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植被(练习) 试卷 3 次下载
- 5.2土壤(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6.1气象灾害(练习) 试卷 4 次下载
- 6.1气象灾害(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6.2地质灾害(练习) 试卷 3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一课一练
展开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景观如下图),读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2题。
1.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可能是
A.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B.山坡陡峻,水源难以保持
C.地形较高,热量条件差D.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2.能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景观,旅游时间最好选在
A.12-1月B.4-5月C.6-7月D.9-10月
【答案】1.A 2.B
【解析】1.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巧克力山海拔低且地势较平缓,山坡陡峻说法错误,B错误;由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材料信息表明,巧克力山海拔在40~120米,海拔低,热量条件好,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没有树木并非人为破坏的结果,且没有明显的石漠化现象,D错误;巧克力山为石灰岩,土壤先天发育较差,土层较薄,再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强度大,泥土易被侵蚀,或在重力作用下移,使土壤厚度更小,土层太薄难以生长高大的树木,只能生长低矮、根系浅的草,A正确。故选A。
2.材料信息表明,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观赏巧克力山的时间为“每年热季”,热季是气温高、降水少的季节,读图可知,12~1月气温相对较低,不是“热季”,排除A;图中显示,4~5月当地气温最高,且降水稀少,此时草类植被干枯,巧克力山景色显著,是观赏“巧克力”景观的旅游最佳时间,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6~7月降水量大,气温不高,草类植被生长茂盛,绿色景观为主,不是观赏“巧克力”景观的最佳时间,排除C;读图可知,9~10月间,9月降水量仍较大,且气温不高,因此不是观赏“巧克力”景观的最佳时间,排除D。故选B。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不同海拔高度典型的植被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以黄岗山为主峰,海拔高2158米,植被垂直带谱分布完整,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间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等不同植被类型。下图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武夷山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凋落物较多B.土壤质地紧实C.凋落物腐殖化弱D.土壤通气性差
4.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是由于高海拔地区
A.有机质矿化速率快B.微生物活性高
C.土壤呼吸作用较强D.常年维持低温
【答案】3.A 4.D
【解析】3.植被凋落物主要集中在表层,且表层土壤的温度、湿度、土壤质地等环境因子更有利于凋落物腐殖化过程的进行,使得表层土壤有机碳不断累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作为土壤有机碳来源的植被凋落物变少,且由于土壤质地变紧,使得表层土壤有机碳向下输送受到限制。故A正确;土壤质地越紧实,透气性越差,有机碳的含量越低,故BD错误;凋落物腐殖化越弱,有机碳含量越低,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A。
4.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常年维持低温,微生物活性低,土壤呼吸作用弱,有机质矿化速率缓慢,因而有利于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累积,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完成5-6题。
5.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
6.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
【答案】5.B 6.B
【解析】5.土壤母质影响土壤类型经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最主要成因,A错。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B正确。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故C错。富铝土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故D错。故选B。
6.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故AC错;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B正确;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故D错。故选B。
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但近年来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7-8题。
7.造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导因素是
A.成土母质B.生物C.气候D.地貌
8.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秸秆还田、少耕、休耕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C.全面禁止一切耕作活动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7.C 8.A
【解析】7.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因此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又因为东北平原所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动植物残体不易腐烂,所以大量腐殖质堆积使东北平原的土层呈现黑色的样貌。因此造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导因素是气候。C正确;A、B、D项与黑土肥沃有关,但不是主导因素。故选C。
8.“秸秆还田、少耕、休耕”,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风蚀、水蚀等,A正确;大力植树造林,利于抵御寒潮危害,但不能恢复土壤肥力,B错误;该地是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全面禁止一切耕作活动”不合理,C错误;“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D错误。故选A。
下图为天山林区季节性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图。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
②土壤融化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
③整个图示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灌丛
④整个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的原因是
A.林冠截留雨水,土壤水分条件差B.林冠遮挡作用,土壤光照条件差
C.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条件差D.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
【答案】9.B 10.D
【解析】9.读图分析,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①正确;土壤融化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②错误;生长季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高于灌丛,③错误;整个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变化趋势一致,④正确。故选B。
1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活的和死的生物体(不含活体植物根系)内氮的总和。读图分析,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土壤的冻结程度而变化,而土壤的冻结程度受土壤温度的影响,由此可推断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是因此此时土壤温度最低,此时土壤温度低的最可能原因是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D正确;其他选项均与土壤温度低无关,ABC错误。故选D。
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诱发部分区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土壤环境质量改变,影响区域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下图示意2011~2018年间受损点(受地质灾害破坏)和对照点(未受灾害破坏)的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1-13题。
11.受损点的土壤
A.肥力提高B.湿度增大C.更易风化D.趋于板结
12.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理要素是
A.降水B.地形C.植被D.河流
13.为修复受损地的土壤,首先要
A.植树造林种草B.增施有机肥料C.改变土体结构D.增加土壤水分
【答案】11.D 12.C 13.C
【解析】11.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土壤容重越大,土壤中有机质、水分、空气等含量就越低,因此土壤容重可用来估算土壤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压实度等,图(1)显示,与对照点相比,受损点的土壤容重明显升高,图(2)显示,与对照点相比,受损点的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因此受损点肥力下降、湿度下降、空气减少、不易风化,受损点土壤压实度上升,因此土壤趋于板结。由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构成和结构,从而影响土壤肥力大小,使得土壤中生物生产力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理要素是植被,C符合题意;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降水、地形、河流影响不大,排除A、B、D。故选C。
13.材料信息表明,汶川特大地震后当地受损土壤的土壤容重明显上升,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土壤趋于板结,此时如果首先在板结的土壤上植树造林种草、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水分,都不能起到修复土壤的明显效果,只有首先改变土体结构,增加空隙度,再通过各种方式补充有机质和水分,才能有效地修复受损地的土壤,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读“我国某地土壤腐殖质层级土壤剖面图(局部)”,完成14-15题。
14.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A.植被稀疏B.气温较高C.降水量大D.地下水丰富
15.该地土壤呈酸性,适宜种植
A.茶叶B.甜菜C.苹果D.水稻
【答案】14.B 15.A
【解析】14.材料信息表明,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因此某地区土壤中腐殖质层厚度小,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植被稀疏,补充给土壤的有机质少;一是土壤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很难积累。图中显示当地森林覆盖率高,因此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植被稀疏,A不符合题意;如果当地气温较高,图中显示,当地淋溶作用强烈,说明比较湿润,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微生物活跃,分解作用强烈,土壤中有机质很难积累,导致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B符合题意;降水量大,微生物活动不一定活跃,因此降水量大不是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的最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地下水丰富,微生物活动不一定活跃,因此地下水丰富不是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的最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我国南方地区以酸性的红壤为主,如果该地土壤呈酸性,表明该地应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茶叶适合在排水条件较好的、湿润的、酸性土壤环境中生长,因此当地适宜种植茶叶,A符合题意;甜菜喜温凉气候,一般种植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省,排除B;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多分布在华北地区,当地土壤不呈酸性,排除C;水稻适合种植中偏中性的水稻土中,南方酸性红壤比较贫瘠,不适宜种植水稻,如果要种植水稻,应进行人工改造,排除D。故选A。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多分布在地势平缓辽阔的漫岗。黑土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下图),黑土肥力下降明显。有专家建议,采用“少耕深松”的耕作方式有利于保护黑土。
(1)说明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气候原因。
(2)分析东北黑土肥力下降的人为原因。
(3)分析“少耕深松”对保持黑土肥力的作用。
【答案】(1)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冬季冷湿(或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
(2)坡地开垦(或者频繁翻耕)造成黑土流失;连续(或长期)耕种,肥力消耗多;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或者土壤结构发生变化/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犁底层导致)土壤通透性(或透气性或透水性)变差。
(3)减少土壤表层扰动(或表层紧实),减轻肥力流失(或水土流失);深层疏松(或消除犁底层),增强透气性(或透水性)。
【解析】(1)从气候角度来说,腐殖质来源于有机质,而有机质多来源于枯枝落叶,枯枝落叶丰富,又是由于植物生产量较大。因此东北地区腐殖质较为丰富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气候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枯枝落叶丰富,且冬季气温低,有机质分解较慢,利于腐殖质的积累。
(2)由材料可知东北黑土肥力下降源于大规模农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肥力消耗过多;化肥使用导致土壤板结,最终形成犁底层,进一步的导致了土壤透气性、透水性变差,加剧黑土肥力的下降。
(3)针对上一问题所述的原因,提出了“少耕深松”可按照两个层面进行分别分析。少耕意味着通过减少耕作频率来减少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从而减轻水土流失问题,减轻肥力流失。深松意味着疏松土壤以消除犁底层从而增强黑土的透气和透水性。在分析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因地制宜的综合分析。
17.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__________层和___________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答案】(1)腐殖质 淋溶
(2)成土母质
(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溶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解析】(1)结合图例,将“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剖面图”与 “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对比,可知答案应为腐殖质层和淋溶层。
(2)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因此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
(3)A层为腐殖质层,主要来自微生物分界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其影响因素主要跟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动植物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腐殖质的积累。腐殖质分解速度与温度、湿度和通气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纬度高、湿度小的地区,分解速度就越慢,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如冻土苔原,位于高纬度地区,腐殖质的积累则需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最大值。温度低,分解慢,积累量相对较大;热带雨林,位于低纬度地区,水热条件好,生物量大,腐殖质的积累只需短时间便能达到最大值,但是由于温度高,分解快,淋溶作用强等原因,当地腐殖质积累量小,因此厚度薄。施肥、秸秆还田等人类活动有利于增加腐殖质层的厚度。坡度大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腐殖质层薄。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练习,共9页。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容重越大,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区域,①处地表的土地景观特征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