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锦州中学高三2月摸底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2022届辽宁省锦州中学高三2月摸底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胃炎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及早发现、及时消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除药物杀灭外,幽门螺杆菌还会在经历有丝分裂、分化和衰老等历程后凋亡
B.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细胞癌变前后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
C.幽门螺杆菌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D.幽门螺杆菌的DNA含游离磷酸基团,且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2.下列生理过程和实验中,不需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的是( )
A.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B.乙酰胆碱从神经细胞中释放
C.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
D.红细胞的吸水膨胀和失水皱缩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C.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
D.酶具有催化作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4.研究人员检测到某种高等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含有尿嘧啶。下列有关该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器可能存在于蓝细菌细胞中
B.该细胞器可能会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
C.该细胞器可能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D.该细胞器可能不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分泌蛋白一般通过经典的内质网一高尔基体途径进行运输,并最终分泌到细胞外。近来研究人员发现细胞内存在如图所示的另类分泌途径(图中a、b、c、d表示途径)。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完成各途径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B.各途径都消耗细胞呼吸所产生的ATP
C.各途径的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D.图示途径都可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6.乙酰辅酶A的来源之一是葡萄糖的有氧氧化。研究发现,T细胞中线粒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和自由基,可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促进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的合成,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下图为T细胞中发生上述情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产生自由基的过程中只产生CO2和释放少量的能量
B.图中乙酰辅酶A的直接来源可能是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的氧化分解
C.乙酰辅酶A发生乙酰化反应后,可调控干扰素基因的表达过程
D.人体T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可能有利于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7.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物最可能为原核生物,图中酶为RNA聚合酶
B.图示过程体现了转录完全结束后才能进行翻译
C.图中酶移动的方向为从b端到a端
D.图中一条mRNA上的多个核糖体合成了相同的肽链
8.盲鳗生活在海底,以海底的腐肉为食。海底终日无阳光,盲鳗的眼睛出现了退化。盲鳗的防身武器是其自身分泌的黏液,黏液中的纤维丝会很轻易地进入捕猎者的鳃中,让用鳃呼吸的捕猎者迅速窒息。盲鳗的黏液只对用鳃呼吸的动物致命,但没鳃的海狮和海豚能巧妙地避开这一陷阱并捕食盲鳗。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黑暗环境诱导盲鳗的眼晴出现了退化,这本质上也是一种进化
B.盲鳗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基因突变的利与弊是相对的,基因突变决定了盲鳗的进化方向
D.盲鳗与捕猎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两者的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
9.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的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乙是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图。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细胞的基因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
B.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一定不为X染色体
C.图乙中b→e时DNA聚合酶活性非常高
D.图甲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在图乙中无对应的点,e→f时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0.某植株的花色有红色、粉色和白色3种,红花、粉花和白花植株的花瓣分别含有红色、粉色和白色物质。与花色有关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其中等位基因A/a与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要有基因a存在,基因B就不能表达,基因b无具体与花色形成有关的效应。研究人员让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F2的3种花色植株中,纯合子比例最少的是粉花植株
B.F2的3种花色植株中,基因型种类最少的是红花植株
C.若F1与F2中的白花植株杂交,则子代中会出现3种花色的植株
D.F2中的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全部为粉花植株
11.某研究小组配制了两种培养基进行相关实验,I号培养基:在LB培养基(由蛋白胨、酵母膏和NaCl构成)中加入淀粉(5g·L-1)。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g·L-1)、硝酸铵(3g·L-1)、其他无机盐(适量)、淀粉(15g·L-1)和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培养基都能用来筛选土壤中只能降解淀粉的微生物
B.I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酵母膏
C.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培养基中,则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淀粉的细菌比例会上升
D.Ⅱ号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凝固剂后,可用于分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
12.我国清代著作《中馈录》中记录了典型的泡菜做法:“泡盐菜法,定要覆水……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加烧酒少许。凡各种蔬菜均宜,尤以可豆、青红椒为美,且可经久。然必须将菜晒干,方可泡人。”下列关于泡菜制作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定要覆水坛”是因为这种坛可加水密封,为泡菜发酵创造无氧条件
B.“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加烧酒少许”的目的是抑制杂菌生长和调味
C.坛盖边缘水槽有气泡冒出,是因为乳酸菌在发酵初期细胞代谢产生了CO2
D.在传统发酵过程中,为了缩短泡菜发酵时间,可向坛中加入“陈泡菜水”
13.肾素是由肾小球旁细胞合成、储存和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肾素在血浆中参与激活血管紧张素。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血管紧张素可通过与受体结合直接对心血管发挥作用,也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中枢以促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方式,使机体的心脏收缩加快、力量加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提高血糖含量
B.运动员大量出汗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肾素通过血液运输,直接调节心血管细胞的生理活动
D.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主动运输与心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14.下图为某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E和F、G和H(四个位点均在神经元膜外)分别是两只电表的接线点。在N点给予适当刺激,且GN=N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表1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骨骼肌不会出现收缩反应
B.电表2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骨骼肌会出现收缩反应
C.E、F、G、H四个位点都不会发生膜电位变化
D.电表2的指针偏转两次,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15.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主要是水稻和少量杂草,存在的动物有一些昆虫和一些田螺等,其中田螺以一些就近的水生植物、藻类、土壤腐殖质为食。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完成了碳循环等物质循环过程
B.田螺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被水稻和杂草等植物所利用
C.田螺的生命活动伴随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D.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
16.某研究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IBA(吲哚丁酸)和NAA(α-萘乙酸)的混合液对洒金柏带芽茎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编号
激素
平均生根数/条
生根率/%
NAA/(mg·L-1)
IBA/(mg·L-1)
1
0.1
0.1
1.59
34.33
2
0.1
0.2
1.42
26.87
3
0.1
0.5
1.36
36.67
4
0.2
0.1
2.86
40.33
5
0.2
0.2
3.09
76.33
6
0.2
0.5
3.47
93.00
7
0.5
0.1
1.58
40.00
8
0.5
0.2
1.32
36.67
9
0.5
0.5
1.21
20.23
10
0.0
0.0
1.31
26.12
A.第1~9组所设置的条件,都能促进洒金柏带芽茎段生根
B.在诱导洒金柏带芽茎段生根方面,IBA和NAA表现为拮抗作用
C.同浓度的NAA组酒金柏带芽茎段的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都随IBA浓度的升高而减少
D.洒金柏带芽茎段根的生成与IBA和NAA的相对含量有关,第6组效果较好
二、多选题
17.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可使系统状态偏离稳定,而负反馈调节能使系统状态保持稳定。要使负反馈调节起到控制作用而使系统状态保持稳定,系统就应该具有某个特定的状态或置位点,从而使系统围绕置位点(如图)进行调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若某生态系统处于置位点,则其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大量污水持续输入河流后,会导致该河流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会发生负反馈调节
D.寒冷刺激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偏离置位点,通过正反镜调节能使其回到置位点
18.为探究贝利尤单克隆抗体(简称贝利尤单抗)对甲亢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某科研小组选取了30只生理状态一致的正常雄鼠,并均分为三组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有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
甲状腺激素水平/(pmol·L-1)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mU·mL-1)
对照组
连续灌胃生理盐水29天
21.75±2.05
5.80±0.60
甲亢模型组
连续灌胃等量的一定浓度的甲状腺激素29天
44.95±3.19
11.30±0.60
实验组
?
62.11±4.54
7.60±0.08
A.实验组的处理方式为连续灌胃等量一定浓度的甲状腺激素29天并饲喂适量贝利尤单抗
B.模型组雄鼠将表现出饮食量增多、体重减轻、易怒、好斗等特征
C.该实验说明贝利尤单抗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该实验结果表明贝利尤单抗可用于研发治疗某种部分甲状腺细胞缺乏的疾病
19.下表表示其地几种植物的比叶面积(叶片面积与叶片干重的比值),已知随着植物单位叶面积中干物质含量的增加,叶片厚度相对增加,使得叶片内部的水分向叶片表面扩散的距离或阻力增大。下图表示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等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物种
比叶面积均值
扁担木
24.69
柘树
30.50
构树
16.97
牡荆
22.06
酸枣
20.83
A.由表格中数据可推测柘树林的叶面积系数最大
B.表格中的5类植物中,柘树最适合生活在相对干旱的环境中
C.据图可知,密植能增大叶面积系数,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
D.图中群体光合速率曲线的后段不再上升,主要原因是部分叶片受光不足
20.科研人员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对不抗病烟草进行人工诱变,分别获得了甲、乙两种抗病烟草并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第一组:让甲植株进行自交,所得子代中抗病植株∶非抗病植株=3∶1,第二组:让乙植株进行自交,所得子代中抗病植株∶非抗病植株=2∶1,第三组:让甲、乙植株杂交,所得子代中抗病植株∶非抗病植株=3∶1,基于此结果,科研人员认为甲、乙植株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发生了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植株都发生了隐性基因突变,且乙植株的自交后代出现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B.上述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进行自由组合
C.第三组实验的抗病烟草植株中含两种抗病基因的植株占1/3
D.上述三组实验中的非抗病烟草植株自交所得子代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
三、综合题
21.饴糖是由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一种食品,它具有一定的还原性。饴糖也是一味传统中药,在多个经方中皆有应用。“饴,米蘖煎也”是汉代许慎记载的一种加工制作饴糖的方法,即将煮熟的糯米和磨碎的蘖(发芽的大麦种子)充分混合后进行保温,再经搅拌熬煮后得到饴糖。回答下列问题:
(1)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饴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推测发芽的大麦种子中 酶的含量和活性较高。大麦种子浸泡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 ,有利于发芽。
(2)当大麦芽处于旺盛生长期时,每隔8~12h将其翻一次,待大麦芽生长结束后,将大麦芽干燥、粉碎制成麦芽粉用于糯米糖化。其中每隔8~12h将大麦芽翻一次有利于 (答出1点),从而促进细胞呼吸,促进大麦芽生长;将大麦芽制成麦芽粉有利于 ,以提高物质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3)在糯米糖化过程中,将煮熟的糯米冷却到70℃以下,加入适量麦芽粉和温水并迅速搅拌均匀。在整个糖化过程中,应保持50~60℃的温度并适当地搅拌,有利于糖化的进行。为了解糯米糖化过程中,淀粉是否完全利用,可用 (填“碘液”或“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若样液 ,则表明淀粉充分水解,糖化基本完成。煮熟并冷却的糯米与麦芽粉搅拌均匀后需要在50~60℃的温度下保温6~8h,保温的目的是 。
22.竞争和协同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两种表现行为。大量实验和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和水平上,竞争的结果有利于生物形态、生理特征及生活方式等适应策略的进化;协同能够使生物以最小的代价或成本实现自身在自然界的存在与繁殖(最大适合度)。回答下列问题:
(1)协同进化,即共同进化,是指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协同进化与竞争进化中, 更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多样性。
(2)竞争关系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 。竞争关系通过改变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率,最终影响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3)生物在竞争或协同过程中释放的总能量是一定的,这使其形成了一定的能量投资策略——“生态成本”权衡策略,即投入某一方面的能量多,必然会影响投入另一方面的能量。一般生物在以下几个方面都需要有能量的投入与消耗:①抵御不良气候与土壤条件;②生长、发育和繁殖;③ 。
(4)竞争会导致物种的形态、生理特征发生改变,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器官形态层面分析,动物群落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的“军备竞赛”式的竞争结果是 。
23.染色体工程也叫染色体操作,是按照人们的需求对生物的染色体进行操作,添加,削弱或替代染色体,从而达到定向育种或创造人工新物种的目的。分析以下操作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科学家成功将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融合成为1条染色体,并将这条染色体移植到去核的酿酒酵母细胞中,得到仅含1条线型染色体的酿酒酵母菌株SY14,SY14能够存活且表现出相应的生命特性。这项研究开启了人类“设计、再造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获得SY14运用的可遗传变异原理是 ,SY14的染色体DNA上有 (填“16”或“多于16”)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2)珍珠贝(2n)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精子入卵后,刺激卵母细胞继续完成第二次分裂并排出第二极体。若用细胞松弛素阻滞第二极体排出,可获得三倍体珍珠贝;若阻滞正常珍珠贝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则可获得 倍体珍珠贝;其中 倍体珍珠贝具有控制珍珠贝过度繁殖和防止对天然资源的干扰等优点。
(3)二倍体大麦(♀)×二倍体球茎大麦(♂),在受精卵发育形成幼胚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球茎大麦的染色体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只具有大麦染色体的植株甲。下列关于植株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多选)。
A.体细胞中最多含有2个染色体组 B.植株矮小
C.高度不育 D.含同源染色体
(4)下图表示我国科学家培育成功导入了长穗偃麦草(2n=14)抗病、高产等基因的小麦(6n=42)二体附加系的一种途径,其中W表示普通小麦的染色体,E表示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E染色体组随机进人细胞一极。图中F1是 倍体;植株丁自交所得子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及比例是 。
24.定点突变技术是指通过PCR等方法改变DNA片段特定位点的碱基,从而获得突变基因的操作技术。研究者将酿酒酵母S288c的APA1基因与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构成融合基因,并进一步构建表达载体,以该载体为模板,再通过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向APAl基因中分别引人APA1-1/2/3/4四个突变位点,分别转化酿酒酵母YS59.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APA1基因与EGFP基因的融合基因时,需借助的工具酶是 ,使APA1基因与EGFP基因首尾相连,处在同一 、 等调控序列的控制之下;EGFP基因的作用是 。
(2)上述PCR介导的定点诱变过程中,除以载体为模板外,还需要加入四种 ,两种根据 的序列设计合成且含有突变位点的互补的引物。
(3)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受体细胞有绿色荧光,表明 。
(4)若将定点突变的基因导人植物细胞,在一定 (答出2点)等条件下,转基因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 ,进一步诱导其 ,可以发育成转基因植株。
四、实验题
25.为研究灵芝的成分灵芝多糖、灵艺三萜的抗肿痛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肿瘤细胞(癌细胞)悬液、培养液、灵芝多糖、灵芝三萜、血细胞计数板、流式细胞测量仪(检测细胞是否调亡,具体方法不作要求)、培养瓶等。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灵芝中的某些成分会引发机体产生过敏性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 ,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 。
(2)分2组实验探究灵芝多糖、灵芝三萜的抗肿瘤作用,实验过程与结果或结论如下表所示:
实验
分组
结果
结论
实验1
A组:小鼠肿瘤细胞悬液+培养液
A,B两组小鼠肿瘤细
胞的数目基本相等
①
B组:小鼠肿瘤细胞悬液+培养液+灵芝多糖
实验2
A组:小鼠肿瘤细胞悬液+培养液
②
灵芝三萜具有
抗肿瘤作用
B组:小鼠肿瘤细胞悬液十培养液十灵芝三萜
①实验1的结论是 。
②实验2的结果是 。
(3)为了进一步研究灵芝三萜的抗肿瘤机理,可在培养液中加入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通过检测 来判断灵芝三萜是否能抑制小鼠肿瘤细胞增殖;同时用流式细胞测量仪检测灵芝三萜是否能促进小鼠肿瘤细胞凋亡。
(4)为了探究灵芝三萜和灵芝多糖是否能促进小鼠肿瘤细胞凋亡以及二者在小鼠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系,研究小组又设计了实验3,其分组如下:
A组:小鼠肿瘤细胞悬液+培养液;
B组:小鼠肿瘤细胞悬液+培养液+灵芝多糖;
C组:小鼠肿瘤细胞悬液+培养液+灵芝三萜;
D组: 。
结果发现:A组、B组小鼠的细胞凋亡率大致相同:C组、D组小鼠的细胞凋亡率相同且高于A组,B组小鼠的。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不会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等历程,A错误;
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因此细胞癌变前后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B正确;
C、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没有线粒体,C错误;
D、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其DNA是双链的、环状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但不含有游离磷酸集团,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殖.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没有染色体,拟核区域有个环状的裸露DNA分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答案】A
【解析】【解答】A、差速离心法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不需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A符合题意;
B、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其释放方式为胞吐,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完成,B不符合题意;
C、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这两部分具有完整的细胞膜,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完成,C不符合题意;
D、红细胞的吸水膨胀和失水皱缩过程中细胞体积发生变化,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完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因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胞吞和胞吐、 蝾螈受精卵的横缢 、红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植物体细胞杂交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3.【答案】D
【解析】【解答】A、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例如淀粉酶是蛋白酶的底物,A正确;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正确;
C、酶的专一 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C正确;
D、少数RNA也可以作为酶起催化作用,而双缩脲试剂不能与RNA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酶的本质
(1)概念: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
(2)酶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在催化反应前后自身性质和数量不变。
(3)合成酶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
(4)酶的作用场所:可以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催化作用。
4.【答案】B
【解析】【解答】A、蓝细菌细胞中含有的核糖体,因此该细胞器可能存在于蓝细菌细胞中,A正确;
B、线粒体含有RNA,但线粒体不能直接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葡萄糖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B错误;
C、核糖体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该细胞器可能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C正确;
D、叶绿体中含有RNA,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但若该细胞器为核糖体和线粒体,则不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尿嘧啶是RNA的合成碱基,RNA分为rRNA、mRNA、tRNA.
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
mRNA:是DNA的信使,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5.【答案】C
【解析】【解答】A、图中a、c、 d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属于胞吐,不是主动运输,A错误;
B、b过程通过转运蛋白扩散,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产生的ATP,B错误;
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而各途径的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C正确;
D、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溶酶体等细胞器,因而不会发生a过程,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运输方式:
胞吞:细胞外→细胞内,消耗能量;
胞吐:细胞内→细胞外,消耗能量。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6.【答案】A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O2结合形成H2O,同时产生了大量自由基并释放大量能量,A错误;
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初步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先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再彻底分解成CO2和[H],因此,乙酰辅酶A的直接来源可能是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的氧化分解,B正确;
C、乙酰辅酶A或自由基为线粒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自由基激活NFAT等分子,进入细胞核的NFAT和乙酰辅酶A在乙酰化酶催化下发生乙酰化反应,激活干扰素基因的转录,进而调控核内干扰素基因的表达,C正确;
D、由图可知,线粒体中产生的乙酰辅酶A或自由基可间接促进淋巴因子的合成,故人体T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可能有利于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但是丙酮酸并不能直接参与三羧酸循环,必须在丙酮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形成乙酰辅酶A ,由乙酰辅酶A 参与循环。
(2)三羧酸循环中,最初草酰乙酸因参加反应而消耗,但经过循环又重新生产,即每次循环一次,净结果为1个乙酰基通过两次脱羧而被消耗。循环中有机酸脱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机体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7.【答案】B
【解析】【解答】A、结合图示可知,图中边转录边翻译,可能是原核生物,图中酶为RNA聚合酶,与DNA的启动部位结合启动转录,A正确;
B、图中边转录边翻译,并非等转录完全后才能进行翻译,B错误;
C、图中有多个核糖体在进行翻译,核糖体上多肽链越长,说明翻译的时间越长,因此酶移动的方向为b→a,C正确;
D、图中mRNA是模板,由于模板相同,图中一条mRNA上的多个核糖体合成了相同的肽链,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原核生物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2)转录: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3)过程
起始:mRNA 与核糖体结合。
运输:tRNA 携带氨基酸置于特定位置。
延伸:核糖体沿 mRNA 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由对应 tRNA 运输相应的氨基酸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一个 mRNA 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
停止:当核糖体到达 mRNA 上的终止密码子时,合成停止。
脱离:肽链合成后从核糖体与 mRNA 的复合物上脱离。
8.【答案】D
【解析】【解答】A、盲鳗的眼睛出现了退化并不是黑暗环境诱导出现的结果,环境只对生物的性状具有选择作用,A错误;
B、盲鳗生活在海底,以海底的腐肉为食,属于分解者,B错误;
C、基因突变的利与弊是相对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盲鳗的进化方向,C错误;
D、盲鳗与捕猎者之间、盲鳗和生活环境之间都在相互影响,存在共同进化,盲鳗与捕猎者的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1)生物进化是种群的进化,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2)进化的实质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意义:科学地解释了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是种群而不是个体,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生物进化的本质。
9.【答案】D
【解析】【解答】A、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中A和a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
B、X染色体和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进入不同细胞中,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含有Y染色体,因此若不考虑染色体变异,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一定不为X染色体,B正确;
C、图乙b→e时期中发生DNA复制,此过程聚合酶活性非常高,C正确;
D、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是核DNA数的一半,在图乙中无对应的点,e→f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减数分裂的过程: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 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精原细胞体积略微增大变成初级精母细胞。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配子。
10.【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F2中粉色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白色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红色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纯合子比例最少的是粉花植株,A正确;
B、F2中粉色植株基因型有4种,白色植株基因型有3种,红色植株基因型有2种,基因型种类最少的是红花植株,B正确;
C、若F1(AbBb)与F2中的白花植株(aabb、aaBB或aaBb)杂交,则子代中均只出现2种花色的植株,C错误;
D、F2中的红花植株(AABB或AABb)与白花植株(aabb、aaBB或aaBb)杂交,子代全部含有Aa,均为粉花植株,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1)配子间的结合方式问题AaBbCc×AaBbCC杂交①各自产生配子数:2×2×2=8种;2×2×1=4种。②配子间结合方式:8×4=32种。
(2)基因型、表现型概率问题①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3×2×3=18种,表现型种类2×1×2=4种。②AaBbCc与AaBBCc后代中,出现AaBbCC的概率:1/2×1/2×1/4=1/16。
11.【答案】D
【解析】【解答】A、蛋白胨、酵母膏可提供碳源,因此I号培养基不能用来筛选只能降解淀粉的微生物,A错误;
B、I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蛋白胨和酵母膏,B错误;
C、Ⅱ号培养基唯一的碳源为淀粉,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培养基中,则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淀粉的细菌比例会下降,C错误;
D、Ⅱ号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凝固剂构成固体培养基后,可用于分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培养基的成分
①主要成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②其他成分: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需求;
③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既可以提供氮源也可以提供碳源。
(2)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的分离是通过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无法对菌落进行计数。
12.【答案】C
【解析】【解答】A、“定要覆水坛”是指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A正确;
B、“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加烧酒少许”中的花椒、盐和酒可以抑制杂菌生长,也可以调制泡菜的风味,B正确;
C、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向坛中加入“陈泡菜水”可以增加乳酸菌的数量,从而缩短泡菜发酵时间,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泡菜制作:
1、流程:
①将新鲜浅色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③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 蒜瓣、生姜、香辛料 等佐料,
④继续装至八成满,倒入配制好的盐水,浸没全部菜料 。
⑤盖好坛盖,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
2、操作提示: ①泡菜坛的选择: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
②腌制条件: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原因: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13.【答案】B
【解析】【解答】A、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消耗增加,血糖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速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农度升高,A错误;
B、运动员大量出汗,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肾素在血浆中参与激活血管紧张素,然后血管紧张素对心血管发挥作用,说明肾素通过体液运输,间接调节心血管细胞的生理活动,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交感神经末梢与心脏之间的连接相当于突触,去甲肾上腺素就是神经递质,因此是通过扩散作用到达与心脏细胞,并与其膜上的受体结合,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
(1)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起调节作用。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只有靶器官、靶细胞上才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
(3) 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激素是信息分子、有机分子,传递着各种信息。
(4) 微量高效:激素种类多 、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4.【答案】B
【解析】【解答】A、因为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之间存在突触,在N点给予适当刺激,兴奋不能传递到传入神经,因此电表1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但兴奋可以从N点传递到骨骼肌,因此骨骼肌会出现收缩反应,A错误;
B、因为GN=NH,在N点给予适当刺激,N点处产生的兴奋同时双向传导,同时传导到G点和H点,因此电表2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但兴奋会继续传递到骨骼肌,骨骼肌会出现收缩反应,B正确;
C、在N点给予适当刺激,兴奋不能传递到传入神经,因而E、F点不会发生膜电位变化,但兴奋同时传导到G点和H点,两者膜电位同时发生逆转,之后再恢复,C错误;
D、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不变,刺激N点,N点处产生的兴奋同时传导到G点和H点,电表2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可作为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证据之一,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膜电位:
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内负外正,产生原因是: 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 ;
动作状态下膜电位: 内正外负 ,产生原因: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Na+内流;
(2)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传导方向是双向的,速度快 。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这个结构,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面,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15.【答案】A
【解析】【解答】A、物质循环具有循环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即碳循环需在生物圈才可完成,A错误;
B、田螺作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被水稻和杂草等植物所利用,B正确;
C、田螺的生命活动伴随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主要通过摄食、消化和呼吸作用实现,C正确;
D、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作为动力推动物质循环,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是指: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 、传递 、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①在生物群落中它们的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网) ,且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④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16.【答案】D
【解析】【解答】A、与对照组相比,除第9组外,其余实验组(第1~8组)的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都有所增加,说明第1~8组所设置的条件,都能促进洒金柏带芽茎段生根,A错误;
B、表中各组反映IBA (吲哚丁酸)和NAA (a-萘乙酸)的不同浓度配比对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的影响,其结果不能说明IBA和NAA之间存在拮抗作用,B错误;
C、浓度为0.1mg·L-1的NAA组酒金柏带芽茎段的平均生根数随IBA浓度的升高而减少,生根率随IBA浓度的升高而先减少后升高;浓度为0.2mg·L-1的NAA组酒金柏带芽茎段的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均随IBA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浓度为0.5mg·L-1的NAA组酒金柏带芽茎段的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均随IBA浓度的升高而减少,C错误;
D、IBA 和NAA 浓度配比不同,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不同,说明洒金柏带芽茎段根的生成与IBA和NAA的相对含量有关,且分析表格信息可知,第6组的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都最大,说明第6组效果较好,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生物实验设计遵循的六大原则
1.对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单因子变量原则;
4.等量原则;
5.平行原则;
6.随机原则。
17.【答案】A,C,D
【解析】【解答】A、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正反馈使事态朝极端的方向偏离,通常对生态系统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A错误;
B、“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一稳定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当生态系统处于“置位点”时,则其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
C、如果大量污水排入湿地,会导致藻类暴发,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虾等死亡,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会加重水体污染,这种反馈调节机制促进了污染,属于正反馈节,C错误;
D、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活动减弱,最终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恢复到正常的“置位点”,D错误。
故答案为:ACD。
【分析】根据题干中“正反馈调节可使系统状态偏离稳定,而负反馈调节能使系统状态保持稳定。要使负反馈调节起到控制作用而使系统状态保持稳定,系统就应该具有某个特定的状态或置位点,从而使系统围绕置位点进行调节 ”可知,正反馈是远离置位点的,负反馈是调整某种状态重新要回到置位点的。
18.【答案】B,D
【解析】【解答】A、贝利尤单克隆抗体本质为蛋白质,饲喂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分解,实验组的处理方式为连续灌胃等量一定浓度的甲状腺激素29天并注射适量贝利尤单抗,A错误;
B、模型组雄鼠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值,由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模型组雄鼠将表现出饮食量增多、体重减轻、易怒、好斗等特征,B正确;
C、实验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模型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模型鼠,说明贝利尤单抗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的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错误;
D、实验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模型组,说明贝利尤单抗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部分甲状腺细胞缺乏的疾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因此贝利尤单抗可用于研发治疗某种部分甲状腺细胞缺乏的疾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发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提高(促进)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 ,
(2)人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表现为食欲旺盛、身体消瘦,神经系统兴奋性高 。
(3)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分级和反馈调节,如下图:
19.【答案】A,B,C
【解析】【解答】A、比叶面积=叶片面积/叶片干重,柘树林的比叶面积最大,但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未知,故不能做出判断,A错误;
B、从上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构树的比叶面积最小,叶片厚,叶片内部的水分向叶片表面扩散的距离或阻力增大,水分不易散失,因此构树更适合生活在相对干旱的环境下,B错误;
C、由图可知,随着叶面积系数的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先增加后降低,故需要合理密植,C错误;
D、图中显示群体光合速率不会一直随着叶面积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主要原因是叶片之间相互遮挡,叶片受光不足,D正确。
故答案为:ABC。
【分析】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应用目的
具体操作
延长关照时间
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
增加光照面积
合理密植、适当间苗修剪、间作套种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
关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适当提高CO2浓度,多施农家肥,
增大昼夜温差,适当提高日间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20.【答案】B,C
【解析】【解答】A、若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科研人员认为甲、乙植株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发生了突变,甲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非抗病植株=3∶1,说明甲植株发生了显性基因突变,基因型为Aabb;乙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非抗病植株=2∶1,说明乙植株发生了显性基因突变,基因型为aaBb,且后代BB纯合致死,A错误;
B、让甲、乙植株杂交,所得子代中抗病植株∶非抗病植株=3∶1,不管上述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甲产生的配子均为Ab∶ab=1∶1,乙产生的配子均为aB∶ab=1∶1,子代均出现抗病植株∶非抗病植株=3∶1的结果,B正确;
C、第三组实验中甲(Aabb)、乙(aaBb)植株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aabb为非抗病植株,其余均为抗病植株,抗病烟草植株中含两种抗病基因的植株(AaBb)占1/3,C正确;
D、上述三组实验中的非抗病烟草植株基因型均为aabb,自交所得子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两对基因性状分离比的应用:
利用“逆向组合法”推断亲本基因型的一般思路
(1)方法:将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逆向组合。
(2)题型示例
①9∶3∶3∶1⇒(3∶1)(3∶1)⇒(Aa×Aa)(Bb×Bb);
②1∶1∶1∶1⇒(1∶1)(1∶1)⇒(Aa×aa)(Bb×bb);
③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
④3∶1⇒(3∶1)×1⇒(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
21.【答案】(1)淀粉;加快
(2)使氧气供给充足,排出CO2;大麦芽中的淀粉酶与糯米中的淀粉充分接触
(3)碘液;不呈现蓝色;给酶提供适宜的温度,让糯米中的淀粉在麦芽粉中所含的淀粉酶的催化下充分水解成麦芽糖
【解析】【解答】(1)将煮熟的糯米和磨碎的蘖(发芽的大麦种子)混合处理得到饴糖,已知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饴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可推测发芽的大麦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和活性较高,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大麦种子浸泡后,种子不断吸收水分,增加自由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大,说明细胞代谢加快,有利于发芽。
(2)定期翻动大麦芽,利于增加大麦芽之间的空气,使氧气供给充足,促进有氧呼吸,同时排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避免CO2过多抑制细胞呼吸;将大麦芽制成麦芽粉,使原料颗粒变得更小,释放其中的淀粉酶,有利于大麦芽中的淀粉酶与糯米中的淀粉充分接触,以提高物质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3)鉴定淀粉一般用碘液,淀粉遇碘变蓝,若样液中淀粉充分水解,糖化完成,样液遇碘不呈现蓝色;酶具有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因此煮熟并冷却的糯米与麦芽粉搅拌均匀后需要在50~60℃的温度下保温6~8h,保温的目的是给酶提供适宜的温度,让糯米中的淀粉在麦芽粉中所含的淀粉酶的催化下充分水解成麦芽糖。
【分析】(1) 淀粉:分布于植物细胞中,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自然界中含量最多。
(2)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
结合水:与细胞中的某些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5%。
自由水作用: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参与生化反应;③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 糖类的鉴定方法:
①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碘液 → 蓝色
(4)酶的本质
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酶是RNA 。
②酶的作用:催化作用;
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酶在催化学反应前后自身性质和数量不变。
22.【答案】(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
(2)相互抑制,有时也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种群密度
(3)防御天敌(或抵御天敌)
(4)捕食者的攻击器官更发达,而被捕食者的防卫器官更发达(或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共同进化)
【解析】【解答】(1)协同进化,也叫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协同进化与竞争进化中,协同进化更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多样性。因为协同进化显示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2)竞争关系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最终表现为相互此消彼长的关系,有时也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即一方在竞争中消失。竞争关系通过改变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率,最终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生物在竞争或协同过程中释放的总能量是一定的,而这些能量的去向一般用于抵御不良气候与土壤条件、生长、发育和繁殖和防御天敌等方面,这使其形成了一定的能量投资策略——“生态成本”权衡策略,即投入某一方面的能量多,必然会影响投入另一方面的能量。
(4)竞争会导致物种的形态、生理特征发生改变,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器官形态层面分析,动物群落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的“军备竞赛”式的竞争结果是捕食者的攻击器官更发达,而被捕食者的防卫器官更发达,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因为只有捕食者的攻击器官更发达才能获得更多的食物得以生存,被捕食者的防卫器官更发达才能在与捕食者的斗争中获胜避免被捕获,进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分析】(1)对协同进化的理解
① 不同物种之间的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竞争。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② 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③ 协同进化是千姿百态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形成原因
(2)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据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的现象。
23.【答案】(1)染色体变异;多于16
(2)四;三
(3)
(4)四或异源四;(42W+2E)∶(42W+1E)∶42W=1∶2∶1
【解析】【解答】(1)16条染色体融合成为1条染色体,该过程发生染色体结构上的拼接,属于染色体变异;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到相应结合位点后启动基因的转录,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基因首端,因为SY14的染色体是由16条染色体融合而成,因此融合后的染色体DNA上含有的基因数多于16,可知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也多于16个。
(2)当用细胞松弛素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时, 导致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加倍但未分离,会形成四倍体;三倍体珍珠贝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正常产生可育配子,不能产生后代,因而具有控制珍珠贝过度繁殖和防止对天然资源的干扰等优点。
(3)二倍体大麦和二倍体球茎大麦分别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配子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在受精卵发育形成幼胚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球茎大麦的染色体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只具有大麦染色体的植株甲,因此植株甲的体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植株矮小;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由于细胞内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甲植株无法产生正常配子,因而高度不育。故答案为:ABC。
(4)F1是普通小麦(6n=42) 与长穗偃麦草(2n=14) 杂交得到的,含有3+1=4个染色体组, 因此F1是(异源)四倍体;丁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2W+1E,自交后代中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仍为42W;因为丁体细胞只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1,因此植株丁自交所得子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及比例是(42W+2E)∶(42W+1E)∶42W=1∶2∶1。
【分析】(1)染色体变异:
变异类型
具体变化
结果
染色体结构变异
缺失
缺失某一片段
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从而导致性状改变
重复
增加某一片段
易位
某一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倒位
某一段位置颠倒
染色体数目变异
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
大量基因增加或减少,性状改变幅度较大
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特点: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特点(以植物为例):与正常植株相比,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
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24.【答案】(1)限制酶、DNA连接酶;启动子;终止子;作为标记基因
(2)脱氧核苷酸;APA1基因
(3)APA1基因与EGFP基因已经表达(形成蛋白质产物)
(4)营养和激素;愈伤组织;再分化
【解析】【解答】(1)构建APA1基因与EGFP基因的融合基因时,需要用限制酶进行切割,再用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进行连接;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等元件,并且要将目的基因(APA1基因与EGFP基因)首尾相连,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使目的基因正常转录;EGFP基因表达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能作为标记基因起到鉴定和筛选的作用。
(2)PCR的条件包括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缓冲液等 ;PCR反应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即APA1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3)受体细胞有绿色荧光,说明EGFP基因正常表达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而APA1基因与EGFP基因相连,由此表明APA1基因与EGFP基因已经表达形成相应的蛋白质产物。
(4)转基因细胞要体现全能性,形成完整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体过程为:在一定营养物质和激素等条件下,转基因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在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其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最后生长发育成转基因植株。
【分析】(1)基因工程中的工具有: 限制酶、DNA连接酶 和运载体
(2)构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需要的条件如下:
条件
原因
稳定存在并能自我复制或整合到受体DNA上
能使目的基因稳定存在且数量可扩增
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可携带多个或多种外源基因
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便于重组DNA分子的筛选
无毒害作用
对受体细胞无毒害作用,避免受体细胞受到损伤
(3)PCR的含义: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它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
① 目的:快速扩增目的基因。
② 原理:DNA半保留复制。
③ 基本条件:DNA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2种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缓冲液。
(4)分子水平的检测:①通过PCR等技术检测受体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或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②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相关蛋白质。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赋予转基因生物相应的特性及该特性的程度。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前提: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条件:激素、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适宜的培养条件。结果: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其再分化成胚状体,长出芽和根,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25.【答案】(1)组织液;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灵芝多糖对离体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B组小鼠的肿瘤细胞数目明显少于A组小鼠的
(3)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
(4)小鼠肿瘤细胞悬液十培养液十灵芝多糖十灵芝三萜;灵芝三萜能促进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灵芝多糖无此功能,且对灵芝三萜的作用无影响
【解析】【解答】(1)水泡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来自组织液;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有关,是过敏原再次入侵人体引起的反应,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实验1的A组中没有灵芝多糖,B组中含有灵芝多糖,但A、B两组小鼠肿瘤细胞的数目基本相等,说明灵芝多糖对离体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实验2的A组中没有灵芝三萜,B组中含有灵芝三萜,若灵芝三萜具有抗肿瘤作用,则实验结果应该是B组小鼠的肿瘤细胞数目明显少于A组小鼠的肿瘤细胞数目。
(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之一,小鼠肿瘤细胞增殖时,会进行DNA复制,需要消耗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从而导致细胞中DNA含有放射性,故可以通过检测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来判断灵芝三萜是否能抑制小鼠肿瘤细胞增殖。
(4)为了研究灵芝三萜和灵芝多糖二者在小鼠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系,需要探究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混合使用时,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根据题干中A、B、C组的设置,故D组为:小鼠肿瘤细胞悬液+培养液+灵芝多糖十灵芝三萜。A组、B组小鼠的细胞凋亡率大致相同,说明灵芝多糖对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无影响;C组、D组小鼠的细胞凋亡率相同且高于A组,B组小鼠的,说明灵芝三萜能促进小鼠肿瘤细胞凋亡,而灵芝多糖无此功能,且灵芝多糖对灵芝三萜的作用无影响。
【分析】(1) 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体液免疫:病原体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中时,发挥体液免疫。
(3)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两种免疫的具体过程如下图: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某校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某校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