、雄个体基因型为AaXBXb、AaXbY,F2中白眼个体的常染色体基因型为aa,所以只需考虑伴性遗传即可,纯合雌性XbXb出现的概率为1/4,故F2白眼中纯合雌性出现的概率是1/4。F2中紫眼昆虫的基因型及概率分别是:l/6AAXBXb、2/6AaXBXb、1/6AAXBY、2/6AaXBY。先考虑常染色体,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和2/3Aa,F2随机交配,后代中有4/9AA、4/9Aa和l/9aa;再考虑性染色体遗传,XBXb和XBY交配产生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其中含B基因的个体占3/4,紫眼为同时具有A和B的个体,所以紫眼出现的概率为8/9×3/4=2/3。
(3)
昆虫的眼色由所含色素种类决定,色素形成过程中所需的酶受相应基因控制,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由于同时含有基因A和B,昆虫的眼色表现为紫色,只含基因A的昆虫眼色表现为红色,即紫色素需要A和B基因同时存在,红色素需要A基因存在,所以先控制合成红色素,再生成紫色素,具体情况可用下图表示: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伴性遗传以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首先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并能够根据遗传图解判断基因的位置以及亲本的基因型,再利用遗传定律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23.(1)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
(2)尽可能地模拟体内环境
(3)c-myc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和转录因子CATA-4的表达量降低
(4)槲皮素对于心肌收缩有保护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槲皮素浓度的增加,该保护作用增强
(5)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值)。
(1)
太空中失重,血浆含量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
(2)
在太空站内,为了尽可能与体内环境相似,因此培养动物细胞时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一定浓度的CO2(95%空气+5%CO2)。
(3)
分析题图可知,与对照相比,模拟失重组的c-myc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而转录因子CATA-4的表达量降低,故推测失重条件下心肌细胞凋亡的原因是c-myc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和转录因子CATA-4的表达量降低。
(4)
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模拟失重条件下槲皮素(Q)对心肌细胞收缩力的保护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槲皮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心肌细胞的收缩力,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心肌细胞收缩力均有所增加,说明槲皮素对于心肌收缩有保护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加,该保护作用增强。
(5)
根据资料3,表格设计如下。
24.(1);树林;树林中鸟的密度很低,缺少蛇岛蝮蛇所需的食物
(2)夏季蛇岛缺少食物,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蛇岛蝮蛇形成了“夏眠”习性
(3);小于;X1为植物吸收的CO2,与Y2、Y3、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故X1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
(4)X1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
(1)
根据表2数据计算,蛇岛蝮蛇种群密度在树林中为56÷6000=0.009条/m2,在树林中为83÷375=0.221条/m2,在草甸中为19/6=3.167条/m2,树林中的蛇岛蝮蛇种群密度最低;表1中鸟类密度在树林中最低,蛇岛蝮蛇食物来源少,故蛇岛蝮蛇密度也最低。
(2)
结合第 (1) 小题的结论:蛇岛蝮蛇的食物主要是鸟类,再结合本题中“蛇岛上食物匮乏,蛇岛蝮蛇主要以春、秋两季迁徙途经蛇岛的鸟类为食”的信息推测,冬、夏两季途经蛇岛的鸟类少,蛇岛蝮蛇没有食物来源,因此形成了夏眠的习性。
(3)
X1代表植物吸收的CO2,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减去植物呼吸产生的CO2(Y1),实现相对“零排放”,则X1=Y2+Y3+Z4,因此X1<Y1+Y2+Y3+Z4。
(4)
生态足迹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提高X1光合作用过程可以缩小生态足迹。
25.(1);逆(反)转录;Taq;引物;TaqMan探针
(2);新冠病毒RNA内部的一段序列(新冠病毒RNA逆转录形成的DNA的部分序列);假阳性
(3)催化RNA(TaqMan探针)的水解
(4);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近期感染 ;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IgM(-)IgG(+)
【解析】
【分析】
1、荧光定量PCR仪能够监测出荧光到达预先设定阈值的循环数(Ct值)与病毒核酸浓度有关,病毒核酸浓度越高,Ct值越小。
2、PCR技术的原理为DNA双链复制,所需条件有:引物、酶、模板DNA、4种脱氧核苷酸等。
(1)
分析题图:图1和图2所示新冠检测基本原理是:将新冠病毒RNA逆转录为DNA,通过采用多重荧光RT-PCR技术进行鉴定,因此荧光PCR法所用的试剂盒中通常都应该含有:逆(反)转录酶、热稳定性DNA聚合酶(Taq酶)、TaqMan探针、引物、dNTP、Mg2+、缓冲剂系等;由图2可知,引物、TaqMan探针能与模板链结合,故试剂盒中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决定了这种分子层面的荧光RT-PCR检测具有特异性和高灵敏性。
(2)
探针是依据新冠病毒RNA内部的一段序列(新冠病毒RNA逆转录形成的DNA的部分序列)设计的;新冠病毒(nCoV-2019)碱基序列与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碱基序列有79.5%的相似性,与流感病毒碱基相似度也较高,因此在设计Taq Man探针时应筛选出nCoV-2019特有序列,以避免将流感病毒等误判为新冠病毒而出现假阳性。
(3)
根据图1和图2可知,Taq酶的除了能催化DNA子链的延伸,还能催化RNA(TaqMan探针)的水解,TaqMan探针水解释放出游离R供仪器检测到。
(4)
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编码多个结构蛋白,这些蛋白包括多个抗原位点,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可通过抗体检测抗原的存在,从而直接证明样本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间接证明机体感染与否;题干中描述病毒侵入人体后,大约需要5~7天产生 IgM抗体,IgM(+),说明感染过病毒,IgG抗体在感染后10~15 天时产生,IgG (-)说明10-15没有抗体,检测者体为早期感染,为阴性;已治愈的患者,也就是感染过,体内病毒已被清除,所以应为IgM(-)IgG(+)。
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届高三生物最后一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届高三生物最后一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