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版创新设计高考生物(新教材人教版)总复习一轮讲义第28讲 群落及其演替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版创新设计高考生物(新教材人教版)总复习一轮讲义第28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1页
    2023版创新设计高考生物(新教材人教版)总复习一轮讲义第28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2页
    2023版创新设计高考生物(新教材人教版)总复习一轮讲义第28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版创新设计高考生物(新教材人教版)总复习一轮讲义第28讲 群落及其演替

    展开

    第28讲 群落及其演替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1.图解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常见的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3.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醒 ①“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②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③其他群落也像森林群落一样具有垂直结构。④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均有分层现象,决定因素不同。4.群落的季节性5.生态位(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2)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竞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3)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4)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玉米田中玉米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6)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7)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种间竞争关系(×)eq \x(选择性必修2 P29“练习与应用”)1.试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提示 既有利于维持物种丰富度,又能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2.什么是立体农业?提示 立体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eq \x(选择性必修2 P29“拓展应用”改编)3.两个物种或更多个物种利用同样而有限的资源时产生竞争,而竞争一般会导致形态和生态的分化,淘汰了弱者、保存了生存能力较强的物种,其意义是?提示 使有限的空间和食物容纳更多的物种,使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种各就各位,达到有序的平衡,有利于生物的进化。1.几种常见种间关系的比较提醒 ①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②种间竞争关系可使处于劣势的种群趋于灭亡,以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的资源和空间。③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种间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玉米秸秆。④一般情况下,捕食者不会将被捕食者全部捕获;寄生生物一般会给宿主造成一定伤害,但不立即导致宿主死亡。⑤寄生不同于腐生: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2.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考向1 结合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考查逻辑思维能力1.(2020·北京卷,10,改编)近缘种动物常因利用相同食物资源而种间竞争。为研究亲缘关系较远的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是否也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研究者调查了5种啮齿动物与7种蚂蚁采食的种子,统计各种大小不同的种子所占的比例(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应选择有共同活动区域的啮齿动物和蚂蚁B.啮齿动物与蚂蚁采食的种子大小有所重叠C.啮齿动物与蚂蚁之间一定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无法判断啮齿动物与蚂蚁间存在捕食关系答案 C解析 为研究亲缘关系较远的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是否也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应选择有共同活动区域的啮齿动物和蚂蚁进行研究,因为种间竞争关系需要在相同的空间中发生,A正确;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啮齿动物与蚂蚁采食的种子大小有所重叠,B正确;若该调查结果来自同一个区域,则推知啮齿动物与蚂蚁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错误;根据上述结果无法判断啮齿动物与蚂蚁间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2.(2022·北京丰台区模拟)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关系C.图乙中Ⅱ生物对Ⅰ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竞争并存,后期Ⅲ的种内竞争加剧答案 C解析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与图甲相符,A正确;据图并结合题意可知,甲表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乙是捕食,丙是种间竞争,B正确;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因此捕食关系对被捕食者的进化有益,C错误;根据图丙可知,开始时两物种都能存在,说明存在种内互助与种间竞争,后期一种生物消失,Ⅲ的种群密度增大,其种内竞争加剧,D正确。考向2 围绕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3.(不定项)(2022·日照期末)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影响水平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同答案 AC解析 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正确;林窗光照强度强于林下,土壤动物种类数多于林下,由此可知光照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正确;根据图示不能确定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D错误。4.(2021·山东烟台调研)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与相关种群、栖息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B.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种间竞争C.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答案 C解析 不同物种利用的资源可能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以出现重叠现象,A正确;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种间竞争,B正确;生态位是群落的特征,C错误;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食物资源、天敌或生存空间发生变化,该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D正确。考点二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1.群落的主要类型 分类依据:外貌和物种组成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3.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提醒 自然界中存在因自然或人为原因而使群落发生与原来演替方向相反的演替现象。(1)区分群落可以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的丰富度等方面(√)(2)荒漠群落中植物的气孔白天一般不开放(√)(3)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取代另一个种群类型的过程(×)(4)次生演替的速率比初生演替的速率快(√)(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可发生优势取代(√)(6)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7)某海岛上的群落因开发旅游,可能会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8)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1.(生产实践)废弃的农田演替至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时,与初始阶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其原因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对阳光和空间的竞争中处于弱势,逐渐被淘汰。2.(生产实践)群落演替至森林阶段,其中还能找到苔藓植物、草本植物及灌木吗?请说出你的理由。能。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一些种群被另一些更占优势的种群取代,而不是完全消亡,即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3.(科学思维)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的原因是次生演替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1.“三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2.群落演替的相关分析(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往往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比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等。(2)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动态平衡时,就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演替不再进行。(4)演替终点不一定是最高的乔木阶段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恶劣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最高的乔木阶段。考向1 通过群落演替类型的分析,考查生物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1.(2021·全国甲卷,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 C解析 外界因素的改变,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A正确;裸岩上没有土壤结构,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而弃耕农田具有较好的土壤结构,甚至保留了部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先后经历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等,但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次生演替一般直接进入草本植物阶段,不经过苔藓阶段,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只有遇到极端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群落结构会退化,稳定性降低,D正确。2.(2014·全国卷Ⅰ,31)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解析 (1)光裸的岩石从未被植被覆盖过,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过的地方保留了基本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会有植物的繁殖体,该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光裸的岩石演替到具备土壤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过程,而次生演替的起点即具备了基本的土壤条件,形成森林所需的时间较短。(3)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率变快,且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土地荒漠化的趋势不变,故演替方向不变。考向2 围绕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考查科学思维能力3.(不定项)(2022·济宁期末)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的演替结果显示,优势物种明显发生了改变B.在该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过程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C.该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营养结构变复杂D.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基本不变答案 D解析 在图中所示演替过程中,占据优势的种类分别是草本、灌木和乔木,故优势物种明显发生了改变,A正确;图示演替过程为发生在退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过程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该演替过程中丰富度发生改变: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营养结构变复杂,C正确;图示为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而不是其生物量,演替过程中,群落生物量在不断增加后稳定不变,D错误。4.(2021·1月八省联考湖北卷,20)上世纪60年代,由于开沟疏浚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上气候变化的胁迫,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局部湿地逐渐退化成草地或荒漠,呈现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的生态演替趋势。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C.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D.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甸生态系统答案 B解析 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土壤条件和一些生物,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下的演替趋向营养结构复杂化,而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其群落结构越来越简单,局部湿地退化成草地或荒漠,改变了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C错误;与草甸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考点三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1.实验原理  一般用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1)许多土壤动物(鼠妇、蚯蚓、蜈蚣等)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群落水平上研究物种数目(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统计方法①记名计算法: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2.实验步骤提醒 常见的四种调查方法①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②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或昆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③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④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用“抽样检测法”。3.取样器取样法误差归纳(1)未能给予最适“诱捕”条件,即未能充分利用土壤动物“趋湿”“避光”“避热”特性,如未打开电灯可导致诱捕到的动物个体减少。(2)未做到土壤类型、取样时间、土层深度保持一致而导致计数误差。(3)对“不知名”的动物不予计数而导致误差(正确做法是记为“待鉴定××”,并记下其特征。)1.(2020·全国卷Ⅰ,6改编)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答案 A解析 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数量,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A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数目越多,丰富度越高,B正确;题述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和CO2等,无机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被绿色植物等利用从而进入生物群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正确。2.(2021·1月广东卷,5)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许多土壤小动物以动植物遗体为食,属于分解者B.土壤小动物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C.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使用灯光来诱捕D.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个体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答案 A解析 许多土壤小动物以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遗物为食物,属于分解者,A正确;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但是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B错误;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等特性进行诱捕,C错误;可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来估算其丰富度,D错误。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1.(2021·辽宁卷,11)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原理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答案 A解析 丙与丁的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四种植物生活在水体——河岸带,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相适应,遵循协调原理,C正确;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正确。2.(2021·山东等级考试,10)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答案 A解析 L中开始加入的是等量的甲、乙、丙三种藻类,从L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三条曲线的起点是甲>乙>丙,说明三者存在竞争,且竞争能力甲>乙>丙,加入螺后,甲藻的数量急剧下降,而乙藻的数量是先上升后下降,说明螺的喜好是甲藻>乙藻,而乙下降后,丙有所上升,说明最不喜好的是丙藻,而根据M曲线图也可以看出,M中开始加入了螺,曲线的起点是从拿走螺开始算起,发现起点是丙>乙>甲,也能说明螺捕食藻类的喜好是甲>乙>丙,所以A正确,B错误;L中乙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螺吃甲藻使其下降后,开始吃乙藻,主要是捕食的关系导致乙藻数量下降的,C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非生物环境组成,而甲、乙、丙三种藻类和螺都属于生物,没有非生物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3.(不定项)(2020·山东等级考,19)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答案 AB解析 用样方法调查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无瓣海桑种群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该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若外来植物的适应性很强,则其可能会取代本地植物,所以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D正确。4.(2021·全国乙卷,30)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两种动物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有限的 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大草履虫处于劣势直至消亡 (2)时间或位置(答出1点即可) (3)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于同一环境中,若进化出新的资源利用方式便可共存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为验证“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因此该同学选择的动物应数量相同,属于不同物种,且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竞争排斥是在受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需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由题干信息可知,两物种不能长期共存,故其中一种群个体最终会全部死亡,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大草履虫处于劣势而被淘汰。(2)两种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的雀科鸟能达到长期共存,说明二者对取食的种子存在差异,从而降低了竞争强度,如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对于同一棵树上不同位置的种子的选择不同、取食时间不同等。(3)综合(1)(2)小题的实验和研究,可以发现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或是种群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最终在生存空间、利用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生态位的改变)而达到共存。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5分钟)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1.(2022·莱州月考)果园中高湿度、低风速、弱光照等环境条件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在某大型果园中进行果树和草菇的间种,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菇和果树的生态位是指它们在群落中占据的空间位置B.物种组成是该群落区别与普通果园群落的重要特征C.光照、水分等资源不均匀分布使该果园的种群呈镶嵌分布D.果树和草菇的间种提高了对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利用率答案 A解析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所以草菇和果树在群落中占据的空间位置只是生态位的一方面,A错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正确;光照、水分等资源不均匀分布影响果园的水平结构,C正确;果树(生产者)和草菇(真菌、分解者)的间种提高了对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物质循环,D正确。2.(2021·济南二模)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形成初期,鲨鱼、盲鳗等生物吞食软组织;中期蠕虫、甲壳类生物定居下来,啃食尸体,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是两种新发现的蠕虫,起初科学家只观察到了雌虫,后来发现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后期厌氧细菌进入鲸鱼骨头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鲸落中的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是一种寄生现象C.厌氧细菌和硫细菌直接或间接依赖骨头中的有机物生存,均属于分解者D.自然鲸落数量稀少,可通过人工制造鲸落观察群落的演替答案 D解析 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寄生是指不同物种间的关系,而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是同一物种雌雄个体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寄生,B错误;据“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可知,该生物可以自己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C错误;由于自然鲸落数量稀少,模拟其环境相对简单,故可通过人工制造鲸落观察群落的演替,D正确。3.(2021·1月八省联考重庆卷,18)长白山海拔500米以下为落叶阔叶林,500~1 100米为针阔混交林,1 100~1 8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1 800~2 100米为亚高山草甸,2 1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草甸。关于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由光照差异引起的群落垂直结构B.属于由地形差异引起的群落水平结构C.海拔越高植物物种丰富度越高D.主要由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引起答案 D解析 不同海拔地区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是由于海拔差异引起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进而形成不同的群落,即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也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B错误,D正确,海拔越高,群落的丰富度越小,C错误。4.(2020·北京等级模考,8)菌根真菌与植物的根系生活在一起形成菌根。其中,菌根真菌R(R菌)可帮助植物甲从土壤中吸收N、P等元素,R菌只能以脂肪酸为能源物质,但其自身不能合成脂肪酸,所需脂肪酸由与其共同生活的植物甲提供。下列对这两种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与R菌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植物甲为R菌提供能源物质C.R菌与植物甲代谢类型不同D.植物甲与R菌协同进化答案 A解析 R菌可帮助植物甲从土壤中吸收N、P等元素,植物甲可为R菌提供脂肪酸,二者为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植物甲为R菌提供的脂肪酸为R菌的能源物质,B正确;R菌为异养型生物,植物甲为自养型生物,二者的代谢类型不同,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推测植物甲与R菌协同进化,D正确。考点二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5.(2021·1月八省联考辽宁卷,11)羊草是北方草原的一种多年生优势牧草,前些年由于受到人为开垦的影响,羊草数量显著下降。开展退耕还草工程之后,退耕区域的羊草数量明显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其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B.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发生了群落演替C.开展退耕还草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发生变化D.开展退耕还草后,羊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答案 B解析 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的羊草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其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A错误;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发生了次生演替,B正确;开展退耕还草后,生物种类增多,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也发生变化,C错误;开展退耕还草后,环境条件改善,故羊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D错误。6.(不定项)(2022·大连联考)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环境恶劣,动植物稀少,生活在该环境内的生物仍存在群落结构B.群落的水平结构只与地形变化有关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中D.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所以退耕后的农田会形成森林答案 AC解析 荒漠内虽然动植物稀少,但生活在该环境中的生物构成的群落仍具有群落结构,A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光照强度、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有关,B错误;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中,C正确;群落演替的结果不一定是物种丰富度增加,要看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如降水量,同时还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干扰,D错误。7.(2022·山东济南调研)若将某森林中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灰桦”,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种间竞争中被逐渐取代C.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D.更换树种改变了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答案 B解析 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灰桦所占的比例由100%逐渐降为1%,说明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种间竞争中被逐渐取代,B正确;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C错误;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更换树种并没有改变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D错误。8.(2022·南京学情调研)“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曾水草丰茂,禽兽繁集,后来清政府将树木砍伐殆尽,将美丽的高岭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降水不丰沛的高原上营造起万顷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塞罕坝林场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构成了一个群落B.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塞罕坝林场发生了初生演替C.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D.人类活动会影响林场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方向答案 C解析 塞罕坝林场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A错误;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塞罕坝林场发生的演替起始时具备基本的土壤条件,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如果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大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就被打破了,C正确;塞罕坝变迁的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9.(不定项)(2022·湖南郴州调研)图甲表示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b点和d点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植物固定的能量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答案 C解析  b点和d点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由弃耕农田到茂密的乔木林的演替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物种丰富度增加,植物固定的能量逐渐增加,B正确、C错误;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前,草本植物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正确。考点三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0.(2022·安徽六校素质测)下列有关生物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热光源照射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答案 D解析 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可以使用样方法,为确保结果精确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A正确;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B正确;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等习性,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热光源照射,C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让其自行渗入,D错误。11.(不定项)(2022·山东名校联考)在高中阶段,可以将生态位理解为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即在群落中每个物种在生活空间、营养关系以及活动时间多个维度上的地位。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都属于生物群落研究的范畴B.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一旦有重叠就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灭绝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答案 ACD解析 生物群落研究的范畴包括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A正确;不同物种生态位重叠可能伴随着竞争,但通常不会导致一个物种灭绝,它们可能“和平共处”,B错误;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同一物种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处于动态变化中,D正确。12.(2021·淄博二模)飞机草是一种喜阳不耐阴的杂草,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能够迅速排挤本地种,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造成生态系统极度退化,被视为世界上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下图甲、乙分别为不同修复年份飞机草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和物种丰富度变化图(图CK为对照,a为年)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中,修复初期飞机草种群大量繁殖成为该群落的________。(2)图乙中,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描述为________。由于人工替代种植,修复3a后灌木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具有强大竞争优势或通过根分泌有机化合物的物种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生长,是利用了________(填“种间”或“种内”)竞争的关系;高生态空间位置的本地物种逐渐削弱或替代低生态空间的飞机草的过程属于________。(4)综合分析甲、乙两图可知,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优势种 (2)先升高后降低逐步趋于稳定 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3)种间 群落演替 (4)灌木与乔木能比飞机草在垂直方向上更好利用阳光,使飞机草受阳光照射的面积变小解析 图甲:随修复年份的增加,飞机草盖度逐渐降低,说明生态系统在修复。图乙:修复年份初期,只有草本;修复后3年,有灌木出现,草本丰富度指数增加;修复后5年,灌木的丰富度指数上升,草本丰富度下降,其可能原因是飞机草被抑制;修复后10年,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上升,且出现乔木,此时草本丰富度指数也上升,可推测飞机草被抑制后,本地草本丰富度因此提高。13.(2022·济宁期末)内蒙古草原上有多种典型群落。锦鸡儿灌丛化草原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群落中往往形成直径为1~5 m左右的锦鸡儿灌丛,呈圆形或半圆形的丘阜。这些锦鸡儿小群落内部由于聚集细土、枯枝落叶,具有良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形成一个局部优越的小环境。回答下列问题:(1)锦鸡儿灌丛在草原上呈________型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三条)。(2)草原灌丛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我们要对锦鸡儿灌丛化群落进行研究,首要任务是要调查该群落的________。(3)这些锦鸡儿小群落内部具有良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能形成一个局部优越的生态系统小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4)紫羊茅(草本)也是内蒙古草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锦鸡儿和紫羊茅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注:相对生物量=单株干重/对照组(C1T1)单株干重据图回答:①本研究中,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镶嵌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 (2)物种组成 (3)间接 (4)①促进两种植物生长 抑制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生长 ②将紫羊茅与锦鸡儿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解析 C2T1组仅提高CO2浓度,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都有增加,说明仅提高CO2浓度促进了两种植物的生长;C1T2组仅提高温度,与对照组相比,锦鸡儿相对生物量降低,紫羊茅相对生物量增加,说明仅温度升高抑制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的生长。由题干“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可知,研究实验的自变量是群落中的两种植物,观测的因变量指标是两种植物所占的比例,故实验设计思路是将锦鸡儿与紫羊茅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内容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2)阐明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3)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4)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活动);(5)尝试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活动)。2021·辽宁卷(15)、2021·广东卷(6)、2021·河北卷(13)、2020·山东卷(11)、2020·全国卷Ⅰ(6)、2019·全国卷Ⅰ(6)、2019·全国卷Ⅲ(31)选择性必修2 P32“科学·技术·社会”物种更换树种前所占比例%更换树种后所占比例%0年50年100年150年200年灰桦11005211野生蓝果木303628174红枫405039248山毛榉9209315887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