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70份)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展开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一、选择题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如图为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
A.T1 B.T2
C.T3 D.T4
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
A.Q1减少,Q2增加 B.Q2减少,Q3增加
C.Q1增加,Q2减少 D.Q2增加,Q3减少
解析:1.B 2.A 第1题,解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读懂示意图的含义,二是明确设问问的是“地表径流”,不是全部径流。题图中实曲线表示径流总量,曲线下面表示某一时刻不同类型径流的结构组成,由题图可知T1之前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T1~T2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直至T2时刻地表径流为0,即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第2题,植被覆盖率提高,会使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下渗增多,即Q1减少、Q2增加、Q3增加。
我国某地气候干旱,土壤质地粗,含盐量高,主要生长耐旱耐盐的柽柳。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研究发现,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出现明显的“湿层”。下图为该地地下水埋深曲线和降水量的月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灌水是在( )
A.3月 B.5月
C.9月 D.12月
4.5—8月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由于( )
A.气温回升 B.植被蒸腾
C.空气干燥 D.渗漏损失
5.秋季土壤“湿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蒸发减弱 B.生态灌水
C.下渗积累 D.毛细上升
解析:3.A 4.B 5.C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由地下水埋深曲线可知,3月后地下水埋深开始变浅,说明土壤含水量在不断增加;而3月之后气温回升,蒸发显著加剧,在此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仍然能够增长,可推测出该地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生态灌水。9月后该地地下水埋深也开始变浅,但9月之后气温下降,蒸发减弱,水分条件自然状态下已经在改善,无法确定是生态灌水的结果。故选A。第4题,由图可知,5—8月尽管降水总量在不断增多,但地下水位在波动下降,推测可能是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的。选B。第5题,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这主要是由于该地秋季降温快,干旱地区夜晚凝结水较多,且蒸发减弱,更多的凝结水缓慢下渗,形成土壤“湿层”。选C。
某城市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来处理雨水。下图为该公园植草沟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可以( )
A.增加降水 B.减缓地表径流
C.减少下渗 D.增加水汽输送
7.推广此类公园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缓解热岛效应 ②构建生态景观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增大气温日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6.B 7.A 第6题,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能增加坡度的粗糙度,能减缓地表径流,故B正确。第7题,此类公园增加,使城市河道或沟渠边坡植被增加,能缓解热岛效应,使河道或沟渠边坡生态景观变得美观,①②正确。故A正确。
(2022·海口模拟)下图为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该水库的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9月
9.进入该水库的河水有两个汛期,其主要补给为( )
A.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
B.冰雪融水和雨水
C.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地下水和雨水
解析:8.D 9.A 第8题,图中数据为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的变化量,则正数表明水量增加,负数表明水量减少,如果为0应是水量最大值或最小值;图示9月正处于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时,水量最大而水位最高。第9题,从水库的蓄水量变化可知有两个高峰:3月和7—9月。3月气温升高,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较多,7—9月黄河上游降雨较多,而补给量较大。
读水库调洪蓄洪功能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随着水库中泥沙淤积不断增多,a、b的变化特点是( )
A.a延长,b增大 B.a缩短,b增大
C.a缩短,b减小 D.a延长,b减小
11.若我国某大河(外流河)中上游修建多座以调洪蓄洪功能为主的水库,则( )
A.枯水期下游流水搬运能力下降
B.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
C.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防洪标准降低
解析:10.C 11.B 第10题,图中a表示受水库的调节,推迟了洪峰出现的时间;b表示受水库库容的影响,洪峰流量降低。随着泥沙不断淤积,水库的库容不断减少,其削峰补枯的能力下降,b变小,洪峰出现的时间在缩短,a缩短。第11题,若该大河中上游修建多座水库,则泥沙大量淤积库区,河口泥沙淤积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速将减缓,B对。
(2022·北京模拟) 2021年1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清晨气温骤降到-15.9 ℃,附近海面因气温显著低于海水温度,水汽上升迅速凝结成小冰晶,仿佛是飘着热气的温泉一般,烟雾袅袅,出现了罕见的“海浩”奇观(如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从水循环角度看,“海浩”现象( )
A.发生在海水蒸发环节
B.改变了水汽输送方式
C.促进了海上内循环
D.减弱了海陆间循环
13.使青岛出现“海浩”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洋流性质
C.大气环流 D.海水密度
解析:12.A 13.C 第12题,所谓“海浩”,其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平流蒸发雾(或蒸汽雾)。这种大气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引起海水强烈蒸发,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小冰晶,飘浮于海面附近,A正确。第13题,“海浩”的形成与大气环流相关,海水蒸发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纬度位置、洋流性质、海水密度对“海浩”的形成没有影响,C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鹿特丹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北海沿岸,城市90%的区域低于海平面,频繁的暴雨导致该城市内涝严重。当地设计了具有下沉空间的“水广场”(如图)。平时,广场是人们休憩、运动的公共场所。降雨时,雨水经净水系统过滤后,收集并储存在广场里,直到可以被排至附近的水体。
(1)简述鹿特丹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2)说明“水广场”在鹿特丹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3)在上图中绘制该区域的水循环示意图。
解析:第(1)题,鹿特丹是荷兰的沿海港口城市,地势低平,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且多暴雨,雨水集中,城市硬化,下渗少,排水不畅,易于发生城市内涝问题。第(2)题,由题目信息可以看出建设水广场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这样把雨水收集到一起能很好地减少雨水汇集造成的内涝,所以这一设施能够很好地延缓或减少地表径流形成;“水广场”能增加下渗量,改善城市水质;“水广场”还有美化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气候的作用。第(3)题,根据水循环相关环节的特点并结合图示绘图即可。
答案:(1)多暴雨,降水量集中;地势低平;城市硬化,下渗少,排水不畅。 (2)滞留洪水(或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质;构建城市景观,建设宜居的公共空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地气候。
(3)如图所示: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是里海的主要水源,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均超过50%。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卡拉博加兹湾(图中甲湖)是里海东部的一个潟湖。它被沙洲与里海主体分隔开,沙洲中部有一狭窄水道与里海相通。湾内的水量随里海水位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含盐量极高。这里曾一直是苏联食用盐的重要来源。
(1)说明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重高的原因。
(2)说出卡拉博加兹湾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卡拉博加兹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原因主要从流域气候特征和河流补给水源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卡拉博加兹湾的水源来自里海,里海的水位主要取决于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的径流量,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径流量最大,里海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故卡拉博加兹湾的水位春季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回落,冬季水位最低。第(3)题,卡拉博加兹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可从里海湖水性质、区域气候特征、海湾封闭程度和沿岸河流数量等方面分析。
答案:(1)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流域冬季气温低,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径流量大。 (2)水位季节变化大;春季水位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降低,冬季水位最低。 (3)里海为咸水湖,里海是卡拉博加兹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到稀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2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跟踪练10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规植草沟,瀑布“倒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