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专区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全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29喜怒与哀乐遭际和家国__概括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29喜怒与哀乐遭际和家国__概括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含答案,共3页。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解析:白发愈搔愈稀,簪子简直插不上。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起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发短稀疏。几不胜簪,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答案:我渐渐年华已老,还为国家忧心忡忡,不但已是满头白发,连这白发也越抓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束发都困难了。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儿,郁结在心中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用手搔头,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②。平生事③,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时可逐句分析内容,然后归纳。上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写雨含恨,云生愁,江南景色依旧非常美丽。由注释可知,词人是山东人,此时写江南美景,却以“恨”“愁”开篇,表达出词人客居异乡的愁苦之情。“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写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更激起词人内心的孤独之感。下片,“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征鸿”,大雁,因雁秋天南徙,春天北归,故称。“如缀”,雁群排列整齐,一行连一行,连接不断的情景。“征鸿”展翅高飞,词人屡遭贬谪,联系下文“平生事”,可知此处词人用充满生机的群飞大雁,反衬自己仕途失意和孤独寂寞。结尾“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写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表达出词人知音难觅的伤感抑郁之情和心志无处追诉的苦闷。
答案:①壮志难酬的惆怅。借天边鸿雁展翅高飞,表现自己屡遭贬谪、不能大展宏图的苦闷。②知音难觅的抑郁。“谁会凭栏意”的感叹表达了词人心志无人可诉的痛苦。③客居异乡的孤独。词人赋异乡江南雨云以“恨”“愁”,足见心中郁积着深沉的愁闷。
3.(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和州刘使君[注]
张 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张籍的友人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遭人攻击而失势,接连被贬放。长庆四年夏,刘禹锡调任和州刺史的诏书下达。张籍听说刘禹锡被贬到自己的家乡和州,于是给刘禹锡写书信,并附上了这首诗。首联交代自己与友人刘禹锡分离已久,友人长期在外,官场失意,接着描述故乡风物,想象刘禹锡在和州的闲适生活场景:送客登临、流连风光。“沙口堰”又名沙浦、沙河,在和州城东十里,水流汇入长江。“水心亭”在三老堂西,因亭有古梅,曾名梅堂亭。尾联抒写对友人才华的赞誉,对友人境遇的劝慰和深深的关切之情,并以知己自许,暗示自己能“听见”友人的醉中高咏。理解了诗歌以后,按照“先概括后分析”的答题规范,条分缕析,连贯作答即可。
答案:①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诗情应更远”想象刘禹锡作诗的情态,暗含对他的诗歌艺术的赞美之情。②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醉中高咏”暗示其不受重用,只能借酒消愁。③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有谁听”表明和州一地没有刘禹锡的知己,暗示远方的自己能理解刘禹锡的心情,是他的知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 亭[注]
杜 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注】这首诗歌写于上元二年,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
本诗貌似闲适,其实不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干中“貌似闲适,其实不然”的表述,答题时要找到相关“貌似闲适”的语句,然后分析其在闲适之下暗含的并不闲适的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注释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挖掘诗句的潜在情感。
答案:颔联写诗人无意与流水相争而愿与白云一起悠闲,看似恬淡,实则写出了诗人原有的满腔抱负及竞争之心。只因流水缓缓、白云悠悠,并因客观形势才暂缓入世之心。颈联融情入景,写出内心的寂寞和众荣独悴的悲哀。尾联更是通过皱眉的神态将自己对江东战事的关切、忧虑时局的苦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28概括评价诗歌思想感情(附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考向29 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向29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考向29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8概括评价诗歌思想感情,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